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绕弯子,确认屋内再无第六只耳朵后,忽然整了整衣袍,在赵廷霄惊愕的目光中。
推金山倒玉柱般,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伏地叩首,声音清晰而带着无比的恭敬:
“奴才,丁晓春,参见六皇子殿下!殿下千岁!”
“……”
厢房内,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赵廷霄站在原地,如同被一道惊雷劈中,整个人僵住了。
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跪伏在地的中年男子,大脑一片空白,几乎无法理解刚才听到的话。
六皇子?殿下?千岁?
这几个字眼,每一个都如同重锤,狠狠敲击在他的认知之上。
他只是一个出身不明、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受尽白眼的普通少年,最大的愿望不过是考取功名。
报答陈家恩情,与好友们一同实现抱负。
皇子?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荒谬至极!
“你……你方才说什么?”赵廷霄的声音干涩,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你认错人了吧?”
丁晓春抬起头,目光恳切而坚定:“殿下,奴才绝无认错之理!
此事关系重大,臣岂敢妄言?您确确实实是陛下流落民间的皇子,按照排行应该行第六!”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低声而迅速地解释:
“奴才乃受前京兆府尹丁老大人之命,暗中查访殿下身世。
丁老大人半年前在长乐郡偶遇殿下,便觉您容貌气度与陛下年轻时极为神似,心生疑虑,故派臣暗中详查。
如今已确认,当年陛下南巡途经此地,曾与一女子……那女子,便是您的母亲,赵氏容姑娘。”
丁晓春的话语如同惊涛骇浪,冲击着赵廷霄的心神。
母亲……陛下南巡……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与他记忆中母亲偶尔流露出的哀愁、与外祖家诡异的态度、与那些他始终无法探知的关于父亲的谜团……似乎隐隐约约地对上了号。
但他仍难以置信,这太突然,太颠覆了!
而且对方自称为丁老大人的心腹,想到大半年前,那时的丁老大人的确是多看了他好几眼。
但是,他们的证据是什么?难道就只凭长得有些相像吗?
“证据呢?”赵廷霄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静,但微微收紧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丁晓春似乎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双手奉上:
“殿下请看此物。此乃陛下当年随身佩戴的龙凤扳指的一半画像,据查,另一半应在您母亲手中。
还有,这是丁老大人根据宫中旧档描摹的陛下年轻时的画像,以及您母亲当年曾短暂居住过的行馆记录……”
赵廷霄接过锦囊,展开,里面是半块温润剔透的白玉,雕刻着精美的蟠龙纹饰,龙身蜿蜒的小像,虽只有一半,却仍能感受到那股皇家独有的威严气势。
这玉扳指……他记得,母亲有一个宝贝的木匣,从不让他碰,里面似乎就装着什么东西……
后面在母亲离世之后,也是非常郑重的把那个玉扳指交给了他。
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丢掉。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混乱、茫然,以及一丝深埋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释然。
原来,他不是父不详的野种,他的身上,流淌着这个国家最尊贵的血液……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母亲从未告诉他?
为什么皇室从未寻找过他?
这突如其来的身份,带给他的,究竟是福是祸?
丁晓春看着赵廷霄变幻不定的神色,知他需要时间消化,便恭敬道:
“殿下,此事千真万确。丁老大人已亲自动身赶来,不日便将抵达,届时会向殿下详细禀明一切,并护送殿下回京。
眼下府试之事,殿下不必担忧,自有臣等处理妥当。”
赵廷霄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此事……还有何人知晓?”
“目前仅有丁老大人、奴才及少数绝对可靠的心腹知晓。
殿下身份贵重,在未确保万全之前,绝不会泄露半分。”
赵廷霄点了点头,将那块半块玉佩紧紧攥在手心,冰凉的触感让他清醒了几分。
他看向丁晓春,目光渐渐变得深邃而锐利:“我知道了。你先起来吧。”
这一刻,那个曾经沉默坚韧的少年,仿佛在瞬间褪去了些许青涩,眉宇间多了一丝属于上位者的审视与凝重。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偏转。
而远在鸿儒书院的陈耀祖等人,对此还一无所知,仍在期盼着好友的早日归来。
鸿儒书院的日子按部就班,课堂、晨跑、辩论、自习……时光在书页翻动和笔墨挥洒间悄然流逝。
然而,斋舍里那个靠窗的床位始终空着,书案也积了薄薄一层灰。
陈耀祖每日都会下意识地看向那个位置,心中那份担忧如同初春的野草,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滋长蔓延。
王富贵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都超了快半个月了!廷霄哥就算府试后要应酬,也该回来了啊?他可不是那种会耽误课业的人。”
姚宗胜摇扇的频率也明显快了些,显出内心的不平静:
“阿健也没传消息回来,莫非是路上遇到了麻烦?
还是……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
后半句他说得有些犹豫,以赵廷霄的实力,府试失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陈耀祖心中同样焦虑,但他作为几人中的主心骨,只能强自镇定:
“再等等,或许是被什么事绊住了。廷霄行事有分寸,定会设法传信回来。”
就在三人商议是否要托人去白岩镇打听消息时,一封来自赵廷霄的信终于送到了陈耀祖手中。
信上的字迹依旧是那般沉稳有力,内容却十分简短:
“耀祖、宗胜、富贵吾友见信如晤:
一切安好,勿念。偶遇家中旧事,需耗时日处理,归期暂未定。
烦请代向教习再告假一月。诸事皆顺,不必挂心。
廷霄 手书”
信很短,措辞谨慎,除了报平安和请假,对所谓的“家中旧事”讳莫如深,更没有提及府试结果。
“家中旧事?”王富贵挠头,“廷霄哥家里……不是就他一人了吗?还能有什么旧事?”
姚宗胜合上扇子,眼神锐利:“这信写得含糊,像是在隐瞒什么。
‘诸事皆顺’?若真顺利,为何归期未定?我看,定是遇到了棘手的麻烦,他不想让我们担心。”
陈耀祖捏着信纸,眉头紧锁。
他了解赵廷霄,此人极重承诺,若非万不得已,绝不会逾期不归,更不会用如此模糊的理由搪塞。
这“家中旧事”,恐怕非同小可,甚至可能与他一直讳莫如深的身世有关。
一股强烈的不安感攫住了陈耀祖的心。
“他既说安好,我们暂且相信。”陈耀祖压下担忧,对两位好友道,“我们先按他说的,去给教习请假。
至于其他……既然他不想说,我们追问也无益,只能等他回来再问个明白。”
三人心中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却也无计可施,只能将这份担忧埋在心里,加倍努力于学业,期盼着好友早日归来。
推金山倒玉柱般,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伏地叩首,声音清晰而带着无比的恭敬:
“奴才,丁晓春,参见六皇子殿下!殿下千岁!”
“……”
厢房内,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赵廷霄站在原地,如同被一道惊雷劈中,整个人僵住了。
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跪伏在地的中年男子,大脑一片空白,几乎无法理解刚才听到的话。
六皇子?殿下?千岁?
这几个字眼,每一个都如同重锤,狠狠敲击在他的认知之上。
他只是一个出身不明、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受尽白眼的普通少年,最大的愿望不过是考取功名。
报答陈家恩情,与好友们一同实现抱负。
皇子?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荒谬至极!
“你……你方才说什么?”赵廷霄的声音干涩,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你认错人了吧?”
丁晓春抬起头,目光恳切而坚定:“殿下,奴才绝无认错之理!
此事关系重大,臣岂敢妄言?您确确实实是陛下流落民间的皇子,按照排行应该行第六!”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低声而迅速地解释:
“奴才乃受前京兆府尹丁老大人之命,暗中查访殿下身世。
丁老大人半年前在长乐郡偶遇殿下,便觉您容貌气度与陛下年轻时极为神似,心生疑虑,故派臣暗中详查。
如今已确认,当年陛下南巡途经此地,曾与一女子……那女子,便是您的母亲,赵氏容姑娘。”
丁晓春的话语如同惊涛骇浪,冲击着赵廷霄的心神。
母亲……陛下南巡……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与他记忆中母亲偶尔流露出的哀愁、与外祖家诡异的态度、与那些他始终无法探知的关于父亲的谜团……似乎隐隐约约地对上了号。
但他仍难以置信,这太突然,太颠覆了!
而且对方自称为丁老大人的心腹,想到大半年前,那时的丁老大人的确是多看了他好几眼。
但是,他们的证据是什么?难道就只凭长得有些相像吗?
“证据呢?”赵廷霄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静,但微微收紧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丁晓春似乎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双手奉上:
“殿下请看此物。此乃陛下当年随身佩戴的龙凤扳指的一半画像,据查,另一半应在您母亲手中。
还有,这是丁老大人根据宫中旧档描摹的陛下年轻时的画像,以及您母亲当年曾短暂居住过的行馆记录……”
赵廷霄接过锦囊,展开,里面是半块温润剔透的白玉,雕刻着精美的蟠龙纹饰,龙身蜿蜒的小像,虽只有一半,却仍能感受到那股皇家独有的威严气势。
这玉扳指……他记得,母亲有一个宝贝的木匣,从不让他碰,里面似乎就装着什么东西……
后面在母亲离世之后,也是非常郑重的把那个玉扳指交给了他。
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丢掉。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混乱、茫然,以及一丝深埋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释然。
原来,他不是父不详的野种,他的身上,流淌着这个国家最尊贵的血液……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母亲从未告诉他?
为什么皇室从未寻找过他?
这突如其来的身份,带给他的,究竟是福是祸?
丁晓春看着赵廷霄变幻不定的神色,知他需要时间消化,便恭敬道:
“殿下,此事千真万确。丁老大人已亲自动身赶来,不日便将抵达,届时会向殿下详细禀明一切,并护送殿下回京。
眼下府试之事,殿下不必担忧,自有臣等处理妥当。”
赵廷霄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此事……还有何人知晓?”
“目前仅有丁老大人、奴才及少数绝对可靠的心腹知晓。
殿下身份贵重,在未确保万全之前,绝不会泄露半分。”
赵廷霄点了点头,将那块半块玉佩紧紧攥在手心,冰凉的触感让他清醒了几分。
他看向丁晓春,目光渐渐变得深邃而锐利:“我知道了。你先起来吧。”
这一刻,那个曾经沉默坚韧的少年,仿佛在瞬间褪去了些许青涩,眉宇间多了一丝属于上位者的审视与凝重。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偏转。
而远在鸿儒书院的陈耀祖等人,对此还一无所知,仍在期盼着好友的早日归来。
鸿儒书院的日子按部就班,课堂、晨跑、辩论、自习……时光在书页翻动和笔墨挥洒间悄然流逝。
然而,斋舍里那个靠窗的床位始终空着,书案也积了薄薄一层灰。
陈耀祖每日都会下意识地看向那个位置,心中那份担忧如同初春的野草,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滋长蔓延。
王富贵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都超了快半个月了!廷霄哥就算府试后要应酬,也该回来了啊?他可不是那种会耽误课业的人。”
姚宗胜摇扇的频率也明显快了些,显出内心的不平静:
“阿健也没传消息回来,莫非是路上遇到了麻烦?
还是……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
后半句他说得有些犹豫,以赵廷霄的实力,府试失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陈耀祖心中同样焦虑,但他作为几人中的主心骨,只能强自镇定:
“再等等,或许是被什么事绊住了。廷霄行事有分寸,定会设法传信回来。”
就在三人商议是否要托人去白岩镇打听消息时,一封来自赵廷霄的信终于送到了陈耀祖手中。
信上的字迹依旧是那般沉稳有力,内容却十分简短:
“耀祖、宗胜、富贵吾友见信如晤:
一切安好,勿念。偶遇家中旧事,需耗时日处理,归期暂未定。
烦请代向教习再告假一月。诸事皆顺,不必挂心。
廷霄 手书”
信很短,措辞谨慎,除了报平安和请假,对所谓的“家中旧事”讳莫如深,更没有提及府试结果。
“家中旧事?”王富贵挠头,“廷霄哥家里……不是就他一人了吗?还能有什么旧事?”
姚宗胜合上扇子,眼神锐利:“这信写得含糊,像是在隐瞒什么。
‘诸事皆顺’?若真顺利,为何归期未定?我看,定是遇到了棘手的麻烦,他不想让我们担心。”
陈耀祖捏着信纸,眉头紧锁。
他了解赵廷霄,此人极重承诺,若非万不得已,绝不会逾期不归,更不会用如此模糊的理由搪塞。
这“家中旧事”,恐怕非同小可,甚至可能与他一直讳莫如深的身世有关。
一股强烈的不安感攫住了陈耀祖的心。
“他既说安好,我们暂且相信。”陈耀祖压下担忧,对两位好友道,“我们先按他说的,去给教习请假。
至于其他……既然他不想说,我们追问也无益,只能等他回来再问个明白。”
三人心中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却也无计可施,只能将这份担忧埋在心里,加倍努力于学业,期盼着好友早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