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二。
今日是冬至。
依照祖制,皇帝当亲率文武百官,前往南郊天坛,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然而,李自成的大军,已在月前攻占了西安,并公然将其定为大顺政权的都城。烽火照西京,中原腹地已是一片糜烂。局势危如累卵,皇帝陛下已无法冒险出皇城,前往南郊。
仪式,只得简化在这紫禁城内的天坛举行。
典礼的气氛,沉重得压得人喘不过气。崇祯皇帝朱由检身着衮冕,面无表情地完成着每一个步骤,但那双深陷的眼窝里,是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焦虑。他才三十四岁,两鬓却已过早地染上了霜白,如同这凛冬的天气。
太子朱慈烺紧随在父皇身后,亦步亦趋。他身上繁复的太子冕服,此刻感觉格外沉重,仿佛承载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的全部重量。
仪式草草结束后,朱慈烺返回了自己居住的慈庆宫。
贴身太监王之心,带着几名宫女小心翼翼地为他褪去厚重的冕服,换上相对轻便的常服。
“王大伴,你们都先下去吧。孤想一个人静一静。”朱慈烺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对王之心挥了挥手。
“喏,奴婢遵命。”王之心躬身应道,随即示意殿内侍候的宫女和小内侍们悄无声息地退下。他自己也低着头,倒退着出了殿门,并将那两扇沉重的宫门轻轻掩上。
偌大的慈庆宫正殿,顿时只剩下朱慈烺一人。
他今年十七岁,尚未行加冠之礼。在这个年纪,本应是在翰林院听讲官授课,习读圣贤之道,憧憬着未来。可现在,他每日看到的,是父皇夜以继日地批阅奏章,是朝堂上无休止的争吵与攻讦,是各地雪片般飞来的告急文书。
闯贼势大,已据西安称帝。关外,建虏铁骑虎视眈眈。国库空虚,连京营官兵的饷银都时常拖欠。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这位年轻太子的心。他想为父皇分忧,可又能做什么呢?他甚至连这座宫城都不一定能离开。
就在朱慈烺望着殿内袅袅升起的檀香出神之际,异变陡生!
在他前方约一丈远的地方,空气似乎开始微微扭曲,一点湛蓝色的光芒毫无征兆地亮起,随即迅速扩大,旋转成一个直径约六尺的、散发着柔和光晕的漩涡!
这漩涡无声无息地悬浮在离地半尺的地方,缓缓转动,中心深邃不见底,与他所知的任何事物都截然不同,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
朱慈烺惊得从座椅上猛地站起,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心脏狂跳。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凭空出现的异物,脑中一片空白。是妖术?是幻觉?还是……宫禁森严,何来此物?
与此同时,漩涡的另一端。
叶云帆站在自家卧室中,同样紧张地注视着时空门成型。通过逐渐稳定的光幕,他隐约看到了对面的景象——一座极其宽敞、古香古色的宫殿内部,雕梁画栋,陈设华丽。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站在殿中那个身着明黄色常服的少年。
那少年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面容尚带稚气,但眉宇间已有几分沉稳,只是此刻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戒备。
叶云帆眼睛微微一怔,泛起了嘀咕:“不对啊……这年纪不对,但这打扮,明显是太子常服。可朱常洛不是个短命皇帝吗?登基时都挺大了,怎么可能这么年轻?难道我猜错了,这个大明位面的太子,根本不是朱常洛?”
玉佩激活的时空通道,出口必然出现在当代玉佩持有者,亦即当朝太子身旁,这点应该没错。那眼前这位少年太子,究竟是谁?
“管不了那么多了,既然通道开了,总得接触一下。”叶云帆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疑惑和一丝紧张,迈步向前,直接跨入了那旋转的湛蓝色光门之中。
一步踏出,时空转换的感觉瞬间袭来,轻微的眩晕过后,叶云帆的双脚已踏在了慈庆宫冰凉的金砖地面上。
他下意识地迅速环顾四周,确认环境。宫殿的宏伟、装饰的奢华、空气中弥漫的淡淡檀香,无不昭示着此地确非寻常之所。他的目光最终落回前方那位少年身上。
朱慈烺亲眼看着一个衣着怪异(现代休闲装)、发式奇特(短发)的陌生青年,从那诡异的蓝色光圈中一步迈出,活生生地站在了自己面前,心中的惊骇达到了顶点。他强自镇定,右手下意识地按向了腰间——虽然那里并未佩剑。
“尔乃何人?为何擅闯东宫!”朱慈烺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依旧努力维持着储君的威仪。宫门紧闭,此人如何进来?莫非是妖人?
叶云帆听到这声呵斥,再看对方虽然年轻却自有一股气度的模样,心中更加确定这就是大明太子。他迅速整理了一下思绪,脸上挤出一个尽可能和善、非威胁的笑容,对着朱慈烺拱了拱手——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符合古人礼节的动作。
“在下叶云帆,”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稳,“贸然来访,惊扰殿下,实在抱歉。我并非刺客,亦非妖人,而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访客。”
“另一个……时空?”朱慈烺眉头紧锁,这个说法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他警惕地盯着叶云帆,又瞥了一眼那仍未消散、缓缓旋转的蓝色漩涡,“此等光怪陆离之事,教孤如何信你?”
叶云帆心念电转,知道空口无凭很难取信于人,尤其是面对一位身处深宫、时刻保持警惕的太子。他必须拿出点实在的东西。
“殿下请看此物。”叶云帆说着,小心翼翼地从上衣内袋中取出了那枚古朴的玉佩,摊在掌心,向朱慈烺展示,“想必此玉,殿下应不陌生吧?我能来此,全因它与殿下您……或者说,与大明太子,有着特殊的联系。”
今日是冬至。
依照祖制,皇帝当亲率文武百官,前往南郊天坛,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然而,李自成的大军,已在月前攻占了西安,并公然将其定为大顺政权的都城。烽火照西京,中原腹地已是一片糜烂。局势危如累卵,皇帝陛下已无法冒险出皇城,前往南郊。
仪式,只得简化在这紫禁城内的天坛举行。
典礼的气氛,沉重得压得人喘不过气。崇祯皇帝朱由检身着衮冕,面无表情地完成着每一个步骤,但那双深陷的眼窝里,是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焦虑。他才三十四岁,两鬓却已过早地染上了霜白,如同这凛冬的天气。
太子朱慈烺紧随在父皇身后,亦步亦趋。他身上繁复的太子冕服,此刻感觉格外沉重,仿佛承载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的全部重量。
仪式草草结束后,朱慈烺返回了自己居住的慈庆宫。
贴身太监王之心,带着几名宫女小心翼翼地为他褪去厚重的冕服,换上相对轻便的常服。
“王大伴,你们都先下去吧。孤想一个人静一静。”朱慈烺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对王之心挥了挥手。
“喏,奴婢遵命。”王之心躬身应道,随即示意殿内侍候的宫女和小内侍们悄无声息地退下。他自己也低着头,倒退着出了殿门,并将那两扇沉重的宫门轻轻掩上。
偌大的慈庆宫正殿,顿时只剩下朱慈烺一人。
他今年十七岁,尚未行加冠之礼。在这个年纪,本应是在翰林院听讲官授课,习读圣贤之道,憧憬着未来。可现在,他每日看到的,是父皇夜以继日地批阅奏章,是朝堂上无休止的争吵与攻讦,是各地雪片般飞来的告急文书。
闯贼势大,已据西安称帝。关外,建虏铁骑虎视眈眈。国库空虚,连京营官兵的饷银都时常拖欠。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这位年轻太子的心。他想为父皇分忧,可又能做什么呢?他甚至连这座宫城都不一定能离开。
就在朱慈烺望着殿内袅袅升起的檀香出神之际,异变陡生!
在他前方约一丈远的地方,空气似乎开始微微扭曲,一点湛蓝色的光芒毫无征兆地亮起,随即迅速扩大,旋转成一个直径约六尺的、散发着柔和光晕的漩涡!
这漩涡无声无息地悬浮在离地半尺的地方,缓缓转动,中心深邃不见底,与他所知的任何事物都截然不同,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
朱慈烺惊得从座椅上猛地站起,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心脏狂跳。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凭空出现的异物,脑中一片空白。是妖术?是幻觉?还是……宫禁森严,何来此物?
与此同时,漩涡的另一端。
叶云帆站在自家卧室中,同样紧张地注视着时空门成型。通过逐渐稳定的光幕,他隐约看到了对面的景象——一座极其宽敞、古香古色的宫殿内部,雕梁画栋,陈设华丽。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站在殿中那个身着明黄色常服的少年。
那少年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面容尚带稚气,但眉宇间已有几分沉稳,只是此刻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戒备。
叶云帆眼睛微微一怔,泛起了嘀咕:“不对啊……这年纪不对,但这打扮,明显是太子常服。可朱常洛不是个短命皇帝吗?登基时都挺大了,怎么可能这么年轻?难道我猜错了,这个大明位面的太子,根本不是朱常洛?”
玉佩激活的时空通道,出口必然出现在当代玉佩持有者,亦即当朝太子身旁,这点应该没错。那眼前这位少年太子,究竟是谁?
“管不了那么多了,既然通道开了,总得接触一下。”叶云帆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疑惑和一丝紧张,迈步向前,直接跨入了那旋转的湛蓝色光门之中。
一步踏出,时空转换的感觉瞬间袭来,轻微的眩晕过后,叶云帆的双脚已踏在了慈庆宫冰凉的金砖地面上。
他下意识地迅速环顾四周,确认环境。宫殿的宏伟、装饰的奢华、空气中弥漫的淡淡檀香,无不昭示着此地确非寻常之所。他的目光最终落回前方那位少年身上。
朱慈烺亲眼看着一个衣着怪异(现代休闲装)、发式奇特(短发)的陌生青年,从那诡异的蓝色光圈中一步迈出,活生生地站在了自己面前,心中的惊骇达到了顶点。他强自镇定,右手下意识地按向了腰间——虽然那里并未佩剑。
“尔乃何人?为何擅闯东宫!”朱慈烺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依旧努力维持着储君的威仪。宫门紧闭,此人如何进来?莫非是妖人?
叶云帆听到这声呵斥,再看对方虽然年轻却自有一股气度的模样,心中更加确定这就是大明太子。他迅速整理了一下思绪,脸上挤出一个尽可能和善、非威胁的笑容,对着朱慈烺拱了拱手——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符合古人礼节的动作。
“在下叶云帆,”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稳,“贸然来访,惊扰殿下,实在抱歉。我并非刺客,亦非妖人,而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访客。”
“另一个……时空?”朱慈烺眉头紧锁,这个说法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他警惕地盯着叶云帆,又瞥了一眼那仍未消散、缓缓旋转的蓝色漩涡,“此等光怪陆离之事,教孤如何信你?”
叶云帆心念电转,知道空口无凭很难取信于人,尤其是面对一位身处深宫、时刻保持警惕的太子。他必须拿出点实在的东西。
“殿下请看此物。”叶云帆说着,小心翼翼地从上衣内袋中取出了那枚古朴的玉佩,摊在掌心,向朱慈烺展示,“想必此玉,殿下应不陌生吧?我能来此,全因它与殿下您……或者说,与大明太子,有着特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