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紫禁城,像是被一层薄凉的纱雾裹住。晨起时,宫墙上的琉璃瓦还凝着细密的露,风穿过回廊,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落在启祥宫的窗棂下,带着几分沁人的凉意。金玉妍近来总觉得身子沉得慌,往日里晨起梳妆半个时辰便精神抖擞,如今刚坐半个时辰,便觉腰酸背痛,连抬手绾发的力气都弱了几分。
更让她不安的是,连着三日晨起,她都对着铜盆干呕,却什么也吐不出来。澜翠端着温水进来时,见她扶着梳妆台,脸色苍白,连忙放下铜盆上前扶住:“娘娘,您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前几日高曦月的事吓着了,伤了底子?”
金玉妍摆了摆手,接过温水漱了口,才缓过劲儿来:“许是夜里着了凉,没什么大碍。”话虽这么说,她心中却泛起一阵熟悉的悸动——前世这个时候,她也是这般晨起恶心、身子沉重,后来太医诊脉,才知是怀了身孕。只是那孩子没能保住,被素练借着一碗“安胎燕窝”,悄无声息地害没了。
“什么没大碍!”澜翠急了,语气都带了几分颤,“娘娘这几日吃得少,睡得也不安稳,再这么下去,身子哪能撑得住?您听奴婢一句劝,快请李太医来看看,就算是着凉,开几副药调理调理也好。”
金玉妍望着镜中自己眼底的青影,沉吟片刻,终究点了头:“也好,你去太医院请李院判来,就说我近日身子不适,请他来瞧瞧。记住,别声张,只说我是调理旧疾。”
“哎!奴婢这就去!”澜翠生怕迟了,转身就往外走,连铜盆都忘了收。金玉妍看着她慌张的背影,指尖不自觉地抚上小腹——若是真的怀了,这一世,她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半个时辰后,李太医提着朱红漆药箱,脚步匆匆地走进启祥宫。他是太医院院判,又是金玉妍的同乡,素来稳妥,金玉妍也信得过他。行过礼后,李太医坐在软榻旁的矮凳上,伸出三指,搭在金玉妍的腕脉上。
指尖刚触到腕间的肌肤,李太医的神色便微微一凝。他屏息凝神,指尖随着脉搏的跳动轻轻按压,眉头渐渐蹙起,脸色也愈发凝重。金玉妍坐在软榻上,心跟着他的神色一点点提起来,手不自觉地攥紧了帕子,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李太医起身对着金玉妍深深一揖,语气带着难掩的喜悦:“恭喜娘娘,贺喜娘娘!您这是有孕了,脉象平稳有力,约莫两个月有余,正是胎象稳固的时候!”
“有孕了……”金玉妍喃喃重复着这三个字,手猛地覆上小腹,那里还是平坦的,却像是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悸动。前世失去孩子的痛楚还在心底翻涌,此刻巨大的惊喜与后怕交织在一起,让她眼眶瞬间红了。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对李太医沉声道:“太医,此事……暂时不要声张。”
李太医立刻会意,后宫争斗凶险,娘娘刚怀身孕,若是消息传开,怕是会引来无数算计。他连忙躬身应道:“娘娘放心,臣省得!臣这就为娘娘开一副温和的安胎药,用的都是补气养血的药材,不会伤着胎儿。另外,臣再给娘娘写一份饮食禁忌,哪些能吃,哪些不能碰,都写得明明白白,娘娘照着做便是。”
说罢,李太医从药箱里取出纸笔,飞快地写好药方和饮食禁忌,双手递给金玉妍。金玉妍接过,仔细看了一遍,见药方里都是当归、黄芪、菟丝子等温和的药材,才放心下来,递给澜翠:“按太医的方子抓药,煎药时你亲自盯着,不许任何人靠近。”
“是!”澜翠接过药方,脸上满是欢喜,又对着李太医福了福身,“多谢李太医!”
李太医又叮嘱了几句“不可劳累”“保持心绪平和”,才提着药箱悄悄退了出去。殿内只剩下金玉妍和澜翠,澜翠激动得眼圈都红了:“娘娘,您终于有小阿哥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金玉妍摸了摸小腹,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语气却异常冷静:“澜翠,从今日起,宫里所有外来的东西,无论是补品、食物,还是衣物首饰,都必须由你先尝三口,确认无毒后我再用。我枕边的银针换成银碗,每次喝药、吃饭前,都要用银碗试毒。还有,太医院送来的药,你亲自去取,煎药的砂锅每日都要换新的,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她顿了顿,想起前世素练那碗带着麝香的燕窝,声音都冷了几分:“尤其是皇后和长春宫那边送来的东西,哪怕是一根针、一块布,都要仔细查验。”
澜翠重重地点头,把金玉妍的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里:“娘娘放心!奴婢就是拼了这条命,也会护住您和小阿哥!往后奴婢寸步不离您身边,绝不会让任何人有可乘之机!”
接下来的几日,启祥宫像是被一层无形的屏障护住。澜翠按金玉妍的吩咐,事事亲力亲为,御膳房送来的饭菜,她先尝;太医院煎好的汤药,她先用银碗试;各宫送来的赏赐,她逐一检查,连绣帕上的丝线都要仔细摸一遍。
金玉妍则安心养胎,每日除了在庭院里慢走片刻,便是在殿内看书、绣花,看似闲适,实则暗中留意着后宫的动静。前世害她失去孩子的主谋,这一世,她必须先稳住皇后,让她放下戒备。
果不其然,次日午后,长春宫的素练便提着食盒,带着两个小宫女,走进了启祥宫。素练穿着一身深青色宫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进门便屈膝行礼:“奴婢素练,见过嘉嫔娘娘。皇后娘娘听说娘娘近日身子不适,特意让小厨房熬了人参羹,说是用长白山的野山参炖的,补气血,最适合娘娘现在的身子。”
金玉妍坐在软榻上,笑着抬手:“素练姑姑快起来,劳烦你亲自跑一趟。澜翠,快接过食盒。”
澜翠上前,接过食盒时,指尖刻意在食盒边缘摸了摸,又凑近闻了闻,见没什么异样,才将食盒放在矮几上。素练看着澜翠的动作,我嘴上却笑着道:“娘娘身边有澜翠姑娘这么细心的人,真是福气。这人参羹是娘娘让小厨房炖了三个时辰的,火候正好,娘娘快趁热尝尝。”
金玉妍笑着点头,却没立刻让澜翠开盖,而是对素练道:“皇后娘娘真是有心了,臣妾感激不尽。姑姑快坐,澜翠,沏杯热茶来。”
素练谢过坐下,目光看似随意地在殿内扫了一圈,最后落在金玉妍的小腹上,语气关切:“娘娘近来瞧着是清减了些,是不是胃口不好?皇后娘娘说,若是娘娘想吃什么,尽管跟长春宫说,小厨房定能做出来。”
“劳娘娘挂心,臣妾只是近来有些贪睡,胃口倒还好。”金玉妍不动声色地避开她的目光,拿起帕子轻轻擦了擦嘴角,“等会儿臣妾就尝尝这人参羹,定不辜负娘娘的心意。”
又闲聊了几句,素练才起身告辞:“娘娘身子重,奴婢就不打扰了。皇后娘娘还等着奴婢回话呢,奴婢先告退了。”
“姑姑慢走。”金玉妍笑着颔首,目送素练走出内殿,脸上的笑意瞬间淡了下去,对澜翠道:“打开食盒,用银碗试毒。”
澜翠连忙打开食盒,里面是一个白瓷碗,碗里盛着琥珀色的人参羹,热气裹着浓郁的参香,扑面而来。她取来银碗,舀了一勺人参羹倒进去——银碗静静躺在那里,没有丝毫变色。
“娘娘,无毒。”澜翠松了口气,抬头却见金玉妍起身,正对着铜镜整理衣襟。
“备轿,我要亲自去长春宫谢恩。”金玉妍对着镜中的自己理了理鬓边的珠花,语气坚定。
澜翠一愣,连忙上前:“娘娘,您刚怀身孕,身子重,路又远,何必亲自去?派个太监去谢恩,或是让奴婢去,不也一样吗?”
“不一样。”金玉妍转过身,眼底闪过一丝算计,“皇后送人参羹,看似是关心,实则是试探。她定是听说我近日身子不适,想借机探探我的底细,看看我是不是真的怀了孕,又或是想看看我对她的态度。我若是派人行礼,她定会觉得我心有芥蒂,或是刻意疏远;我亲自去,既能表露出‘懂事顺从’,让她觉得我对她心存敬畏,又能趁机讨好永琏,让她放下对我的戒备,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她顿了顿,摸了摸小腹:“现在孩子还小,胎象未稳,我不能与皇后起任何冲突。只有让她暂时放下戒心,我才能安心养胎,为孩子争取一段安稳的日子。”
澜翠见她心意已决,不再劝阻,连忙去吩咐小太监备轿,又取来一件厚披风,仔细给金玉妍披上:“娘娘,外面风大,您披上披风,别着凉了。”
不多时,一顶四人小轿便停在了启祥宫门口。金玉妍扶着澜翠的手,缓缓走上轿,轿帘落下,隔绝了外面的风。轿子平稳地前行,穿过一道道宫门,绕过一座座庭院,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便到了长春宫门口。
轿帘刚掀开,金玉妍便听见一阵清脆的孩童笑声。她扶着澜翠的手走下轿,抬眼便见皇后富察氏穿着一身明黄色宫装,站在殿门口的台阶上,身边牵着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正是二阿哥永琏。
永琏穿着一身宝蓝色锦袍,手里拿着一个九连环,正仰着头跟皇后说话,小脸上满是稚气。见金玉妍来了,他停下话头,好奇地打量着她。
“臣妾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金玉妍连忙上前,屈膝行了个标准的宫礼,动作轻柔,生怕牵动腹中胎儿。
“快起来,快起来!”皇后连忙上前,伸手扶起她,语气亲昵,“怀着身子呢,怎么还行这么大的礼?仔细累着你,也累着腹中的孩子。”她的目光落在金玉妍的小腹上,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听说你近日身子不适,本宫特意让小厨房炖了人参羹,你喝着还合口味吗?那野山参是前日蒙古王公送来的,说是能补气血,最适合孕妇吃。”
“多谢娘娘费心,人参羹炖得刚刚好,参香浓郁,臣妾很
更让她不安的是,连着三日晨起,她都对着铜盆干呕,却什么也吐不出来。澜翠端着温水进来时,见她扶着梳妆台,脸色苍白,连忙放下铜盆上前扶住:“娘娘,您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前几日高曦月的事吓着了,伤了底子?”
金玉妍摆了摆手,接过温水漱了口,才缓过劲儿来:“许是夜里着了凉,没什么大碍。”话虽这么说,她心中却泛起一阵熟悉的悸动——前世这个时候,她也是这般晨起恶心、身子沉重,后来太医诊脉,才知是怀了身孕。只是那孩子没能保住,被素练借着一碗“安胎燕窝”,悄无声息地害没了。
“什么没大碍!”澜翠急了,语气都带了几分颤,“娘娘这几日吃得少,睡得也不安稳,再这么下去,身子哪能撑得住?您听奴婢一句劝,快请李太医来看看,就算是着凉,开几副药调理调理也好。”
金玉妍望着镜中自己眼底的青影,沉吟片刻,终究点了头:“也好,你去太医院请李院判来,就说我近日身子不适,请他来瞧瞧。记住,别声张,只说我是调理旧疾。”
“哎!奴婢这就去!”澜翠生怕迟了,转身就往外走,连铜盆都忘了收。金玉妍看着她慌张的背影,指尖不自觉地抚上小腹——若是真的怀了,这一世,她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半个时辰后,李太医提着朱红漆药箱,脚步匆匆地走进启祥宫。他是太医院院判,又是金玉妍的同乡,素来稳妥,金玉妍也信得过他。行过礼后,李太医坐在软榻旁的矮凳上,伸出三指,搭在金玉妍的腕脉上。
指尖刚触到腕间的肌肤,李太医的神色便微微一凝。他屏息凝神,指尖随着脉搏的跳动轻轻按压,眉头渐渐蹙起,脸色也愈发凝重。金玉妍坐在软榻上,心跟着他的神色一点点提起来,手不自觉地攥紧了帕子,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李太医起身对着金玉妍深深一揖,语气带着难掩的喜悦:“恭喜娘娘,贺喜娘娘!您这是有孕了,脉象平稳有力,约莫两个月有余,正是胎象稳固的时候!”
“有孕了……”金玉妍喃喃重复着这三个字,手猛地覆上小腹,那里还是平坦的,却像是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悸动。前世失去孩子的痛楚还在心底翻涌,此刻巨大的惊喜与后怕交织在一起,让她眼眶瞬间红了。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对李太医沉声道:“太医,此事……暂时不要声张。”
李太医立刻会意,后宫争斗凶险,娘娘刚怀身孕,若是消息传开,怕是会引来无数算计。他连忙躬身应道:“娘娘放心,臣省得!臣这就为娘娘开一副温和的安胎药,用的都是补气养血的药材,不会伤着胎儿。另外,臣再给娘娘写一份饮食禁忌,哪些能吃,哪些不能碰,都写得明明白白,娘娘照着做便是。”
说罢,李太医从药箱里取出纸笔,飞快地写好药方和饮食禁忌,双手递给金玉妍。金玉妍接过,仔细看了一遍,见药方里都是当归、黄芪、菟丝子等温和的药材,才放心下来,递给澜翠:“按太医的方子抓药,煎药时你亲自盯着,不许任何人靠近。”
“是!”澜翠接过药方,脸上满是欢喜,又对着李太医福了福身,“多谢李太医!”
李太医又叮嘱了几句“不可劳累”“保持心绪平和”,才提着药箱悄悄退了出去。殿内只剩下金玉妍和澜翠,澜翠激动得眼圈都红了:“娘娘,您终于有小阿哥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金玉妍摸了摸小腹,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语气却异常冷静:“澜翠,从今日起,宫里所有外来的东西,无论是补品、食物,还是衣物首饰,都必须由你先尝三口,确认无毒后我再用。我枕边的银针换成银碗,每次喝药、吃饭前,都要用银碗试毒。还有,太医院送来的药,你亲自去取,煎药的砂锅每日都要换新的,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她顿了顿,想起前世素练那碗带着麝香的燕窝,声音都冷了几分:“尤其是皇后和长春宫那边送来的东西,哪怕是一根针、一块布,都要仔细查验。”
澜翠重重地点头,把金玉妍的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里:“娘娘放心!奴婢就是拼了这条命,也会护住您和小阿哥!往后奴婢寸步不离您身边,绝不会让任何人有可乘之机!”
接下来的几日,启祥宫像是被一层无形的屏障护住。澜翠按金玉妍的吩咐,事事亲力亲为,御膳房送来的饭菜,她先尝;太医院煎好的汤药,她先用银碗试;各宫送来的赏赐,她逐一检查,连绣帕上的丝线都要仔细摸一遍。
金玉妍则安心养胎,每日除了在庭院里慢走片刻,便是在殿内看书、绣花,看似闲适,实则暗中留意着后宫的动静。前世害她失去孩子的主谋,这一世,她必须先稳住皇后,让她放下戒备。
果不其然,次日午后,长春宫的素练便提着食盒,带着两个小宫女,走进了启祥宫。素练穿着一身深青色宫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进门便屈膝行礼:“奴婢素练,见过嘉嫔娘娘。皇后娘娘听说娘娘近日身子不适,特意让小厨房熬了人参羹,说是用长白山的野山参炖的,补气血,最适合娘娘现在的身子。”
金玉妍坐在软榻上,笑着抬手:“素练姑姑快起来,劳烦你亲自跑一趟。澜翠,快接过食盒。”
澜翠上前,接过食盒时,指尖刻意在食盒边缘摸了摸,又凑近闻了闻,见没什么异样,才将食盒放在矮几上。素练看着澜翠的动作,我嘴上却笑着道:“娘娘身边有澜翠姑娘这么细心的人,真是福气。这人参羹是娘娘让小厨房炖了三个时辰的,火候正好,娘娘快趁热尝尝。”
金玉妍笑着点头,却没立刻让澜翠开盖,而是对素练道:“皇后娘娘真是有心了,臣妾感激不尽。姑姑快坐,澜翠,沏杯热茶来。”
素练谢过坐下,目光看似随意地在殿内扫了一圈,最后落在金玉妍的小腹上,语气关切:“娘娘近来瞧着是清减了些,是不是胃口不好?皇后娘娘说,若是娘娘想吃什么,尽管跟长春宫说,小厨房定能做出来。”
“劳娘娘挂心,臣妾只是近来有些贪睡,胃口倒还好。”金玉妍不动声色地避开她的目光,拿起帕子轻轻擦了擦嘴角,“等会儿臣妾就尝尝这人参羹,定不辜负娘娘的心意。”
又闲聊了几句,素练才起身告辞:“娘娘身子重,奴婢就不打扰了。皇后娘娘还等着奴婢回话呢,奴婢先告退了。”
“姑姑慢走。”金玉妍笑着颔首,目送素练走出内殿,脸上的笑意瞬间淡了下去,对澜翠道:“打开食盒,用银碗试毒。”
澜翠连忙打开食盒,里面是一个白瓷碗,碗里盛着琥珀色的人参羹,热气裹着浓郁的参香,扑面而来。她取来银碗,舀了一勺人参羹倒进去——银碗静静躺在那里,没有丝毫变色。
“娘娘,无毒。”澜翠松了口气,抬头却见金玉妍起身,正对着铜镜整理衣襟。
“备轿,我要亲自去长春宫谢恩。”金玉妍对着镜中的自己理了理鬓边的珠花,语气坚定。
澜翠一愣,连忙上前:“娘娘,您刚怀身孕,身子重,路又远,何必亲自去?派个太监去谢恩,或是让奴婢去,不也一样吗?”
“不一样。”金玉妍转过身,眼底闪过一丝算计,“皇后送人参羹,看似是关心,实则是试探。她定是听说我近日身子不适,想借机探探我的底细,看看我是不是真的怀了孕,又或是想看看我对她的态度。我若是派人行礼,她定会觉得我心有芥蒂,或是刻意疏远;我亲自去,既能表露出‘懂事顺从’,让她觉得我对她心存敬畏,又能趁机讨好永琏,让她放下对我的戒备,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她顿了顿,摸了摸小腹:“现在孩子还小,胎象未稳,我不能与皇后起任何冲突。只有让她暂时放下戒心,我才能安心养胎,为孩子争取一段安稳的日子。”
澜翠见她心意已决,不再劝阻,连忙去吩咐小太监备轿,又取来一件厚披风,仔细给金玉妍披上:“娘娘,外面风大,您披上披风,别着凉了。”
不多时,一顶四人小轿便停在了启祥宫门口。金玉妍扶着澜翠的手,缓缓走上轿,轿帘落下,隔绝了外面的风。轿子平稳地前行,穿过一道道宫门,绕过一座座庭院,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便到了长春宫门口。
轿帘刚掀开,金玉妍便听见一阵清脆的孩童笑声。她扶着澜翠的手走下轿,抬眼便见皇后富察氏穿着一身明黄色宫装,站在殿门口的台阶上,身边牵着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正是二阿哥永琏。
永琏穿着一身宝蓝色锦袍,手里拿着一个九连环,正仰着头跟皇后说话,小脸上满是稚气。见金玉妍来了,他停下话头,好奇地打量着她。
“臣妾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金玉妍连忙上前,屈膝行了个标准的宫礼,动作轻柔,生怕牵动腹中胎儿。
“快起来,快起来!”皇后连忙上前,伸手扶起她,语气亲昵,“怀着身子呢,怎么还行这么大的礼?仔细累着你,也累着腹中的孩子。”她的目光落在金玉妍的小腹上,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听说你近日身子不适,本宫特意让小厨房炖了人参羹,你喝着还合口味吗?那野山参是前日蒙古王公送来的,说是能补气血,最适合孕妇吃。”
“多谢娘娘费心,人参羹炖得刚刚好,参香浓郁,臣妾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