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寒疆固防?炮试破局-《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230章:寒疆固防?炮试破局

  正德六年(1511年)?冬

  在宣府边疆,寒风裹挟着雪粒,如同无情的利刃一般,猛烈地击打在烽火台的石壁上,发出噼啪声响。陆砚青身着厚重的裘衣,伫立在城头,俯瞰着下方的士兵们正细心地擦拭着虎豹营配发的“五连-Ⅱ型”铳。这些铳械外层覆盖着辽东运来的防冻火帽,内里涂有特制油脂,即便在零下十度的严寒中,也能确保正常击发。

  “李将军,各镇的防冻火帽与备用零件都分发到位了吗?”陆砚青转身询问宣府总兵李岩。

  李岩拱手答道:“回陆大人,宣府、大同已全部发放完毕。蓟州吴总兵昨日传来急报,最后一批物资已由雄狮卫护送抵达。不过,瓦剌脱欢部落的骑兵近日在边境集结,人数约三千,似有冬季袭扰之意。”

  陆砚青接过斥候送来的情报,眉头紧蹙:“定是刘瑾暗中挑唆。昨日昭弟从京城传来密信,称刘瑾上月派亲信给脱欢送去二十匹丝绸、百两白银,意图借外敌之手扰乱边疆,给我们制造麻烦。传我将令,边军铳手队每日加强防冻射击训练,在隘口构筑冰墙与壕沟,按虎豹营送来的‘梯次防御图’部署,绝不能让瓦剌有机可乘!”

  “末将领命!”李岩领命而去。陆砚青凝视着漫天飞雪,心中暗忖:虎豹营虽驻守京城无法驰援,但他们研发的火器与战术,正是边疆最坚实的屏障——这场寒冬对峙,绝不能让刘瑾的阴谋得逞。

  京营演示结束后的第十天,京城户部衙门,陆砚昭端坐于户部侍郎的公案前,面前铺展着京营五千支“五连-Ⅱ型”铳的列装拨款申请。侍郎王大人搓着手,面露难色:“定远伯,并非下官推诿,实在是刘瑾公公那边派了人盯着户部账房,称‘火器单价过高,需重新核查’,未经他首肯,下官实在不敢批款。”

  陆砚昭手指轻叩桌面,语气坚定:“王大人,虎豹营已赶制出两千支铳,若月底前拿不到拨款,铜料采购与工匠工钱都将中断,京营列装计划势必延误,责任谁也承担不起。核查可以,但需按《军器采购规制》三日内完成;若逾期,我便直接奏请陛下,阐明户部因私人干预延误军务。”

  王大人眼神一亮,连忙应道:“定远伯所言极是!下官今日便组织精干账房核对,即便刘瑾的人刁难,也定在三日内出结果!”

  离开户部,陆砚昭直奔虎豹营。营内工坊里,工匠们正围着一门新铸的火炮忙碌,炮身镌刻着“神威炮”三个大字。赵小匠见其到来,连忙迎上前:“伯爷,您可来了!‘神威炮’试铸成功了!射程三百步,装弹时间比旧炮缩短一半,还加装了可拆卸的木轮,便于运输!”

  陆砚昭走到炮前,轻抚着光滑的炮身:“很好!明日便奏请陛下,前往京郊试射——若能得到陛下认可,不仅能增强边军隘口防线,还能彻底堵上刘瑾‘火器耗银无用’的借口。”

  陆砚昭筹备火炮试射之际,京城司礼监,刘瑾斜倚在暖榻上,手中把玩着玉扳指,听着张永的汇报,脸色阴沉。“公公,户部那边王侍郎似要顶风批款,陆砚昭还弄出了什么‘神威炮’,明日要请陛下去京郊试射,听说还邀了不少文官观战。”

  刘瑾猛然坐起,眼中闪过阴狠:“他倒是会借陛下之势!张永,你立刻去办两件事:一是让那三个御史明日在试射现场发难,声称‘火炮笨重,不适合边军机动,纯属浪费军饷’;二是派人去京郊试射场,在炮位下面悄悄挖个浅坑,待试射时让炮身偏移打空,让陆砚昭当众出丑!”

  “奴才明白!”张永躬身退下。刘瑾走到窗边,望着飘落的雪花,咬牙自语:“陆砚昭,虎豹营不能动,我便毁了你引以为傲的火器!看你还怎么跟我斗!”

  火炮试射当天,京城京郊试射场,晨光穿透薄雪,试射场上,“神威炮”稳稳架在炮位上,炮口对准三百步外的土石靶——这是按边军隘口防御场景搭建的模拟靶,外层裹着厚厚的木板与铁甲。文武官员分列两侧,朱厚照的銮驾抵达后,陆砚昭躬身行礼:“陛下,今日臣为您演示虎豹营新研发的‘神威炮’,此炮专为边军隘口防御设计,可有效抵御骑兵冲锋。”

  朱厚照点头:“开始吧!”

  赵小匠亲自点燃引线,“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呼啸而出,精准命中土石靶,炸开一个丈余宽的大坑,木板与铁甲碎片四溅。观礼台上一片惊呼,朱厚照抚掌大笑:“好炮!有此利器,边军守隘口如虎添翼!陆爱卿,此炮需尽快量产,装备宣府、大同的要害隘口!”

  刘瑾站在百官队列中,脸色铁青——他安排的“浅坑”竟被人提前填实,炮身稳如泰山。刚要示意御史发难,就见马永成快步上前,手中捧着一份供词:“陛下,老奴有要事启奏!昨日锦衣卫在张家口抓获一名刘瑾公公的亲信,他招认受刘瑾指使,给瓦剌脱欢部落送银送物,挑唆其冬季袭扰边疆!”

  朱厚照脸色一沉:“带上来!”

  两名锦衣卫押着黑衣男子上前,男子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陛下饶命!是刘公公让小人对脱欢说,只要能让陆大人在边疆受挫,就许给瓦剌三年贸易特权!”

  刘瑾大惊失色,连忙跪地辩解:“陛下冤枉!这是马永成与陆砚昭联手陷害老奴!”

  时,被刘瑾授意的御史刚要出列,却被身边的文官拉住——人证确凿,谁也不愿再站在刘瑾一边。朱厚照冷哼一声:“刘瑾,你屡次要挟户部、勾结外敌,念在你伺候朕多年,免去司礼监秉笔太监之职,降为随堂太监,闭门思过三月!若再敢妄为,定不轻饶!”

  “才谢陛下饶命!”刘瑾如蒙大赦,额头磕得鲜血直流。陆砚昭心中清楚,陛下仍在维持制衡,但经此一役,刘瑾的权势已大不如前。

  试射结束后的第三日,京城虎豹营,陆砚昭坐在端坐于中内,看着桌上的两道圣旨:一是批下京营五万两火器列装款;二是命虎豹营量产二十门“神威炮”,开春前送达宣府、大同隘口。赵小匠走进来,递上改进后的火炮图纸:“伯爷,我们把炮身再减轻了三十斤,木轮换成了铁轮,在冰雪路面也能推动,边军试用后定能满意。”

  “做得好!”陆砚昭点头,“让夜枭卫抽调五十名熟悉火炮操作的士兵,开春后随火炮一同前往边疆,指导边军训练——记住,严格按虎豹营的操典教学,绝不能出纰漏。”

  沈知薇这时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密报:“刘瑾虽被降职,但他的侄子张仁仍在军器监任职,近日暗中克扣供应虎豹营的铜料,把劣掺入铜料掺在不要现在就拿下他?”

  陆砚昭摇头:“不必急。让赵小匠把劣将铜料单独存放,做好标记;再让猎鹰卫盯着张仁,收集他贪腐的证据。等二十门火炮送抵边疆、京营列装完成,再一并奏请陛下处置——现在动他,反而会被刘瑾倒打一耙,说咱们故意找茬。”

  沈知薇点头:“还是伯爷考虑周全。另外,陆砚青大人从宣府传来消息,脱欢部落见刘瑾失势,已撤回了边的骑兵,边疆暂时安稳了。”

  陆砚昭放下图纸,望向窗外的虎豹营训练场——夜枭卫正在练习铳炮协同战术,猎鹰卫在远处进行狙击训练,雄狮卫则在演练火器运输调度。他嘴角微扬:虎豹营驻守京城,却能以火器与战术守护边疆;刘瑾虽未彻底倒台,却已无力阻碍军事革新。这场博弈,他们正一步步占据主动。

  工坊内的敲打声、训练场上的铳炮声与士兵们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在漫天飞雪中奏响了大明强军的序曲。陆砚昭知道深知要虎豹营的火器不断革新、训练不断精进,即便刘瑾仍在蛰伏,也再也无法撼动大明的边疆屏障与军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