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捷报引风波,暗线露端倪-《侯府之瑶光》

  洛水坞战事刚歇,江面上的硝烟还未散尽,苏瑶便在临时帐中铺开信纸。指尖抚过祖父遗留的狼毫笔,笔杆上“守正”二字已被摩挲得发亮——十年前祖父蒙冤时,便是用这支笔写下弹劾赵贵妃的奏折,如今她握着同款笔,掌心竟泛起薄汗。

  “张武,你骑乌骓马入宫递捷报,记住,只说胜讯,不提二皇子府半个字。”苏瑶将捷报塞进油布囊,忽然想起什么,又取出块刻着“苏”字的木牌塞进他手中,“若遇阻拦,便说这是忠勇侯旧部的信物,宫门前的侍卫会放行——当年祖父的旧部还在禁军当值。”

  张武接过木牌,指尖蹭过粗糙的木纹:“大小姐放心,末将就算拼了命,也不会让捷报延误。”他翻身上马时,侯府旧部已在马身裹好防雪毡布,马蹄踏在残雪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子。

  待张武出发,苏瑶取出封密信,信封上绣着半朵寒梅,苏瑶指尖一顿,忽然想起那个雪夜——沈砚握着她的手画梅,祖父在旁笑着说“明溪这是把护你之心,都藏在笔墨里了”。如今物是人非,唯有寒梅纹样,还在传递着未变的信任。——这是她与沈砚的暗号,寒梅的花瓣数对应紧急程度,如今绣了五瓣,意为“关乎生死,速办”。“赵老栓,你带弟兄走小路去大理寺,亲手把信交给沈卿。”她指尖在信封口轻叩三下,这是十年前约定的“信中藏信”信号,“信里夹着张描金笺,上面画着北狄令牌的狼头纹,沈卿会认出这是赵贵妃旧部常用的纹样。”

  赵老栓接过信,瞥见笺角的“砚”字小印,眼中多了几分郑重。

  春桃这时掀帘进来,手里拿着块染血的玉佩:“大小姐,这是从狄兵将领身上搜的,刻着‘景’字,还有股淡淡的檀香——和二皇子府管事送的云锦味道一样。”

  苏瑶接过玉佩,檀香混着血腥气钻进鼻腔,猛的想起昨夜的梦——祖父站在洛水坞江滩上,身后是熊熊烈火,他转身时,胸口插着柄刻着“景”字的匕首。她猛地攥紧玉佩,指节泛白:“把这玉佩包好,日后会是指证萧景渊的证据。”

  此时帐外传来马蹄声,洛水坞守军来报:“苏姑娘,俘虏招了!北狄信使每月初一去京郊悦来粮铺,掌柜会把军情写在粮袋的衬纸里,用的是高丽产的靛蓝墨水——这墨水只有京中‘文墨斋’有售!”

  苏瑶眼前一亮,立刻写了封密信给萧逸尘,让亲信快马送去,她想要让三皇子查文墨斋的账本,看最近谁买过靛蓝墨水——还有,盯紧悦来粮铺的掌柜,他上个月去过高丽,带回的药材里有寒水石,这是北狄人治刀伤的常用药。

  不到一个时辰,三拨信使先后出发。苏瑶站在帐口,望着远去的马蹄印被雪粒覆盖,就在这时也收到了京中传来的急信——是祖父的旧部从禁军递出的,上面只有短短一行字:“赵贵妃旧部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你私吞战利品,要陛下派御史去洛水坞查案。”

  雪粒落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苏瑶将信揉碎,扔进火盆——她知道,萧景渊这是想借“查案”之名,拖延她归京的时间,好销毁悦来粮铺的证据。今夜的雪,下得比十年前祖父蒙冤那夜,还要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