陈同甫:跟人打交道,既要认对“同类”,也要守住“分寸”
辛弃疾流落在江南时,身上的豪侠气概还没消减。有一天,陈同甫来拜访他,附近有座小桥,陈同甫拉着马想跳过去,结果马三次后退不肯跳。陈同甫火了,直接拔剑砍了马头(边批:太豪横了),然后自己步行走。
辛弃疾正好靠在楼上看到这一幕,特别惊讶,立刻派人去打听这人是谁,结果陈同甫已经到家门口了,两人就此结为好友。
十多年后,辛弃疾在淮河一带当统帅,陈同甫却还是漂泊不定、穷得叮当响。他到辛弃疾的官署去拜访,两人一起聊天下大事。辛弃疾喝得兴起,就说起南北对峙的利害:“南方能吞并北方的条件是这些,北方能吞并南方的条件是那些,而且钱塘(杭州)根本不适合当帝王都城——只要把牛头山挖断,城里就没了援兵;要是把西湖的水放出来,全城人都得变成鱼鳖!”
喝完酒,陈同甫就在辛弃疾的书房里过夜。他半夜琢磨:辛弃疾平时稳重话少,这次是喝多了说漏嘴,要是他醒了反应过来,肯定会杀我灭口!于是半夜偷偷牵走辛弃疾的骏马跑了(边批:能斩马的人,肯定也敢盗马)。辛弃疾醒来发现后,特别吃惊。
后来陈同甫写信给辛弃疾,隐约提到了当年“酒后失言”的事,顺便借十万缗钱(古代货币单位)周转。辛弃疾就按他要的数目,把钱给了他。
从“斩马识友”到“盗马避险”,陈同甫的“豪”和“醒”都绝了!
陈同甫的“豪”在一开始就藏不住——马不肯跳就斩马,一点不拖泥带水,这股劲正好跟辛弃疾的豪侠气对味,才能一见如故。而他的“醒”更关键:没被老友的酒意和交情冲昏头,能立刻想到“帝王都城的软肋不能乱讲”,甚至预判到辛弃疾可能“灭口”,果断盗马跑路,既保住了命,后来还能借着这事顺利借钱,把“危机”悄悄转成了“转机”。
辛弃疾和陈同甫的交情,始于“同类相吸”——两人都有豪侠气,才能一见定交;但陈同甫没因为这份交情放松警惕,反而能看清“酒后失言的风险”,这才没栽跟头。
生活里交朋友,要找“脾气、三观合得来”的人,这样相处才舒服;但就算关系再好,也别随便说“不该说的话”(比如别人的隐私、敏感的话题),更要能分清“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会惹麻烦”。职场上跟同事、领导喝酒聊天,更要管好嘴,别因为“喝嗨了”就说漏工作上的机密或不该评说的事,不然可能吃大亏。
【管理智慧】
一、陈同甫的“硬核社交术”:敢对自己狠,才有人敢跟你深交
陈同甫斩马头这波操作,看着冲动,其实是“用硬核实力刷存在感”——马不肯走,普通人可能绕路、哄马,他直接斩马,不是疯,是用“不拖泥带水、敢下狠手”的态度,告诉辛弃疾“我这人做事靠谱,不磨叽”。这种“对自己\/对问题狠”的人,往往能赢得真朋友,因为别人知道“跟他合作,他不会掉链子”。
放现在,这就是“硬核做事吸人脉”:比如创业时遇到死胡同,别人还在犹豫,你果断止损、换赛道;职场中遇到难搞的项目,别人都推,你主动接下还做成了——这种“敢扛事、敢下狠手”的劲儿,比说一百句“我很靠谱”都管用,能让别人真心想跟你深交。
当代案例1:职场“斩马式扛事”,狠劲赢领导信任
小郑在广告公司做客户执行,有次负责的大客户突然说“方案要改,明天就要”,而原方案是团队熬了一周做的,同事们都抱怨“太急了,没法改”。
小郑没说废话,当场把方案拆成“核心卖点、视觉设计、执行细节”三部分,自己盯核心卖点,让同事分工改另外两部分,自己熬了个通宵,第二天早上准时把新方案交给客户。客户满意了,领导也注意到小郑:“这小伙子敢扛事,不磨叽,以后重点项目都交给你。”
后来小郑升了主管,领导说:“我看重他,是因为他遇到问题不躲,像陈同甫斩马似的,敢下狠手解决——这种人能担事。”
二、陈同甫的“风险嗅觉术”:酒后漏嘴不可怕,没察觉危险才可怕
陈同甫半夜盗马跑路,不是“怂”,是“太敏锐”——他看透了“辛弃疾酒后失言,醒后必后悔”的逻辑:辛弃疾平时话少,说明他谨慎,一旦发现自己说漏了军政机密(相当于现在公司的核心战略、行业机密),肯定会担心陈同甫泄露,甚至可能用极端方式“封口”。陈同甫提前跑路,是“先保安全,再谈后续”。
放现在,这就是“风险嗅觉天花板”:比如职场中有人酒后说“公司要裁某部门”,你得想到“这话要是传出去,说的人会被穿小鞋,我听了也可能被牵连”;商业中对手酒后说“我们要打价格战”,你得想到“他醒了可能会否认,还会提前动手”——提前察觉风险,才能避免被坑。
当代案例1:职场“酒后失言避险”,敏锐抽身免牵连
小李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有次部门聚餐,领导喝多了说“公司下个月要裁我们运营部,我跟hR聊过,先裁应届生”。小李一听就慌了:“领导平时特别谨慎,这话要是传出去,他肯定会说是我漏的,到时候我得背锅。”
吃完饭,小李没跟任何人提这事,第二天一早就找领导,说“昨天您喝多了,说了些话,我没听清,也没跟别人说,您放心”。领导愣了一下,然后说“好,我知道了”。后来公司确实裁了运营部的应届生,但小李因为“没泄露、会来事”,被调到了市场部,没被裁。
小李说:“我这就是学陈同甫,提前察觉风险,先表态‘我没听到、没说’,不然真可能被领导当‘替罪羊’——风险这东西,早察觉早躲。”
当代案例2:商业“酒后泄密避险”,提前调整免损失
老吴开了家建材公司,跟竞品公司的王总吃饭,王总喝多了说“我们下个月要推出‘买建材送装修’的活动,把你们的客户抢过来”。老吴没接话,心里却盘算:“王总醒了肯定会后悔说漏嘴,说不定会提前上线活动,打我们个措手不及。”
回去后,老吴立马让团队准备:把“买建材送家电”的活动提前半个月上线,还跟老客户说“提前下单能多送1000元装修券”。结果竞品的活动上线时,老吴的客户早就锁牢了,没损失一个客户。王总后来还纳闷:“为啥我们的活动没效果?”
老吴说:“这就是陈同甫的道理,别人酒后说漏嘴,你别当玩笑,得提前准备——风险不会等你醒酒,得自己提前躲。”
三、辛弃疾的“仗义兜底术”:真朋友,就是你敢提,我敢帮
辛弃疾最后给陈同甫十万缗,不是“怕他泄密”,是“懂朋友的难处,也认这份友情”。他知道陈同甫混得落魄,也知道对方盗马跑路是怕被灭口,所以陈同甫一开口借钱,他立马答应——真朋友之间,不用多说,你需要,我就帮,这才是“仗义兜底”。
放现在,这就是“朋友间的硬核支持”:比如你创业失败欠了钱,朋友二话不说给你转钱;你职场遇挫被排挤,朋友帮你内推新工作——这种“不墨迹、不猜忌”的帮忙,比平时的“称兄道弟”更实在。
当代案例1:职场遇挫“仗义兜底”,朋友内推新工作
小吴因为跟领导闹矛盾,从公司离职,找了两个月工作都没找到,跟朋友小李吐槽。小李在一家大厂做hR,没说废话,直接帮小吴内推了自家公司的岗位,还帮他改简历、模拟面试。
最后小吴成功入职,薪资比之前还高20%。小吴说:“小李没说‘我帮你问问’,直接帮我内推、改简历——这种‘直接上’的帮忙,才是真仗义,跟辛弃疾给陈同甫钱一样,不玩虚的。”
四、核心启示:想交真朋友、避大坑,学陈同甫和辛弃疾这3招
不管是社交、职场还是商业,陈同甫和辛弃疾的故事都能给我们提个醒:
1.硬核做事赢信任:别磨叽,敢对问题下狠手
陈同甫斩马这种“不躲事、敢扛事”的狠劲,才能让别人觉得你靠谱,愿意跟你深交。别总想着“耍嘴皮子”,行动才是最好的名片。
2.敏锐嗅险保安全:别大意,酒后\/漏嘴要警惕
陈同甫察觉辛弃疾会灭口——风险往往藏在“不经意的话”里,提前察觉、及时抽身,才能避免被坑。
3.仗义兜底长友情:别猜忌,朋友需要就帮
辛弃疾给陈同甫钱——真朋友不是平时吃吃喝喝,是你难的时候,他不墨迹、不猜忌,直接伸手帮你。这种仗义,才是友情的“硬通货”。
简单说,陈同甫和辛弃疾的友情,靠的不是“天天聊天”,是“你硬核,我敏锐,你需要,我就帮”——够狠、够灵、够仗义,才是能走一辈子的真朋友。
【原文】陈同甫
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边批:豪甚徒步而行。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斋中。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边批:能杀马必能盗马。幼安大惊。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以济乏。幼安如数与焉。
辛弃疾流落在江南时,身上的豪侠气概还没消减。有一天,陈同甫来拜访他,附近有座小桥,陈同甫拉着马想跳过去,结果马三次后退不肯跳。陈同甫火了,直接拔剑砍了马头(边批:太豪横了),然后自己步行走。
辛弃疾正好靠在楼上看到这一幕,特别惊讶,立刻派人去打听这人是谁,结果陈同甫已经到家门口了,两人就此结为好友。
十多年后,辛弃疾在淮河一带当统帅,陈同甫却还是漂泊不定、穷得叮当响。他到辛弃疾的官署去拜访,两人一起聊天下大事。辛弃疾喝得兴起,就说起南北对峙的利害:“南方能吞并北方的条件是这些,北方能吞并南方的条件是那些,而且钱塘(杭州)根本不适合当帝王都城——只要把牛头山挖断,城里就没了援兵;要是把西湖的水放出来,全城人都得变成鱼鳖!”
喝完酒,陈同甫就在辛弃疾的书房里过夜。他半夜琢磨:辛弃疾平时稳重话少,这次是喝多了说漏嘴,要是他醒了反应过来,肯定会杀我灭口!于是半夜偷偷牵走辛弃疾的骏马跑了(边批:能斩马的人,肯定也敢盗马)。辛弃疾醒来发现后,特别吃惊。
后来陈同甫写信给辛弃疾,隐约提到了当年“酒后失言”的事,顺便借十万缗钱(古代货币单位)周转。辛弃疾就按他要的数目,把钱给了他。
从“斩马识友”到“盗马避险”,陈同甫的“豪”和“醒”都绝了!
陈同甫的“豪”在一开始就藏不住——马不肯跳就斩马,一点不拖泥带水,这股劲正好跟辛弃疾的豪侠气对味,才能一见如故。而他的“醒”更关键:没被老友的酒意和交情冲昏头,能立刻想到“帝王都城的软肋不能乱讲”,甚至预判到辛弃疾可能“灭口”,果断盗马跑路,既保住了命,后来还能借着这事顺利借钱,把“危机”悄悄转成了“转机”。
辛弃疾和陈同甫的交情,始于“同类相吸”——两人都有豪侠气,才能一见定交;但陈同甫没因为这份交情放松警惕,反而能看清“酒后失言的风险”,这才没栽跟头。
生活里交朋友,要找“脾气、三观合得来”的人,这样相处才舒服;但就算关系再好,也别随便说“不该说的话”(比如别人的隐私、敏感的话题),更要能分清“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会惹麻烦”。职场上跟同事、领导喝酒聊天,更要管好嘴,别因为“喝嗨了”就说漏工作上的机密或不该评说的事,不然可能吃大亏。
【管理智慧】
一、陈同甫的“硬核社交术”:敢对自己狠,才有人敢跟你深交
陈同甫斩马头这波操作,看着冲动,其实是“用硬核实力刷存在感”——马不肯走,普通人可能绕路、哄马,他直接斩马,不是疯,是用“不拖泥带水、敢下狠手”的态度,告诉辛弃疾“我这人做事靠谱,不磨叽”。这种“对自己\/对问题狠”的人,往往能赢得真朋友,因为别人知道“跟他合作,他不会掉链子”。
放现在,这就是“硬核做事吸人脉”:比如创业时遇到死胡同,别人还在犹豫,你果断止损、换赛道;职场中遇到难搞的项目,别人都推,你主动接下还做成了——这种“敢扛事、敢下狠手”的劲儿,比说一百句“我很靠谱”都管用,能让别人真心想跟你深交。
当代案例1:职场“斩马式扛事”,狠劲赢领导信任
小郑在广告公司做客户执行,有次负责的大客户突然说“方案要改,明天就要”,而原方案是团队熬了一周做的,同事们都抱怨“太急了,没法改”。
小郑没说废话,当场把方案拆成“核心卖点、视觉设计、执行细节”三部分,自己盯核心卖点,让同事分工改另外两部分,自己熬了个通宵,第二天早上准时把新方案交给客户。客户满意了,领导也注意到小郑:“这小伙子敢扛事,不磨叽,以后重点项目都交给你。”
后来小郑升了主管,领导说:“我看重他,是因为他遇到问题不躲,像陈同甫斩马似的,敢下狠手解决——这种人能担事。”
二、陈同甫的“风险嗅觉术”:酒后漏嘴不可怕,没察觉危险才可怕
陈同甫半夜盗马跑路,不是“怂”,是“太敏锐”——他看透了“辛弃疾酒后失言,醒后必后悔”的逻辑:辛弃疾平时话少,说明他谨慎,一旦发现自己说漏了军政机密(相当于现在公司的核心战略、行业机密),肯定会担心陈同甫泄露,甚至可能用极端方式“封口”。陈同甫提前跑路,是“先保安全,再谈后续”。
放现在,这就是“风险嗅觉天花板”:比如职场中有人酒后说“公司要裁某部门”,你得想到“这话要是传出去,说的人会被穿小鞋,我听了也可能被牵连”;商业中对手酒后说“我们要打价格战”,你得想到“他醒了可能会否认,还会提前动手”——提前察觉风险,才能避免被坑。
当代案例1:职场“酒后失言避险”,敏锐抽身免牵连
小李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有次部门聚餐,领导喝多了说“公司下个月要裁我们运营部,我跟hR聊过,先裁应届生”。小李一听就慌了:“领导平时特别谨慎,这话要是传出去,他肯定会说是我漏的,到时候我得背锅。”
吃完饭,小李没跟任何人提这事,第二天一早就找领导,说“昨天您喝多了,说了些话,我没听清,也没跟别人说,您放心”。领导愣了一下,然后说“好,我知道了”。后来公司确实裁了运营部的应届生,但小李因为“没泄露、会来事”,被调到了市场部,没被裁。
小李说:“我这就是学陈同甫,提前察觉风险,先表态‘我没听到、没说’,不然真可能被领导当‘替罪羊’——风险这东西,早察觉早躲。”
当代案例2:商业“酒后泄密避险”,提前调整免损失
老吴开了家建材公司,跟竞品公司的王总吃饭,王总喝多了说“我们下个月要推出‘买建材送装修’的活动,把你们的客户抢过来”。老吴没接话,心里却盘算:“王总醒了肯定会后悔说漏嘴,说不定会提前上线活动,打我们个措手不及。”
回去后,老吴立马让团队准备:把“买建材送家电”的活动提前半个月上线,还跟老客户说“提前下单能多送1000元装修券”。结果竞品的活动上线时,老吴的客户早就锁牢了,没损失一个客户。王总后来还纳闷:“为啥我们的活动没效果?”
老吴说:“这就是陈同甫的道理,别人酒后说漏嘴,你别当玩笑,得提前准备——风险不会等你醒酒,得自己提前躲。”
三、辛弃疾的“仗义兜底术”:真朋友,就是你敢提,我敢帮
辛弃疾最后给陈同甫十万缗,不是“怕他泄密”,是“懂朋友的难处,也认这份友情”。他知道陈同甫混得落魄,也知道对方盗马跑路是怕被灭口,所以陈同甫一开口借钱,他立马答应——真朋友之间,不用多说,你需要,我就帮,这才是“仗义兜底”。
放现在,这就是“朋友间的硬核支持”:比如你创业失败欠了钱,朋友二话不说给你转钱;你职场遇挫被排挤,朋友帮你内推新工作——这种“不墨迹、不猜忌”的帮忙,比平时的“称兄道弟”更实在。
当代案例1:职场遇挫“仗义兜底”,朋友内推新工作
小吴因为跟领导闹矛盾,从公司离职,找了两个月工作都没找到,跟朋友小李吐槽。小李在一家大厂做hR,没说废话,直接帮小吴内推了自家公司的岗位,还帮他改简历、模拟面试。
最后小吴成功入职,薪资比之前还高20%。小吴说:“小李没说‘我帮你问问’,直接帮我内推、改简历——这种‘直接上’的帮忙,才是真仗义,跟辛弃疾给陈同甫钱一样,不玩虚的。”
四、核心启示:想交真朋友、避大坑,学陈同甫和辛弃疾这3招
不管是社交、职场还是商业,陈同甫和辛弃疾的故事都能给我们提个醒:
1.硬核做事赢信任:别磨叽,敢对问题下狠手
陈同甫斩马这种“不躲事、敢扛事”的狠劲,才能让别人觉得你靠谱,愿意跟你深交。别总想着“耍嘴皮子”,行动才是最好的名片。
2.敏锐嗅险保安全:别大意,酒后\/漏嘴要警惕
陈同甫察觉辛弃疾会灭口——风险往往藏在“不经意的话”里,提前察觉、及时抽身,才能避免被坑。
3.仗义兜底长友情:别猜忌,朋友需要就帮
辛弃疾给陈同甫钱——真朋友不是平时吃吃喝喝,是你难的时候,他不墨迹、不猜忌,直接伸手帮你。这种仗义,才是友情的“硬通货”。
简单说,陈同甫和辛弃疾的友情,靠的不是“天天聊天”,是“你硬核,我敏锐,你需要,我就帮”——够狠、够灵、够仗义,才是能走一辈子的真朋友。
【原文】陈同甫
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边批:豪甚徒步而行。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斋中。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边批:能杀马必能盗马。幼安大惊。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以济乏。幼安如数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