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与长随张三跟着崔尚书府上的来人,一路无话,再至那戒备森严的府邸。然而到了门口,那门房却只将带路的长随放了进去,抬手将凌云与张三拦在了门外,语气淡漠:“尚书大人有要事,二位请在门外稍候。”
这般做派,凌云忽然觉得有几分眼熟,恍然间想起某些话本传奇里的桥段——位高权重者欲考验后辈心性志气时,常会先给予冷遇或刁难,观其反应。若是寻常时候,凌云或许就忍了,但如今他自觉已得兵部陈尚书几分青睐,腰杆稍硬,便决定试探一番这吏部天官的真实意图。
他对张三使了个眼色,张三会意,再次上前叩响门环。那门房不耐烦地探出头来,呵斥道:“不是让你们等着吗?聒噪什么!”
说时迟那时快,凌云一个箭步上前,出其不意,一把将那门房从门内拽了出来!不等对方惊呼,便劈头盖脸一顿拳脚,虽未用全力,却也打得那门房抱头鼠窜,嗷嗷直叫。张三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心道老爷今日怎如此莽撞?
这边的动静立刻惊动了府内,很快便有一名管事模样的人急匆匆跑出来,见到眼前景象,先是一惊,随即对凌云拱手道:“这位想必是凌参军?下人无状,冲撞了参军,万望海涵!我家老爷已在书房等候,参军请随我来。”
凌云心中一定,知道自己赌对了!这崔尚书果然是在试探于他!若自己方才忍气吞声,只怕连门都进不去,更别提后续了。他整理了一下衣袍,对那狼狈的门房冷哼一声,昂首随那管事入内。
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一间灯火通明的书房。崔尚书正端坐案后,手持书卷,见凌云进来,放下书,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先发制人道:“凌参军,少年人有些锐气是好的,但如此毛毛躁躁,在老夫府门前动手,未免太过孟浪了吧?”
凌云心知这是考题,不慌不忙,躬身行礼道:“老大人息怒。下官以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老大人日理万机,时间宝贵,若因下人怠慢而延误片刻,皆是下官之过。况且,下官窃以为,老大人所欣赏者,当是敢于任事、锐意进取之辈,而非唯唯诺诺、畏首畏尾之徒。故而下官斗胆,行此冒犯之举,只为能尽早聆听老大人教诲。”
崔尚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微光,不置可否,转而道:“今日早朝,有御史因你之事,弹劾老夫举荐失当。你如今在京城,已是众矢之的。可有想过,外放为一任亲民官,暂避风头?”
凌云心中一动,外放?这倒是他心中所愿!他立刻顺势道:“老大人明鉴!若能外放,下官求之不得!无论天涯海角,下官愿往!若能再回台州,在王观察使麾下效力,更是下官夙愿!”
崔尚书微微颔首,似乎对凌云这番表态还算满意,语气缓和了些:“看来你倒有几分忠心,脑子也还灵光。罢了,外放之事,容后再议。眼下,倒有一桩紧要职司,或可交由你去办。”
凌云精神一振,躬身道:“请老大人明示!”
崔尚书缓缓道:“老夫欲举荐你入尚书省,担任令史一职。”
令史?凌云心头剧震!尚书省令史,虽仅为流外官,秩品不高,但地位极其特殊!因其掌管内府文书、传达诏令,常伴中枢机要,能接触到大量核心信息,是真正的天子近臣预备役,前途不可限量!这简直是泼天的富贵砸到了头上!
不待凌云狂喜,崔尚书接下来的话,却如同冰水浇头:“年初,曾有人上书,请老夫入政事堂,被老夫婉拒了。非是老夫不愿为朝廷分担重任,实是如今朝局……嘿嘿,太后与陛下身边,各有拥趸,争斗日炽。那政事堂,如今便是风口浪尖,是非之地。老夫还想多过几年安生日子,故而暂且观望。举荐你为令史,便是要你替老夫……多看,多听。尚书省乃政务中枢,有何风吹草动,尤其是关乎……立储、还政之类的动向,需得及时报与老夫知晓。你可能明白?”
凌云听得背后冷汗涔涔!这哪里是简在帝心?分明是让他去当眼线,做密探!而且窥探的还是最敏感的帝后权力之争!这差事,办好了或许能飞黄腾达,可一旦行差踏错,或是被人发现,那就是万劫不复的死罪!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已入了此局,崔尚书将如此机密之事相托,已是将他视为心腹,若此时拒绝,下场只会更惨。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惊涛骇浪,深深拜下:“下官……下官明白!蒙老大人信重,委以如此重任,下官敢不竭尽驽钝,鞠躬尽瘁,以报大人知遇之恩!”
崔尚书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此事需绝对机密,除你我之外,不可令第三人知晓。你且回去准备,一应手续,老夫自会安排。”
“下官遵命!”凌云再拜,怀着复杂无比的心情,退出了书房。
直到走出崔府,夜风一吹,凌云狂跳的心才稍稍平复,火热的头脑也渐渐冷静下来。然而,一个被他方才忽略的、却足以致命的问题,猛地浮上心头——他的字!
尚书省令史,日常需要誊写、处理大量文书诏令,字迹必须工整规范,甚至要求一定的书法功底。而他凌云,胥吏出身,于笔墨一道本就寻常,那手字顶多算能看清,距离“工整”都尚有距离,更别提什么风骨气韵了!这般字迹,如何能在尚书省立足?如何能瞒过那些目光如炬的上官?一旦因此露怯,莫说打探消息,只怕立刻就会被人轻视、排挤,甚至因此获罪!
方才在崔尚书面前,他被那“令史”之位和背后的重任冲昏了头脑,竟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如今想来,简直是自寻死路!
回到下处,躺在榻上,凌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答应已然出口,断无反悔之理。可这字迹的难题,该如何解决?临时抱佛脚,苦练书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寻人代笔?风险太大,且日常处理文书如何遮掩?向崔尚书坦白?只怕立刻就会被视为不堪大用的废物……
一个个念头升起,又被逐个否定。凌云只觉得前所未有的焦虑攫住了心脏,这看似一步登天的机遇,底下竟是万丈深渊!
这般做派,凌云忽然觉得有几分眼熟,恍然间想起某些话本传奇里的桥段——位高权重者欲考验后辈心性志气时,常会先给予冷遇或刁难,观其反应。若是寻常时候,凌云或许就忍了,但如今他自觉已得兵部陈尚书几分青睐,腰杆稍硬,便决定试探一番这吏部天官的真实意图。
他对张三使了个眼色,张三会意,再次上前叩响门环。那门房不耐烦地探出头来,呵斥道:“不是让你们等着吗?聒噪什么!”
说时迟那时快,凌云一个箭步上前,出其不意,一把将那门房从门内拽了出来!不等对方惊呼,便劈头盖脸一顿拳脚,虽未用全力,却也打得那门房抱头鼠窜,嗷嗷直叫。张三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心道老爷今日怎如此莽撞?
这边的动静立刻惊动了府内,很快便有一名管事模样的人急匆匆跑出来,见到眼前景象,先是一惊,随即对凌云拱手道:“这位想必是凌参军?下人无状,冲撞了参军,万望海涵!我家老爷已在书房等候,参军请随我来。”
凌云心中一定,知道自己赌对了!这崔尚书果然是在试探于他!若自己方才忍气吞声,只怕连门都进不去,更别提后续了。他整理了一下衣袍,对那狼狈的门房冷哼一声,昂首随那管事入内。
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一间灯火通明的书房。崔尚书正端坐案后,手持书卷,见凌云进来,放下书,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先发制人道:“凌参军,少年人有些锐气是好的,但如此毛毛躁躁,在老夫府门前动手,未免太过孟浪了吧?”
凌云心知这是考题,不慌不忙,躬身行礼道:“老大人息怒。下官以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老大人日理万机,时间宝贵,若因下人怠慢而延误片刻,皆是下官之过。况且,下官窃以为,老大人所欣赏者,当是敢于任事、锐意进取之辈,而非唯唯诺诺、畏首畏尾之徒。故而下官斗胆,行此冒犯之举,只为能尽早聆听老大人教诲。”
崔尚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微光,不置可否,转而道:“今日早朝,有御史因你之事,弹劾老夫举荐失当。你如今在京城,已是众矢之的。可有想过,外放为一任亲民官,暂避风头?”
凌云心中一动,外放?这倒是他心中所愿!他立刻顺势道:“老大人明鉴!若能外放,下官求之不得!无论天涯海角,下官愿往!若能再回台州,在王观察使麾下效力,更是下官夙愿!”
崔尚书微微颔首,似乎对凌云这番表态还算满意,语气缓和了些:“看来你倒有几分忠心,脑子也还灵光。罢了,外放之事,容后再议。眼下,倒有一桩紧要职司,或可交由你去办。”
凌云精神一振,躬身道:“请老大人明示!”
崔尚书缓缓道:“老夫欲举荐你入尚书省,担任令史一职。”
令史?凌云心头剧震!尚书省令史,虽仅为流外官,秩品不高,但地位极其特殊!因其掌管内府文书、传达诏令,常伴中枢机要,能接触到大量核心信息,是真正的天子近臣预备役,前途不可限量!这简直是泼天的富贵砸到了头上!
不待凌云狂喜,崔尚书接下来的话,却如同冰水浇头:“年初,曾有人上书,请老夫入政事堂,被老夫婉拒了。非是老夫不愿为朝廷分担重任,实是如今朝局……嘿嘿,太后与陛下身边,各有拥趸,争斗日炽。那政事堂,如今便是风口浪尖,是非之地。老夫还想多过几年安生日子,故而暂且观望。举荐你为令史,便是要你替老夫……多看,多听。尚书省乃政务中枢,有何风吹草动,尤其是关乎……立储、还政之类的动向,需得及时报与老夫知晓。你可能明白?”
凌云听得背后冷汗涔涔!这哪里是简在帝心?分明是让他去当眼线,做密探!而且窥探的还是最敏感的帝后权力之争!这差事,办好了或许能飞黄腾达,可一旦行差踏错,或是被人发现,那就是万劫不复的死罪!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已入了此局,崔尚书将如此机密之事相托,已是将他视为心腹,若此时拒绝,下场只会更惨。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惊涛骇浪,深深拜下:“下官……下官明白!蒙老大人信重,委以如此重任,下官敢不竭尽驽钝,鞠躬尽瘁,以报大人知遇之恩!”
崔尚书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此事需绝对机密,除你我之外,不可令第三人知晓。你且回去准备,一应手续,老夫自会安排。”
“下官遵命!”凌云再拜,怀着复杂无比的心情,退出了书房。
直到走出崔府,夜风一吹,凌云狂跳的心才稍稍平复,火热的头脑也渐渐冷静下来。然而,一个被他方才忽略的、却足以致命的问题,猛地浮上心头——他的字!
尚书省令史,日常需要誊写、处理大量文书诏令,字迹必须工整规范,甚至要求一定的书法功底。而他凌云,胥吏出身,于笔墨一道本就寻常,那手字顶多算能看清,距离“工整”都尚有距离,更别提什么风骨气韵了!这般字迹,如何能在尚书省立足?如何能瞒过那些目光如炬的上官?一旦因此露怯,莫说打探消息,只怕立刻就会被人轻视、排挤,甚至因此获罪!
方才在崔尚书面前,他被那“令史”之位和背后的重任冲昏了头脑,竟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如今想来,简直是自寻死路!
回到下处,躺在榻上,凌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答应已然出口,断无反悔之理。可这字迹的难题,该如何解决?临时抱佛脚,苦练书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寻人代笔?风险太大,且日常处理文书如何遮掩?向崔尚书坦白?只怕立刻就会被视为不堪大用的废物……
一个个念头升起,又被逐个否定。凌云只觉得前所未有的焦虑攫住了心脏,这看似一步登天的机遇,底下竟是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