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奉召回京-《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

  区别于南京的气氛,倭国京都的室町御所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前的闷热。

  足利义持面容憔悴,眼窝深陷,往日里作为征夷大将军的威严已被现实的残酷消磨殆尽。

  他面前摊开的是一份份来自西线和九州的噩耗,城池陷落、大名战死或投降、明军兵锋不可阻挡。

  “将军大人!不能再犹豫了!”一名忠心耿耿的老臣伏地泣血劝谏,“明寇肆虐,九州已大半沦陷,西国通路被截。

  若再坐视,待其整合完毕,东进近畿,则万事休矣!必须趁其主力尚在九州,集结所有力量,于其东进之必经之路——播磨国,与明军进行决战!此乃挽回局势,唯一的机会!”

  另一名武将模样的家臣也附和道:“嗨!虽然各地大名响应迟缓,但将军您亲自出面,以幕府存续之大义号召,总能再集结一些力量!关东的足利公方虽与我不和,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应该明白!

  若京都陷落,他关东又能独善其身多久?我已收到消息,关东方面已凑集一支万人规模的队伍,正在西进前来支援!”

  “万人...关东只出了万人...”足利义持苦涩地笑了笑,声音沙哑。

  他知道这已是极限,关东那位堂兄弟能派出这点人马,恐怕更多是来看风向而非真心救援。

  但他还有选择吗?

  没有了。

  拒绝大明最后通牒的那一刻起,他就已无路可退。要么在绝望中等待毁灭,要么拼死一搏,赌上国运。

  良久,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却透出一股穷途末路的疯狂:“好!那就决战!传令下去:以幕府之名,征召所有能动员的兵力!近畿、北陆、乃至东海道,所有还听从幕府号令的守护、地头,必须率军前来播磨集结!违令者,视为叛国!”

  “命令首席家老,亲自前往播磨,总督诸军,筹建防线!告诉他,这是我足利家,是倭国最后的希望!”

  命令一下,使者四出,威逼利诱,许下空头承诺。

  各地仓库被搜刮一空,陈旧的铠甲、生锈的刀枪、甚至竹枪都被翻找出来。

  农夫、町人、僧兵...所有能被武装起来的男子都被强行征召。

  经过一番近乎榨干骨髓般的努力,足利义持终于东拼西凑起了一支号称三万人的部队。

  这支军队成分复杂,装备五花八门,军装都凑不齐整齐的,士气更是低迷,充满了恐慌和被迫的绝望。

  他们乱哄哄地开赴播磨国,在濑户内海沿岸的丘陵地带仓促构建防线,企图阻挡明军未来的东进之路。

  与此同时,关东足利满兼派出的那支万人“援军”,也磨磨蹭蹭地抵达了播磨地区。

  他们装备相对精良些,但明显士气不高,与幕府军保持着距离,一副观望姿态,显然打定了主意不见兔子不撒鹰。

  总共四万余人,看似数量不少,实则外强中干,内部矛盾重重。由足利义持的首席家老团亲自坐镇指挥,但能否有效指挥得动这群乌合之众,唯有天晓得。

  而对马岛上,何健旺的日子却过得相当悠闲。

  他每日除了巡视防务、操练那几百核心弟兄和朝鲜仆从军,便是站在高处远眺大海。

  九州和本州西部的战报会定期传来,明军的势如破竹在他意料之中。

  他对大将军张辅“稳扎稳打、先定九州”的策略十分赞同,心中感慨,不愧是靖难名将啊!

  “仙师,倭人在播磨凑了四五万人,看样子想跟咱们决一死战呢。”王三刀禀报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

  “乌合之众罢了。”何健旺摆摆手,毫不在意,“等张将军收拾完九州,回过头来,碾过去便是。让海军弟兄们多去濑户内海逛逛,放几炮,吓唬吓唬他们,别让他们闲着就行。”

  他深知,这场战争的结局早已注定。倭国的抵抗,不过是灭亡前的徒劳挣扎。

  他现在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果然,几天后,一艘来自大明的官船在一艘明军战船的护卫下,驶入了对马岛港口。

  船上下来的,是一位面容肃穆、手持节杖的宦官天使。

  “圣旨到!对马岛留守参将何健旺接旨!”

  何健旺率领一众部下,整齐跪地接旨。

  宦官展开明黄色的圣旨,用尖细而清晰的嗓音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对马岛留守参将何健旺,及其所部将士,克复险岛,搅敌后方,有功于国。然虽倭国战事未靖,朕心甚念。

  特旨,着何健旺即刻交接防务,率领其原部人马,乘船返回大明京师觐见!朕要亲自嘉奖其功!对马岛防务,由征倭大将军张辅另行委派将领接管。钦此——”

  “臣,何健旺,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何健旺叩首接旨,脸上看不出丝毫意外,反而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

  (这里只是做样子哈!)

  终于来了。

  朱老四还是发现了,或者说,终于决定要“召见”他了。

  他知道,自己在明朝这边的“搞事”使命,基本算是圆满完成了。成功把大明拖下水,开启了征倭之战,后续的征服和消化,已非他必须参与之事。

  玄天那个无良仙人虽然不靠谱,但“搞事”的KpI,想必是超额完成了。

  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至于回南京是福是祸...何健旺根本就不担心!

  他站起身,对那天使客气了几句,便立刻开始着手安排。

  交接防务很简单,岛上本来就没太多事情,主要就是看守港口和仓库。

  他召集了所有核心部下和愿意跟随的朝鲜仆从军军官。

  “兄弟们,咱们的活儿干完了!皇帝陛下要召咱们回南京受赏!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众人闻言,反应各异。老兄弟们大多兴奋期待,终于可以回归故土,还能得到封赏。

  部分朝鲜仆从军则有些茫然和忐忑,不知前往大明是福是祸。

  何健旺大手一挥:“愿意跟老子去南京吃香喝辣的,一起上船!到了那边,自有老子和朝廷安排!不愿意的,留下看管仓库,等张大将军派人来接收,之后是回朝鲜还是留在倭国,随你们便!”

  最终,除了极少数人选择留下,何健旺带着他核心的四百余人和近两千名愿意追随的朝鲜仆从军,登上了天使的官船和几艘征用的运输船。

  舰队缓缓驶离对马岛港口。

  何健旺站在船尾,望着逐渐远去的岛屿,心中并无太多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