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的疗养院,仿佛被一层无形的低气压笼罩。距离那次毁灭性的诊断结果公布,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沈如晦的情况,比方清河预料的还要糟糕。她像一只被彻底惊扰、折断了翅膀的鸟,蜷缩在自我构建的牢笼最深处,拒绝一切外在的沟通和安抚。她不再尖叫,不再哭泣,只是终日沉默地躺着,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或者无意识地、一遍遍地用指甲在手臂上划出浅浅的红痕,仿佛只有肉体的细微痛楚,才能让她确认自己还存在于这个令人窒息的世界。
她拒绝进食,只能依靠营养液维持最基本的生命需求。护士每一次试图靠近,都会引发她剧烈的生理性颤抖和无声的抗拒。那日检查报告上的字眼,如同最恶毒的诅咒,将她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一点点脆弱平静,彻底击得粉碎。
怀孕。
这个事实本身,就携带着排山倒海般的、来自潜意识深处的恐惧。那些破碎的记忆画面变得更加清晰——男人沉重的喘息,撕裂般的痛楚,冰冷器械的感觉,还有那最终的空洞和失去……所有这些模糊却无比真切的感受,都与“孩子”这个词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般的、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恐惧。
而这个孩子,是那个男人的。
那个她拼命想要逃离、想要从记忆里彻底抹去的、如同噩梦根源的男人。
留下这个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将永远无法摆脱他的阴影,意味着她的身体将不断地提醒她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意味着她可能还要再次承受那种撕心裂肺的失去之痛……不,她承受不起。一次就已经足够将她彻底摧毁。
“拿掉……拿掉它……”在偶尔清醒的片刻,她会抓住方清河的衣袖,用尽全身力气,声音微弱却带着刻骨的绝望,反复哀求,“方医生……求求你……我不能要……不能……”
看着她眼中那纯粹的、几乎要凝成实质的恐惧和痛苦,方清河的心如同被针扎一般。作为一名医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继续这个妊娠对她意味着多么巨大的风险——她的精神状况极度不稳定,营养不良,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也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最重要的是,她的内心对这个孩子充满了彻底的排斥和恐惧,这种心理状态本身就会对母体和胎儿造成极大的伤害。
从纯粹的医学伦理出发,终止妊娠,保护母亲的身心健康,是唯一合理的选择。
然而……那封来自江北的、措辞强硬的电报,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牢牢地锁住了他的行动。
他无法忘记电文中那句——“此乃少帅血脉,关乎江北根本,务必倾尽全力,确保万无一失。若有闪失,恐无人能承担其后果。”
这不是请求,是命令。是来自那个远在江北、手握重权、性格偏执冷酷的男人的最后通牒。方清河毫不怀疑,如果他真的擅自决定为沈如晦进行手术,那么随之而来的报复,将是他乃至整个疗养院都无法承受的。届时,不仅他自己可能身陷囹圄,沈如晦也将失去这个唯一的、相对安全的避难所,重新落入那个男人的掌控之中,结局可能比现在更加悲惨。
一边是病人的苦苦哀求与生命安危,另一边是强大外部势力的死亡威胁。
方清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与现实的泥沼之中。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所谓的医者仁心,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
他只能采取拖延的策略。一方面,他加大了对沈如晦的心理疏导和镇静药物的剂量,试图先稳定她濒临崩溃的情绪;另一方面,他只能反复地、苍白地安抚她:“如晦,你先冷静下来,把身体养好,我们……我们再从长计议……”
这些话,连他自己都说服不了。
沈如晦虽然精神混乱,但本能犹在。她能感受到方清河的犹豫和为难,那是一种源于外部的、强大的、她无法理解的阻力。这让她更加绝望。她意识到,即使逃到了万里之外的南洋,即使有方医生这样的好人庇护,她依然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和孕育的生命都无法做主。
那个男人的阴影,如同无处不在的幽灵,跨越了千山万水,再次将她牢牢笼罩。
她不再哀求,只是用那双失去了所有光彩的眼睛,空洞地望着方清河,那眼神仿佛在说:“看,没有人能帮我。我永远也逃不掉。”
这种无声的绝望,比任何哭喊都更让人心痛。
方清河站在她的病房外,透过门上的小窗,看着里面那个蜷缩在床角、仿佛被全世界遗弃的身影,内心充满了无力的愤怒和深沉的悲哀。
他知道,一个无形的囚笼,已经再次落下。而这个囚笼的钥匙,远在江北的风雪之中,掌握在那个一手造成她所有痛苦的男人手里。
沈如晦的未来,她腹中孩子的命运,甚至他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人身安全,都系于那个男人一念之间。这种命运被人牢牢掌控的感觉,让方清河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南洋温暖的阳光,此刻照在身上,也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沈如晦的情况,比方清河预料的还要糟糕。她像一只被彻底惊扰、折断了翅膀的鸟,蜷缩在自我构建的牢笼最深处,拒绝一切外在的沟通和安抚。她不再尖叫,不再哭泣,只是终日沉默地躺着,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或者无意识地、一遍遍地用指甲在手臂上划出浅浅的红痕,仿佛只有肉体的细微痛楚,才能让她确认自己还存在于这个令人窒息的世界。
她拒绝进食,只能依靠营养液维持最基本的生命需求。护士每一次试图靠近,都会引发她剧烈的生理性颤抖和无声的抗拒。那日检查报告上的字眼,如同最恶毒的诅咒,将她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一点点脆弱平静,彻底击得粉碎。
怀孕。
这个事实本身,就携带着排山倒海般的、来自潜意识深处的恐惧。那些破碎的记忆画面变得更加清晰——男人沉重的喘息,撕裂般的痛楚,冰冷器械的感觉,还有那最终的空洞和失去……所有这些模糊却无比真切的感受,都与“孩子”这个词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般的、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恐惧。
而这个孩子,是那个男人的。
那个她拼命想要逃离、想要从记忆里彻底抹去的、如同噩梦根源的男人。
留下这个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将永远无法摆脱他的阴影,意味着她的身体将不断地提醒她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意味着她可能还要再次承受那种撕心裂肺的失去之痛……不,她承受不起。一次就已经足够将她彻底摧毁。
“拿掉……拿掉它……”在偶尔清醒的片刻,她会抓住方清河的衣袖,用尽全身力气,声音微弱却带着刻骨的绝望,反复哀求,“方医生……求求你……我不能要……不能……”
看着她眼中那纯粹的、几乎要凝成实质的恐惧和痛苦,方清河的心如同被针扎一般。作为一名医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继续这个妊娠对她意味着多么巨大的风险——她的精神状况极度不稳定,营养不良,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也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最重要的是,她的内心对这个孩子充满了彻底的排斥和恐惧,这种心理状态本身就会对母体和胎儿造成极大的伤害。
从纯粹的医学伦理出发,终止妊娠,保护母亲的身心健康,是唯一合理的选择。
然而……那封来自江北的、措辞强硬的电报,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牢牢地锁住了他的行动。
他无法忘记电文中那句——“此乃少帅血脉,关乎江北根本,务必倾尽全力,确保万无一失。若有闪失,恐无人能承担其后果。”
这不是请求,是命令。是来自那个远在江北、手握重权、性格偏执冷酷的男人的最后通牒。方清河毫不怀疑,如果他真的擅自决定为沈如晦进行手术,那么随之而来的报复,将是他乃至整个疗养院都无法承受的。届时,不仅他自己可能身陷囹圄,沈如晦也将失去这个唯一的、相对安全的避难所,重新落入那个男人的掌控之中,结局可能比现在更加悲惨。
一边是病人的苦苦哀求与生命安危,另一边是强大外部势力的死亡威胁。
方清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与现实的泥沼之中。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所谓的医者仁心,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
他只能采取拖延的策略。一方面,他加大了对沈如晦的心理疏导和镇静药物的剂量,试图先稳定她濒临崩溃的情绪;另一方面,他只能反复地、苍白地安抚她:“如晦,你先冷静下来,把身体养好,我们……我们再从长计议……”
这些话,连他自己都说服不了。
沈如晦虽然精神混乱,但本能犹在。她能感受到方清河的犹豫和为难,那是一种源于外部的、强大的、她无法理解的阻力。这让她更加绝望。她意识到,即使逃到了万里之外的南洋,即使有方医生这样的好人庇护,她依然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和孕育的生命都无法做主。
那个男人的阴影,如同无处不在的幽灵,跨越了千山万水,再次将她牢牢笼罩。
她不再哀求,只是用那双失去了所有光彩的眼睛,空洞地望着方清河,那眼神仿佛在说:“看,没有人能帮我。我永远也逃不掉。”
这种无声的绝望,比任何哭喊都更让人心痛。
方清河站在她的病房外,透过门上的小窗,看着里面那个蜷缩在床角、仿佛被全世界遗弃的身影,内心充满了无力的愤怒和深沉的悲哀。
他知道,一个无形的囚笼,已经再次落下。而这个囚笼的钥匙,远在江北的风雪之中,掌握在那个一手造成她所有痛苦的男人手里。
沈如晦的未来,她腹中孩子的命运,甚至他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人身安全,都系于那个男人一念之间。这种命运被人牢牢掌控的感觉,让方清河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南洋温暖的阳光,此刻照在身上,也感觉不到丝毫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