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小许……不,许董-《都重生了,当个海王怎么了》

  京都已步入秋天,荷花巷四合院里的银杏树一片金黄。

  但许昊书房里的气氛,却比窗外的秋风更添几分肃杀。

  加密视频线路接通,屏幕上出现了吴宵光凝重中带着一丝困惑的面孔。

  “许董,市场情况有些变化。”

  吴宵光开门见山,

  “雷曼破产后,市场恐慌情绪确实在蔓延,大宗商品普遍承压。但是……原油价格在跌至105美元附近后,最近开始反弹,现在已经回到了115美元一桶。”

  这个走势,与许昊之前判断的“暴跌”似乎有些出入。

  吴宵光虽然对许昊的判断力近乎迷信,但面对市场的反复,作为一线操盘手的他,还是本能地感到了不安和疑惑。

  市场上有一些声音认为,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可能会稳住经济,从而支撑原油需求。

  许昊听着汇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反而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一切尽在掌握的弧度。

  “宵光,你看到的反弹,不过是巨轮沉没前,甲板上最后一点挣扎的浪花。”

  许昊的声音平稳而笃定,透过扬声器清晰地传到纽约,

  “雷曼的破产不是终点,而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的宣言。实体经济的衰退才刚刚开始,需求断崖式的下滑,不是任何救市政策能在短期内扭转的。”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屏幕,直视着市场的本质:

  “现在,听我指令。”

  吴宵光神色一凛,立刻坐直了身体,所有杂念被瞬间摒除。

  “从公司账户,再调动30亿美元。”

  许昊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十倍杠杆,建立原油期货空头头寸!目标价位……”

  他略微停顿,给出了一个让吴宵光心头巨震的数字:

  “看向70美元下方!”

  七十美元!这意味着许昊判断油价将从现在115美元的位置,再暴跌近40%!

  “是!许董!”

  吴宵光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应下。

  许昊那强大的、近乎预知般的自信,再次压倒了他对市场短期波动的疑虑。

  他明白,这不是赌博,这是基于对宏观经济大势洞若观火的精准猎杀。

  “保证金和风险控制必须到位。”

  许昊最后叮嘱,

  “我们要的,是在恐慌的洪流中安全地攫取利润,而不是被反噬。”

  “明白!我会设置严格的止损线,确保万无一失!”

  视频会议结束。

  许昊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窗外,一片金黄的银杏叶被秋风卷起,打着旋儿坠落。

  王楠楠轻轻推门进来,为他换上一杯热茶。

  她虽然听不懂那些复杂的金融术语,但从许昊那冷峻而笃定的侧影中,她能感受到,一场无声却更加凶险的战役,已经再次打响。

  许昊没有看她,目光依旧停留在窗外那片凋零的秋色上。

  原油的反弹?

  不过是死神挥舞镰刀前,一次短暂的停顿。

  而他,已经准备好了再次收割。

  王楠楠担任许昊的私人秘书已近三个月。

  她以惊人的速度适应着这个位于权力与资本漩涡中心的位置,从最初那个在原油期货数据前目瞪口呆的女孩,变得沉稳干练了许多。

  大三开学,她正好随许昊在国外奔波,一个越洋电话打回泉城师范学院说明情况,校方得知她在为许昊工作后,态度异常客气,直接表示:

  “安心工作,学业不用担心,届时回来参加考试即可。”

  这便是许昊这个名字如今所蕴含的能量。

  这天,许昊在京都荷花巷的书房内,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他家乡,鲁省的一号领导。

  会谈的气氛亲切而务实。

  没有过多的寒暄,双方落座后,便直接切入主题。

  “许董,你是我们鲁省的骄傲啊!”

  一号领导声音洪亮,带着浓重的乡音和毫不掩饰的赞赏,

  “这次来,一是代表家乡父老来看看你,二是想听听,你这艘商业航母,有没有可能回家乡投点资?”

  许昊微微一笑,亲自为对方斟了杯茶,语气平和:

  “领导言重了。家乡的养育之恩,我一直记在心里。不瞒您说,我确实有一个项目,正在寻找落地的地方。”

  他顿了顿,抛出了准备好的计划:

  “昊天能源集团,准备投资建设一个面向未来的超级动力电池工厂,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最前沿的电池技术研发与生产。”

  一号领导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动力电池,这可是眼下最炙手可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许昊话锋一转,坦诚道:

  “论地理位置、产业链配套和人才聚集,鲁省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确实不占优势。”

  一号领导的心微微一提,但看到许昊沉稳的表情,知道他还有后话。

  “但是,”

  许昊的声音很诚恳,

  “我是从那里走出来的,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带动一方发展。所以,我个人是希望,这个工厂能放在老家。”

  一号领导闻言,激动地差点站起来,他用力握住许昊的手:

  “小许……不,许董!有你这句话,我代表全省人民感谢你!你放心,只要项目能落地,省里一定给你最好的条件!”

  他立刻开始罗列筹码,显示出极大的诚意:

  “土地!你看中哪里,我们批哪里,价格按最低的来,甚至可以作价入股!”

  “税收!三免三减半是最基本的,后续还可以谈更优惠的政策!”

  “基础设施,水电燃气,我们保证优先供应,价格从优!”

  “人才引进,我们配套出台专项政策,帮你解决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落户、子女教育所有问题!”

  说到这里,一号领导似乎想起了什么,压低声音,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见面礼”:

  “对了,省城高新区那边,有个之前规划很好的高端制造产业园,前期基础设施都搞得差不多了,厂房也建了一部分。结果之前那个投资商资金链断裂,跑路了,现在就是个烂摊子,也成了我们一块心病。如果许董你有兴趣,那个产业园,我们可以整体打包,以最优惠的条件直接批给你!这样,你连前期最耗时的平整土地、建设厂房的时间都省了,可以直接上设备,起码能节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这个条件,连一旁负责记录的王楠楠都听得心头一跳。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解决了工厂建设中最不可控的时间成本问题。

  许昊沉吟了片刻。

  那个产业园的位置他略有耳闻,确实不错,基础设施完备,能省下大量前期工作。

  虽然地理位置不如东南沿海,但鲁省本身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劳动力资源丰富,加上如此优厚的条件和家乡的情感因素,这个选择,并非完全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却符合他更深层次的布局和情感诉求。

  “领导既然这么有诚意,”

  许昊终于开口,脸上露出了笑容,

  “那这个超级电池工厂,就定在老家了。那个产业园,我们接了。具体的细节,我会让昊天能源的团队尽快与省里对接。”

  “好!太好了!”

  一号领导喜出望外,再次紧紧握住许昊的手,

  “我回去立刻成立专项工作组,全程绿灯,确保项目以最快的速度落地投产!”

  送走心满意足的一号领导,书房里恢复了安静。

  王楠楠忍不住轻声问:

  “昊哥,把这么重要的工厂放在那里,从纯商业角度看,真的最优吗?”

  许昊走到窗边,望着南方,那是家乡的方向。

  “商业,不全是冷冰冰的数字。”

  他缓缓说道,

  “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乡梓,本身也是一种价值,一种更长远的投资。而且,有了家乡父老的支持,政策的倾斜,未必不能后来居上。”

  他转过身,看着王楠楠:

  “更重要的是,那里是我的根。把根扎得更深,枝叶才能蔓延得更远,更稳固。”

  王楠楠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她能感受到,许昊在做出这个决定时,那份超越商业计算的深沉情感与战略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