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恶人"的苦衷-《重回五九:家人温饱我全包》

  第253章 的苦衷

  自行车轮碾过略显凹凸的土路,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后座上沉甸甸的物资让车身有些摇晃,刘文宇脑海里不断回响着丁世昌的话,以及郑庆平那张交织着精明与疲惫的脸。这两者之间的反差,让他迫切想要弄清楚真相。

  不多时,他便来到了西城区工商管理局所在的四合院。这是一处带着小院的平房,门脸不大,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清。

  刘文宇在门口停好车,卸下那两个沉甸甸的麻袋,一手一个提溜着,和门房的大爷打听了一下郑庆平办公室所在的位置,随后便迈步走了进去。

  办公室里光线有些昏暗,只有郑庆平一人正伏在办公桌前写着什么。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当看到是刘文宇以及他手中那分量十足的麻袋时,眼中瞬间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惊喜和如释重负。

  他立刻站起身,脸上那层职业性的精明外壳似乎都软化了些许。

  “文…文宇兄弟?你…你真的来了!”郑庆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连忙绕过桌子迎了上来,“这么快就弄到了?”

  “答应郑哥的事,我自然要办到。”刘文宇将麻袋轻轻放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八十斤猪肉,五十斤活鱼,你找人称称。”

  【叮,来自郑庆平的情绪值 50!】

  郑庆平哪里会真的去称,他蹲下身,迫不及待地打开麻袋口查看。看到那色泽鲜红、肥瘦相间的猪肉,以及在麻袋里依旧活蹦乱跳的大鱼时,他长长舒了口气,眼圈竟有些微微发红。

  他站起身,紧紧握住刘文宇的手,力道大得惊人:“文宇兄弟,大恩不言谢!我…我谢谢你了!这真是救命的东西啊!”

  他的手心有些潮湿,带着紧张的余温。刘文宇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此刻情绪的激动,这与之前那个在供销社前咄咄逼人的副主任形象判若两人。

  “郑哥言重了,举手之劳而已。”刘文宇不动声色地抽回手,话锋却微微一转,“不过,在交接这些东西之前,我有个疑问,希望郑哥能帮我解惑。”

  郑庆平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文宇兄弟请说,只要我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

  刘文宇目光平静地看着他,直接开门见山:“我听说,前些日子,郑哥在城门口,很是‘秉公执法’,拦下了一些想用鸡蛋换点针头线脑或者盐巴的乡亲,死活不肯通融。可有这事?”

  这话问得相当直接,甚至带着点兴师问罪的意味。郑庆平脸上的激动神色瞬间凝固了,他张了张嘴,眼神复杂地变幻了几下,有尴尬,有无奈,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像是被抽走了部分力气,肩膀微微塌了下去,示意刘文宇先坐下。

  【叮。来自郑庆平的情绪值 60!】

  “文宇兄弟,你既然问起这事……唉,其实自从我当上了这个副主任,就知道以后怕是没有什么好名声了。”

  他苦笑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没错,是有这么回事。前段时间我确实在城外拦了好几拨人,没收了一些鸡蛋,也没给他们好脸色看。”

  他承认得如此干脆,反而让刘文宇有些意外。不过他也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等着下文。

  郑庆平抬起头,目光透过窗户,似乎看向了很远的地方,声音低沉了下来:文宇兄弟,你只知道我拦了他们,却不知道这其中的内情。

  他站起身,从办公桌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轻轻推到刘文宇面前:你看看这个。

  刘文宇接过文件,发现是一份内部通报。上面清楚地记录着,近期查获多起以进城换日用品为名,实则将鸡蛋等农副产品运往黑市高价倒卖的案例。

  其中几起案件的当事人,应该就是郑庆平在城门口拦下的那些人。

  这些人,郑庆平指着文件上的名字,语气沉重,表面上说是要换针头线脑,实际上每次都把鸡蛋运到城西的黑市。我们的人已经抓到过三次了,每次都是教育警告后就放了。可是......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可是他们就是屡教不改。上一次,我们查获的时候,他们竟然把鸡蛋藏在运粪车里进城,就为了多卖几个钱。你说,这样的行为,我能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刘文宇看着文件上的记录,眉头渐渐皱紧。他注意到其中一个细节:这些人的鸡蛋,在黑市上的售价是国营商店的三倍还多。

  我知道,在城门口拦下他们的时候,那些老乡骂得很难听。郑庆平苦笑着,说我郑庆平不近人情,说我们这些干部不懂得体恤百姓的难处。”

  “可是文宇兄弟,你想过没有?如果人人都这么干,都往黑市跑,那国营商店的供应怎么办?那些老老实实排队的群众怎么办?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我何尝不想行个方便?可是这个口子一开,后面就收不住了。到时候,不仅市场秩序会乱,这些老乡也会越陷越深。上次我们在黑市查处时,就有人为了逃跑,差点从房顶上摔下来。

  郑庆平停在窗前,背对着刘文宇:有时候,当恶人也是被逼无奈。与其让他们在黑市上栽更大的跟头,不如在城门口就拦住他们。至少......至少不会出人命。

  他的声音里透着深深的疲惫,那是一种明知会被误解,却不得不为之的无奈。

  刘文宇心中一震,这个原因,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郑庆平继续道,语气带着深深的疲惫:“我坐在这个位置上,很多事身不由己。明面上的规矩,我必须遵守,甚至要比别人更严厉,才能保住这个位置,才能……才能有机会在暗地里,多做一点事情。”

  “像这样的事,如果我自己立身不正,被人抓到了把柄,别说帮别人,我自身都难保。”

  “那天在城门口,我故意板着脸,把事情做绝,把他们都吓回去,虽然让他们骂了我一顿,但至少保证了他们不会遭受更大的灾祸。骂名,我背了也就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