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冬的午后,阳光透过疏枝,洒下斑驳的光影,上书房外的空地上积着未化的残雪,空气里透着清冽的寒意。金玉妍穿着一身宝蓝色绣海棠花的锦袍,外罩一件狐狸毛披风,手中攥着一方绣着白玉兰的素色绢帕,正站在廊下等候永珹散学。
廊下燃着两只铜制暖炉,淡淡的暖意驱散了部分寒冷。她时不时踮脚望向书房门口,眼神温柔,方才还紧绷的嘴角,在想到永珹蹦蹦跳跳出来的模样时,不自觉地柔和下来。澜翠站在她身侧,捧着一杯温热的杏仁茶,轻声道:“娘娘,天儿冷,您先喝口茶暖身子,小阿哥还有一刻钟才散学呢。”
金玉妍接过茶杯,指尖刚触到温热的杯壁,就见内务府的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急切,远远地就躬身行礼:“奴才参见嘉妃娘娘!”
“何事如此慌张?”金玉妍眉头微蹙,放下茶杯,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悦。内务府的人向来谨言慎行,这般冒失,定是出了什么事。
小太监喘着气,连忙禀报道:“回娘娘,刚接到宫门口的消息,李朝使者带着一名女子抵达京城了!那女子自称是娘娘的亲妹妹金氏,说是奉李朝王上之命,前来紫禁城给娘娘作伴,眼下已经在宫门外等候传召了!”
“什么?”金玉妍手中的绢帕瞬间被攥紧,指节泛白,指尖冰凉得像是触到了冰块。杯中的杏仁茶晃出几滴,洒在她的手背上,温热的液体竟丝毫没能驱散她心底的寒意。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瞬间淹没了她的思绪——这个所谓的“妹妹”金氏,根本不是真心来陪她的。李朝王上野心勃勃,一直想与大清开通更多通商口岸,却屡屡被皇上驳回。后来便想出这法子,将金氏送来紫禁城,表面是探亲作伴,实则是安插在她身边的棋子。
起初金氏对她百般讨好,嘘寒问暖,哄得她放下戒心,甚至偶尔会和她提及李朝的近况。可等到她失势被禁,金氏却立刻变了脸色,偷偷翻出她与李朝母族往来的信件,直接献给了弘历。那些信件里不过是寻常的家书问候,却被李朝暗中添了些模棱两可的字句,最后竟连永珹也受她牵连,被削去宗籍,流放边疆。
“娘娘?娘娘您怎么了?脸色这么差?”澜翠察觉到她的异样,见她眼神恍惚,脸色苍白如纸,连忙上前扶住她的胳膊,语气焦急,“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先回宫歇息?”
金玉妍猛地回过神,眼中的惊涛骇浪被她强行压下,指尖缓缓松开绢帕,上面已经留下了几道深深的褶皱。她深吸一口气,稳住有些发颤的声音,摇了摇头:“没什么,只是突然有些头晕。许是风吹着了。”
她抬眼望向书房门口,恰好看到一群皇子簇拥着先生走出来,永珹穿着小小的蓝色锦袍,正踮脚和身边的伴读说话,脸上满是稚气的笑容。金玉妍立刻调整好神色,抹掉眼底的冷意,换上温柔的表情,对着永珹挥了挥手:“永珹。”
永珹看到她,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挣脱开先生的手,迈着小短腿跑过来,扑进她的怀里:“额娘!”
“慢些跑,仔细摔了。”金玉妍弯腰抱起他,在他软乎乎的小脸上亲了一口,指尖轻轻拂过他的头发,心中愈发坚定——这一世,她绝不能让前世的悲剧重演。金氏也好,李朝也罢,谁都别想伤害她和永珹,更别想拿他们要挟大清。
抱着永珹回到启祥宫,奶嬷嬷立刻上前接过孩子,带着他去内殿玩耍。金玉妍屏退殿内所有宫人,只留下澜翠一人,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语气冰冷:“李朝这是没安好心!他们几次三番求通商,都被皇上驳回,如今竟想拿我妹妹来要挟我,逼皇上松口!”
澜翠闻言,脸色也变了:“娘娘,那这金氏……咱们该怎么办?若是让她入宫,岂不是身边多了个隐患?可若是拒之门外,又怕得罪李朝,落人口实。”
“得罪?”金玉妍冷笑一声,眼底闪过锐利的光芒,“他们都敢把棋子送到本宫的宫里来了,还怕得罪他们?眼下最要紧的是先把此事禀报给皇上,绝不能让金氏踏入紫禁城一步。”
她语速极快地吩咐:“你立刻备轿,我要去养心殿见皇上。记住,此事不许声张,免得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到,趁机生事。”
“是,奴才明白!”澜翠不敢耽搁,立刻转身去安排仪仗和轿辇。
此时已近深夜,紫禁城的宫道上早已没了白日的喧嚣,只有巡夜的侍卫打着灯笼,脚步轻缓地巡逻,灯笼的光晕在雪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金玉妍坐在轿辇里,心神不宁地摩挲着手中的绢帕,脑海里反复回荡着前世的惨状。她必须说服皇上,把金氏送回李朝,哪怕落下“无情无义”的名声,也不能让隐患留在身边。
轿辇抵达养心殿外时,李玉总管正站在门口等候。见金玉妍深夜到来,他有些诧异,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奴才参见嘉妃娘娘。这么晚了,娘娘怎么来了?”
“我有要事禀报皇上,劳烦李公公通传一声。”金玉妍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却依旧保持着礼数。
李玉犹豫了一下,道:“娘娘,皇上正在批阅紧急奏折,吩咐过不让人打扰。您看……要不要先在偏殿等候片刻?”
“不行,此事万分紧急,片刻也耽误不得!”金玉妍语气坚定,“你就告诉皇上,臣妾关乎大清颜面的事要禀报,他定会见我的。”
李玉见她神色凝重,不似玩笑,便点了点头:“奴才明白,娘娘稍等,奴才这就去通传。”
养心殿内,灯火通明。弘历坐在御案后,面前堆着高高的奏折,都是关于西北战事的急报。他眉头紧蹙,手中的朱笔不停挥动,时不时停下来沉思片刻,殿内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皇上,嘉妃娘娘深夜求见,说有关乎大清颜面的要事禀报。”李玉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禀报。
弘历手中的笔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玉妍?这么晚了,她怎么来了?永珹睡了吗?”他知道金玉妍向来懂事,从不深夜打扰他处理政务,今日这般急切,定是真的出了大事。
“回皇上,小阿哥应该已经睡下了。嘉妃娘娘神色很是慌张,像是真有急事。”
“让她进来。”
金玉妍跟着李玉走进内殿,一见到弘历,便再也忍不住,快步上前,“扑通”一声屈膝跪下,眼眶瞬间泛红,豆大的泪珠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皇上!”她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却依旧清晰可辨。
弘历见状,连忙放下手中的朱笔,起身走到她身边,伸手扶起她,语气带着几分心疼:“怎么了这是?好好的怎么哭了?出什么事了?快跟朕说。”
金玉妍靠在弘历的怀里,肩膀微微颤抖,泪水打湿了他的龙袍衣襟。她缓了缓情绪,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弘历,一字一句地禀报道:“皇上,方才内务府传来消息,李朝使者带着一名女子到了京城,那女子自称是臣妾的亲妹妹金氏,说是奉李朝王上之命,来紫禁城给臣妾作伴。”
她吸了吸鼻子,语气变得异常坚定,眼中闪烁着忠诚的光芒:“可皇上您想,李朝几次求通商被拒,如今突然送臣妾的妹妹来,分明是没安好心!他们是想拿臣妾的家人要挟皇上,逼您答应他们的通商要求啊!”
“臣妾虽念及亲情,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妹妹,可臣妾更清楚自己是大清的嘉妃,是皇上的妃嫔!绝不能让李朝用家人拿捏大清,绝不能让大清因臣妾受辱!”金玉妍说着,再次想要跪下,“求皇上把妹妹送回李朝!臣妾宁愿一辈子不见她,也不能让大清的颜面受损,不能让皇上为难!”
弘历连忙扶住她,看着她哭得梨花带雨,却字字句句都以大清为重,没有丝毫私心,心中既心疼又赞许。他抬手,用指腹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珠,语气温柔却异常坚定:“你放心,朕明白你的心意,也绝不会让李朝得逞的。”
他扶着金玉妍走到一旁的软榻上坐下,吩咐李玉倒来一杯热茶:“此事交给朕处理,你莫要再伤心了,仔细伤了身子,永珹还等着额娘照顾呢。”
金玉妍接过茶杯,指尖的寒意渐渐消散,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大半。她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弘历:“皇上……真的会护送妹妹回去吗?李朝会不会因此不满?”
“不满又如何?”弘历眼神锐利,语气带着帝王的威严,“大清国力强盛,还怕他一个小小的李朝?他们想用这种卑劣的手段要挟朕,简直是痴心妄想!”
他顿了顿,对李玉吩咐道:“你立刻传朕的旨意,告诉李朝使者,嘉妃久居深宫,思乡之情虽切,但紫禁城乃是皇家禁地,不便让外女久留。赏他们些金银绸缎,让他们即刻带着金氏返回李朝,莫要再提‘作伴’之事。若是他们执意不肯,就休怪朕不客气了!”
“是,奴才遵旨!这就去传旨!”苏培盛连忙应声,转身快步走出内殿。
金玉妍看着弘历坚定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感激。她放下茶杯,再次起身行礼:“多谢皇上!皇上以大清为重,臣妾佩服不已。臣妾日后定当更加尽心竭力伺候皇上,教导永珹,绝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起来吧。”弘历笑着扶她起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能有这份心,朕就很欣慰了。夜深了,这里风大,朕让李玉送你回启祥宫歇息。”
“多谢皇上。”金玉妍温顺地点了点头,眼底的忧虑终于散去。她知道,有皇上这句话,金氏定然进不了紫禁城,前世的悲剧,总算能避开这关键的一步。
弘历看着她略显疲惫的模样,心中不忍,亲自送她到养心殿门口。看着她乘坐的轿辇渐渐消失在宫道尽头,才转身回到内殿。他拿起桌上关于李朝通商的奏折,眉头皱得更紧——李朝屡次挑衅,此次又想出这等法子,看来是该给他们点教训,让他们知道大清的厉害。
启祥宫的暖阁里,灯火依旧明亮。金玉妍回到宫中,第一件事就是去内殿看永珹。小家伙睡得正香,小脸红扑扑的,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她坐在床边,轻轻拂过他柔软的头发,心中暗暗发誓:这一世,她不仅要保全自己,更要护好永珹,绝不让任何人和事伤害到他。
澜翠端着一碗安神汤走进来:“娘娘,皇上那边都安排好了?”
“嗯,皇上已经下旨,让李朝使者带着金氏回去了。”金玉妍接过安神汤,小口饮下,语气带着几分轻松,“多亏了皇上明察秋毫,没让李朝的阴谋得逞。”
“娘娘吉人天相,自然能化险为夷。”澜翠笑着道,“只是李朝这次没成功,说不定还会想出别的法子,咱们还是要多加小心才是。”
“你说得对。”金玉妍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你让张全多派人盯着宫门口和李朝使者的住处,一旦有什么动静,立刻禀报我。另外,也盯着各宫的动静,别让有人趁机借李朝的事生事,尤其是娴妃和皇后宫里。”
“奴才明白,这就去安排。”澜翠应声退下。
暖阁里只剩下金玉妍一人,窗外的寒风刮过窗棂,发出轻微的声响。她走到窗边,看着夜空中皎洁的月光,心中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李朝不会善罢甘休,后宫的争斗也从未停止。
廊下燃着两只铜制暖炉,淡淡的暖意驱散了部分寒冷。她时不时踮脚望向书房门口,眼神温柔,方才还紧绷的嘴角,在想到永珹蹦蹦跳跳出来的模样时,不自觉地柔和下来。澜翠站在她身侧,捧着一杯温热的杏仁茶,轻声道:“娘娘,天儿冷,您先喝口茶暖身子,小阿哥还有一刻钟才散学呢。”
金玉妍接过茶杯,指尖刚触到温热的杯壁,就见内务府的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急切,远远地就躬身行礼:“奴才参见嘉妃娘娘!”
“何事如此慌张?”金玉妍眉头微蹙,放下茶杯,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悦。内务府的人向来谨言慎行,这般冒失,定是出了什么事。
小太监喘着气,连忙禀报道:“回娘娘,刚接到宫门口的消息,李朝使者带着一名女子抵达京城了!那女子自称是娘娘的亲妹妹金氏,说是奉李朝王上之命,前来紫禁城给娘娘作伴,眼下已经在宫门外等候传召了!”
“什么?”金玉妍手中的绢帕瞬间被攥紧,指节泛白,指尖冰凉得像是触到了冰块。杯中的杏仁茶晃出几滴,洒在她的手背上,温热的液体竟丝毫没能驱散她心底的寒意。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瞬间淹没了她的思绪——这个所谓的“妹妹”金氏,根本不是真心来陪她的。李朝王上野心勃勃,一直想与大清开通更多通商口岸,却屡屡被皇上驳回。后来便想出这法子,将金氏送来紫禁城,表面是探亲作伴,实则是安插在她身边的棋子。
起初金氏对她百般讨好,嘘寒问暖,哄得她放下戒心,甚至偶尔会和她提及李朝的近况。可等到她失势被禁,金氏却立刻变了脸色,偷偷翻出她与李朝母族往来的信件,直接献给了弘历。那些信件里不过是寻常的家书问候,却被李朝暗中添了些模棱两可的字句,最后竟连永珹也受她牵连,被削去宗籍,流放边疆。
“娘娘?娘娘您怎么了?脸色这么差?”澜翠察觉到她的异样,见她眼神恍惚,脸色苍白如纸,连忙上前扶住她的胳膊,语气焦急,“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先回宫歇息?”
金玉妍猛地回过神,眼中的惊涛骇浪被她强行压下,指尖缓缓松开绢帕,上面已经留下了几道深深的褶皱。她深吸一口气,稳住有些发颤的声音,摇了摇头:“没什么,只是突然有些头晕。许是风吹着了。”
她抬眼望向书房门口,恰好看到一群皇子簇拥着先生走出来,永珹穿着小小的蓝色锦袍,正踮脚和身边的伴读说话,脸上满是稚气的笑容。金玉妍立刻调整好神色,抹掉眼底的冷意,换上温柔的表情,对着永珹挥了挥手:“永珹。”
永珹看到她,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挣脱开先生的手,迈着小短腿跑过来,扑进她的怀里:“额娘!”
“慢些跑,仔细摔了。”金玉妍弯腰抱起他,在他软乎乎的小脸上亲了一口,指尖轻轻拂过他的头发,心中愈发坚定——这一世,她绝不能让前世的悲剧重演。金氏也好,李朝也罢,谁都别想伤害她和永珹,更别想拿他们要挟大清。
抱着永珹回到启祥宫,奶嬷嬷立刻上前接过孩子,带着他去内殿玩耍。金玉妍屏退殿内所有宫人,只留下澜翠一人,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语气冰冷:“李朝这是没安好心!他们几次三番求通商,都被皇上驳回,如今竟想拿我妹妹来要挟我,逼皇上松口!”
澜翠闻言,脸色也变了:“娘娘,那这金氏……咱们该怎么办?若是让她入宫,岂不是身边多了个隐患?可若是拒之门外,又怕得罪李朝,落人口实。”
“得罪?”金玉妍冷笑一声,眼底闪过锐利的光芒,“他们都敢把棋子送到本宫的宫里来了,还怕得罪他们?眼下最要紧的是先把此事禀报给皇上,绝不能让金氏踏入紫禁城一步。”
她语速极快地吩咐:“你立刻备轿,我要去养心殿见皇上。记住,此事不许声张,免得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到,趁机生事。”
“是,奴才明白!”澜翠不敢耽搁,立刻转身去安排仪仗和轿辇。
此时已近深夜,紫禁城的宫道上早已没了白日的喧嚣,只有巡夜的侍卫打着灯笼,脚步轻缓地巡逻,灯笼的光晕在雪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金玉妍坐在轿辇里,心神不宁地摩挲着手中的绢帕,脑海里反复回荡着前世的惨状。她必须说服皇上,把金氏送回李朝,哪怕落下“无情无义”的名声,也不能让隐患留在身边。
轿辇抵达养心殿外时,李玉总管正站在门口等候。见金玉妍深夜到来,他有些诧异,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奴才参见嘉妃娘娘。这么晚了,娘娘怎么来了?”
“我有要事禀报皇上,劳烦李公公通传一声。”金玉妍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却依旧保持着礼数。
李玉犹豫了一下,道:“娘娘,皇上正在批阅紧急奏折,吩咐过不让人打扰。您看……要不要先在偏殿等候片刻?”
“不行,此事万分紧急,片刻也耽误不得!”金玉妍语气坚定,“你就告诉皇上,臣妾关乎大清颜面的事要禀报,他定会见我的。”
李玉见她神色凝重,不似玩笑,便点了点头:“奴才明白,娘娘稍等,奴才这就去通传。”
养心殿内,灯火通明。弘历坐在御案后,面前堆着高高的奏折,都是关于西北战事的急报。他眉头紧蹙,手中的朱笔不停挥动,时不时停下来沉思片刻,殿内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皇上,嘉妃娘娘深夜求见,说有关乎大清颜面的要事禀报。”李玉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禀报。
弘历手中的笔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玉妍?这么晚了,她怎么来了?永珹睡了吗?”他知道金玉妍向来懂事,从不深夜打扰他处理政务,今日这般急切,定是真的出了大事。
“回皇上,小阿哥应该已经睡下了。嘉妃娘娘神色很是慌张,像是真有急事。”
“让她进来。”
金玉妍跟着李玉走进内殿,一见到弘历,便再也忍不住,快步上前,“扑通”一声屈膝跪下,眼眶瞬间泛红,豆大的泪珠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皇上!”她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却依旧清晰可辨。
弘历见状,连忙放下手中的朱笔,起身走到她身边,伸手扶起她,语气带着几分心疼:“怎么了这是?好好的怎么哭了?出什么事了?快跟朕说。”
金玉妍靠在弘历的怀里,肩膀微微颤抖,泪水打湿了他的龙袍衣襟。她缓了缓情绪,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弘历,一字一句地禀报道:“皇上,方才内务府传来消息,李朝使者带着一名女子到了京城,那女子自称是臣妾的亲妹妹金氏,说是奉李朝王上之命,来紫禁城给臣妾作伴。”
她吸了吸鼻子,语气变得异常坚定,眼中闪烁着忠诚的光芒:“可皇上您想,李朝几次求通商被拒,如今突然送臣妾的妹妹来,分明是没安好心!他们是想拿臣妾的家人要挟皇上,逼您答应他们的通商要求啊!”
“臣妾虽念及亲情,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妹妹,可臣妾更清楚自己是大清的嘉妃,是皇上的妃嫔!绝不能让李朝用家人拿捏大清,绝不能让大清因臣妾受辱!”金玉妍说着,再次想要跪下,“求皇上把妹妹送回李朝!臣妾宁愿一辈子不见她,也不能让大清的颜面受损,不能让皇上为难!”
弘历连忙扶住她,看着她哭得梨花带雨,却字字句句都以大清为重,没有丝毫私心,心中既心疼又赞许。他抬手,用指腹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珠,语气温柔却异常坚定:“你放心,朕明白你的心意,也绝不会让李朝得逞的。”
他扶着金玉妍走到一旁的软榻上坐下,吩咐李玉倒来一杯热茶:“此事交给朕处理,你莫要再伤心了,仔细伤了身子,永珹还等着额娘照顾呢。”
金玉妍接过茶杯,指尖的寒意渐渐消散,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大半。她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弘历:“皇上……真的会护送妹妹回去吗?李朝会不会因此不满?”
“不满又如何?”弘历眼神锐利,语气带着帝王的威严,“大清国力强盛,还怕他一个小小的李朝?他们想用这种卑劣的手段要挟朕,简直是痴心妄想!”
他顿了顿,对李玉吩咐道:“你立刻传朕的旨意,告诉李朝使者,嘉妃久居深宫,思乡之情虽切,但紫禁城乃是皇家禁地,不便让外女久留。赏他们些金银绸缎,让他们即刻带着金氏返回李朝,莫要再提‘作伴’之事。若是他们执意不肯,就休怪朕不客气了!”
“是,奴才遵旨!这就去传旨!”苏培盛连忙应声,转身快步走出内殿。
金玉妍看着弘历坚定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感激。她放下茶杯,再次起身行礼:“多谢皇上!皇上以大清为重,臣妾佩服不已。臣妾日后定当更加尽心竭力伺候皇上,教导永珹,绝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起来吧。”弘历笑着扶她起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能有这份心,朕就很欣慰了。夜深了,这里风大,朕让李玉送你回启祥宫歇息。”
“多谢皇上。”金玉妍温顺地点了点头,眼底的忧虑终于散去。她知道,有皇上这句话,金氏定然进不了紫禁城,前世的悲剧,总算能避开这关键的一步。
弘历看着她略显疲惫的模样,心中不忍,亲自送她到养心殿门口。看着她乘坐的轿辇渐渐消失在宫道尽头,才转身回到内殿。他拿起桌上关于李朝通商的奏折,眉头皱得更紧——李朝屡次挑衅,此次又想出这等法子,看来是该给他们点教训,让他们知道大清的厉害。
启祥宫的暖阁里,灯火依旧明亮。金玉妍回到宫中,第一件事就是去内殿看永珹。小家伙睡得正香,小脸红扑扑的,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她坐在床边,轻轻拂过他柔软的头发,心中暗暗发誓:这一世,她不仅要保全自己,更要护好永珹,绝不让任何人和事伤害到他。
澜翠端着一碗安神汤走进来:“娘娘,皇上那边都安排好了?”
“嗯,皇上已经下旨,让李朝使者带着金氏回去了。”金玉妍接过安神汤,小口饮下,语气带着几分轻松,“多亏了皇上明察秋毫,没让李朝的阴谋得逞。”
“娘娘吉人天相,自然能化险为夷。”澜翠笑着道,“只是李朝这次没成功,说不定还会想出别的法子,咱们还是要多加小心才是。”
“你说得对。”金玉妍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你让张全多派人盯着宫门口和李朝使者的住处,一旦有什么动静,立刻禀报我。另外,也盯着各宫的动静,别让有人趁机借李朝的事生事,尤其是娴妃和皇后宫里。”
“奴才明白,这就去安排。”澜翠应声退下。
暖阁里只剩下金玉妍一人,窗外的寒风刮过窗棂,发出轻微的声响。她走到窗边,看着夜空中皎洁的月光,心中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李朝不会善罢甘休,后宫的争斗也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