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宫内的熏香是皇后惯用的百合香,清雅温润,混着桌上杏仁酥的甜香,在暖融融的午后阳光里交织成一片平和的气息。皇后富察氏端着霁蓝釉茶盏,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的缠枝莲纹,目光落在金玉妍微隆的小腹上,状似无意地开口问道:“你入宫也有些时日了,启祥宫的下人还听话吗?前几日高曦月派去的绿萝,听说被皇上逐出宫了,没给你添乱吧?”
金玉妍正端着小巧的白瓷碟,用银勺舀起一小块杏仁酥,闻言动作微顿,随即垂眸浅笑,将银勺轻轻放回碟中,语气恭敬又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温和:“劳娘娘挂心。启祥宫的下人都是内务府挑来的,臣妾入宫后立了些规矩,他们倒还算安分,不敢懈怠。至于绿萝姑娘……”
她顿了顿,故意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体谅”:“想来也是贵妃姐姐一片好意,怕臣妾怀着身子照应不过来,才派她来帮忙。只是绿萝姑娘年纪小,性子又急,误打误撞犯了错,被皇上逐出宫,也是她运气不好,倒也怪不得她,更怪不得贵妃姐姐。”
这番话看似在为高曦月和绿萝开脱,实则暗藏心思——既显得自己大度不计较,又刻意弱化了高曦月“派人行刺”的恶意,免得皇后觉得她是个爱记仇、爱挑事的性子。毕竟在皇后眼里,后宫“和睦”才是表象,若是嫔妃们动辄互相倾轧,只会让皇上烦心,也让她这个皇后难做。
皇后闻言,果然满意地点了点头,放下茶盏,抬手理了理袖口的绣线:“你能这么想,便是通透。后宫之中,姐妹和睦最是要紧,都是伺候皇上的人,别总想着争来斗去,伤了和气不说,还让皇上分心。你怀着龙裔,更要心境平和,别被这些琐事扰了心神。”
“娘娘说得是,臣妾都记在心里了。”金玉妍连忙应声,姿态愈发恭顺,手指却悄悄攥紧了帕子——她要等的就是这个时机。稍作沉吟,她抬起头,眼底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犹豫和不安,声音也放软了些:“只是臣妾近日总觉得身子沉得慌,夜里也睡不安稳,稍有动静便会惊醒。太医昨日诊脉时还说,臣妾胎象虽稳,但需安心养胎,万万不能受惊吓,不然怕是会动了胎气。”
她一边说,一边轻轻抚摸着小腹,语气里满是对腹中孩子的担忧:“臣妾想着,启祥宫虽清净,保不齐有哪个不长眼的奴才,无意间冲撞了臣妾。若是……若是娘娘能派个稳妥可靠的嬷嬷来帮衬着打理宫务,盯着些宫里的人和事,臣妾也能少些顾虑,安心养胎,不给娘娘和皇上添麻烦。”
这番话半是求助,半是试探——她故意把姿态放低,以“怕受惊吓”为由求皇后派嬷嬷,既显得合情合理,又能借机看看皇后的反应:若是皇后派来的是个无关紧要的嬷嬷,便是真心想帮她;若是派来的心腹,那便是想借机监视她。
皇后闻言,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眼帘微垂,似乎在斟酌。殿内静了片刻,只有熏香的烟气缓缓升腾。金玉妍垂着眼,指尖紧张地划过帕子上的绣纹,暗自揣测着皇后的心思——以皇后的谨慎,定然不会轻易相信她,派心腹来监视的可能性极大。
果然,片刻后,皇后放下茶盏,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这有何难?你怀着龙裔,本就是后宫的大事,本宫本就该多照拂你。本宫身边的张嬷嬷,是本宫的陪嫁嬷嬷,跟着本宫二十多年了,做事稳妥细心,又懂宫里的规矩,明日一早,本宫便让她去启祥宫,帮你打理宫里的琐事,盯着饮食起居,你只管安心养胎,其他的事都不用操心。”
金玉妍心中“咯噔”一下,这张嬷嬷是皇后最忠心的人,不仅懂规矩,更懂人心,当年皇后能在潜邸站稳脚跟,少不了张嬷嬷的帮衬。派她来,哪里是帮衬,分明是派了个“眼线”来盯着她的一举。
但她面上丝毫不显,反而立刻起身,对着皇后屈膝行了个礼,语气里满是感激:“多谢娘娘体恤!有张嬷嬷这般稳妥的人在,臣妾心里便踏实多了,定能安心养胎,绝不辜负娘娘的心意,也不给娘娘添麻烦!”
皇后笑着抬手让她起身:“你能这么想就好。张嬷嬷做事有分寸,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她,若是她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你也只管跟本宫说。”
两人又闲谈了许久,她都恭敬应答,偶尔顺着皇后的话头夸几句永琏聪明懂事,却从不主动提及后宫争斗,也不刻意拉近与皇后的距离,既不显得过分亲近,也不露出半分疏离,就像个“安分守己”的嫔妃。
待日头偏西,窗棂上的光影渐渐拉长,金玉妍才起身告辞。回到启祥宫,金玉妍立刻把澜翠叫到内殿,沉声道:“明日皇后要派张嬷嬷来咱们宫,她是皇后的陪嫁嬷嬷,最是忠心,来这里不是帮衬,是来监视咱们的。”
澜翠一惊,手里的帕子险些掉在地上:“什么?皇后竟派这么个厉害角色来!那往后咱们宫里的事,不都被她看在眼里了?”
“瞒是瞒不住,但也不能让她抓住把柄。”金玉妍坐在软榻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你明日先去准备一间靠里的偏殿给张嬷嬷住,既显得咱们敬重她,又能离我的寝殿远些,免得她时时盯着。另外,把宫里的份例账本、采买清单都整理好,她若是要查,便给她查,咱们没做亏心事,不怕她挑错。”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最重要的是饮食和汤药。往后太医院送来的药,你亲自去取,让张嬷嬷能看见煎药的过程,免得她疑心;所有外来的补品、食物,你都要先尝三口,用银碗试毒,确认无误后再给我用,哪怕是张嬷嬷亲自送来的,也不能例外。
澜翠重重地点头:“娘娘放心,奴婢都记着了!绝不让张嬷嬷抓住任何把柄,也绝不让任何人伤害到您和小阿哥!”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启祥宫的门刚打开,张嬷嬷便提着一个深蓝色的包袱,在两个小宫女的陪同下走了进来。她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用一支乌木簪子固定着,穿着一身深青色的嬷嬷服,她的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锐利得像鹰,扫过庭院时,连墙角的一块松动的砖都没放过。
进了内殿,张嬷嬷先是规规矩矩地对着金玉妍屈膝行礼,动作标准,语气恭敬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老奴张氏,奉皇后娘娘之命,前来启祥宫帮衬娘娘打理琐事,保障娘娘孕期安稳。往后宫里的大小事,娘娘尽管吩咐,老奴定不辱使命。”
金玉妍坐在软榻上,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抬手道:“嬷嬷快起来,天冷,别冻着。往后启祥宫的事,便要劳烦嬷嬷多费心了。澜翠,你先带嬷嬷去看看为她准备的住处,再把宫里的份例账本、采买清单都取来,让嬷嬷过目,也好让嬷嬷心里有数。”
“是,娘娘。”澜翠应声上前,对着张嬷嬷做了个“请”的手势,“嬷嬷这边请。”
张嬷嬷对着金玉妍微微颔首,才跟着澜翠转身走向偏殿。走在回廊上,澜翠故意放慢脚步,想跟张嬷嬷套套近乎:“嬷嬷跟着皇后娘娘这么多年,定是见多识广。咱们启祥宫小,规矩也简单,往后还要嬷嬷多指点。”
张嬷嬷却只是淡淡“嗯”了一声,目光依旧在庭院里扫来扫去,像是在检查有没有不妥之处,根本没打算跟澜翠多说。澜翠碰了个软钉子,也不再多言,只在心里暗自警惕——这张嬷嬷果然不好对付,往后说话做事,都要更加小心。
不多时,张嬷嬷便拿着账本和采买清单回到内殿。她走到金玉妍面前,将账本递了过去,语气平静:“娘娘,老奴刚看了启祥宫的份例账本和采买清单,都按宫里的规矩来,没什么差错。只是昨日御膳房送来的那批燕窝,老奴看了看,成色稍差,里面还混着些细小的绒毛,怕是清洗不干净,对娘娘的身子不好。老奴已经让人把燕窝退回去了,让御膳房换些上等的血燕来,娘娘放心便是。”
金玉妍心中一动——张嬷嬷刚到宫里,连住处都没安顿好,便先查了账本,还去看了御膳房送来的燕窝,这分明是想先“立威”,让宫里的人知道她是“管事的”,同时也是在借机挑错,看看启祥宫有没有“逾矩”之处。
她面上依旧笑着,接过账本放在一旁:“嬷嬷费心了。只是有劳嬷嬷转告御膳房,不必换血燕。太医说本宫孕期体质偏热,血燕太过滋补,怕是承受不住,寻常的白燕便好。再说,孕期饮食讲究清淡干净,燕窝成色好坏倒无妨,只要清洗干净、炖得软烂,便不影响功效。”
这番话既合情合理,又不动声色地驳回了张嬷嬷的安排,还暗示她“考虑不周”。张嬷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躬身道:“是老奴考虑不周,没顾及到娘娘的体质。老奴这就去跟御膳房说,让他们送些上好的白燕来,仔细清洗干净。”
金玉妍笑着点头:“有劳嬷嬷了。”
往后几日,张嬷嬷果然“尽职尽责”到了极致。每日天不亮,她便起身去检查小厨房的食材,御膳房送来的菜,她要亲自验看,确认新鲜无毒;金玉妍喝的安胎药,她要站在小厨房门口,盯着澜翠从拆药包、加水、煎药,到最后倒出药汁,全程都不离开;送来的补品,无论是纯妃送的桂圆,还是娴妃送的银耳,她都要仔细闻、仔细看,甚至要用银簪戳一戳,确认没问题后才敢递给澜翠;就连澜翠给金玉妍端茶递水,她都要在一旁盯着,确认茶水温度适宜,才让金玉妍喝。
夜里,金玉妍睡下后,张嬷嬷还要在寝殿外的回廊上守着,说是“怕娘娘夜里有动静,没人照应”,实则是怕金玉妍私下见人,或是做什么“小动作”。
澜翠私下里跟金玉妍抱怨:“娘娘,这张嬷嬷也看得太紧了!昨日您午睡时,她就站在殿外的廊下,眼睛盯着殿门,连眨眼都少,像是怕您偷偷跑出去似的!还有,今日御膳房送来的鸡汤,她非要先尝一口,说‘替娘娘试试咸淡’,明明就是在试毒,还说得那么冠冕堂皇!”
金玉妍正靠在软榻上看书,闻言抬起头,摸了摸小腹,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寻常事:“她是皇后派来的人,自然要事事盯着咱们,这是她的本分,没什么好抱怨的。你别跟她置气,也别露出不满,她越是谨慎,咱们就越要安分。”
她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了些:“张嬷嬷那边,表面上要敬重她,她说什么,你都先应着,别跟她争辩;但暗地里一定要防着她,绝不藏着掖着,让她抓不到任何把柄。”
转眼过了半月,张嬷嬷在启祥宫也渐渐“安分”了些。或许是没查到任何不妥之处,或许是觉得金玉妍确实“安分守己”,她不再像刚来时那般处处紧盯着,只是每日按时检查食材、看着煎药,其他时候便在自己的偏殿里整理账本,或是跟宫里的小宫女聊聊规矩,不再时时跟着金玉妍。
金玉妍知道,这是张嬷嬷放松了警惕。她趁机让澜翠动手,亲自在小厨房做了一碟枣泥糕——这枣泥糕是皇后爱吃的,也是永琏的心头好,她特意按皇后
金玉妍正端着小巧的白瓷碟,用银勺舀起一小块杏仁酥,闻言动作微顿,随即垂眸浅笑,将银勺轻轻放回碟中,语气恭敬又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温和:“劳娘娘挂心。启祥宫的下人都是内务府挑来的,臣妾入宫后立了些规矩,他们倒还算安分,不敢懈怠。至于绿萝姑娘……”
她顿了顿,故意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体谅”:“想来也是贵妃姐姐一片好意,怕臣妾怀着身子照应不过来,才派她来帮忙。只是绿萝姑娘年纪小,性子又急,误打误撞犯了错,被皇上逐出宫,也是她运气不好,倒也怪不得她,更怪不得贵妃姐姐。”
这番话看似在为高曦月和绿萝开脱,实则暗藏心思——既显得自己大度不计较,又刻意弱化了高曦月“派人行刺”的恶意,免得皇后觉得她是个爱记仇、爱挑事的性子。毕竟在皇后眼里,后宫“和睦”才是表象,若是嫔妃们动辄互相倾轧,只会让皇上烦心,也让她这个皇后难做。
皇后闻言,果然满意地点了点头,放下茶盏,抬手理了理袖口的绣线:“你能这么想,便是通透。后宫之中,姐妹和睦最是要紧,都是伺候皇上的人,别总想着争来斗去,伤了和气不说,还让皇上分心。你怀着龙裔,更要心境平和,别被这些琐事扰了心神。”
“娘娘说得是,臣妾都记在心里了。”金玉妍连忙应声,姿态愈发恭顺,手指却悄悄攥紧了帕子——她要等的就是这个时机。稍作沉吟,她抬起头,眼底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犹豫和不安,声音也放软了些:“只是臣妾近日总觉得身子沉得慌,夜里也睡不安稳,稍有动静便会惊醒。太医昨日诊脉时还说,臣妾胎象虽稳,但需安心养胎,万万不能受惊吓,不然怕是会动了胎气。”
她一边说,一边轻轻抚摸着小腹,语气里满是对腹中孩子的担忧:“臣妾想着,启祥宫虽清净,保不齐有哪个不长眼的奴才,无意间冲撞了臣妾。若是……若是娘娘能派个稳妥可靠的嬷嬷来帮衬着打理宫务,盯着些宫里的人和事,臣妾也能少些顾虑,安心养胎,不给娘娘和皇上添麻烦。”
这番话半是求助,半是试探——她故意把姿态放低,以“怕受惊吓”为由求皇后派嬷嬷,既显得合情合理,又能借机看看皇后的反应:若是皇后派来的是个无关紧要的嬷嬷,便是真心想帮她;若是派来的心腹,那便是想借机监视她。
皇后闻言,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眼帘微垂,似乎在斟酌。殿内静了片刻,只有熏香的烟气缓缓升腾。金玉妍垂着眼,指尖紧张地划过帕子上的绣纹,暗自揣测着皇后的心思——以皇后的谨慎,定然不会轻易相信她,派心腹来监视的可能性极大。
果然,片刻后,皇后放下茶盏,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这有何难?你怀着龙裔,本就是后宫的大事,本宫本就该多照拂你。本宫身边的张嬷嬷,是本宫的陪嫁嬷嬷,跟着本宫二十多年了,做事稳妥细心,又懂宫里的规矩,明日一早,本宫便让她去启祥宫,帮你打理宫里的琐事,盯着饮食起居,你只管安心养胎,其他的事都不用操心。”
金玉妍心中“咯噔”一下,这张嬷嬷是皇后最忠心的人,不仅懂规矩,更懂人心,当年皇后能在潜邸站稳脚跟,少不了张嬷嬷的帮衬。派她来,哪里是帮衬,分明是派了个“眼线”来盯着她的一举。
但她面上丝毫不显,反而立刻起身,对着皇后屈膝行了个礼,语气里满是感激:“多谢娘娘体恤!有张嬷嬷这般稳妥的人在,臣妾心里便踏实多了,定能安心养胎,绝不辜负娘娘的心意,也不给娘娘添麻烦!”
皇后笑着抬手让她起身:“你能这么想就好。张嬷嬷做事有分寸,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她,若是她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你也只管跟本宫说。”
两人又闲谈了许久,她都恭敬应答,偶尔顺着皇后的话头夸几句永琏聪明懂事,却从不主动提及后宫争斗,也不刻意拉近与皇后的距离,既不显得过分亲近,也不露出半分疏离,就像个“安分守己”的嫔妃。
待日头偏西,窗棂上的光影渐渐拉长,金玉妍才起身告辞。回到启祥宫,金玉妍立刻把澜翠叫到内殿,沉声道:“明日皇后要派张嬷嬷来咱们宫,她是皇后的陪嫁嬷嬷,最是忠心,来这里不是帮衬,是来监视咱们的。”
澜翠一惊,手里的帕子险些掉在地上:“什么?皇后竟派这么个厉害角色来!那往后咱们宫里的事,不都被她看在眼里了?”
“瞒是瞒不住,但也不能让她抓住把柄。”金玉妍坐在软榻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你明日先去准备一间靠里的偏殿给张嬷嬷住,既显得咱们敬重她,又能离我的寝殿远些,免得她时时盯着。另外,把宫里的份例账本、采买清单都整理好,她若是要查,便给她查,咱们没做亏心事,不怕她挑错。”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最重要的是饮食和汤药。往后太医院送来的药,你亲自去取,让张嬷嬷能看见煎药的过程,免得她疑心;所有外来的补品、食物,你都要先尝三口,用银碗试毒,确认无误后再给我用,哪怕是张嬷嬷亲自送来的,也不能例外。
澜翠重重地点头:“娘娘放心,奴婢都记着了!绝不让张嬷嬷抓住任何把柄,也绝不让任何人伤害到您和小阿哥!”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启祥宫的门刚打开,张嬷嬷便提着一个深蓝色的包袱,在两个小宫女的陪同下走了进来。她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用一支乌木簪子固定着,穿着一身深青色的嬷嬷服,她的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锐利得像鹰,扫过庭院时,连墙角的一块松动的砖都没放过。
进了内殿,张嬷嬷先是规规矩矩地对着金玉妍屈膝行礼,动作标准,语气恭敬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老奴张氏,奉皇后娘娘之命,前来启祥宫帮衬娘娘打理琐事,保障娘娘孕期安稳。往后宫里的大小事,娘娘尽管吩咐,老奴定不辱使命。”
金玉妍坐在软榻上,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抬手道:“嬷嬷快起来,天冷,别冻着。往后启祥宫的事,便要劳烦嬷嬷多费心了。澜翠,你先带嬷嬷去看看为她准备的住处,再把宫里的份例账本、采买清单都取来,让嬷嬷过目,也好让嬷嬷心里有数。”
“是,娘娘。”澜翠应声上前,对着张嬷嬷做了个“请”的手势,“嬷嬷这边请。”
张嬷嬷对着金玉妍微微颔首,才跟着澜翠转身走向偏殿。走在回廊上,澜翠故意放慢脚步,想跟张嬷嬷套套近乎:“嬷嬷跟着皇后娘娘这么多年,定是见多识广。咱们启祥宫小,规矩也简单,往后还要嬷嬷多指点。”
张嬷嬷却只是淡淡“嗯”了一声,目光依旧在庭院里扫来扫去,像是在检查有没有不妥之处,根本没打算跟澜翠多说。澜翠碰了个软钉子,也不再多言,只在心里暗自警惕——这张嬷嬷果然不好对付,往后说话做事,都要更加小心。
不多时,张嬷嬷便拿着账本和采买清单回到内殿。她走到金玉妍面前,将账本递了过去,语气平静:“娘娘,老奴刚看了启祥宫的份例账本和采买清单,都按宫里的规矩来,没什么差错。只是昨日御膳房送来的那批燕窝,老奴看了看,成色稍差,里面还混着些细小的绒毛,怕是清洗不干净,对娘娘的身子不好。老奴已经让人把燕窝退回去了,让御膳房换些上等的血燕来,娘娘放心便是。”
金玉妍心中一动——张嬷嬷刚到宫里,连住处都没安顿好,便先查了账本,还去看了御膳房送来的燕窝,这分明是想先“立威”,让宫里的人知道她是“管事的”,同时也是在借机挑错,看看启祥宫有没有“逾矩”之处。
她面上依旧笑着,接过账本放在一旁:“嬷嬷费心了。只是有劳嬷嬷转告御膳房,不必换血燕。太医说本宫孕期体质偏热,血燕太过滋补,怕是承受不住,寻常的白燕便好。再说,孕期饮食讲究清淡干净,燕窝成色好坏倒无妨,只要清洗干净、炖得软烂,便不影响功效。”
这番话既合情合理,又不动声色地驳回了张嬷嬷的安排,还暗示她“考虑不周”。张嬷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躬身道:“是老奴考虑不周,没顾及到娘娘的体质。老奴这就去跟御膳房说,让他们送些上好的白燕来,仔细清洗干净。”
金玉妍笑着点头:“有劳嬷嬷了。”
往后几日,张嬷嬷果然“尽职尽责”到了极致。每日天不亮,她便起身去检查小厨房的食材,御膳房送来的菜,她要亲自验看,确认新鲜无毒;金玉妍喝的安胎药,她要站在小厨房门口,盯着澜翠从拆药包、加水、煎药,到最后倒出药汁,全程都不离开;送来的补品,无论是纯妃送的桂圆,还是娴妃送的银耳,她都要仔细闻、仔细看,甚至要用银簪戳一戳,确认没问题后才敢递给澜翠;就连澜翠给金玉妍端茶递水,她都要在一旁盯着,确认茶水温度适宜,才让金玉妍喝。
夜里,金玉妍睡下后,张嬷嬷还要在寝殿外的回廊上守着,说是“怕娘娘夜里有动静,没人照应”,实则是怕金玉妍私下见人,或是做什么“小动作”。
澜翠私下里跟金玉妍抱怨:“娘娘,这张嬷嬷也看得太紧了!昨日您午睡时,她就站在殿外的廊下,眼睛盯着殿门,连眨眼都少,像是怕您偷偷跑出去似的!还有,今日御膳房送来的鸡汤,她非要先尝一口,说‘替娘娘试试咸淡’,明明就是在试毒,还说得那么冠冕堂皇!”
金玉妍正靠在软榻上看书,闻言抬起头,摸了摸小腹,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寻常事:“她是皇后派来的人,自然要事事盯着咱们,这是她的本分,没什么好抱怨的。你别跟她置气,也别露出不满,她越是谨慎,咱们就越要安分。”
她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了些:“张嬷嬷那边,表面上要敬重她,她说什么,你都先应着,别跟她争辩;但暗地里一定要防着她,绝不藏着掖着,让她抓不到任何把柄。”
转眼过了半月,张嬷嬷在启祥宫也渐渐“安分”了些。或许是没查到任何不妥之处,或许是觉得金玉妍确实“安分守己”,她不再像刚来时那般处处紧盯着,只是每日按时检查食材、看着煎药,其他时候便在自己的偏殿里整理账本,或是跟宫里的小宫女聊聊规矩,不再时时跟着金玉妍。
金玉妍知道,这是张嬷嬷放松了警惕。她趁机让澜翠动手,亲自在小厨房做了一碟枣泥糕——这枣泥糕是皇后爱吃的,也是永琏的心头好,她特意按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