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调朱助战杨起疑-《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

  骆斌的提醒让萧辉微微一愣,继而不解起来。

  “解珲之子若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为何迟迟不能一统蜀州?”

  骆斌闻言心中一沉,黯然道:“陛下莫不是以为末将在为自身战败找原因吗?”

  萧辉哑然失笑,摇头道:

  “游击将军,你多虑了,朕并非疑你的判断,只是单纯在问你问题而已。”

  骆斌顿时知道自己误会萧辉,当即向萧辉请罪。

  萧辉并未多言,只是命其好好休息,然后寻到陆景行,将骆斌的猜测告诉他并让他解答自己的疑惑。

  陆景行听后笑道:“陛下,庆王之所以不能速统蜀州,是因为有我们大齐在侧啊。”

  “您想一下,倘若庆灭成时大齐没有与陈贼交手,而是派兵袭其后背,庆国又如何统一得了蜀州呢?”

  “至于真气军阵一事,或许为真,但那也应该是在庆国统一蜀州之后了。”

  萧辉了然,接着问道:“倘若骆斌的猜测为真,此战该如何打?”

  “守。”陆景行沉默片刻,如实道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毕竟真气军阵的威力有目共睹,多了这一变数,齐军未必能胜。

  即使真的胜了,也很有可能是惨胜,因此不如先静观其变,等待胜机。

  萧辉不语,目光看向远方,过了好一会儿才转头对陆景行道:“朕不守,朕要赌一把。”

  陆景行会意,惊道:“陛下莫不是想把朱大将军调来助战?”

  “没错。”萧辉颔首,露出自信的笑容:“有大周与魏盯着陈贼,朕就不信陈贼真的敢发兵。”

  “可是……”陆景行刚想劝说,萧辉就打断道:“没有可是。朕且问你,倘若庆王见我们固守选择不攻怎么办?”

  “怎么会不攻呢?”陆景行表示难以理解,“不攻的话他们来这干嘛?”

  萧辉反问道:“十万对十万,庆王明知打不赢为何要打?”

  陆景行愣住,既然他们可以防守以待战机,对方自然也可以。

  萧辉见状继续道:“好了,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

  与此同时,京州的陈青尧也是先后收到大周与魏国移兵天河渡口的消息。

  “主公,伪魏明明答应您三年之内不出兵,如今却这般声援伪齐,根本是不把您放在眼里。”

  朝堂之上,黄普愤然出声,说出了不少人的心里话。

  自击退伪齐伪周联军以来,先是陈青尧晋升大宗师,然后又是赵王携四郡归顺,他们的实力可谓是一日强过一日。

  可如今伪周伪魏居然敢挑衅他们,这让他们如何受得了。

  “黄将军此言何意?”

  陈青尧开口,眼中看不出悲喜。

  黄普回道:“自然是给伪魏一个教训,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敬畏。”

  陈青尧无语,他这个大宗师都还没有飘,手下人就先飘了。

  他接着问道:“黄将军需要多少兵马才能给伪魏一个教训?可愿立下军令状?”

  黄普愣住,小心翼翼道:“主公,末将本领低微,给伪魏教训这等大事,当然得您亲自出手才稳妥。”

  陈青尧冷笑道:“孤出手?孤出手的话,伪周攻来由你去挡吗?”

  黄普低头不语,事到如今他哪还能不知道陈青尧不想出兵。

  审图见状拱手道:“齐王,伪魏伪周虽不敢轻举妄动,但不可不防,当各派一万兵马与之隔河对峙。”

  “可行。”

  陈青尧面色稍缓,沉声道:“赵兄,你领兵一万去防伪周;文兄,你也一样,带一万去防伪魏。”

  “诺。”赵兴文崇齐声开口,此事就此定下。

  数日后,收到命令的朱定军没有犹豫,立即领两万精兵前去支援萧辉。

  而他这一动,大齐都城于罗栋不再设防,只需半月,便可轻易取之。

  罗栋很快收到太昌空虚的消息,他并未立即进攻,因为他有理由怀疑这是圈套。

  再加上陈青尧派他到这是进行战略威慑,而不是真的要与伪齐开打。

  不过话又说回来,伪齐此番行为简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他若啥都不做,将来还怎么混。

  于是他一边亲自去寻陈青尧,一边命部队做好渡江准备。

  解珲自是不清楚朱定军已弃了齐都,带着两万精兵来助战,他这几天与齐军数次交手皆不能克。

  就连解宝的真气军阵也因萧辉早有准备而效果大减,不过总体而言,是齐军在退,庆军在进。

  因此他的心情还可以,并开始思考打到哪停下与大齐讲和。

  这日,用过晚饭后,杨云神色凝重地找到解珲。

  解珲见他这样便知有大事发生,当即屏退左右,好方便与其交谈。

  “有什么事吗?”

  解珲问道,同时在心中猜测可能发生的事。

  杨云回道:“庆王,情况不对,大齐很有可能对我们用诱敌深入之计?”

  解珲愕然,他还以为对方要谈的是战场之外的事。

  “军师,你搞错了吧?”

  解珲很快回过神来,反驳道:“以大齐如今的状况,他们拿什么搞诱敌深入?”

  “朱定军。”杨云正色道。

  解珲无语,“朱定军要守大齐国都,齐皇把他调来就不怕罗栋攻破太昌吗?”

  “不怕。”

  杨云摇头,提醒道:

  “庆王,你不要忘了魏与大周乃是大齐的盟友。三家同气连枝,罗栋敢出兵攻齐,魏与大周就敢出兵攻京徐二州。”

  “齐王如今有多不想打仗,您又不是不知道。”

  “因此,大齐有可能冒这个险。”

  解珲皱眉,杨云的猜测不是没有道理,但太牵强了,不足以说服他。

  杨云见状继续道:“庆王,你有注意到这些天我们走过的地方吗?”

  “其中有不少位置非常适合安营扎寨拒敌,您觉得大齐为何不在那些地方停下?”

  “又是一个牵强的理由。”

  解珲暗道一声,开口反驳道:“齐军一直被我们追击,哪来的时间建立稳固的营寨?”

  “不,他们有的。”

  杨云摇头,解释道:

  “经属下观察,齐军只需动用七成兵马便可达到如今效果,他们完全可以让那三成兵马先行撤退立寨。”

  解珲闻言不悦道:“军师,你越说越玄乎了。”

  “倘若大齐只用七成兵马与孤作战都只是稍落下风,那它为何不全力以赴以击败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