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危机暗生-《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

  这其中,最不是滋味的,当属赵廷霄的表哥赵博文。

  他苦读多年,此次却再次名落孙山。

  当他看到那个自幼被自己欺辱、视如蝼蚁的表弟,竟一举夺魁,风光无限时,嫉妒和怨恨如同毒草般在心底疯狂滋长。

  他身边那些狐朋狗友更是煽风点火:

  “博文兄,听说你这表弟当初在你家可是吃闲饭的,名声也不太好听啊?”

  “啧啧,真是没想到,这一朝得势,怕是尾巴要翘到天上去了!”

  “就是,这种出身不明不白的人,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记仇?

  博文兄,你们家以前对他那样,可得小心他日后报复啊!”

  这些话如同淬毒的针,狠狠扎进赵博文的心。

  他越想越觉得有理,以己度人,若易地而处,他功成名就后第一件事就是报复曾经欺辱过自己的人!

  赵廷霄如今县试第一,若府试再中,甚至将来……

  赵博文不敢想下去,一股阴冷的寒意从脚底升起,一个恶毒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形。

  唯独赵老爷子听闻外孙高中案首,在家中老怀大慰,连饮了三杯酒。

  而赵家其他人,尤其是曾苛待过赵廷霄母子的那些人,脸色则变得十分难看,心中惴惴不安。

  一个月后,府试放榜,“赵廷霄”之名再次高居榜首,荣膺府案首!

  这一次,引起的轰动更大。

  当人们打听到他竟是鸿儒书院的学生时,又纷纷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名校光环更增添了他的神秘与优秀。

  赵廷霄手持捷报,心中激动万分,只想尽快收拾行装,返回书院与好友们分享喜悦。

  阿健也为他高兴,忙着打点回程事宜。

  然而,就在这春风得意之时,一场精心策划的危机,已悄然降临。

  府试榜单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

  府试第二名,一位名叫钱多才的富家子弟,本是志在必得,却被横空出世的赵廷霄压了一头,心中愤懑难平。

  他家中使了银子,本想活动个案首,却没想被人抢先。

  正当他郁闷之时,有人悄悄给他递了消息,正是关于赵廷霄“父不详”的出身。

  钱多才如获至宝,立刻让其父花钱买通关节,一封措辞严厉、证据“确凿”的举报信,被递到了知府大人的案头。

  信中以“维护科举清誉”为名,举报本届府试案首赵廷霄,身世不明,乃其母与人私通所生之“私生子”。

  按照律法,此类出身有亏、来历不明者,根本无资格参加科举,更遑论窃取案首之位。

  信中还附了些所谓的“人证”(如赵家某些旁支的含糊证词)和“物证”(一些刻意扭曲的旧事记录),看起来煞有介事。

  科举取士,最重出身清白。

  知府大人接到举报,虽觉可惜,但也不敢怠慢,尤其举报者似乎颇有背景。

  他当即下令,传唤赵廷霄到府衙问话。

  这一日,府衙门外围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和学子。

  赵廷霄在阿健担忧的目光中,镇定自若地走入公堂。

  他心中已有猜测,或是科举对手构陷,或是赵家有人不愿见他好。

  “堂下何人?”知府大人一拍惊堂木,声音威严。

  “学生赵廷霄,见过府尊大人。”赵廷霄躬身行礼跪拜,不卑不亢。

  “赵廷霄,现有举报,称你身世不明,乃私生子出身,按律不得参与科举。

  你有何话说?”知府将举报信的内容简述一遍。

  赵廷霄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

  “回大人,此乃诬告。学生母亲乃白岩镇赵家嫡女,明媒正娶……虽父亲早逝,但学生自幼随母姓,户籍文书齐全,皆可查证。

  所谓‘私生子’之说,纯属子虚乌有,恶意中伤。”

  “哦?那你父亲姓甚名谁?何方人氏?为何早逝?可有族人作证?”

  知府一连串追问,语气咄咄逼人。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赵廷霄无法给出一个清晰的父系来源。

  赵廷霄沉声道:“家父之事,母亲生前并未多言,只知是外地行商,不幸早亡。

  学生自幼由母亲抚养,外祖赵家亦可作证学生身份清白。”

  这时,钱多才安排的人开始在旁窃窃私语,暗示赵廷霄含糊其辞,必有隐情。

  钱多才本人更是暗中向知府旁边的幕僚使了眼色,示意加重压力。

  一旁的幕僚,突然出列语气转厉:“赵廷霄,科举重地,岂容身份暧昧之人玷污?

  你若无法自证清白,大人只好依律革除你的功名,以儆效尤!”

  就在形势对赵廷霄极为不利之时,堂外传来一阵骚动,赵老爷子在家仆的搀扶下,急匆匆赶了过来。

  “大人!府尊大人明鉴!”赵老爷子气喘吁吁地跪下。

  “廷霄是老朽的外孙,确系我女所出,绝非什么私生子!这是他的户籍具结,还有老朽的担保书!请大人过目!”

  他颤抖着双手呈上文书。

  然而,府衙内早已被钱家打点,粗略看了一眼,便冷声道:

  “赵老爷子,你虽是他外祖,却也无法证明其父系清白。律法森严,本官不能因你一面之词而枉法!”

  眼看知府就要落下判笔,革除赵廷霄的功名,堂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赵廷霄双拳紧握,指节发白,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屈辱和不甘。

  就在这时,知府身旁的师爷突然快步上前,附在知府耳边低语了几句。

  知府的脸色瞬间变了变,惊疑不定地看了一眼堂下气质不凡的赵廷霄,又看了看师爷,犹豫片刻,终于改口道:

  “此事……尚有疑点,暂且押后再审!退堂!”

  突如其来的转折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钱多才一脸错愕,赵老爷子也不明所以。赵廷霄心中更是疑窦丛生,是谁在帮他?

  退堂后,赵廷霄被引至府衙后堂一间僻静厢房。

  不多时,一位身着便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屏退了左右。

  此人正是丁老大人的心腹,名叫丁晓春。

  丁晓春仔细打量着赵廷霄,越看越是心惊,这眉眼、这气度,与年轻时的陛下何其相似!

  他压下心中的激动,先是客气地询问了方才堂上的情况,表达了关切。

  赵廷霄谨慎应对,心中提防更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此人出手相助,必有所图。

  丁晓春见他不卑不亢,应对得体,心中赞赏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