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一同商定-《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

  “愿意!当然愿意!”王富贵第一个激动地喊出声,随即意识到声音太大,赶紧捂住嘴,压低嗓音,脸上满是兴奋。

  “廷霄哥!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国子监啊!那可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更何况咱们兄弟还能在一起!刀山火海我也跟你去!”

  姚宗胜“唰”地合上折扇,眼中精光闪烁,语气坚定:

  “廷霄兄何必见外?你我兄弟,自当同进同退!

  京城虽远,险阻虽多,然正因如此,才更需我等齐心协力!

  国子监之名额,乃绝佳契机,我等定当奋力搏取院试佳绩,不负所望!”

  陈耀祖相较于王富贵的激动和姚宗胜的果断,考虑得更为周全深远。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廷霄哥此议甚好。国子监不仅是求学圣地,更是我们兄弟在京城的立足点和信息中枢。于公于私,我们都该去。”

  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只是……我们几个年轻人去闯荡便罢了,若按我爹娘和你们家中长辈的性子,定然不放心我们独自远行,必想举家跟随。”

  他目光扫过江面,带着一丝忧虑:“京城乃是非之地,龙争虎斗,暗箭难防。

  在廷霄兄尚未掌握足够自保乃至反击的力量之前,我们卷入其中,家人若在身边,恐成软肋,易被对手拿捏,反受其累。”

  姚宗胜和王富贵闻言,兴奋之色稍敛,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们家中或经商或小有资产,父母定然不愿他们孤身赴京。

  陈耀祖继续道:“依我之见,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四人先凭借院试佳绩,争取廷霄兄运作来的国子监名额,先行赴京。

  对家中则言明,此去是为求学上进,搏个更好前程,且兄弟数人同行,互相照应,让家人暂且安心。

  待我等在京城站稳脚跟,尤其是廷霄兄那边局势明朗,手握一定权柄之后,再设法将家人稳妥接去,方可无后顾之忧。”

  赵廷霄深深点头:“耀祖思虑周详,正是此理。是我急于寻求臂助,险些考虑不周。

  让家人暂留家乡,确是目前最为稳妥之法。只是……要辛苦诸位,需暂时忍受与家人分离之苦。”

  王富贵拍了拍胸脯:“这算什么苦!咱们在书院一待也是两三年不回家!为了以后的长远之计,这点分离算得了什么!”

  姚宗胜也道:“不错。男儿志在四方,岂能长久困于家园?

  待到金榜题名,权柄在握之时,再风风光光接家人团聚,方是正道!”

  见众人意见统一,陈耀祖心中一定,笑道:

  “既然如此,那便这么定了!我等回乡后,全力备考,务必在院试中博得头彩,为进入国子监铺平道路!”

  “正当如此!”四人相视而笑,手掌叠握在一起,一股昂扬的斗志与深厚的兄弟情谊在江风中激荡。

  这时,客船缓缓减速,向着岔河口的简易码头靠拢。白岩镇到了。

  四人知道,分别的时刻到了。

  赵廷霄拿起早已收拾好的简单行囊,对三人郑重拱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诸位,珍重!”

  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三人站在船头,对着踏上码头的赵廷霄,齐声祝愿,声音在江面上传开:

  “廷霄哥,祝君前程似锦,一路顺风!”

  赵廷霄回头,江风吹起他额前的发丝,露出光洁的额头和明亮坚定的眼眸。

  他脸上绽开一抹极为明朗、充满信心的笑容,同样对着船头三人,深深施了一礼:

  “也祝诸君,金榜题名,佳绩频出!京城再会!”

  客船再次起航,载着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三人继续向着清丰县的方向驶去。

  赵廷霄的身影在码头上变得越来越小,直至成为一个模糊的黑点,最终消失在视野之中。

  江流不息,青山依旧。这一次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未来更高处的重逢。

  每个人都清楚,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他们心中无所畏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并非独行。

  友谊与信念,将指引他们穿越迷雾,抵达理想的彼岸。

  京城的风云,正等待着年轻的弄潮儿们前去搅动。

  当然他们也无比清楚,这一句廷霄哥,到了京城之后,可能就再也叫不出来了。

  客船在清丰县码头缓缓停稳,陈耀祖深吸一口故乡湿润而熟悉的空气,胸腔中被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与慰藉填满。

  王富贵的爷奶早已在码头翘首以盼,一见到孙子,两位老人立刻扑了上去,抱着王富贵“心肝”、“肉儿”地叫个不停,激动得老泪纵横。

  王富贵也丝毫不觉难为情,紧紧回抱着爷奶,他离家的这两年。

  爷奶去年还特意跋涉去长乐郡看望过他,这份亲情让他无比眷恋。

  姚宗胜已在上一站下了船,他家明面上生意做得大,父母在另一个繁华县城坐镇,他需赶往那里参加院试。

  与陈耀祖、王富贵互道珍重后,他便登上了家中派来的华丽马车,辚辚而去。

  陈耀祖与王富贵及其家人简短话别后,便背起行囊,独自一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他此番归来并未提前写信,心中存了一份给家人惊喜的念头。

  穿过熟悉的街巷,远远便看见了小叔陈二喜经营的“陈记快餐”铺子。

  正值午市饭点,铺子里外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伙计们端着餐盘穿梭不息。

  陈二喜和他媳妇则在柜台和后厨忙得脚不沾地,额头沁着细密的汗珠。

  看着这红火热闹的景象,陈耀祖嘴角不由勾起一抹笑意。

  他悄悄走进铺子,找了个靠里尚有空位的桌子坐下,将行囊放在脚边,然后学着其他食客的腔调,扬声道:

  “老板,来个一荤两素的快餐!”

  “好嘞!客人稍坐,马上就好!”陈二喜头也没抬,一边利落地给前一位客人打菜,一边高声应和。

  不多时,陈二喜端着一个盛满了米饭和菜肴的木制餐盘,快步走到陈耀祖桌前,利索地放下:

  “客人,您的餐好啦,请慢用!”说完转身就要去忙别的。

  陈耀祖看着餐盘里分量其实很足的菜,忍住笑意,故意拔高了声音,带着几分挑剔的语气:

  “诶,老板!你这肉给得也忒少了点吧?我可是慕名而来的,能不能再多给加点?”

  陈二喜闻言,脚步一顿,心里嘀咕着这客人怎么这般计较,这肉量已是童叟无欺了。

  他皱着眉转过身,正待解释两句,目光落在陈耀祖那张带着促狭笑容、明显长开了却依旧熟悉的脸上时。

  整个人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瞬间僵在了原地,嘴巴微张,眼睛瞪得溜圆,后面的话全都卡在了喉咙里。

  “耀……耀祖?!”陈二喜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

  “哎呦喂!真是我家大侄子回来了!你这臭小子!回来了也不吱一声,还拿你小叔我找乐子呢!”

  巨大的惊喜瞬间冲散了忙碌的疲惫,陈二喜脸上笑开了花,他猛地一拍大腿,也顾不上别的客人了。

  冲着后院方向就扯开嗓子激动地大喊:“他娘!快!快别忙活了!看看谁回来了!是耀祖!咱家大侄子回来了!赶紧的,再给咱家宝贝侄子单炒个拿手的肉菜,要快!”

  这一嗓子如同在滚油里滴入了冷水,后院立刻传来了更大的动静。

  只听“哐当”一声,像是水盆被打翻的声音,紧接着,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率先冲出来的是奶奶钱秀娥,她手里还攥着一把湿漉漉、滴着水的青菜,显然是正在洗菜。

  随后跟出来的是爷爷陈铁柱,他手里拿着半截没编完的竹扫帚,脸上带着急切与期盼。

  “耀祖?在哪儿呢?我的耀祖在哪儿呢?”钱秀娥声音颤抖,目光急切地在店内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