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覆盖了京城,将丞相府的朱甍碧瓦染成一片肃穆的纯白。府内悬挂的白灯笼在寒风中摇曳,投下惨淡的光晕。曾经门庭若市的宰相府邸,如今被一种近乎凝滞的死寂笼罩。下人们步履匆匆,低着头,不敢交谈,空气中弥漫着香烛和草药混合的、属于死亡的气息。
丞相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官方的说法是“积劳成疾,药石罔效”。讣告发往各地,朝野震动,哀荣备至。皇帝辍朝三日,追赠封号,赏赐无数,极尽哀荣。前来吊唁的文武百官络绎不绝,灵堂里一片哭声,真真假假,混杂着对权力更迭的揣测与不安。
苏小婉一身缟素,跪在灵前,身形单薄得像一片随时会融化的雪。她低垂着头,长长的睫毛掩盖了眸中所有的情绪,只有那挺直的背脊,透着一股异乎寻常的坚韧。她按照礼制,接待着每一位前来致哀的宾客,举止得体,神色哀戚,任谁看了,都只会觉得这是一个骤然丧夫、悲痛欲绝的未亡人。
柳依依也穿着素服,陪在苏小婉身侧,偶尔递上一杯温水,或低声与前来慰问的女眷应酬几句。她的存在,被解释为与夫人投缘、在此陪伴安慰的义妹。两个女子在灵堂之上,如同两株相互依偎的寒梅,在风雪中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与哀伤。
没有人知道,在这片哀戚的底色下,涌动着怎样的暗流,也没有人看到,当夜深人静、灵堂只剩她二人时,苏小婉抬起头,望向那具沉重棺椁时,眼中一闪而过的、冰冷如铁的释然。
丧事办得风光盛大,持续了整整七日。当最后一抔黄土掩埋了那具象征着无尽权势与背叛的棺木,当喧嚣的哀乐归于沉寂,苏小婉站在初春料峭的寒风中,看着墓碑上冰冷的刻字,感觉压在心口数年的大石,终于彻底粉碎,化为齑粉,随风散去。
她自由了。
依照律例和丞相临终前(在尚有意识时)并未更改的安排,苏小婉作为正室夫人,继承了相府大部分的非官职田产和一部分金银细软。她没有留恋这令人窒息的牢笼,以“触景生情,欲静心礼佛”为由,将府中事务交由老成的管家和几位宗族耆老暂管,自己则带着一份足够她余生富足生活的财产,搬出了相府,住进了京郊一处早已悄然置办下的、清静雅致的别院。
柳依依随她一同离开。两个曾携手在深渊边缘行走、最终将仇敌推入万劫不复的女子,如今成了彼此最信任的依靠。她们的关系,超越了寻常的主仆、姐妹,是一种在残酷斗争中淬炼出的、牢不可破的同盟与知己。
与此同时,梧桐里的“岑记”。
相府丧事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这里。岑卿听闻后,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继续低头核算着账目,脸上看不出喜怒。倒是岑羽,悄悄松了口气,看向岑卿的目光充满了复杂的敬佩与一丝后怕。她知道,东家与那位柳姑娘,以及深宅里的苏夫人,做了一件惊天动地、却又无声无息的事情。
“岑记”的生意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因为其独特的口味和雅致的氛围,在京城的食肆中站稳了脚跟,名气愈发响亮。岑卿依旧每日忙碌,研究新菜品,打理铺面,教导岑羽,生活充实而平静。
这一日打烊后,岑卿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笺。里面只有薄薄一张纸,上面用清秀熟悉的笔迹写着一行字:
“尘埃落定,身心俱安。他日有缘,再谢赠刀俎之恩。”
没有落款,但岑卿知道来自谁。她将信纸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嘴角微微扬起一个几不可查的弧度。
恩已还,债已清。她们各自,都有了新的开始。
数月后,京郊别院。
春光明媚,别院的花园里百花盛开,生机盎然。苏小婉不再是那个被困在华丽牢笼里、眉宇间带着郁色的丞相夫人。她穿着简单的棉布衣裙,未施粉黛,正在小厨房里忙碌。这里没有相府厨房的奢华与繁琐,却充满了让她安心自在的烟火气。
柳依依坐在院中的石桌旁,素手烹茶,不远处放着她的古琴。她如今也不再需要扮演那个清冷孤高的才女,神色间是前所未有的松弛与平和。
“姐姐,尝尝这新制的桂花定胜糕,可还合口?”苏小婉端着一碟精致的点心走出来,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
柳依依拈起一块,细细品尝,点头赞道:“甜而不腻,软糯适中,姐姐的手艺越发精进了。”她顿了顿,看向苏小婉,“姐姐日后,有何打算?真要在此礼佛清修一辈子?”
苏小婉在她对面坐下,望着远处湛蓝的天空,目光悠远:“礼佛是借口,清静是真。至于以后……”她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历经劫波后的通透与释然,“或许会开一间小小的点心铺子?不图赚钱,只做自己
丞相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官方的说法是“积劳成疾,药石罔效”。讣告发往各地,朝野震动,哀荣备至。皇帝辍朝三日,追赠封号,赏赐无数,极尽哀荣。前来吊唁的文武百官络绎不绝,灵堂里一片哭声,真真假假,混杂着对权力更迭的揣测与不安。
苏小婉一身缟素,跪在灵前,身形单薄得像一片随时会融化的雪。她低垂着头,长长的睫毛掩盖了眸中所有的情绪,只有那挺直的背脊,透着一股异乎寻常的坚韧。她按照礼制,接待着每一位前来致哀的宾客,举止得体,神色哀戚,任谁看了,都只会觉得这是一个骤然丧夫、悲痛欲绝的未亡人。
柳依依也穿着素服,陪在苏小婉身侧,偶尔递上一杯温水,或低声与前来慰问的女眷应酬几句。她的存在,被解释为与夫人投缘、在此陪伴安慰的义妹。两个女子在灵堂之上,如同两株相互依偎的寒梅,在风雪中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与哀伤。
没有人知道,在这片哀戚的底色下,涌动着怎样的暗流,也没有人看到,当夜深人静、灵堂只剩她二人时,苏小婉抬起头,望向那具沉重棺椁时,眼中一闪而过的、冰冷如铁的释然。
丧事办得风光盛大,持续了整整七日。当最后一抔黄土掩埋了那具象征着无尽权势与背叛的棺木,当喧嚣的哀乐归于沉寂,苏小婉站在初春料峭的寒风中,看着墓碑上冰冷的刻字,感觉压在心口数年的大石,终于彻底粉碎,化为齑粉,随风散去。
她自由了。
依照律例和丞相临终前(在尚有意识时)并未更改的安排,苏小婉作为正室夫人,继承了相府大部分的非官职田产和一部分金银细软。她没有留恋这令人窒息的牢笼,以“触景生情,欲静心礼佛”为由,将府中事务交由老成的管家和几位宗族耆老暂管,自己则带着一份足够她余生富足生活的财产,搬出了相府,住进了京郊一处早已悄然置办下的、清静雅致的别院。
柳依依随她一同离开。两个曾携手在深渊边缘行走、最终将仇敌推入万劫不复的女子,如今成了彼此最信任的依靠。她们的关系,超越了寻常的主仆、姐妹,是一种在残酷斗争中淬炼出的、牢不可破的同盟与知己。
与此同时,梧桐里的“岑记”。
相府丧事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这里。岑卿听闻后,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继续低头核算着账目,脸上看不出喜怒。倒是岑羽,悄悄松了口气,看向岑卿的目光充满了复杂的敬佩与一丝后怕。她知道,东家与那位柳姑娘,以及深宅里的苏夫人,做了一件惊天动地、却又无声无息的事情。
“岑记”的生意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因为其独特的口味和雅致的氛围,在京城的食肆中站稳了脚跟,名气愈发响亮。岑卿依旧每日忙碌,研究新菜品,打理铺面,教导岑羽,生活充实而平静。
这一日打烊后,岑卿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笺。里面只有薄薄一张纸,上面用清秀熟悉的笔迹写着一行字:
“尘埃落定,身心俱安。他日有缘,再谢赠刀俎之恩。”
没有落款,但岑卿知道来自谁。她将信纸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嘴角微微扬起一个几不可查的弧度。
恩已还,债已清。她们各自,都有了新的开始。
数月后,京郊别院。
春光明媚,别院的花园里百花盛开,生机盎然。苏小婉不再是那个被困在华丽牢笼里、眉宇间带着郁色的丞相夫人。她穿着简单的棉布衣裙,未施粉黛,正在小厨房里忙碌。这里没有相府厨房的奢华与繁琐,却充满了让她安心自在的烟火气。
柳依依坐在院中的石桌旁,素手烹茶,不远处放着她的古琴。她如今也不再需要扮演那个清冷孤高的才女,神色间是前所未有的松弛与平和。
“姐姐,尝尝这新制的桂花定胜糕,可还合口?”苏小婉端着一碟精致的点心走出来,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
柳依依拈起一块,细细品尝,点头赞道:“甜而不腻,软糯适中,姐姐的手艺越发精进了。”她顿了顿,看向苏小婉,“姐姐日后,有何打算?真要在此礼佛清修一辈子?”
苏小婉在她对面坐下,望着远处湛蓝的天空,目光悠远:“礼佛是借口,清静是真。至于以后……”她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历经劫波后的通透与释然,“或许会开一间小小的点心铺子?不图赚钱,只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