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残雪消融渐生温-《路灯下遇见你》

  那场关于“初见”的对话,像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虽然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但波澜过后,沉淀下来的,却是一种奇异的、缓慢变化的平静。

  沈如晦不再刻意回避顾长钧的存在,也不再完全封闭自己的内心。她开始允许自己,以一种更加复杂、也更加……客观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个男人,以及他们之间这段千疮百孔的关系。

  恨意依然存在,那是刻入骨髓的记忆,无法轻易抹去。但在恨意之下,似乎开始滋生一些别的、更加微妙的东西。比如,一种迟来的、对于他某些行为背后动机的模糊理解;比如,一种意识到他们或许都是命运棋盘上、身不由己的棋子的悲悯;又比如,在看到他对念雪那毫无保留的、笨拙却真挚的父爱时,心底偶尔会泛起的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细微的波澜。

  她依旧很少主动开口,但顾长钧与她说话时,她不再完全是充耳不闻。有时是关于念雪的琐事,有时是医生叮嘱的注意事项,她会在沉默片刻后,给出一个极其简短的回应,或是一个几不可查的点头、摇头。

  这种变化细微得如同初春冰雪的消融,缓慢,却持续不断。

  顾长钧敏锐地捕捉着这每一丝变化。他变得更加耐心,也更加……“正常”。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将所有注意力都偏执地聚焦在她身上,寸步不离。他开始恢复部分日常的军务处理,会在固定的时间离开主卧去前院书房,也会接见一些必要的下属。

  但他始终掌握着分寸。离开的时间不会太长,回来时身上也不会带着外面的肃杀之气。他仿佛在努力地将那个属于江北少帅的、冷硬的世界,与这个需要小心翼翼维护的、脆弱的主卧,隔离开来。

  他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她状态稍好的时候,与她分享一些无关紧要的、外面的事情。不是说军政要务,而是一些市井趣闻,或是念雪又学会了什么新把戏,语气平淡,像是在进行最寻常的家常聊天。

  起初,沈如晦只是沉默地听着,没有任何反应。渐渐地,当她听到某些关于念雪的趣事时,唇角会几不可查地微微上扬。当她听到一些关于市井百姓的、带着烟火气的描述时,眼中偶尔会流露出一丝极淡的、类似于……向往的神色。

  这些细微的反应,都让顾长钧心中那簇微弱的火苗,燃烧得更加坚定。

  这天,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驱散了连日来的寒意。沈如晦的精神似乎比前几日都好些,靠在床头,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念雪玩丢在她身边的一个彩色布球。

  顾长钧处理完手头的事情,从外间走进来,身上带着一丝室外的微凉湿气。他看到她在玩那个布球,脚步微微一顿,随即走到床边,没有靠得太近,只是隔着一个恰当的距离,看着她,语气自然地开口道:

  “今天雨不小,不过倒是暖和了些。城外的梅林,最后一批晚梅大概也该开了,可惜泥泞,不便出行。”

  他说得随意,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沈如晦摩挲布球的动作微微一顿,目光抬起,落在了被雨水模糊的窗玻璃上。雨丝蜿蜒滑落,外面一片朦胧。她似乎透过那雨幕,看到了城外那片记忆中的梅林,看到了那些在料峭春寒中独自绽放的、清冷的花朵。

  良久,她极其轻微地、几乎像是自言自语般地,喃喃了一句:

  “是啊……可惜了。”

  声音很轻,带着久病初愈的虚弱,却清晰地传入了顾长钧的耳中。

  顾长钧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一股混杂着巨大惊喜与酸涩的热流瞬间涌遍全身!她不仅回应了,而且……带着一丝真实的惋惜情绪!

  这不是出于对念雪的母性,也不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属于她自身的、细微的感触重新苏醒了!

  他强压下内心的激动,不敢流露出丝毫异样,生怕惊扰了这来之不易的、如同初生嫩芽般脆弱的交流。他只是顺着她的话,声音放得更加柔和:

  “无妨。待你身子再好些,天气晴了,我们……可以带念雪一起去看看。”

  他说的是“我们”,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和期盼。

  沈如晦没有立刻回应。她依旧望着窗外,目光悠远。雨声淅沥,敲打在屋檐窗棂上,像是奏响着一支缓慢而宁静的曲子。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收回目光,重新落在手中的布球上,极轻极轻地,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

  这一声“嗯”,比之前任何一次回应都更加轻微,却像一道温暖的春风,终于吹开了顾长钧心中那扇紧闭了太久太久的、冰冷的大门。

  残雪消融,虽未完全化尽,但那一丝悄然滋生的暖意,却已真实地、不容忽视地,在这间经历了太多生死爱恨的房间里,缓缓弥漫开来。

  希望,如同石缝中挣扎而出的小草,虽然柔弱,却带着顽强的、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