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琦一脸惊恐地看着好友,孙元忆则笑眯眯地与他对视。
“你什么时候成黄巾贼了?”
好半晌,杨琦吐出一口浊气,正色来问。
“当然是现在。”
孙元忆说着,从怀中取出两条黄巾,当着杨琦的面把其中一条绑在头上。
绑好之后,其人拿起剩下的那根黄巾放到杨琦手中,鬼魅笑道:
“兄弟,要和我一起加入黄巾吗?”
“你疯了,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杨琦一把推开孙元忆的手,低声喝道。
“我没疯,反倒是兄弟你有些不识好人心。”孙元忆冷笑道:
“你可知韦一笑与陈青尧在徐州打起来,黄巾军迟早要西进的?”
“那又如何?”杨琦不屑道:“黄巾贼规矩人尽皆知,我只需投降便可保住小命。”
“保住小命自是不难,但你能保住权利地位财富吗?”孙元忆反问道。
“可若照你的法子来,我怕我连小命都保不住。”
杨琦摇头,心中已是打定主意将孙元忆送走。
昌平郡与云门郡相邻,韦家在这里可是安排得有上万大军驻守。
冒然打出黄巾军的旗号,只会被无情镇压。
“这么说杨兄是铁了心要与我为难了?”
孙元忆脸色一沉,不悦道。
杨琦长叹一声,挥手道:“孙兄,朋友一场,你还是快些离去,今夜我就当没见过你这个人。”
“晚了。”孙元忆淡淡开口,“我在来之前,已经派人前往县衙。”
“今夜你若是不从我,那人必会告你通贼,届时定叫你全家老小难保。”
杨琦闻言又惊又怒,他万万没想到眼前的旧友竟会如此心狠。
眼下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从了孙元忆,跟着他一起造反。
二是出手灭了孙元忆,以其人头来向县令表忠心。
电光火石之间,杨琦竟一时拿不定主意。
孙元忆见状,催促道:“杨兄,时间不多了。你要是再拖半个小时,我安排的那人可要向县衙举报了。”
“好吧,就依你言,与你一起从了这黄巾军!”
杨琦一把夺过孙元忆手中的黄巾,将之绑在头上后咬牙道。
他做这个选择倒不是不忍杀害孙元忆,而是他没有拿下孙元忆的把握。
孙元忆见状哈哈笑道:“如此,才算是我孙某人的好兄弟!”
既下决心,杨琦也不废话,直接问道:
“孙兄,你可有谋划?”
“这是自然,所谓擒贼先擒王,你只需带我去见县令等人,此事便成了。”孙元忆自信道。
杨琦心中一惊,面不改色道:“孙兄请跟我来。”
两人很快来到县衙门前,杨琦以有要事为由,请见县令县尉。
不多时,两人得以进入县衙,并在大厅内见到县令县尉。
出乎意料的是,县丞也在其中。
“杨贼曹,你有何要事?”
询问声响起,却是县丞替县令开口。
杨琦不答,转头看向身后一直低着头的孙元忆。
众人了然,情知此人是关键,便向他看去。
孙元忆抬头笑道:“几位大人,我收到消息,黄巾贼正领兵杀来,距此也只有一个时辰的路程。”
几人心中一惊,县尉连忙问道:“此话当真,你可有什么证据?”
听到这话,孙元忆往怀里摸了摸,然后猛地出手,却是同时发出三枚暗器。
县令与县丞躲闪不及,当场中了暗器。县尉反应很快,竟躲开了孙元忆的暗器。
“一起上!”
孙元忆一声高呼,而后不等正在发懵的杨琦,整个人如同猛虎一般扑向县尉。
县尉此时正欲拔刀自保,奈何两人靠得太近,刀才拔出一小半,双手就被孙元忆控制住。
近乎本能地、已经奇经的县尉将体内的真气涌出与孙元忆做对抗,另一边尚未死去的县令与县丞则是高呼救命。
呼声传出,自是惊动了外面的县卒和衙役。
此时已经回过神来的杨琦也是凶狠地上前,取出袖中的匕首结果掉县令与县丞两人的性命。
与此同时,孙元忆一边鼓动真气与县尉做对抗,一边一个头槌往其头上撞。
县尉吃痛,脑袋晕乎乎的,手上不由自主地松了力气。
孙元忆趁机夺走他手中的刀,一刀将其杀了。
说来缓慢,但从孙元忆动手到县尉身死还不到一分钟。
此时跑得最快的县卒与衙役刚冲进来,望见地上的三具尸体,一时呆愣当场,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一会儿,该来的人都来了。孙元忆这才抱拳出声:
“诸位兄弟,县令县尉县丞已死,杨贼曹已经投我黄巾,你们要死要降?”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望了望杨琦最后又看向孙元忆,然后七嘴八舌地开口,表达的都是要投降的意思。
孙元忆大喜,当即将人分编成军,又带着他们去逼降城内其他人。
短短一晚上的时间,竟然让元驰县换了主人。
当然这其中不是没有人组织反抗,又或是逃出城去通风报信。
对于前者,孙元忆以其强悍的实力血腥镇压,对于后者,他则听之任之。
到了第二日,孙元忆集结了数百人马,他自领仟将、县令之职,又任命杨琦为伍佰主县尉。
接着他又以烧债券为由,纵兵劫掠城中富户。
具体操作就是先派人去借钱,然后再派人去将借据收来烧了。
不愿借的,便以武力恐吓,或是直接动手抢,抢了之后再把借条留下。
一番操作下来,弄得富户们怨声载道,手下兵卒则兴奋异常,高呼黄巾军万岁。
更有抢嗨了的士卒,化身恶魔,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这让杨琦很是不安,因为据他所知,真正的黄巾军是不会这么做的。
“孙兄,咱们该约束约束麾下士卒,否则再让他们闹下去,普通老百姓也要站出来反我们了!”
县衙之内,杨琦向孙元忆劝道。
孙元忆当即颔首:“杨县尉说得不错,是该好好约束。”
然而未等他们发出命令,便收到韦家发兵来镇压的消息。
而且来的人还不少,足足有三千之众。
孙元忆深知就凭他手里这点人,绝对挡不住这三千敌兵,于是他和杨琦几乎没怎么讨论就决定弃城东逃。
“你什么时候成黄巾贼了?”
好半晌,杨琦吐出一口浊气,正色来问。
“当然是现在。”
孙元忆说着,从怀中取出两条黄巾,当着杨琦的面把其中一条绑在头上。
绑好之后,其人拿起剩下的那根黄巾放到杨琦手中,鬼魅笑道:
“兄弟,要和我一起加入黄巾吗?”
“你疯了,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杨琦一把推开孙元忆的手,低声喝道。
“我没疯,反倒是兄弟你有些不识好人心。”孙元忆冷笑道:
“你可知韦一笑与陈青尧在徐州打起来,黄巾军迟早要西进的?”
“那又如何?”杨琦不屑道:“黄巾贼规矩人尽皆知,我只需投降便可保住小命。”
“保住小命自是不难,但你能保住权利地位财富吗?”孙元忆反问道。
“可若照你的法子来,我怕我连小命都保不住。”
杨琦摇头,心中已是打定主意将孙元忆送走。
昌平郡与云门郡相邻,韦家在这里可是安排得有上万大军驻守。
冒然打出黄巾军的旗号,只会被无情镇压。
“这么说杨兄是铁了心要与我为难了?”
孙元忆脸色一沉,不悦道。
杨琦长叹一声,挥手道:“孙兄,朋友一场,你还是快些离去,今夜我就当没见过你这个人。”
“晚了。”孙元忆淡淡开口,“我在来之前,已经派人前往县衙。”
“今夜你若是不从我,那人必会告你通贼,届时定叫你全家老小难保。”
杨琦闻言又惊又怒,他万万没想到眼前的旧友竟会如此心狠。
眼下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从了孙元忆,跟着他一起造反。
二是出手灭了孙元忆,以其人头来向县令表忠心。
电光火石之间,杨琦竟一时拿不定主意。
孙元忆见状,催促道:“杨兄,时间不多了。你要是再拖半个小时,我安排的那人可要向县衙举报了。”
“好吧,就依你言,与你一起从了这黄巾军!”
杨琦一把夺过孙元忆手中的黄巾,将之绑在头上后咬牙道。
他做这个选择倒不是不忍杀害孙元忆,而是他没有拿下孙元忆的把握。
孙元忆见状哈哈笑道:“如此,才算是我孙某人的好兄弟!”
既下决心,杨琦也不废话,直接问道:
“孙兄,你可有谋划?”
“这是自然,所谓擒贼先擒王,你只需带我去见县令等人,此事便成了。”孙元忆自信道。
杨琦心中一惊,面不改色道:“孙兄请跟我来。”
两人很快来到县衙门前,杨琦以有要事为由,请见县令县尉。
不多时,两人得以进入县衙,并在大厅内见到县令县尉。
出乎意料的是,县丞也在其中。
“杨贼曹,你有何要事?”
询问声响起,却是县丞替县令开口。
杨琦不答,转头看向身后一直低着头的孙元忆。
众人了然,情知此人是关键,便向他看去。
孙元忆抬头笑道:“几位大人,我收到消息,黄巾贼正领兵杀来,距此也只有一个时辰的路程。”
几人心中一惊,县尉连忙问道:“此话当真,你可有什么证据?”
听到这话,孙元忆往怀里摸了摸,然后猛地出手,却是同时发出三枚暗器。
县令与县丞躲闪不及,当场中了暗器。县尉反应很快,竟躲开了孙元忆的暗器。
“一起上!”
孙元忆一声高呼,而后不等正在发懵的杨琦,整个人如同猛虎一般扑向县尉。
县尉此时正欲拔刀自保,奈何两人靠得太近,刀才拔出一小半,双手就被孙元忆控制住。
近乎本能地、已经奇经的县尉将体内的真气涌出与孙元忆做对抗,另一边尚未死去的县令与县丞则是高呼救命。
呼声传出,自是惊动了外面的县卒和衙役。
此时已经回过神来的杨琦也是凶狠地上前,取出袖中的匕首结果掉县令与县丞两人的性命。
与此同时,孙元忆一边鼓动真气与县尉做对抗,一边一个头槌往其头上撞。
县尉吃痛,脑袋晕乎乎的,手上不由自主地松了力气。
孙元忆趁机夺走他手中的刀,一刀将其杀了。
说来缓慢,但从孙元忆动手到县尉身死还不到一分钟。
此时跑得最快的县卒与衙役刚冲进来,望见地上的三具尸体,一时呆愣当场,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一会儿,该来的人都来了。孙元忆这才抱拳出声:
“诸位兄弟,县令县尉县丞已死,杨贼曹已经投我黄巾,你们要死要降?”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望了望杨琦最后又看向孙元忆,然后七嘴八舌地开口,表达的都是要投降的意思。
孙元忆大喜,当即将人分编成军,又带着他们去逼降城内其他人。
短短一晚上的时间,竟然让元驰县换了主人。
当然这其中不是没有人组织反抗,又或是逃出城去通风报信。
对于前者,孙元忆以其强悍的实力血腥镇压,对于后者,他则听之任之。
到了第二日,孙元忆集结了数百人马,他自领仟将、县令之职,又任命杨琦为伍佰主县尉。
接着他又以烧债券为由,纵兵劫掠城中富户。
具体操作就是先派人去借钱,然后再派人去将借据收来烧了。
不愿借的,便以武力恐吓,或是直接动手抢,抢了之后再把借条留下。
一番操作下来,弄得富户们怨声载道,手下兵卒则兴奋异常,高呼黄巾军万岁。
更有抢嗨了的士卒,化身恶魔,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这让杨琦很是不安,因为据他所知,真正的黄巾军是不会这么做的。
“孙兄,咱们该约束约束麾下士卒,否则再让他们闹下去,普通老百姓也要站出来反我们了!”
县衙之内,杨琦向孙元忆劝道。
孙元忆当即颔首:“杨县尉说得不错,是该好好约束。”
然而未等他们发出命令,便收到韦家发兵来镇压的消息。
而且来的人还不少,足足有三千之众。
孙元忆深知就凭他手里这点人,绝对挡不住这三千敌兵,于是他和杨琦几乎没怎么讨论就决定弃城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