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宴次日,天色方熹微,永安侯府门前便已停驻了宫中规制的赏赐车驾。数名身着绛色宫衣的内侍肃立等候,身后是抬着沉甸甸朱漆描金礼箱的力士,引得左邻右舍纷纷侧目,窃窃私语。
消息传入内院,太夫人喜得连念佛号,忙命人大开中门,设下香案,率阖府上下恭迎天恩。洛晚晚与萧煜匆匆更衣,赶至前厅时,只见院内已摆开了阵仗,那为首的宣旨内侍面白无须,笑容可掬,正是昨日在宫宴上伺候帝后左右的得力之人。
“陛下、皇后娘娘口谕:永安侯夫人萧洛氏,昨日宫宴,仪态端方,才思敏慧,深慰朕心与皇后之意。特赐下宫缎十匹,赤金点翠头面一套,玉如意一柄,并文房珍玩若干,以示嘉奖。”内侍声音尖细却清晰,带着宫中特有的矜持与威仪。
礼箱逐一开启,珠光宝气瞬间晃花了人眼。尤其是那套赤金点翠头面,翟鸟衔珠,羽翼以细如发丝的翠鸟羽毛点缀,栩栩如生,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流转着炫目的光华,一看便知是内造办顶尖匠人的手艺,价值连城。那几匹宫缎,更是流光溢彩,云纹暗隐,绝非市面可见。
赏赐之丰厚,远超常规命妇所得的尺头、金银锞子之类,引得府中下人们惊叹不已,看向洛晚晚的目光充满了敬畏与自豪。太夫人更是满面红光,连连谢恩,又命厚赏了前来颁旨的内侍。
然而,当喧嚣散去,赏赐被小心翼翼地抬入库房登记造册后,澄心苑书房内的气氛,却与府中的喜庆截然不同。
洛晚晚与萧煜对坐于窗下,中间的小几上,摊开着刚刚誊录好的赏赐清单。窗外枯枝摇曳,投下斑驳的碎影,映在两人凝重的脸上。
“这套头面……”洛晚晚指尖轻轻点在那行墨迹未干的字上,声音低沉,“还有这几匹‘云凤纹’的贡缎,按制,非超品诰命或特旨恩赏不得用。陛下和娘娘此番赏赐,未免……太过厚重了。”
她并非不识货,正因识货,才更觉心惊。这赏赐,已超出了对一位侯夫人在宫宴上表现尚可的常规奖赏范畴。
萧煜端起茶杯,却并未饮用,目光落在清单上,深邃难测。“恩宠过隆,非必是福。”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冷意,“昨日宫宴,你风头太盛。帝后赏识是真,但这赏赐,亦是敲打,更是……将你置于炭火之上。”
洛晚晚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萧煜的未尽之语。帝后此举,一则是真心嘉许她的机变与才慧,二则,恐怕也有借此平衡后宫之意——昨日她婉拒了李贵妃的招揽,今日帝后便给予如此厚赏,无异于向六宫宣告,此妇是“帝后看重之人”,并非谁都可以随意拿捏。三则,或许也有激励勋贵之家的意思,树立一个“贤内助”的典范。
然而,这看似荣耀的恩赏,却是一把双刃剑。它瞬间将洛晚晚和永安侯府推到了更显眼的位置,必然会招来更多的嫉妒与审视。李贵妃那边会如何想?那些本就对侯府眼红的权贵会如何看?这赏赐,用还是不用?用了,是彰显圣宠,却也可能是树大招风;不用,束之高阁,又是对天恩的不敬,更会惹人猜疑。
“侯爷以为,该如何处置?”洛晚晚抬眼看向萧煜,寻求他的意见。这已不仅仅是内宅之事,更牵扯到朝堂风向和侯府的站位。
萧煜沉吟片刻,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发出规律的轻响。“赏赐即下,断无退回之理。用,亦不可过度张扬。”他思忖道,“头面首饰,非年节大典不可轻用。那几匹宫缎……可择其色泽沉稳者,为你和母亲各做一套见客的大衣裳,其余入库。至于玉如意和文玩,摆在你书房显眼处即可。”
他顿了顿,看向洛晚晚,目光锐利:“关键在于态度。明日,你需递牌子入宫谢恩。谢恩时,言辞务必谦卑,感念天恩,但更要强调‘惶恐不安’、‘受之有愧’,将功劳归于祖母教诲、夫君扶持,以及陛下圣明、娘娘仁德。姿态要放得足够低。”
洛晚晚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这是要主动示弱,化解可能存在的“骄矜”之嫌,将帝后的“偏爱”巧妙地转化为对侯府整体的“恩泽”,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我明白了。”洛晚晚点头,“谢恩的措辞,我会仔细斟酌。”她想了想,又道,“还有一事,此次赏赐丰厚,是否……需分润一二?比如,择一两样不甚打眼又显心意的东西,送给晋王妃或几位交好的夫人?以示不独享恩宠,也为日后往来铺垫。”
萧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可。此事你斟酌着办,分寸把握好即可。”他欣赏洛晚晚在这种时候还能想到经营人脉、分化压力。
夫妻二人又就赏赐的具体安置、谢恩的细节以及后续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推演了片刻。阳光渐渐爬满窗棂,室内的气氛却依旧凝重。
“树欲静而风不止。”萧煜最终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萧瑟的庭院,“经此一事,侯府想再低调恐已不能。往后,你我需更加谨慎。府外一切应酬,你需更加留心。府内……也要再筛一遍,确保铁板一块。”
“是。”洛晚晚也站起身,与他并肩而立。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她心中清楚,宫宴的荣耀与赏赐的风光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未来的路,需要他们夫妻二人,更加小心地携手同行。这赏赐,是肯定,是护身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考验。如何在这风口浪尖上稳住身形,利用好这份“圣宠”,化解随之而来的危机,将是对她智慧和手腕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消息传入内院,太夫人喜得连念佛号,忙命人大开中门,设下香案,率阖府上下恭迎天恩。洛晚晚与萧煜匆匆更衣,赶至前厅时,只见院内已摆开了阵仗,那为首的宣旨内侍面白无须,笑容可掬,正是昨日在宫宴上伺候帝后左右的得力之人。
“陛下、皇后娘娘口谕:永安侯夫人萧洛氏,昨日宫宴,仪态端方,才思敏慧,深慰朕心与皇后之意。特赐下宫缎十匹,赤金点翠头面一套,玉如意一柄,并文房珍玩若干,以示嘉奖。”内侍声音尖细却清晰,带着宫中特有的矜持与威仪。
礼箱逐一开启,珠光宝气瞬间晃花了人眼。尤其是那套赤金点翠头面,翟鸟衔珠,羽翼以细如发丝的翠鸟羽毛点缀,栩栩如生,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流转着炫目的光华,一看便知是内造办顶尖匠人的手艺,价值连城。那几匹宫缎,更是流光溢彩,云纹暗隐,绝非市面可见。
赏赐之丰厚,远超常规命妇所得的尺头、金银锞子之类,引得府中下人们惊叹不已,看向洛晚晚的目光充满了敬畏与自豪。太夫人更是满面红光,连连谢恩,又命厚赏了前来颁旨的内侍。
然而,当喧嚣散去,赏赐被小心翼翼地抬入库房登记造册后,澄心苑书房内的气氛,却与府中的喜庆截然不同。
洛晚晚与萧煜对坐于窗下,中间的小几上,摊开着刚刚誊录好的赏赐清单。窗外枯枝摇曳,投下斑驳的碎影,映在两人凝重的脸上。
“这套头面……”洛晚晚指尖轻轻点在那行墨迹未干的字上,声音低沉,“还有这几匹‘云凤纹’的贡缎,按制,非超品诰命或特旨恩赏不得用。陛下和娘娘此番赏赐,未免……太过厚重了。”
她并非不识货,正因识货,才更觉心惊。这赏赐,已超出了对一位侯夫人在宫宴上表现尚可的常规奖赏范畴。
萧煜端起茶杯,却并未饮用,目光落在清单上,深邃难测。“恩宠过隆,非必是福。”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冷意,“昨日宫宴,你风头太盛。帝后赏识是真,但这赏赐,亦是敲打,更是……将你置于炭火之上。”
洛晚晚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萧煜的未尽之语。帝后此举,一则是真心嘉许她的机变与才慧,二则,恐怕也有借此平衡后宫之意——昨日她婉拒了李贵妃的招揽,今日帝后便给予如此厚赏,无异于向六宫宣告,此妇是“帝后看重之人”,并非谁都可以随意拿捏。三则,或许也有激励勋贵之家的意思,树立一个“贤内助”的典范。
然而,这看似荣耀的恩赏,却是一把双刃剑。它瞬间将洛晚晚和永安侯府推到了更显眼的位置,必然会招来更多的嫉妒与审视。李贵妃那边会如何想?那些本就对侯府眼红的权贵会如何看?这赏赐,用还是不用?用了,是彰显圣宠,却也可能是树大招风;不用,束之高阁,又是对天恩的不敬,更会惹人猜疑。
“侯爷以为,该如何处置?”洛晚晚抬眼看向萧煜,寻求他的意见。这已不仅仅是内宅之事,更牵扯到朝堂风向和侯府的站位。
萧煜沉吟片刻,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发出规律的轻响。“赏赐即下,断无退回之理。用,亦不可过度张扬。”他思忖道,“头面首饰,非年节大典不可轻用。那几匹宫缎……可择其色泽沉稳者,为你和母亲各做一套见客的大衣裳,其余入库。至于玉如意和文玩,摆在你书房显眼处即可。”
他顿了顿,看向洛晚晚,目光锐利:“关键在于态度。明日,你需递牌子入宫谢恩。谢恩时,言辞务必谦卑,感念天恩,但更要强调‘惶恐不安’、‘受之有愧’,将功劳归于祖母教诲、夫君扶持,以及陛下圣明、娘娘仁德。姿态要放得足够低。”
洛晚晚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这是要主动示弱,化解可能存在的“骄矜”之嫌,将帝后的“偏爱”巧妙地转化为对侯府整体的“恩泽”,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我明白了。”洛晚晚点头,“谢恩的措辞,我会仔细斟酌。”她想了想,又道,“还有一事,此次赏赐丰厚,是否……需分润一二?比如,择一两样不甚打眼又显心意的东西,送给晋王妃或几位交好的夫人?以示不独享恩宠,也为日后往来铺垫。”
萧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可。此事你斟酌着办,分寸把握好即可。”他欣赏洛晚晚在这种时候还能想到经营人脉、分化压力。
夫妻二人又就赏赐的具体安置、谢恩的细节以及后续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推演了片刻。阳光渐渐爬满窗棂,室内的气氛却依旧凝重。
“树欲静而风不止。”萧煜最终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萧瑟的庭院,“经此一事,侯府想再低调恐已不能。往后,你我需更加谨慎。府外一切应酬,你需更加留心。府内……也要再筛一遍,确保铁板一块。”
“是。”洛晚晚也站起身,与他并肩而立。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她心中清楚,宫宴的荣耀与赏赐的风光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未来的路,需要他们夫妻二人,更加小心地携手同行。这赏赐,是肯定,是护身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考验。如何在这风口浪尖上稳住身形,利用好这份“圣宠”,化解随之而来的危机,将是对她智慧和手腕的又一次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