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最佳结果-《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眼下的局面已是最佳结果。

  整合华资银行后,恒生银行的实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这次汇丰银行可真是遇到大麻烦了!谈完正事,何善衡提起了近期汇丰银行遭遇疯狂挤兑的事件。

  林朝羽微微一笑:汇丰银行规模庞大,实力雄厚,正因如此,他们以为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危机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毫无防备之下自然措手不及。

  此前从未经历过类似事件。

  汇丰银行的应对显得漏洞百出。

  何善衡叹道:不过以汇丰银行的实力,短期内应该能稳住局面,这次危机恐怕不会造成致命打击。

  有危机就够了。

  林朝羽淡然道,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达到汇丰银行的规模,香港终究是华人的天下。

  何善衡深表赞同。

  如今华资银行完成整合,加上青山银行经历两次挤兑 的考验,根基已稳。

  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汇丰银行董事会

  桑达士正汗流浃背地承受着董事们的轮番指责。

  挤兑 的爆发,不仅冲击了汇丰银行的对外业务,更动摇了这家百年老店的根基。

  声誉一旦崩塌,重建绝非易事。

  沈弼全程冷眼旁观,看着桑达士陷入困境,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讥讽。

  这个固执的老家伙终于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桑达士的时代该结束了。

  汇丰银行总裁的位子,也该换人来坐了。

  “桑达士,你的决策失误直接加剧了这次挤兑危机!”一位股东沉声道,“经过董事会商议,我们决定撤销你的总裁职务。”

  桑达士沉默不语。

  股东皱了皱眉:“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我认错。

  ”桑达士长叹一声,语气疲惫,“是我的工作出了疏漏,责任在我……我退休吧。”

  他的坦然认错让其他股东无话可说。

  很快,董事会正式解除了桑达士的职务。

  坐在一旁的沈弼心跳加速——总裁之位空出来了,而自己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尽管准备充分,这一刻仍不免紧张。

  如果不是自己,会是谁?

  “桑达士,你对汇丰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

  ”一位股东出言安慰。

  桑达士笑了笑,这场会议的结果早已注定,他的想法无关紧要。

  退休也好,年纪大了,本该功成身退。

  只可惜,原本想在离任前给华人资本致命一击,为汇丰再添胜绩,却不料最终成全了林朝羽。

  “桑达士,你认为谁最适合接任总裁?”一位股东忽然问道。

  桑达士一怔,环视众人,最终目光停在沈弼身上:“我觉得……沈弼最合适。”

  沈弼万万没想到,桑达士竟会在关键时刻支持自己。

  一时间,他甚至生出一丝愧疚——原来这位老对手如此看好自己,而自己的所作所为,似乎有些不够厚道。

  不过,这丝愧疚转瞬即逝。

  他已经快四十岁了,机会不容错过。

  如果在四十岁那年顺利坐上汇丰银行掌门人的位置,就意味着人生将迎来更广阔的舞台,还有无限可能等待他去开拓。

  权势与地位,永远是这世上最令人难以抗拒的 。

  沈弼自然也不例外。

  他不仅没有推辞,反而满怀热忱地接下了这杯醇厚的佳酿。

  汇丰银行总裁。

  得益于桑达士的力荐,加上他早已在各方打点妥当,沈弼顺理成章地接过了汇丰银行的权杖。

  随后,汇丰银行对外发布公告:因桑达士个人原因提前卸任,新任总裁将由沈弼接任。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桑达士是因无法应对愈演愈烈的挤兑 ,才不得不退位让贤。

  但沈弼是否真有能力化解这场危机,许多人心里仍存疑虑——

  毕竟,他太年轻了。

  这个位置,怎么看都像是个烫手山芋。

  新一轮的汇丰银行董事会上。

  “好了,沈弼,说说你的应对方案吧?”

  确立身份后,一众股东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沈弼。

  他们推他上位可不是为了摆设,而是指望他拿出真本事,尤其是解决眼前的挤兑风暴。

  沈弼环视全场,沉稳开口:“我认为当前最关键的是立刻与青山银行达成合作,并邀请林朝羽加入汇丰银行董事会。”

  “什么?”

  全场哗然。

  一位股东当即拍案而起:“你疯了吗?这时候居然想让林朝羽进董事会?沈弼,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相比历任汇丰掌门人,沈弼的确显得太过年轻。

  谁都没想到,在这紧要关头,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竟是这个主意——让林朝羽成为董事会成员?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抉择。”

  沈弼冷静分析:“香江毕竟是华人的天下,要在这里拓展业务,就不可能绕过华人圈子。

  正因如此,吸纳林朝羽是势在必行。”

  “但眼下,林朝羽凭什么愿意出手帮我们渡过危机?”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董事们陷入了沉默。

  沈弼继续说道:让华人进入汇丰银行董事会对我们来说是个扩大发展的机会,既能吸收华人资本,又能深化双方合作。

  一位股东略带顾虑地表示:如果只是给林朝羽一个董事头衔,我倒没有意见,我支持这个提议。

  沈弼,你可以去尝试接触。

  另一位股东沉思后说道。

  见在场股东均未提出反对意见,考虑到伦敦的资金支援远水难救近火,特别是在全球化尚未全面展开的当下。

  沈弼露出微笑,从容说道:好,我会亲自与林朝羽洽谈。

  我坚信这次危机对我们来说只是暂时的挑战。

  汇丰银行董事会很快结束了会议。

  数日后,在大雾山度假村

  林朝羽与沈弼进行了正式会面。

  老沈,恭喜你正式就任汇丰银行总裁!林朝羽为沈弼斟上红酒,笑着说:今后我们可要精诚合作了。

  沈弼含笑回应:这是自然。

  若不是林老弟的鼎力相助,我也不可能这么快坐上这个位置。

  现在,我有个邀请想当面提出。

  但说无妨。

  林朝羽举杯示意。

  我希望邀请你加入汇丰银行董事会。

  沈弼直言。

  让我当汇丰董事?林朝羽略显惊讶,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提议在情理之中。

  按照历史轨迹,汇丰首位华人董事本该是五年后的包玉刚,正是沈弼上任总裁后推动的。

  沈弼的用人理念十分务实。

  他摒弃门户之见和种族偏见,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利润。

  既要为汇丰谋利,也不排斥为自己谋取利益。

  吸纳华人精英是他执掌汇丰期间的重要策略。

  无论是后来李嘉成收购和记,还是包玉刚入主九龙仓,背后都有汇丰的支持,这两人与沈弼私交甚笃。

  而五年前林朝羽与沈弼建立友谊后,两人关系也日益密切。

  让我加入董事会...林朝羽轻轻摇晃酒杯:那么,我能获得多少汇丰股权呢?

  沈弼直视对方:我可以尽力说服董事会,但持股比例恐怕不会超过10%。

  百分之十?林朝羽略显意外,追问道:你确定我能拿到这个比例的股份?

  在另一个世界线中,沈弼同样邀请了李嘉成与包玉刚进入汇丰银行董事会,但当时两人仅持有2%与3%的股权。

  而这一次,沈弼决定回报林朝羽,直接给予他10%的持股比例。

  我会尽力争取董事会的支持。

  沈弼沉吟片刻后说道,不过,这部分股权仍需你出资购买。

  此外,你必须协助解决汇丰此次的挤兑 。

  林朝羽闻言笑了笑:对我来说,这并非难事。

  甚至只要我加入董事会,挤兑风潮自然会逐渐平息。

  我毫不怀疑。

  沈弼轻啜一口红酒,微笑道,林先生,我相信我们的合作必将带来双赢。

  当然。

  两人举杯相碰,清脆的碰撞声在空气中回荡。

  ### 要让林朝羽获得10%的股权,仍需精心筹划。

  沈弼与林朝羽反复分析了每位董事及背后股东的性格特点。

  不得不承认,沈弼对董事会成员的了解极为透彻,不仅熟知他们的偏好,更洞悉其行事风格。

  接下来,林朝羽需要逐一接触那些立场不甚坚定的股东,争取他们的支持。

  为此,他专门抽出时间与这些股东会面,若对方不在香港,便委托莫妮卡代为联络。

  进入汇丰董事会,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最终,双方约定三日后正式会面。

  汇丰银行董事会议室内,林朝羽首次以准董事身份出席。

  你想要15%的股份?

  一位股东面露诧色,随即冷声道:允许你加入董事会已是破例,别得寸进尺!

  林朝羽直视对方:若我手中没有股权,凭什么要为汇丰解决挤兑危机?难道在各位眼中,我是来乞讨的?

  一名股东忍不住质问:林先生,想要获得汇丰银行的股份总要付出代价吧?难道你认为可以空手套白狼?

  我重申,目前加入董事会对我毫无吸引力。

  林朝羽摊手道,想要我解决汇丰的危机,首先得让我持有股份,这样才能体现其价值。

  沈弼适时插话:林先生,我们可以继续协商。

  但15%确实超出接受范围。

  他的发言巧妙地将重点从是否给股份转向了给多少比例。

  谈判随即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

  首先,15%的占比确实过高;

  其次,林朝羽是否按市价收购;

  最后,具体通过哪些股东转让股份。

  当前汇丰急需林朝羽协助,股东们心知必须尽快达成协议才能化解挤兑危机。

  随着争论不断升级,林朝羽突然起身离场:这样的讨论毫无意义。

  等你们商议出结果再来找我。

  说罢拂袖而去。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在场董事。

  在他们看来,允许林朝羽进入董事会已是莫大恩惠,而他竟敢得寸进尺索要股权,简直目中无人。

  太过分了!

  让他走!汇丰难道非他不可?

  沈弼环视众人,优雅中带着警告:诸位,我们必须尽快与林朝羽达成一致。

  每拖延一天,我们的储备金就在持续流失,伦敦的资金短期内根本无法调回。

  与林朝羽联手是化解当前危机的最佳途径!

  有股东不满地反驳:沈弼,你现在是汇丰银行的总裁,理应扞卫股东权益。

  让林朝羽进入董事会并持股,这是对我们股东利益的严重损害!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沈弼语气平静,汇丰银行的市值正在持续下滑,我并不想损害股东利益,而是希望尽可能减少大家的损失。

  说到底,我们确实需要林朝羽的支持。

  会场内议论声四起。

  近期汇丰银行的股价接连下跌,挤兑潮给银行带来了巨大压力。

  股东们不知道的是,林朝羽一直在暗中收购汇丰股票,甚至有意将汇丰变成自己的资产——尽管难度极高,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经过多轮商讨,双方最终达成协议。

  林朝羽正式持有汇丰银行10%的股份,同时汇丰银行获得恒生银行16%的股权。

  此外,林朝羽需支付20亿资金收购汇丰10%的股份,这部分股权由各股东按比例稀释出让。

  最后,林朝羽还需一次性还清此前向汇丰银行的所有贷款。

  这一系列举措将彻底化解汇丰面临的挤兑危机。

  林朝羽仔细审阅合同,并交由律师确认后,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林朝羽

  至此,他成为汇丰银行首位华人董事。

  ---

  ### 香江,廖家

  如今的廖家已陷入绝境。

  银行断贷,项目停滞,连支付工人工资的资金都拿不出,所有工程烂尾。

  廖烈文此刻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社会性死亡。

  主动退出同舟共济互助会的成员,林朝羽从不刁难,顶多日后不再接纳。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

  驱逐。

  这意味着此人是互助会的敌人,所有成员不得与其合作、借贷或提供任何帮助。

  叛徒,就该有这样的下场。

  此前获得这一殊荣的是陈友庆,其后轮到了三大家族,如今则是廖烈文家族。

  廖家如今由廖烈文和廖烈武两兄弟支撑,廖宝珊已于两年前离世。

  而廖烈武的日常,几乎只剩下对廖烈文的怒骂。

  若不是廖烈文的背叛,廖家何至于沦落至此?若不是他妄图对付林朝羽,廖家又怎会被彻底孤立?这无异于社会性死亡。

  今日,廖烈文外出求助,得到的回复依旧是——没钱。

  “阿文,不是我不愿借,只是如今借钱给你,就等于得罪林绅士,我实在招惹不起,只能抱歉了!”

  廖烈武自然又是劈头盖脸一顿咒骂,而廖烈文则沉默不语。

  他真切地感受到,身边已无人可依靠。

  曾经寄予厚望的汇丰银行,如今也深陷挤兑危机。

  他做梦都没想到,汇丰银行竟会在林朝羽面前输得如此彻底。

  “我再去一趟汇丰银行。

  ”廖烈文咬牙道,“如今换上了新总裁沈弼,或许他和桑达士不同,愿意给我们一线生机。”

  “我和你一起去!”廖烈武立刻接话,“我相信,廖家一定能帮汇丰银行解决些麻烦!”

  廖烈文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

  “哥,你想说什么?”廖烈武察觉到异样。

  “没什么。

  ”廖烈文摇头。

  他其实想说,廖家对汇丰银行能有什么作用?但事到如今,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

  廖家兄弟不愿相信汇丰银行会就此倒下,可即便如此,他们凭什么获得贷款?

  另一边,汇丰银行内,林朝羽已达成目标。

  谈判顺利结束,随后他将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自己成为汇丰银行董事会成员。

  如今,林朝羽已是汇丰首位华人董事。

  甚至可以说,他完全有能力出任总裁一职。

  不过,现任总裁是沈弼,以二人的交情,林朝羽无需争夺这个位置。

  电梯门开启,林朝羽与同伴正要离开,却在前台撞见了等待求见的廖家兄弟——廖烈文和廖烈武正焦急地试图预约与沈弼会面。

  当廖烈文兄弟见到林朝羽时,顿时呆住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林朝羽竟与沈弼并肩从电梯里走出来,两人关系看起来非同一般。

  沈先生!廖烈文喉结滚动,眼前的场景让他震惊不已——林朝羽什么时候和沈弼走得这么近了?

  廖烈文,怎么又是你?沈弼眉头皱起,你来这儿干什么?

  林朝羽的目光落在廖烈文身上,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道:我猜,廖先生大概是来找汇丰银行贷款的吧?

  沈弼眉毛一挑,语气轻蔑,林先生,我看还是算了。

  他转向廖烈文,冷淡道,廖先生,请回吧,汇丰不可能给你们贷款,以后也别再来打扰我,我们自己的事还忙不过来。

  廖烈文看看沈弼,又看看林朝羽,突然反应过来:你们早就有联系?他不傻,这次的失败绝非偶然,恐怕是有人提前通风报信。

  嘘——林朝羽竖起食指抵在唇边,眼神淡漠,廖烈文,话可不能乱说。

  你还记得陈友庆是怎么消失的吗?

  廖烈文猛地一颤,冷汗瞬间浸湿后背。

  他曾跟着林朝羽做事,深知这位大善人背后的手段有多狠辣。

  当年陈友庆的死,不仅除掉了对手,还成功挑起利家兄弟反目成仇……

  林朝羽继续道:顺便告诉你们一个消息,从今天起,我正式成为汇丰银行董事,持股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