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富养女儿30年,她叫我生物学爹》

  杨帆直视着陈清渊:“陈厂长,你应该不会一辈子都想做罐头厂吧?”

  陈清渊笑了笑说:“当然不会,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罐头市场会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而逐渐萎缩的。”

  “那么我斗胆说一下,未来有利于罐头厂转型发展的路线吧。”杨帆笑道。

  这句话,正中陈清渊下怀。

  他需要看看杨帆对未来的规划。

  如果足够惊艳的话,他可以放弃海外资本投资的机会。

  只是要求必须是足够惊艳,否则他还是不会给杨帆任何机会。

  “杨老板请讲!”陈清渊做了个请的手势。

  杨帆负手而立:“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国内快消品市场也跟着兴起,方便即食食品需求激增,如果能打造一款快即食食品的话,就有机会抓住风口。”

  陈清渊眼前一亮,就凭这市场嗅觉来说,杨帆绝对是有眼光的。

  可这些还不够。

  “那该做些什么才能抓住风口呢?毕竟看到这一点的人应该不在少数。”陈清渊继续问道。

  “做八宝粥!”杨帆掷地有声的说道。

  陈清渊双眼一眯:“做八宝粥?此物怎么保存?”

  “对别人来说不容易保存,可你如果依托于罐头的技术,恰好能解决其保鲜和便携问题。

  你改行做八宝粥,再适合不过了。”杨帆回道。

  陈清渊心生震撼之意。

  杨帆所说的话,和他所畅想的一模一样。

  只是这些想法,在他心里,他从来都没有跟人说过。

  这说明,杨帆极具商业头脑,绝对不比他弱。

  “难道杨老板想投资我,就是因为看上我的罐头厂能生产八宝粥?”陈清渊问。

  杨帆一直观察着陈清渊的反应。

  陈清渊喜怒不形于色,看不出来神情变化。

  可越是这种没什么反应,越是说明有反应。

  只是刻意压制而已。

  结合陈清渊所说的这句话,杨帆基本上也确定,陈清渊被震撼了。

  “也不仅仅于此吧。

  我更多的是听闻陈老板的事件,欣赏陈老板的个人魅力。

  否则我不可能大老远的从江海省跑到这里投资你的。”杨帆回道。

  陈清渊那张黝黑的脸上,终于浮现了一抹纠结之色。

  杨帆继续说:“传统八宝粥需先蒸煮再灌装,易导致营养流失、分层结块。

  可如果使用先灌入生料灌装,再滚动杀菌的办法,就能完美保留食材口感与营养,解决了行业难题。

  另外,你如果有足够资金的话,可以完成自动化生产,大幅提升产能,为将来规模化销售奠定基础。”

  原本陈清渊只是意动,可听到杨帆所说的先灌入生料灌装,再滚动杀菌的办法后。

  他茅塞顿开。

  一直以来阻止他做灌装八宝粥最大的难题,就是传统八宝粥需先蒸煮再灌装,易导致营养流失、分层结块。

  可他一直都找不到解决路线。

  而杨帆的话,似乎给他找到了路线。

  虽然这种办法需要多次试验,才能验明是否有用,但能带给他突破口,足以说明杨帆不仅眼光毒辣,还是技术狂人!

  陈清渊不由的重新打量起杨帆起来。

  心想着,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瞧着陈清渊已经有了反应,杨帆心里微微松了口气。

  他能知道这些,不是因为他是技术狂人,而是当年娃哈哈和银鹭的成功案例,他们做商人的人,不知道剖析过多少遍。

  别说现在这些技术名词,就是接下来他们找谁合作,又怎么一步步做大做强的,杨帆都知道。

  只是具体技术怎么做,他当然不知道。

  不过,给他提出发展的方向,这就已经足够了。

  “杨老板,如果我接下来做灌装八宝粥,你觉得我是立马销售,还是再等等?”陈清渊又问。

  “时代的风口很重要,如今快消品的需求还没有那么强烈,你需要沉淀技术,将技术做瓷实了。”杨帆再次负手而立的说。

  陈清渊身形往后退了三步,关于市场这一块,杨帆的想法和他一致。

  这令他心头涌现出来强烈的合作欲望。

  纵然外资能提供国外的销路,可这一切距离他太远了。

  国内的市场如今是蓝海,只要能拿下。

  未来可以重新招聘人才,进发国外市场!

  陈清渊咬了咬牙,当即便问:“杨老板准备投资多少钱?要多少股份?”

  “投给160万,要百分之15的股份即可!”杨帆笑眯眯的说道。

  他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传言,外资投了20万美刀,具体的股份没有对外透露,也有人说要了百分之20的股权。

  他开出来百分之15,自然是想让陈清渊更动心。

  而且当时国内实行 “双轨制”汇率体系。

  1989年年初,官方年初挂牌价格 1美元等于3.73人民币,年底波动到5.3左右。

  但真正的实际交易的汇率,却接近7.8。

  杨帆给他160万,也已经超过20万美刀兑换人民币的最高价格了。

  “杨老板这话当真?”

  “绝无虚言!”

  杨帆十分肯定道。

  现在看着给的多,要的少。

  可只要能投资成功,将来银鹭可是百亿市值。

  他要百分之15,那可就是15亿!

  再者,股权不仅仅只看表面价格,还有其他操作手段,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到时收益不仅仅这些!

  “好!那么我们接下来一起合作吧!”陈清渊难掩兴奋的说。

  “呵呵,我只做甩手掌柜,其他的就拜托陈厂长了!”杨帆笑容满面道。

  陈清渊很欣赏杨帆的性格,没有给他任何压迫感。

  杨帆为了防止出现变故。

  二人回到陈清渊家中后,就开始草拟合同。

  第二天上午,杨帆就取了钱,当场给钱,当场签订合同。

  当合同到手后。

  杨帆心里踏实了,就算是他将来什么都不做,未来也能注定得到15亿的股份。

  陈清渊签订合同后,他却挽留杨帆。

  虽说他不想让人参与他的管理,但杨帆昨夜所说的话,让他受益匪浅,他还想听听杨帆多说一些。

  杨帆看出来他的用意,可他又怕自己说的太多,会影响陈清渊的判断。

  甚至会改变历史进程,出现急功冒进的情况,原本能出现的商业帝国,反而成不了。

  杨帆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相信你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我正是因为相信你,才选择投资你,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这句话,令陈清渊心生惭愧之意。

  他只想着从杨帆那里获得更多的益处,却失去了自己原本的自信。

  他当即便放弃继续询问杨帆的想法,只是邀请杨帆在闽建省多玩几天。

  杨帆如今还有厂子要改造,自然不能在这里等多久。

  等变更了股权后,杨帆以还有要事处理,婉拒陈清渊,离开马塘村。

  看着杨帆坐的汽车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后,陈清渊有种做梦的感觉。

  一切都仿佛没有发生那般。

  可杨帆的理念,带给他的思想冲击,已经在他脑海里留下了烙印。

  一切显得又是那么的真实。

  而杨帆返回云山后。

  李广利给他打了电话,说他们已经小批量生产出来多种口味的饮料,想让他尝尝味道如何。

  虽说当年娃哈哈的成功,更多是靠着营销,但味道也绝对不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