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凌云洗漱用饭毕,将昨日种种纷扰暂且压下,打算先去办正事——将吏部崔尚书与兵部陈尚书府上三公子的书信送达。李清郡公倒是派人送来一份谢礼,言道感谢昨夜维护驸马之情,改日设宴再叙。凌云心知这不过是场面话,客气收下。
出门上轿,他先往皇城方向吏部衙门而去。面对这位手握官员铨选大权的天官,凌云一路上心思百转,反复斟酌见面时该如何措辞,才能给崔尚书留下一个好印象,甚至暗暗构思了几篇颂扬其德政的马屁诗。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投递名帖进去后,门房很快出来回复:“部堂大人公务繁忙,无暇接见。书信留下即可,凌参军请回。”
满怀期待落空,凌云一阵失望,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将沈二爷托付的家书交予门房,悻悻离去。看来崔尚书这等人物,并非他一个七品外官想见就能见的。
接着,他又一路打听,寻至兵部陈尚书府邸。陈府门房倒是通传了,出来接待他的是陈尚书的三公子。这位公子年纪与凌云相仿,但身为高官子弟,气质矜贵,与凌云这等胥吏出身之人显然没什么共同语言。双方客套寒暄几句,略显尴尬,凌云送上书信,略坐片刻,便起身告辞。
眼看这一天即将在平淡中度过,凌云回到台州进奏院,心下稍安,便唤上小荷、张三等人,在房中打起马吊消磨时光,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闲。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牌局未及半酣,便有陈府管家遣来的小厮匆匆寻至,言道:“陈尚书请凌参军过府一叙。”
凌云心中一惊,不敢怠慢,连忙整衣前往。到了陈府,被直接引入书房。只见陈尚书端坐案后,面色沉肃,不怒自威。见到凌云,也不客套,劈头便是一顿训斥:“凌云!你不好生在国子监安心读书,跑去掺和那些是非作甚!可是吃饱了撑的?”
若在旁人听来,这是严厉的责备。但凌云闻言,非但不惧,反而心中一暖,生出几分感动!比起沈侍御史的利用、崔尚书的漠然,陈尚书这般毫不客气的斥责,反倒更像是长辈对自家子侄的关切与恨铁不成钢,是真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他连忙躬身认错:“老大人息怒!是下官孟浪,行事欠妥。” 随即,他将昨日在国子监如何被卷入、如何被迫应对、乃至后来驸马府的经历,删繁就简,择要禀明,末了道:“下官实是身不由己,被卷入漩涡之中。”
陈尚书听罢,冷哼一声:“你可知晓,今日早朝,御史台已有人上本弹劾于你!言你身为监生,不安本分,勾结胥吏,假冒御史,扰乱国学清议!”
凌云心头一震,暗道果然来了!
陈尚书继续道:“这还不算,那御史弹章中,竟将你是由吏部崔天官举荐入监之事也捅了出来,直指崔尚书‘举荐非人,有失察之过’!”
凌云背后瞬间沁出冷汗,这是要把他和崔尚书绑在一起攻击啊!
“紧接着,”陈尚书语气带着几分嘲讽,“你那‘靠山’沈侍御史便出列辩驳,言道你乃是他暗中派遣,潜入国子监查访监生非正常死亡一案的!并非假冒!”
凌云瞠目结舌,沈大爷这谎扯得可真够大的!
“结果如何?”陈尚书一拍案几,“立刻便有另一御史跳出来,弹劾沈侍御史‘结党营私,滥用职权,擅自派遣官员干预学政’!这还没完,沈侍御史门下亦有言官,随即反唇相讥,弹劾那弹劾沈侍御史的御史‘捕风捉影,构陷大臣’!一场朝会,为了你这小小七品官,吵得如同市井菜场,乌烟瘴气!”
凌云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己竟成了引爆朝堂争斗的导火索!他这才明白,陈尚书为何如此生气,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给这一派系惹来了麻烦。
陈尚书叹口气,语气稍缓:“老夫也是散朝回府,才从管家口中得知,你这惹祸的根苗,竟还与我家有旧。你呀你!” 话语中透着无奈。
凌云心中恐慌,京城这潭水实在太深,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他趁机恳求道:“老大人明鉴!京城局势错综复杂,下官才疏学浅,实在难以应对。恳请老大人恩准,放下官回台州任职吧!哪怕官降一等,下官也心甘情愿!”
“胡闹!”陈尚书斥道,“年纪轻轻,怎可如此没有志气!遇难便退,岂是丈夫所为?你安心在国子监读书便是,外界风雨,自有老夫等为你遮挡!只要你不主动生事,谁敢轻易动你?”
凌云苦着脸道:“可是……下官昨日在国子监,已将祭酒和监丞郑得罪狠了,日后在监中,只怕寸步难行……”
陈尚书不屑地摆摆手:“祭酒?监丞?哼,他们自身难保,你这官司过后,他们这官位也坐到头了!不必忧心。”
闻听此言,凌云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看来陈尚书已有安排。两人又聊了些长街镇赵家以及凌家近况,陈尚书倒是颇为关心。最后,陈尚书对管家吩咐道:“去将西跨院收拾出来,以后凌参军便住到府里来,也省得在外奔波不便。”
凌云闻言,大喜过望!能住进尚书府,无疑是得到了陈尚书的正式接纳和庇护,安全大大有了保障!他连忙躬身拜谢:“多谢老大人厚爱!下官感激不尽!”
从陈尚书书房出来,凌云心中踏实了许多。刚回到台州进奏院门口,却见崔尚书府上的一个小厮正在等候,见了他便道:“凌参军,我家老爷请您过府一叙。”
一旁的会馆主事陈掌柜见状,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敬佩之色。一日之内,兵部陈尚书刚召见过,吏部天官崔尚书又紧接着来请!这位年轻的凌参军,能量也太大了吧?真乃神人也!
出门上轿,他先往皇城方向吏部衙门而去。面对这位手握官员铨选大权的天官,凌云一路上心思百转,反复斟酌见面时该如何措辞,才能给崔尚书留下一个好印象,甚至暗暗构思了几篇颂扬其德政的马屁诗。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投递名帖进去后,门房很快出来回复:“部堂大人公务繁忙,无暇接见。书信留下即可,凌参军请回。”
满怀期待落空,凌云一阵失望,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将沈二爷托付的家书交予门房,悻悻离去。看来崔尚书这等人物,并非他一个七品外官想见就能见的。
接着,他又一路打听,寻至兵部陈尚书府邸。陈府门房倒是通传了,出来接待他的是陈尚书的三公子。这位公子年纪与凌云相仿,但身为高官子弟,气质矜贵,与凌云这等胥吏出身之人显然没什么共同语言。双方客套寒暄几句,略显尴尬,凌云送上书信,略坐片刻,便起身告辞。
眼看这一天即将在平淡中度过,凌云回到台州进奏院,心下稍安,便唤上小荷、张三等人,在房中打起马吊消磨时光,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闲。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牌局未及半酣,便有陈府管家遣来的小厮匆匆寻至,言道:“陈尚书请凌参军过府一叙。”
凌云心中一惊,不敢怠慢,连忙整衣前往。到了陈府,被直接引入书房。只见陈尚书端坐案后,面色沉肃,不怒自威。见到凌云,也不客套,劈头便是一顿训斥:“凌云!你不好生在国子监安心读书,跑去掺和那些是非作甚!可是吃饱了撑的?”
若在旁人听来,这是严厉的责备。但凌云闻言,非但不惧,反而心中一暖,生出几分感动!比起沈侍御史的利用、崔尚书的漠然,陈尚书这般毫不客气的斥责,反倒更像是长辈对自家子侄的关切与恨铁不成钢,是真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他连忙躬身认错:“老大人息怒!是下官孟浪,行事欠妥。” 随即,他将昨日在国子监如何被卷入、如何被迫应对、乃至后来驸马府的经历,删繁就简,择要禀明,末了道:“下官实是身不由己,被卷入漩涡之中。”
陈尚书听罢,冷哼一声:“你可知晓,今日早朝,御史台已有人上本弹劾于你!言你身为监生,不安本分,勾结胥吏,假冒御史,扰乱国学清议!”
凌云心头一震,暗道果然来了!
陈尚书继续道:“这还不算,那御史弹章中,竟将你是由吏部崔天官举荐入监之事也捅了出来,直指崔尚书‘举荐非人,有失察之过’!”
凌云背后瞬间沁出冷汗,这是要把他和崔尚书绑在一起攻击啊!
“紧接着,”陈尚书语气带着几分嘲讽,“你那‘靠山’沈侍御史便出列辩驳,言道你乃是他暗中派遣,潜入国子监查访监生非正常死亡一案的!并非假冒!”
凌云瞠目结舌,沈大爷这谎扯得可真够大的!
“结果如何?”陈尚书一拍案几,“立刻便有另一御史跳出来,弹劾沈侍御史‘结党营私,滥用职权,擅自派遣官员干预学政’!这还没完,沈侍御史门下亦有言官,随即反唇相讥,弹劾那弹劾沈侍御史的御史‘捕风捉影,构陷大臣’!一场朝会,为了你这小小七品官,吵得如同市井菜场,乌烟瘴气!”
凌云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己竟成了引爆朝堂争斗的导火索!他这才明白,陈尚书为何如此生气,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给这一派系惹来了麻烦。
陈尚书叹口气,语气稍缓:“老夫也是散朝回府,才从管家口中得知,你这惹祸的根苗,竟还与我家有旧。你呀你!” 话语中透着无奈。
凌云心中恐慌,京城这潭水实在太深,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他趁机恳求道:“老大人明鉴!京城局势错综复杂,下官才疏学浅,实在难以应对。恳请老大人恩准,放下官回台州任职吧!哪怕官降一等,下官也心甘情愿!”
“胡闹!”陈尚书斥道,“年纪轻轻,怎可如此没有志气!遇难便退,岂是丈夫所为?你安心在国子监读书便是,外界风雨,自有老夫等为你遮挡!只要你不主动生事,谁敢轻易动你?”
凌云苦着脸道:“可是……下官昨日在国子监,已将祭酒和监丞郑得罪狠了,日后在监中,只怕寸步难行……”
陈尚书不屑地摆摆手:“祭酒?监丞?哼,他们自身难保,你这官司过后,他们这官位也坐到头了!不必忧心。”
闻听此言,凌云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看来陈尚书已有安排。两人又聊了些长街镇赵家以及凌家近况,陈尚书倒是颇为关心。最后,陈尚书对管家吩咐道:“去将西跨院收拾出来,以后凌参军便住到府里来,也省得在外奔波不便。”
凌云闻言,大喜过望!能住进尚书府,无疑是得到了陈尚书的正式接纳和庇护,安全大大有了保障!他连忙躬身拜谢:“多谢老大人厚爱!下官感激不尽!”
从陈尚书书房出来,凌云心中踏实了许多。刚回到台州进奏院门口,却见崔尚书府上的一个小厮正在等候,见了他便道:“凌参军,我家老爷请您过府一叙。”
一旁的会馆主事陈掌柜见状,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敬佩之色。一日之内,兵部陈尚书刚召见过,吏部天官崔尚书又紧接着来请!这位年轻的凌参军,能量也太大了吧?真乃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