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改革的成效是实实在在的,账面上省下了银子,底下干活的人肚子里多了油水。但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进一块石头,涟漪扩散的同时,也难免搅动了水底的淤泥。洛晚晚这把“火”,温暖了一部分人,也灼伤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没过几天,府里的风言风语就开始悄然流传起来。
起初只是些模糊的议论,说新夫人“忒也计较”、“锱铢必较”,没有侯门主母该有的大气。渐渐地,话就越来越难听了。有的说二夫人出身商贾之家(这倒是部分事实,洛晚晚这具身体的娘家确实是皇商),满身铜臭气,把侯府也当铺子来管,失了体统。有的则暗指她刻薄,用度卡得紧,连主子们房里的份例都敢过问,更别提克扣下人了——虽然下人们的伙食明显改善了,但总有人选择性地忽略这一点,或者将之曲解为“收买人心”。
这些流言,像江南梅雨季节的湿气,无孔不入,黏腻又烦人。它们通过小丫鬟的窃窃私语、婆子们凑在一起摘菜时的“闲谈”,甚至某些姨娘“无意”间的感叹,弥漫在侯府的各个角落。
这日清晨,洛晚晚去给太夫人请安,在廊下恰遇萧煜大哥萧炜的宠妾周姨娘。周姨娘生得妩媚,穿着水红色的缕金百蝶穿花袄裙,打扮得比正经夫人王氏还鲜亮几分。她见到洛晚晚,未语先笑,亲亲热热地凑上来:
“二夫人安好。这几日不见,二夫人瞧着清减了些,可是为府中事务操劳了?”她语气透着关切,一双美目却上下打量着洛晚晚略显素净的衣着。
洛晚晚淡淡一笑:“有劳周姨娘挂心,不过是分内之事。”
周姨娘用帕子掩着嘴,压低声音,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二夫人年轻,心气高,想着把事儿办好,我们都省得。只是……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姨娘但说无妨。”洛晚晚神色平静,心里却已猜到七八分。
“唉,”周姨娘叹了口气,“就是底下人有些不懂事的,在背后嚼舌根,说夫人您……管得太宽,用度卡得太紧,连各房头自个儿掏体己钱想添点东西,都要盘问半天,显得……显得有些不近人情。要我说啊,这高门大户的,讲究的就是个脸面和气派,若是太过俭省,倒叫外人笑话咱们侯府落魄了似的。”
这话看似劝慰,实则句句带刺,既点了流言,又暗讽洛晚晚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洛晚晚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姨娘多虑了。侯府的体面,自然要维持。但体面不是靠铺张浪费撑起来的。若账上寅吃卯粮,库房日渐空虚,那才是真正的落魄,叫人知道了,只怕笑话得更厉害。至于各房用度,既是公中出钱,我问一句去向,也是理所应当。若用的是各房自己的体己,我自然不会过问。姨娘说是吗?”
周姨娘被她不软不硬地顶了回来,脸上有些挂不住,干笑两声:“二夫人说的是,是妾身多嘴了。”又闲扯两句,便悻悻然地走了。
秋云在一旁气得鼓起了腮帮子:“小姐,您看她那样子!分明就是她自己在背后捣鬼,还跑来充什么好人!”
洛晚晚拍了拍她的手背,示意她稍安勿躁:“跳梁小丑而已,何必动气。她越是跳得欢,说明我们做的事情越是戳到了她们的痛处。走吧,去给太夫人请安。”
来到太夫人的福鹤堂,大嫂王氏已经到了,正陪着太夫人说话。见到洛晚晚,王氏依旧是那副端庄得体的笑容,言语亲切,但洛晚晚敏锐地察觉到,今日太夫人看她的眼神,比往日多了几分审视和不易察觉的担忧。
请安过后,太夫人留下洛晚晚说话,王氏借口要回去看顾孩子,先一步离开了。
“晚晚啊,”太夫人挥退了左右,只留一个心腹嬷嬷在旁,拉着洛晚晚的手,语气温和却带着试探,“你管家这些时日,辛苦了吧?我听说,你定了不少新规矩,府里……颇有些议论。”
来了。洛晚晚心道,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恭顺与一丝委屈:“劳祖母挂心。孙媳年轻,许多事不懂,只是看着账上艰难,心里着急,便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能理顺一些是一些。若有什么做得不妥当的地方,还请祖母教诲。”她先放低姿态,把出发点归结为“为侯府着想”。
太夫人拍了拍她的手:“你的心是好的,祖母知道。只是这治家如同烹小鲜,火候分寸要紧。太过急切,恐怕适得其反。有些老规矩,存在即是道理,一下子改动太大,底下人难免不适应,也容易惹人非议。”
“祖母教训的是。”洛晚晚乖巧应道,随即话锋一转,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册子,双手呈上,“这是孙媳这几日整理的,厨房试行新规半月来的账目对比,请祖母过目。”
太夫人有些意外,接过册子翻开。里面并非冗长的文字,而是用清晰的表格列着各项数据:上月同期支出,本月支出,节省金额,节省比例。旁边还有简短的说明,如下人伙食标准提升的具体项目。
数据直观,一目了然。半月时间,厨房支出节省了超过四成,而下人的伙食标准却显著提高。
洛晚晚在一旁轻声解释:“孙媳以为,规矩是为人服务的,好的规矩应该让府里上下都得益。节省下来的银子,孙媳斗胆,并未入库,而是用在了两处:一是拨出一部分,修缮了几处漏雨的下人房,又设了个小药柜,备些常见的伤寒跌打药材,供府中仆役应急使用;另一部分,打算用于日后府中必要的开支。孙媳愚见,侯府的体面,在于家风清正,上下齐心,而非徒有其表的奢华。若能让底下人吃饱穿暖,少生疾病,干活自然更尽心,也能少生事端,这比多买几匹锦缎摆着,或许更实在些。”
她这番话,既展示了实实在在的成果(省钱),又点明了自己的“惠民”举措(修缮房屋、设药柜),最后升华到“家风”和“管理效率”的高度,完全站在了侯府整体利益的立场上。
太夫人看着账册上清晰的数据,又听着洛晚晚条理分明的话,眼中的担忧和审视渐渐被惊讶和赞许所取代。她活了大半辈子,深宅大院里的弯弯绕绕见得多了,像洛晚晚这样不单靠嘴说、而是拿出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成效来说话的,还是头一遭见到。而且,她将省下的钱用在改善下人待遇和基本保障上,这心思,既精明又良善,的确是持家之道。
“好,好孩子。”太夫人合上账册,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是祖母想左了。你做得很好,有理有据,有心有胸襟。这侯府交给你,祖母放心。至于那些闲言碎语,你不必放在心上,清者自清。有什么难处,尽管来跟祖母说。”
得到了太夫人的明确支持,洛晚晚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这等于拿到了尚方宝剑,以后推行改革,阻力会小很多。
从福鹤堂出来,洛晚晚心情轻松了不少。走在回澄心苑的路上,却在花园的月亮门处,意外地遇到了似乎正要出门的萧煜。
萧煜今日穿着一身玄色骑射服,更显得身姿挺拔,冷峻逼人。见到洛晚晚,他脚步微顿。
洛晚晚敛衽行礼:“侯爷。”
萧煜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淡淡开口:“夫人是从祖母处来?”
“是。”
“看来,夫人已说服祖母了。”萧煜的语气听不出情绪,像是陈述一个事实。
洛晚晚微怔,随即坦然道:“孙媳只是将实情禀明祖母。”
萧煜微微颔首,似是随口一提:“府中采买蔬果禽蛋的张婆子,是家生奴才,她男人是管着京郊田庄的庄头。负责采买药材补品的,是母亲(指已故老侯爷夫人)的陪房,姓赵。”
他说完,也不看洛晚晚的反应,径直带着小厮走了。
洛晚晚站在原地,看着萧煜离去的背影,心中豁然开朗。萧煜这是在提醒她!厨房的贪腐链,不仅仅在厨房内部,还牵扯到田庄的供给,甚至可能关联到已故婆婆的旧人,关系盘根错节。张婆子和赵婆子,恐怕只是摆在明面上的小卒子,动她们容易,但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份看似随意的提点,让洛晚晚对萧煜的观感复杂了一些。这个男人,并非完全置身事外,他洞若观火,却引而不发,是在借她的手整顿内务?还是另有深意?
无论如何,这信息很重要。洛晚晚深吸一口气,看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要更加谨慎才行。流言蜚语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大餐,还在后头等着她呢。但她洛晚晚,可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吓倒的。数据在手,道理在胸,还有太夫人的支持,她倒要看看,这侯府里的牛鬼蛇神,还能使出什么招数。
没过几天,府里的风言风语就开始悄然流传起来。
起初只是些模糊的议论,说新夫人“忒也计较”、“锱铢必较”,没有侯门主母该有的大气。渐渐地,话就越来越难听了。有的说二夫人出身商贾之家(这倒是部分事实,洛晚晚这具身体的娘家确实是皇商),满身铜臭气,把侯府也当铺子来管,失了体统。有的则暗指她刻薄,用度卡得紧,连主子们房里的份例都敢过问,更别提克扣下人了——虽然下人们的伙食明显改善了,但总有人选择性地忽略这一点,或者将之曲解为“收买人心”。
这些流言,像江南梅雨季节的湿气,无孔不入,黏腻又烦人。它们通过小丫鬟的窃窃私语、婆子们凑在一起摘菜时的“闲谈”,甚至某些姨娘“无意”间的感叹,弥漫在侯府的各个角落。
这日清晨,洛晚晚去给太夫人请安,在廊下恰遇萧煜大哥萧炜的宠妾周姨娘。周姨娘生得妩媚,穿着水红色的缕金百蝶穿花袄裙,打扮得比正经夫人王氏还鲜亮几分。她见到洛晚晚,未语先笑,亲亲热热地凑上来:
“二夫人安好。这几日不见,二夫人瞧着清减了些,可是为府中事务操劳了?”她语气透着关切,一双美目却上下打量着洛晚晚略显素净的衣着。
洛晚晚淡淡一笑:“有劳周姨娘挂心,不过是分内之事。”
周姨娘用帕子掩着嘴,压低声音,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二夫人年轻,心气高,想着把事儿办好,我们都省得。只是……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姨娘但说无妨。”洛晚晚神色平静,心里却已猜到七八分。
“唉,”周姨娘叹了口气,“就是底下人有些不懂事的,在背后嚼舌根,说夫人您……管得太宽,用度卡得太紧,连各房头自个儿掏体己钱想添点东西,都要盘问半天,显得……显得有些不近人情。要我说啊,这高门大户的,讲究的就是个脸面和气派,若是太过俭省,倒叫外人笑话咱们侯府落魄了似的。”
这话看似劝慰,实则句句带刺,既点了流言,又暗讽洛晚晚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洛晚晚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姨娘多虑了。侯府的体面,自然要维持。但体面不是靠铺张浪费撑起来的。若账上寅吃卯粮,库房日渐空虚,那才是真正的落魄,叫人知道了,只怕笑话得更厉害。至于各房用度,既是公中出钱,我问一句去向,也是理所应当。若用的是各房自己的体己,我自然不会过问。姨娘说是吗?”
周姨娘被她不软不硬地顶了回来,脸上有些挂不住,干笑两声:“二夫人说的是,是妾身多嘴了。”又闲扯两句,便悻悻然地走了。
秋云在一旁气得鼓起了腮帮子:“小姐,您看她那样子!分明就是她自己在背后捣鬼,还跑来充什么好人!”
洛晚晚拍了拍她的手背,示意她稍安勿躁:“跳梁小丑而已,何必动气。她越是跳得欢,说明我们做的事情越是戳到了她们的痛处。走吧,去给太夫人请安。”
来到太夫人的福鹤堂,大嫂王氏已经到了,正陪着太夫人说话。见到洛晚晚,王氏依旧是那副端庄得体的笑容,言语亲切,但洛晚晚敏锐地察觉到,今日太夫人看她的眼神,比往日多了几分审视和不易察觉的担忧。
请安过后,太夫人留下洛晚晚说话,王氏借口要回去看顾孩子,先一步离开了。
“晚晚啊,”太夫人挥退了左右,只留一个心腹嬷嬷在旁,拉着洛晚晚的手,语气温和却带着试探,“你管家这些时日,辛苦了吧?我听说,你定了不少新规矩,府里……颇有些议论。”
来了。洛晚晚心道,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恭顺与一丝委屈:“劳祖母挂心。孙媳年轻,许多事不懂,只是看着账上艰难,心里着急,便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能理顺一些是一些。若有什么做得不妥当的地方,还请祖母教诲。”她先放低姿态,把出发点归结为“为侯府着想”。
太夫人拍了拍她的手:“你的心是好的,祖母知道。只是这治家如同烹小鲜,火候分寸要紧。太过急切,恐怕适得其反。有些老规矩,存在即是道理,一下子改动太大,底下人难免不适应,也容易惹人非议。”
“祖母教训的是。”洛晚晚乖巧应道,随即话锋一转,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册子,双手呈上,“这是孙媳这几日整理的,厨房试行新规半月来的账目对比,请祖母过目。”
太夫人有些意外,接过册子翻开。里面并非冗长的文字,而是用清晰的表格列着各项数据:上月同期支出,本月支出,节省金额,节省比例。旁边还有简短的说明,如下人伙食标准提升的具体项目。
数据直观,一目了然。半月时间,厨房支出节省了超过四成,而下人的伙食标准却显著提高。
洛晚晚在一旁轻声解释:“孙媳以为,规矩是为人服务的,好的规矩应该让府里上下都得益。节省下来的银子,孙媳斗胆,并未入库,而是用在了两处:一是拨出一部分,修缮了几处漏雨的下人房,又设了个小药柜,备些常见的伤寒跌打药材,供府中仆役应急使用;另一部分,打算用于日后府中必要的开支。孙媳愚见,侯府的体面,在于家风清正,上下齐心,而非徒有其表的奢华。若能让底下人吃饱穿暖,少生疾病,干活自然更尽心,也能少生事端,这比多买几匹锦缎摆着,或许更实在些。”
她这番话,既展示了实实在在的成果(省钱),又点明了自己的“惠民”举措(修缮房屋、设药柜),最后升华到“家风”和“管理效率”的高度,完全站在了侯府整体利益的立场上。
太夫人看着账册上清晰的数据,又听着洛晚晚条理分明的话,眼中的担忧和审视渐渐被惊讶和赞许所取代。她活了大半辈子,深宅大院里的弯弯绕绕见得多了,像洛晚晚这样不单靠嘴说、而是拿出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成效来说话的,还是头一遭见到。而且,她将省下的钱用在改善下人待遇和基本保障上,这心思,既精明又良善,的确是持家之道。
“好,好孩子。”太夫人合上账册,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是祖母想左了。你做得很好,有理有据,有心有胸襟。这侯府交给你,祖母放心。至于那些闲言碎语,你不必放在心上,清者自清。有什么难处,尽管来跟祖母说。”
得到了太夫人的明确支持,洛晚晚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这等于拿到了尚方宝剑,以后推行改革,阻力会小很多。
从福鹤堂出来,洛晚晚心情轻松了不少。走在回澄心苑的路上,却在花园的月亮门处,意外地遇到了似乎正要出门的萧煜。
萧煜今日穿着一身玄色骑射服,更显得身姿挺拔,冷峻逼人。见到洛晚晚,他脚步微顿。
洛晚晚敛衽行礼:“侯爷。”
萧煜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淡淡开口:“夫人是从祖母处来?”
“是。”
“看来,夫人已说服祖母了。”萧煜的语气听不出情绪,像是陈述一个事实。
洛晚晚微怔,随即坦然道:“孙媳只是将实情禀明祖母。”
萧煜微微颔首,似是随口一提:“府中采买蔬果禽蛋的张婆子,是家生奴才,她男人是管着京郊田庄的庄头。负责采买药材补品的,是母亲(指已故老侯爷夫人)的陪房,姓赵。”
他说完,也不看洛晚晚的反应,径直带着小厮走了。
洛晚晚站在原地,看着萧煜离去的背影,心中豁然开朗。萧煜这是在提醒她!厨房的贪腐链,不仅仅在厨房内部,还牵扯到田庄的供给,甚至可能关联到已故婆婆的旧人,关系盘根错节。张婆子和赵婆子,恐怕只是摆在明面上的小卒子,动她们容易,但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份看似随意的提点,让洛晚晚对萧煜的观感复杂了一些。这个男人,并非完全置身事外,他洞若观火,却引而不发,是在借她的手整顿内务?还是另有深意?
无论如何,这信息很重要。洛晚晚深吸一口气,看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要更加谨慎才行。流言蜚语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大餐,还在后头等着她呢。但她洛晚晚,可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吓倒的。数据在手,道理在胸,还有太夫人的支持,她倒要看看,这侯府里的牛鬼蛇神,还能使出什么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