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数据神话破灭,明星书记黯然落马!
东林区区委书记办公室里,烟雾已经浓得化不开,像是李泰康心中具象化的绝望。
他没有开灯,任由窗外城市的灯火在他肥胖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明暗交替,如同他大起大落的仕途。
地毯上,手机屏幕还亮着,刘光明那带着哭腔的汇报,像鬼魅的呓语,在他耳边反复回响。
账本……
那本账本。
他曾无数次警告过蓝天化工的老板,那东西是催命符,必须烂在肚子里。可对方总是一脸谄媚地笑着说:“书记放心,这是咱们的护身符,记录着您对我们企业的关怀,也记录着我们对金海区发展的贡献。”
贡献?
李泰康此刻只觉得喉头发甜,一股血腥味直冲上来。他捂着嘴,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要把五脏六腑都咳出来。
护身符成了催命符,关怀成了罪证。
他扶着陆远那张朴素的办公桌,慢慢地滑坐到地上。冰凉的地面让他打了个哆嗦,也让他混乱的思绪有了一丝清明。
他想起了交接那天,自己坐在金海区那间君临天下般的办公室里,是如何居高临下地审视着陆远。他想起了自己是如何轻蔑地将蓝天化工的信访件这个“见面礼”推到陆远面前,等着看他手足无措的好戏。
他以为自己是棋手,布下了一个精妙的陷阱。
到头来,他才发现自己从始至终都只是一颗棋子,一颗被对手算计得明明白白,用来“祭旗”的棋子。
陆远……
他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怨毒、恐惧、悔恨、不甘……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都化为一片死寂的灰白。
他输了。
不是输在手段,不是输在背景,而是输在认知。他还在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而对方,早已开启了卫星导航。
……
天亮了。
但金海区的天,却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黑。
中Y督察组联合省执法总队夜袭三大污染企业、人赃并获、现场查封、带走数十人的消息,像一场十二级的地震,在星海市官场内部引爆。
市委大楼的食堂里,早餐的气氛都变了。往日里三三两两、谈笑风生的干部们,今天都出奇地安静,各自埋头喝着粥,眼神却在悄悄交换着信息。
“听说了吗?蓝天化工的中控室里,当场就搜出了一本账本。”
“什么账本?”
“嘘……别问,问就是一本‘企业文化建设’的记录本。”
“我一个在环保局的同学说,督察组的人直接绕开了市局,动用的是省厅的直属队,行动前所有人都上交通讯设备。这手法,根本不是查环保,这是在抓人啊。”
“金海区这回,怕是要天翻地覆了。李书记他……”
“慎言,慎言。”
议论声压得极低,却像无数只小虫,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搅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金海区的“数据神话”,那个连续五年领跑全市的经济奇迹,在这一夜之间,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人们这才惊觉,那件用GDP织就的华丽袍子,凑近了闻,原来是一股刺鼻的化学品味道。
上午九点,市委一号会议室。
一场临时的、并未列入日程的市委常委会正在召开。
与会的常委们表情各异,但都透着一股凝重。市委书记周怀安坐在主位,面沉似水,手里拿着一份薄薄的材料,一言不发。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李泰康走了进来。
仅仅一夜,这位曾经意气风发、声如洪钟的“明星书记”,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精气神。头发凌乱,眼窝深陷,脸色是病态的蜡黄,曾经那身将他衬托得极具威严的西装,此刻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显得滑稽而狼狈。
他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拉开椅子,动作迟缓得像个八十岁的老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有同情,有惋惜,但更多的是一种冷漠的审视。
周怀安终于抬起了眼皮,目光在李泰康身上停留了三秒。那目光不带任何情绪,却让李泰康感觉自己像一个被钉在解剖台上的标本。
“开会吧。”周怀安的声音很平,听不出喜怒,“昨天夜里,中Y环保督察组在我市金海区开展了一次突击执法行动,情况,想必大家都听说了。”
他顿了顿,将手里的那份材料,轻轻推向桌子中Y。
“这是督察组连夜从金海区蓝天化工厂的办公室里,搜出来的东西。纪委的同志已经核实过了,大家传看一下吧。”
市委秘书长陈良将那份材料拿起,递给身边的常委。那不是别的,正是蓝天化工厂那本行贿账本的复印件。
薄薄的几页纸,在宽大的会议桌上,开始了一场死亡传递。
每经过一双手,会议室里的空气就仿佛凝重一分。
账本上,没有露骨的“行贿”字眼,而是用各种名目进行伪装——“协调费”、“公关费”、“茶礼”、“贺礼”……但每一个名字,每一笔金额,每一个日期,都清晰得让人触目惊心。
从区环保局的局长,到市监测站的站长,从街道的书记,到分管城建的副区长……一张盘根错节、利益交织的腐败网络,赤裸裸地暴露在所有常委面前。
而在这张网络的顶端,一个名字出现的频率最高——“李书记”。
“李书记乔迁贺礼,二十万。”
“李书记公子留学置装费,三十万。”
“协调批复新生产线,谢礼,五十万。”
……
当那份复印件传到李泰康面前时,他没有伸手去接。他只是死死地盯着那几页纸,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眼球上。
他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牙齿咯咯作响。
“泰康同志。”周怀安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平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泰康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一阵“嗬嗬”的、类似破风箱的声音。他想说,那不是我拿的,是他们硬塞的。他想说,我为金海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想说,这是政治陷害,是陆远那个小人精心策划的阴谋……
可最终,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而可笑。他引以为傲的政绩,在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法律面前,一文不值。
他缓缓地站起身,身体摇摇欲坠。
然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朝着周怀安,朝着所有常委,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躬,不是认错,也不是忏悔。
这是一个曾经的强者,在被彻底击倒后,仅存的最后一点体面。
周怀安闭上了眼睛,似乎不忍再看。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神已经恢复了绝对的冷静和威严。
“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报请省委组织部同意,”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钉进了李泰康的棺材板,“免去李泰康同志金海区区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调离工作岗位,接受组织进一步调查处理。”
“轰——”
李泰康的身体,像一栋被抽掉所有承重柱的大楼,轰然倒塌,重重地摔在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他没有晕过去,只是躺在那里,双眼空洞地望着天花板上那盏华丽的水晶吊灯。灯光璀璨,晃得他睁不开眼,一如他曾经耀眼的政治前途。
两名等候在外的纪委工作人员走了进来,一左一右,将他从地上架起,拖着他向门外走去。
从始至终,他没有再说一句话。
那个曾经用GDP数据神话震惊全市的“明星书记”,就这样,以一种极不体面的方式,黯然退场。他为自己多年来的短视和贪婪,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
……
金海区,区委书记办公室。
陆远正在接一个电话,来自市委书记周怀安。
“小陆,金海区的工作,暂时由你全面主持。稳住局面,配合好督察组和调查组的工作,这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
“是,书记,您放心。”陆远的回答,简洁而有力。
挂了电话,他走到那扇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阳光正好。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政治地震的城市,表面上看起来,与昨天并没有什么不同。车流依旧,人潮依旧。
但陆远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永远地改变了。
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短信,来自东林区建设局长李刚。
短信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却带着一种扬眉吐气的兴奋。
“陆书记,东林区的太阳,今天格外好!”
东林区区委书记办公室里,烟雾已经浓得化不开,像是李泰康心中具象化的绝望。
他没有开灯,任由窗外城市的灯火在他肥胖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明暗交替,如同他大起大落的仕途。
地毯上,手机屏幕还亮着,刘光明那带着哭腔的汇报,像鬼魅的呓语,在他耳边反复回响。
账本……
那本账本。
他曾无数次警告过蓝天化工的老板,那东西是催命符,必须烂在肚子里。可对方总是一脸谄媚地笑着说:“书记放心,这是咱们的护身符,记录着您对我们企业的关怀,也记录着我们对金海区发展的贡献。”
贡献?
李泰康此刻只觉得喉头发甜,一股血腥味直冲上来。他捂着嘴,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要把五脏六腑都咳出来。
护身符成了催命符,关怀成了罪证。
他扶着陆远那张朴素的办公桌,慢慢地滑坐到地上。冰凉的地面让他打了个哆嗦,也让他混乱的思绪有了一丝清明。
他想起了交接那天,自己坐在金海区那间君临天下般的办公室里,是如何居高临下地审视着陆远。他想起了自己是如何轻蔑地将蓝天化工的信访件这个“见面礼”推到陆远面前,等着看他手足无措的好戏。
他以为自己是棋手,布下了一个精妙的陷阱。
到头来,他才发现自己从始至终都只是一颗棋子,一颗被对手算计得明明白白,用来“祭旗”的棋子。
陆远……
他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怨毒、恐惧、悔恨、不甘……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都化为一片死寂的灰白。
他输了。
不是输在手段,不是输在背景,而是输在认知。他还在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而对方,早已开启了卫星导航。
……
天亮了。
但金海区的天,却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黑。
中Y督察组联合省执法总队夜袭三大污染企业、人赃并获、现场查封、带走数十人的消息,像一场十二级的地震,在星海市官场内部引爆。
市委大楼的食堂里,早餐的气氛都变了。往日里三三两两、谈笑风生的干部们,今天都出奇地安静,各自埋头喝着粥,眼神却在悄悄交换着信息。
“听说了吗?蓝天化工的中控室里,当场就搜出了一本账本。”
“什么账本?”
“嘘……别问,问就是一本‘企业文化建设’的记录本。”
“我一个在环保局的同学说,督察组的人直接绕开了市局,动用的是省厅的直属队,行动前所有人都上交通讯设备。这手法,根本不是查环保,这是在抓人啊。”
“金海区这回,怕是要天翻地覆了。李书记他……”
“慎言,慎言。”
议论声压得极低,却像无数只小虫,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搅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金海区的“数据神话”,那个连续五年领跑全市的经济奇迹,在这一夜之间,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人们这才惊觉,那件用GDP织就的华丽袍子,凑近了闻,原来是一股刺鼻的化学品味道。
上午九点,市委一号会议室。
一场临时的、并未列入日程的市委常委会正在召开。
与会的常委们表情各异,但都透着一股凝重。市委书记周怀安坐在主位,面沉似水,手里拿着一份薄薄的材料,一言不发。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李泰康走了进来。
仅仅一夜,这位曾经意气风发、声如洪钟的“明星书记”,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精气神。头发凌乱,眼窝深陷,脸色是病态的蜡黄,曾经那身将他衬托得极具威严的西装,此刻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显得滑稽而狼狈。
他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拉开椅子,动作迟缓得像个八十岁的老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有同情,有惋惜,但更多的是一种冷漠的审视。
周怀安终于抬起了眼皮,目光在李泰康身上停留了三秒。那目光不带任何情绪,却让李泰康感觉自己像一个被钉在解剖台上的标本。
“开会吧。”周怀安的声音很平,听不出喜怒,“昨天夜里,中Y环保督察组在我市金海区开展了一次突击执法行动,情况,想必大家都听说了。”
他顿了顿,将手里的那份材料,轻轻推向桌子中Y。
“这是督察组连夜从金海区蓝天化工厂的办公室里,搜出来的东西。纪委的同志已经核实过了,大家传看一下吧。”
市委秘书长陈良将那份材料拿起,递给身边的常委。那不是别的,正是蓝天化工厂那本行贿账本的复印件。
薄薄的几页纸,在宽大的会议桌上,开始了一场死亡传递。
每经过一双手,会议室里的空气就仿佛凝重一分。
账本上,没有露骨的“行贿”字眼,而是用各种名目进行伪装——“协调费”、“公关费”、“茶礼”、“贺礼”……但每一个名字,每一笔金额,每一个日期,都清晰得让人触目惊心。
从区环保局的局长,到市监测站的站长,从街道的书记,到分管城建的副区长……一张盘根错节、利益交织的腐败网络,赤裸裸地暴露在所有常委面前。
而在这张网络的顶端,一个名字出现的频率最高——“李书记”。
“李书记乔迁贺礼,二十万。”
“李书记公子留学置装费,三十万。”
“协调批复新生产线,谢礼,五十万。”
……
当那份复印件传到李泰康面前时,他没有伸手去接。他只是死死地盯着那几页纸,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眼球上。
他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牙齿咯咯作响。
“泰康同志。”周怀安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平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泰康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一阵“嗬嗬”的、类似破风箱的声音。他想说,那不是我拿的,是他们硬塞的。他想说,我为金海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想说,这是政治陷害,是陆远那个小人精心策划的阴谋……
可最终,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而可笑。他引以为傲的政绩,在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法律面前,一文不值。
他缓缓地站起身,身体摇摇欲坠。
然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朝着周怀安,朝着所有常委,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躬,不是认错,也不是忏悔。
这是一个曾经的强者,在被彻底击倒后,仅存的最后一点体面。
周怀安闭上了眼睛,似乎不忍再看。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神已经恢复了绝对的冷静和威严。
“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报请省委组织部同意,”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钉进了李泰康的棺材板,“免去李泰康同志金海区区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调离工作岗位,接受组织进一步调查处理。”
“轰——”
李泰康的身体,像一栋被抽掉所有承重柱的大楼,轰然倒塌,重重地摔在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他没有晕过去,只是躺在那里,双眼空洞地望着天花板上那盏华丽的水晶吊灯。灯光璀璨,晃得他睁不开眼,一如他曾经耀眼的政治前途。
两名等候在外的纪委工作人员走了进来,一左一右,将他从地上架起,拖着他向门外走去。
从始至终,他没有再说一句话。
那个曾经用GDP数据神话震惊全市的“明星书记”,就这样,以一种极不体面的方式,黯然退场。他为自己多年来的短视和贪婪,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
……
金海区,区委书记办公室。
陆远正在接一个电话,来自市委书记周怀安。
“小陆,金海区的工作,暂时由你全面主持。稳住局面,配合好督察组和调查组的工作,这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
“是,书记,您放心。”陆远的回答,简洁而有力。
挂了电话,他走到那扇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阳光正好。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政治地震的城市,表面上看起来,与昨天并没有什么不同。车流依旧,人潮依旧。
但陆远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永远地改变了。
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短信,来自东林区建设局长李刚。
短信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却带着一种扬眉吐气的兴奋。
“陆书记,东林区的太阳,今天格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