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梧叶落尽,江州府的天空变得高旷疏朗。岑记豆干的生意也如同这季节一般,进入了平稳而收获的时期。望江楼的订单稳固,几家茶铺面摊合作愉快,连新发展的陈氏杂货铺也反馈说豆干卖得不错,希望能增加些品种。
手里积攒的银钱让岑卿有了更足的底气。她找到房东,顺利地将铺面后那间闲置的小仓房租了下来。仓房不大,但足够她开辟一个新的“试验场”。
她一直记得苏小婉赠予的那张“翠玉豆干卷”方子,也记得自己尝试改良的经历。那不仅仅是道菜,更是一个信号,指向更精致、更具潜力的方向。如今有了独立空间,她便开始系统地试验起来。
她不再满足于用瓠瓜和胡萝卜丝替代。趁着秋末冬初蔬菜品种尚可,她尝试用焯水后变得半透明的白菜梆子卷上豆干丝和焯熟的绿豆芽,口感清爽脆嫩;又试着用薄薄的蛋皮代替,卷入调好味的豆干香菇末,色泽金黄,蛋香与豆香交融。每一次试验,她都仔细记录用料、步骤和成本,品尝口感,思考改进之处。
同时,她也开始尝试制作酱菜。江州府临水,蔬菜丰沛,冬日将至,正是制作腌菜酱菜的时节。她买来便宜的大头菜、萝卜、青瓜,按照《南北货殖小考》上记载的粗浅方法,结合自己调配卤料的心得,尝试制作酱萝卜、辣白菜等小菜。过程繁琐,需要反复调整盐、糖、酱、醋的比例,控制发酵的时间,失败了几次,不是太咸就是发霉,但她毫不气馁,一次次重来。
招娣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这孩子似乎对味道有着天然的敏感,能分辨出岑卿都难以察觉的细微差别。几次失败的酱菜,都是招娣先嗅出了不对。
“岑姨,这坛萝卜味道好像有点闷,不像前两日那么清亮。”招娣皱着小鼻子说。
岑卿打开一看,果然底层有些许发粘的迹象,赶紧处理掉,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岑卿开始有意地教招娣一些更核心的东西,比如如何辨别香料的好坏,如何判断豆干卤制的火候。招娣学得极其认真,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这日,望江楼的刘管事派人来传话,说酒楼东家要宴请几位重要的客商,想准备几样别致爽口的开胃小菜,问岑卿这边除了豆干和凉拌丝,可还有拿得出手的新花样?
机会来了!
岑卿立刻将试验中最成功的几样新品整理出来。一是“玉带豆干卷”,用极薄的白菜梆子卷着五香豆干丝和掐头去尾的绿豆芽,用葱丝捆扎,洁白翠绿,清爽悦目。二是“锦绣蛋皮卷”,用摊得薄如蝉翼的蛋皮,卷入用香菇末、笋丁和豆干末调制的馅料,切段后露出黄、黑、白三色内馅,精致诱人。三是她反复试验后成功的“爽口酱萝卜”,选用小指粗细的嫩萝卜,用糖、醋、酱油和少许香料腌制得恰到好处,口感脆爽,酸甜咸鲜,极为开胃。
她精心装盒,亲自送到了望江楼后厨。
刘管事看着这几样色香味形俱佳的新品,眼中露出惊讶之色。他逐一品尝后,沉吟片刻,问道:“岑娘子,这几样东西,可能保证稳定供应?价钱如何?”
岑卿心中早有计较,报出了一个比普通豆干高出一大截,但对于酒楼宴席来说却十分合理的价格。
“这玉带卷和锦绣卷,工序繁琐,每日最多只能供应各二十份。酱萝卜倒是可以多做一些。”她补充道,物以稀为贵。
刘管事点了点头:“成。这次宴席先各要十份试试。若客人反响好,往后或许可以作为我望江楼的常备凉盘。”
宴席过后第二天,刘管事亲自来了西后街,脸上带着笑意:“岑娘子,你那几样小菜,客人们赞不绝口,尤其是那酱萝卜,直问是何处来的方子。东家也很满意。从下月起,这玉带卷、锦绣卷和酱萝卜,每样每日先送十五份过来,就按你说的价。”
成功了!岑卿强压住心中的激动,郑重应下。
这意味着,“岑记”不再仅仅是一个卖基础豆干的铺子,它开始有了自己的“特色产品”,并且成功打入了更高端的市场。利润空间也大大提升。
新产品的制作需要更多人手和时间。招娣已经能独立完成豆干的清洗、分装和铺面的日常打理。岑卿便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新品的制作上,尤其是那两道工序复杂的卷菜。她考虑着,是否等这笔稳定的新收入落袋为安后,再请一个专门负责清洗杂务的短工,让招娣跟着自己专心学习制作。
仓房里,新添的酱菜缸散发着淡淡的酵香,与卤豆干的浓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属于“岑记”的、生机勃勃的气息。
岑卿站在仓房门口,看着院子里正在晾晒豆干的招娣,又回头看了看那些装着希望的新品,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展望。
手里积攒的银钱让岑卿有了更足的底气。她找到房东,顺利地将铺面后那间闲置的小仓房租了下来。仓房不大,但足够她开辟一个新的“试验场”。
她一直记得苏小婉赠予的那张“翠玉豆干卷”方子,也记得自己尝试改良的经历。那不仅仅是道菜,更是一个信号,指向更精致、更具潜力的方向。如今有了独立空间,她便开始系统地试验起来。
她不再满足于用瓠瓜和胡萝卜丝替代。趁着秋末冬初蔬菜品种尚可,她尝试用焯水后变得半透明的白菜梆子卷上豆干丝和焯熟的绿豆芽,口感清爽脆嫩;又试着用薄薄的蛋皮代替,卷入调好味的豆干香菇末,色泽金黄,蛋香与豆香交融。每一次试验,她都仔细记录用料、步骤和成本,品尝口感,思考改进之处。
同时,她也开始尝试制作酱菜。江州府临水,蔬菜丰沛,冬日将至,正是制作腌菜酱菜的时节。她买来便宜的大头菜、萝卜、青瓜,按照《南北货殖小考》上记载的粗浅方法,结合自己调配卤料的心得,尝试制作酱萝卜、辣白菜等小菜。过程繁琐,需要反复调整盐、糖、酱、醋的比例,控制发酵的时间,失败了几次,不是太咸就是发霉,但她毫不气馁,一次次重来。
招娣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这孩子似乎对味道有着天然的敏感,能分辨出岑卿都难以察觉的细微差别。几次失败的酱菜,都是招娣先嗅出了不对。
“岑姨,这坛萝卜味道好像有点闷,不像前两日那么清亮。”招娣皱着小鼻子说。
岑卿打开一看,果然底层有些许发粘的迹象,赶紧处理掉,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岑卿开始有意地教招娣一些更核心的东西,比如如何辨别香料的好坏,如何判断豆干卤制的火候。招娣学得极其认真,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这日,望江楼的刘管事派人来传话,说酒楼东家要宴请几位重要的客商,想准备几样别致爽口的开胃小菜,问岑卿这边除了豆干和凉拌丝,可还有拿得出手的新花样?
机会来了!
岑卿立刻将试验中最成功的几样新品整理出来。一是“玉带豆干卷”,用极薄的白菜梆子卷着五香豆干丝和掐头去尾的绿豆芽,用葱丝捆扎,洁白翠绿,清爽悦目。二是“锦绣蛋皮卷”,用摊得薄如蝉翼的蛋皮,卷入用香菇末、笋丁和豆干末调制的馅料,切段后露出黄、黑、白三色内馅,精致诱人。三是她反复试验后成功的“爽口酱萝卜”,选用小指粗细的嫩萝卜,用糖、醋、酱油和少许香料腌制得恰到好处,口感脆爽,酸甜咸鲜,极为开胃。
她精心装盒,亲自送到了望江楼后厨。
刘管事看着这几样色香味形俱佳的新品,眼中露出惊讶之色。他逐一品尝后,沉吟片刻,问道:“岑娘子,这几样东西,可能保证稳定供应?价钱如何?”
岑卿心中早有计较,报出了一个比普通豆干高出一大截,但对于酒楼宴席来说却十分合理的价格。
“这玉带卷和锦绣卷,工序繁琐,每日最多只能供应各二十份。酱萝卜倒是可以多做一些。”她补充道,物以稀为贵。
刘管事点了点头:“成。这次宴席先各要十份试试。若客人反响好,往后或许可以作为我望江楼的常备凉盘。”
宴席过后第二天,刘管事亲自来了西后街,脸上带着笑意:“岑娘子,你那几样小菜,客人们赞不绝口,尤其是那酱萝卜,直问是何处来的方子。东家也很满意。从下月起,这玉带卷、锦绣卷和酱萝卜,每样每日先送十五份过来,就按你说的价。”
成功了!岑卿强压住心中的激动,郑重应下。
这意味着,“岑记”不再仅仅是一个卖基础豆干的铺子,它开始有了自己的“特色产品”,并且成功打入了更高端的市场。利润空间也大大提升。
新产品的制作需要更多人手和时间。招娣已经能独立完成豆干的清洗、分装和铺面的日常打理。岑卿便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新品的制作上,尤其是那两道工序复杂的卷菜。她考虑着,是否等这笔稳定的新收入落袋为安后,再请一个专门负责清洗杂务的短工,让招娣跟着自己专心学习制作。
仓房里,新添的酱菜缸散发着淡淡的酵香,与卤豆干的浓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属于“岑记”的、生机勃勃的气息。
岑卿站在仓房门口,看着院子里正在晾晒豆干的招娣,又回头看了看那些装着希望的新品,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