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认命-《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廖烈文瞪大眼睛,耳边传来林朝羽冰冷的声音:我给过你们机会,廖烈文,你利用职权给自己批贷款的事,真以为我不知道?本想扶持你们,可你们——不中用。

  他盯着廖烈文,一字一顿:既然选择当耗材,就得认命。

  滚吧。

  冰冷的数字无情地掐灭了廖氏兄弟最后的期盼。

  廖烈文与廖烈武此刻唯一能感受到的,只有深入骨髓的绝望。

  这本是汇丰银行主动伸出的橄榄枝。

  若非对方引诱,即便廖烈文对林朝羽心存芥蒂,也绝不敢公然背叛。

  可偏偏汇丰银行将他拖下水后,眼见局势不利,便毫不留情地将其抛弃,转身就与林朝羽握手言和。

  这口气,实在令人难以咽下!

  廖烈文恨不得仰天长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惜他终究缺乏这份胆魄。

  此刻的他仿佛被抽走了魂魄,行尸走肉般踉跄着离开汇丰银行大厅,带着弟弟仓皇逃窜。

  昔日的文武双雄,如今已成丧家之犬。

  沈弼站在窗前冷笑:这对兄弟未免太天真了,竟妄想得到汇丰银行的支持?在他看来,无论廖氏兄弟是否成功背刺林朝羽,都不过是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罢了。

  耗材,就该有耗材的觉悟。

  次日,林朝羽与沈弼联合召开的记者会引爆了整个香江。

  汇丰银行迎来史上首位华人董事,而这个席位竟然由林朝羽获得——这两大爆点瞬间抢占所有报纸头版。

  记者会上,沈弼郑重宣布林朝羽正式加入汇丰银行董事会。

  在问答环节,有记者犀利发问:沈先生,此举是否为了应对当前的挤兑危机?

  沈弼从容回应:这位记者朋友,您这是低估了汇丰银行的实力。

  虽然目前面临挤兑压力,但请问,我们可曾停止过兑付服务?从来没有。

  在交谈中,沈弼接着表示:我邀请林绅士加入汇丰银行董事会,完全是出于对他个人能力的钦佩。

  林绅士的智慧、商业才能以及远大视野,让我确信他的加入将为汇丰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价值。

  记者向林朝羽提问:作为首位华人董事,您现在有什么感想?

  林朝羽回应道:沈先生的评价很准确。

  能成为汇丰的华人董事确实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对双方都是重要的一步。

  记者一时语塞,感觉这番对话似乎信息量有限。

  实际上,林朝羽自然不会透漏与沈弼之间的具体合作细节,因此选择保持谨慎态度。

  当被问及未来展望时,林朝羽微笑着说:深化合作必将实现共赢。

  沈弼同样笑着附和:是的,加强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记者略显无奈,显然没能获得更多实质性内容。

  采访结束后,tVb旗下三个频道——综合台、体育台和电影台都进行了报道。

  林朝羽计划未来增设电视剧和综艺频道,同时继续发展无线艺人培训班。

  目前演员储备充足,主要挑战在于影视城建设,但这并非难事。

  离开汇丰后,林朝羽乘坐劳斯莱斯返回青山集团。

  与此同时,廖烈文看着电视报道,内心充满懊悔。

  如果不是当初桑达士的介入,局面或许不会如此糟糕。

  面对压力,他越来越倾向于逃避现实,仿佛只要不去想,问题就会自动消失。

  廖烈文恍惚间仍觉得自己身处青山银行。

  他依然受到林朝羽的器重,虽不及从前,但至少能让家族日渐兴盛。

  然而,每当深夜惊醒,林朝羽那句话总在耳边回荡: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

  “当耗材,就要有耗材的觉悟。”

  时间无情流逝,廖家的债务终究到期。

  青山银行的人上门时,廖烈武还想阻拦,试图保住家产,却被众人轰了出去。

  廖烈文始终呆立一旁,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直到那群人逼近,他才猛然惊醒,一把推开他们,一边尖叫一边狂奔。

  他时而高喊自己深受林朝羽重用,时而忏悔辜负了期望。

  混乱的言语交织,让他看起来不像正常人,倒像个疯子。

  不久后,廖烈文再度出现在廖家门口。

  只是,这里已不再属于廖家。

  他衣衫褴褛,手里捏着几粒瓜子,机械地磕开,吐出,发出诡异的笑声。

  “噗,呵呵呵呵!”

  “噗,呵呵呵呵!”

  人,已经彻底疯了。

  ---

  林朝羽根本无心理会廖烈文的结局。

  被逐出同舟共济互助会的下场,无需多言。

  此外,他还做了一件事——将沈弼拉入互助会。

  双方确立合作后,林朝羽顺理成章地把沈弼纳入其中。

  新一轮名单上多了两个名字:

  何善衡——恒生银行总裁

  沈弼——汇丰银行总裁

  这两人的加入令互助会实力骤增。

  正如林朝羽与沈弼所料,针对汇丰银行的挤兑风潮逐渐平息,香江秩序回归正轨。

  如今,人们的目光已转向足球赛场。

  香江冠军争霸赛即将打响,胜者将独揽两万港币奖金。

  对阵双方是新义安与青火两支球队。

  项华炎从未想过,有一天“新义安”被人提起,竟不是因为社团,而是足球队。

  眼下,众多球迷纷纷购买足球彩票。

  据各场口消息汇总,投注总额已突破六千万。

  即便只抽成,项华炎也能轻松入账数百万。

  他此刻才真正体会到跟随林朝羽的好处——赚钱门路层出不穷,根本不必再靠暴力手段谋利。

  除了足彩,《体育日报》也近乎供不应求。

  报纸详尽分析每支球队的球员和战术,预测首届香江足球杯的夺冠热门。

  参赛的两支队伍均属林朝羽旗下。

  其他社团球队因准备不足、缺乏系统训练和教练团队,显得不够专业。

  相比之下,新义安和青火的队伍已建立起规范化训练体系。

  其他社团也开始重视足球赛事。

  他们注意到,新义安和青火的场子定期举办球员联谊活动。

  只要球星露面,就能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消费,单夜酒水收入便十分可观。

  这便是足球明星的吸金效应。

  跛豪粗略估算,球员投入成本不高,回报却远超预期。

  此外,《体育日报》的宣传效果也令他意外。

  通过包装个别球员带动全队人气,即便战绩不佳,依然能吸引大量粉丝光顾酒馆。

  跛豪当即联系《体育日报》要求报道义群球队。

  不料对方直接开价,费用还不菲。

  他当场恼火,威胁道:“敢跟社团收钱?知不知道我这腿怎么断的?”

  报社亮出朝武传媒的资质——青山集团控股,老板林朝羽。

  跛豪立刻老实交钱,转而全心投入足球事业。

  他发现,其他社团老大同样盯上了足球这块肥肉。

  明星球员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让这帮江湖人彻底转了性子。

  酒水开支不过是零头,真正的大头收入来自体育博彩的分润。

  即便抽成比例不高,但积沙成塔,利润依旧惊人。

  如今社团大佬们纷纷告诫手下,对待前来投注的香江市民必须笑脸相迎。

  若真有人中了大奖,更要大肆宣扬,吹嘘自家场子是风水宝地、运势汇聚之处,好吸引更多人下注。

  要是客人嫌 低,大可以去新义安或青火的地盘——那边才是实打实的公道买卖。

  连带着整个香江社团的服务水准都水涨船高。

  上半年街头火并的事件锐减,一来是地盘早已划分清楚,二来众人心思都扑在足球上,忙着为夏季联赛练兵。

  跛豪更是放出狠话:!新义安和青火能踢出名堂,老子的义群凭什么不行?不就是训练、招人和请教练吗?踢!往死里踢!顺便告诉那帮崽子,我跛豪是社团坐馆,踢得好重重有赏,踢不好……问问老子的硬不硬!

  对此,林朝羽也表态了:奖金不是问题,但别动球员。

  咱们搞足球不是玩命,得讲究科学训练和人才培养。

  他带着一众大佬参观了新义安和青火的训练基地,教他们如何系统练兵、搭建青训体系。

  这群刀口舔血的汉子算是开了眼界——难怪联赛初期大家菜鸡互啄,到后期就变成新义安青火单方面碾压,原来人家早把“科学”二字玩透了。

  不过在林朝羽眼里,这两队的水平依旧不堪。

  但对手更弱,总虐菜只会让比赛索然无味。

  对抗必须激烈,赛事必须精彩,否则观众迟早跑光。

  除此之外,林朝羽还亲自指导社团搞宣传、塑造足球文化——“把刀收起来!跛豪,说的就是你!”

  平心而论,社团大佬们对林朝羽确实服气。

  毕竟跟着这位财神爷,是真能捞到油水。

  看看别人搞足球,不也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林朝羽又带着这群社团大哥们参观科学训练体系,从一日三餐到青训梯队,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两个字——格局!

  “未来,无论哪支球队夺冠,我们都要在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踢比赛!”林朝羽缓缓说道,“球员成绩越好,大家的收益就越高。

  各位都是俱乐部老板,得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

  回去后,希望你们尽快完善青训体系。”

  “另外,我们得设立工资帽,规范球员薪资,不能恶性挖角,否则不利于足球发展。

  我要的是每家俱乐部都能赚钱!”

  这正是林朝羽的魅力所在。

  以往那些财团和商人,总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仿佛和他们多说一句话都是施舍。

  但林朝羽不同,他称呼他们为“老板”,真正把双方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交流。

  换作别人,这群社团大哥早翻脸了:你算老几?也配跟我平起平坐?

  足球协会会议结束后,林朝羽又赶往浪澄湾工业区。

  工厂里,一台台电视机正沿着生产线缓缓组装。

  这些生产线和技术是他从美国等地引进的,先以组装起步,再逐步消化技术、升级创新,同时通过专利互换夯实基础。

  眼下首要任务是把品牌打响。

  电视机的名字他已定好——“长江”。

  反正李嘉成不在了,这名字随便用。

  屏幕玻璃交给罗向笛生产,部分零件则由内地代工。

  得益于独家合作,林朝羽能以较低成本采购。

  他的策略很明确:用性价比击穿市场,把家电价格打下来。

  如今日货价格低廉,我们必须做到比它们更低价,才能与日本制造抗衡。

  更实惠的家电能惠及更多香江市民,让大家享受电视带来的乐趣,丰富日常生活。

  这台电视确实不错!林朝羽打开电视,看着播放的足球比赛,难得称赞了一句。

  在穿越前,他很少看电视,但家里仍摆放着一台超大尺寸的电视。

  眼前这台工厂生产的电视虽然与五十多年后的产品差距巨大,但林朝羽已十分满意。

  有总比没有强。

  技术可以逐步提升,但若无法生产才是真正的问题。

  目前我们仍面临不少挑战,关键设备和零件仍需依赖进口。

  站在林朝羽身旁的男子轻咳一声,迅速汇报道,其中最大的难题是显像管等核心部件无法自产,完全依赖进口。

  这名男子叫秦向前,是林朝羽留学计划培养的学生,如今已返回香江。

  他一回来就受到重用,从生产线到研发部门,未来还可能涉及销售,只要熟悉公司运作机制,便会被委以重任。

  林朝羽明确表示,在完全了解公司流程前,不会让他独当一面。

  是我们无法生产吗?林朝羽问道。

  并非不能生产,而是自产成本过高。

  秦向前无奈解释,我们有技术,但建立生产线所需的材料成本太高,且产品迭代快,仍需引进技术。

  若要大规模生产,必须建立专门的显像管工厂。

  林朝羽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这件事我来解决。

  他早已养成习惯——遇到难题就找内地合作。

  从最初的摩托车技术,到后来的牛仔布和棉花贸易,林朝羽与内地的合作日益紧密。

  这次也一样,他打算与内地深入沟通解决。

  国内完全有能力自主生产显像管等核心部件,资金不足的话我可以投资,同时还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短期内或许难以制造出合格零件,但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生产出合格产品,还能实现晶体管的大规模低成本制造。

  林朝羽的目标是整合各国电视机技术,全面吸收消化后,逐步研发自主创新技术。

  “我们的电视机已经生产出来了!”秦向前忍不住质疑,“可问题在于,这些电视机要卖给谁?”

  这确实是个现实问题。

  社团成员可能会购买,但需求量有限。

  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那还有什么意义?

  林朝羽看了秦向前一眼,淡定回应:“别担心,我清楚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

  “林先生,您找我?”

  乔洪恭敬地站在林朝羽面前,内心充满意外。

  没想到这位大人物会亲自召见自己。

  虽然上次吃回扣的事被林朝羽发现,但他觉得为大家谋福利的同时拿点好处也合情合理。

  如今的他已是身家百万的小富豪,也算是个投资高手了。

  “坐吧。”

  林朝羽微微一笑,语气平和:“这次找你,是想谈一桩合作。”

  “和我谈合作?”

  乔洪一时没反应过来,既惊讶又受宠若惊:“什么合作?”

  能让林朝羽亲自出面,这事可不简单。

  “我想让你买电视机。”

  林朝羽顿了顿,补充道:“买我的电视机。”

  “啊?”

  乔洪有些懵:“林先生,如果您要我买电视机,那当然没问题,只是……”

  “先听我说完。”

  林朝羽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不是买一台,而是二十台。”

  乔洪的笑容僵住了。

  如今一台电视机售价近两万元,二十台就是四十万。

  他疯了才会买这么多?

  “林先生,我要这么多电视机做什么?”乔洪迟疑道,“根本用不上啊。”

  “别急。”

  林朝羽从容不迫地打断他:“我要跟你谈的是赚钱的生意,绝不会让你吃亏。

  ”

  乔洪稍稍平复了下思绪,随后问道:林先生,您具体是怎么打算的?

  购置二十台电视机,开设一间电视机馆,专门播放各类电视节目。

  观众要观看就得付费!林朝羽不紧不慢地说,按这个模式经营,收益肯定会相当可观。

  乔洪一时怔住了。

  还能这样操作?

  他本就是思维灵活之人,心中快速盘算后,立即意识到这确实是个不小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