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晏武帝顾晏是后世史学家们心中一道最割裂、最矛盾的“函数题”,需要穷尽一生去求解。
那么那位被他独宠了一生的林皇后,就是史学家们心中一道……无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是的,无解。
这帮以“秉笔直书,评判千古”为己任的、学富五车的史官大人们,在写完晏武帝那精神分裂般的人生之后,一转头对上了这位林皇后的生平,集体陷入了沉默。
他们……卡文了。
卡得死死的。
卡得抓心挠肝,头秃了一片又一片。
没办法,这位林皇后的人生你让他怎么写?!
按照惯例,史书上评价一位皇后那都是有固定模板的。
无非就是从“品行”、“功绩”、“子嗣”、“家世”这几个方面入手。
可这套模板套在林皇后身上,那简直……处处都是bUG!
论“品行”?
好家伙,这位皇后那可是“怂恿”陛下翘早朝的“罪魁祸首”!是让整个朝堂的官员都不得不跟着一起“发福长肉”的“始作俑者”!
史官们含泪写下“后性慵懒,贪眠嗜食”八个字,感觉自己的良心都在隐隐作痛。
这他妈的,写的是皇后还是猪啊?!
再论“功绩”?
这就更没法写了。
这位林皇后,他……他有什么功绩啊?!
他既没有像前朝贤后那样辅佐君王、劝谏朝政,也没有母仪天下、垂范后宫(毕竟后宫就他一个,他跟谁垂范去?),更没有为皇家开枝散叶……
说到“子嗣”这个话题,史官们就更沉默了。
两位都是男子,这……这属于是物理层面的“不可抗力”。
最后,论“家世”?
史官们派人把他祖上十八代都给扒了个底朝天。
最后含泪在史书上记下了那光辉灿烂的出身——
“后,出身农户,家贫,无考。”
“……”
写到这里,史官们集体搁笔了。
他们面面相觑,从彼此那双写满了“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写什么”的迷茫眼眸里看到了同样的绝望。
这……这还怎么写?!
品行堪忧,功绩为零,子嗣没有,出身……约等于没有。
这么一个除了长得好看就“一无是处”的男皇后,凭什么啊?!
凭什么就能让那位雄才大略的晏武帝为他痴、为他狂、为他哐哐撞大墙?!
凭什么就能独占龙宠一生不衰,甚至还成了晏武帝从“英主”堕落成“昏君”的……“人生转折点”?!
这不科学!
这不合理!
这完全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于是,一场围绕着“林皇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史学界的“百年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保守派的史学家们痛心疾首,坚持认为林皇后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男颜祸水”、“一代妖后”!晏武帝后半生的“昏庸”全都是被他给带歪的!
他们言辞激烈,恨不得在史书上把他批判个一万遍。
可激进派的年轻史学家们却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堪称“离经叛道”的观点。
他们认为林皇后的存在本身就是他对这个王朝最大的“功绩”!
“诸位请想!”一位年轻的史官在学术研讨会上拍着桌子,激动地说道,“晏武帝是何等样人?杀伐果断,心机深沉!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有了林皇后这个‘软肋’,他会变成什么样?他可能会变成一个猜忌多疑、滥杀功臣的暴君!”
“正是因为有了林皇后的存在才中和了陛下身上的戾气!让他从一个冷酷的战争机器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他让陛下开心,陛下开心了就不想杀人了!陛下不杀人了,朝堂就稳定了!朝堂稳定了,天下就太平了!”
“所以林皇后看似什么都没做,实则他以一己之力‘安抚’了整个天下!此乃‘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是大功!天大的功啊!”
这番言论在当时被保守派们喷了个狗血淋头。
但却给后来的史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题思路。
他们吵啊吵啊,吵了几百年。
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到底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精准地概括这位除了美貌之外一无是处的……传奇皇后。
直到很多年后。
一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史官在修订《晏武帝后妃列传》时,对着“林皇后”那空白的“总评”一栏枯坐了三天三夜。
最后他长叹一口气,扔掉了手里那本厚厚的《人物品行考》,也扔掉了那本《皇后功绩录》。
他放弃了所有的挣扎和分析。
他提笔饱蘸浓墨,怀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混杂了“嫉妒、不解、羡慕以及最终的释然”的心情,写下了那流传千古的、堪称“神来之笔”的、最终的盖棺定论——
天生好命,躺赢天下。
那么那位被他独宠了一生的林皇后,就是史学家们心中一道……无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是的,无解。
这帮以“秉笔直书,评判千古”为己任的、学富五车的史官大人们,在写完晏武帝那精神分裂般的人生之后,一转头对上了这位林皇后的生平,集体陷入了沉默。
他们……卡文了。
卡得死死的。
卡得抓心挠肝,头秃了一片又一片。
没办法,这位林皇后的人生你让他怎么写?!
按照惯例,史书上评价一位皇后那都是有固定模板的。
无非就是从“品行”、“功绩”、“子嗣”、“家世”这几个方面入手。
可这套模板套在林皇后身上,那简直……处处都是bUG!
论“品行”?
好家伙,这位皇后那可是“怂恿”陛下翘早朝的“罪魁祸首”!是让整个朝堂的官员都不得不跟着一起“发福长肉”的“始作俑者”!
史官们含泪写下“后性慵懒,贪眠嗜食”八个字,感觉自己的良心都在隐隐作痛。
这他妈的,写的是皇后还是猪啊?!
再论“功绩”?
这就更没法写了。
这位林皇后,他……他有什么功绩啊?!
他既没有像前朝贤后那样辅佐君王、劝谏朝政,也没有母仪天下、垂范后宫(毕竟后宫就他一个,他跟谁垂范去?),更没有为皇家开枝散叶……
说到“子嗣”这个话题,史官们就更沉默了。
两位都是男子,这……这属于是物理层面的“不可抗力”。
最后,论“家世”?
史官们派人把他祖上十八代都给扒了个底朝天。
最后含泪在史书上记下了那光辉灿烂的出身——
“后,出身农户,家贫,无考。”
“……”
写到这里,史官们集体搁笔了。
他们面面相觑,从彼此那双写满了“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写什么”的迷茫眼眸里看到了同样的绝望。
这……这还怎么写?!
品行堪忧,功绩为零,子嗣没有,出身……约等于没有。
这么一个除了长得好看就“一无是处”的男皇后,凭什么啊?!
凭什么就能让那位雄才大略的晏武帝为他痴、为他狂、为他哐哐撞大墙?!
凭什么就能独占龙宠一生不衰,甚至还成了晏武帝从“英主”堕落成“昏君”的……“人生转折点”?!
这不科学!
这不合理!
这完全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于是,一场围绕着“林皇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史学界的“百年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保守派的史学家们痛心疾首,坚持认为林皇后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男颜祸水”、“一代妖后”!晏武帝后半生的“昏庸”全都是被他给带歪的!
他们言辞激烈,恨不得在史书上把他批判个一万遍。
可激进派的年轻史学家们却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堪称“离经叛道”的观点。
他们认为林皇后的存在本身就是他对这个王朝最大的“功绩”!
“诸位请想!”一位年轻的史官在学术研讨会上拍着桌子,激动地说道,“晏武帝是何等样人?杀伐果断,心机深沉!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有了林皇后这个‘软肋’,他会变成什么样?他可能会变成一个猜忌多疑、滥杀功臣的暴君!”
“正是因为有了林皇后的存在才中和了陛下身上的戾气!让他从一个冷酷的战争机器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他让陛下开心,陛下开心了就不想杀人了!陛下不杀人了,朝堂就稳定了!朝堂稳定了,天下就太平了!”
“所以林皇后看似什么都没做,实则他以一己之力‘安抚’了整个天下!此乃‘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是大功!天大的功啊!”
这番言论在当时被保守派们喷了个狗血淋头。
但却给后来的史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题思路。
他们吵啊吵啊,吵了几百年。
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到底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精准地概括这位除了美貌之外一无是处的……传奇皇后。
直到很多年后。
一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史官在修订《晏武帝后妃列传》时,对着“林皇后”那空白的“总评”一栏枯坐了三天三夜。
最后他长叹一口气,扔掉了手里那本厚厚的《人物品行考》,也扔掉了那本《皇后功绩录》。
他放弃了所有的挣扎和分析。
他提笔饱蘸浓墨,怀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混杂了“嫉妒、不解、羡慕以及最终的释然”的心情,写下了那流传千古的、堪称“神来之笔”的、最终的盖棺定论——
天生好命,躺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