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穿越者张咨-《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次日,晨光初透,袁福在太守府会客厅内来回踱步,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时不时瞥向厅外,嘴里低声咒骂:

  这张太守好大的架子,让老夫等了一个多时辰!

  脚步声由远及近,袁福立刻堆起笑容,转身望去——

  张咨深紫锦袍,身形如渊,阔额浓眉,鹰目似寒星摄魄,踏地生威。

  身侧青年白袍暗甲,玉面含英气,薄唇抿刚毅。

  其腰悬长剑,指骨不离剑柄半寸。

  张咨眼皮微抬,扫了袁福一眼,语气冷淡:

  袁县丞,何事如此着急?

  袁福连忙躬身行礼,谄笑道:

  太守大人,鲁阳县令刘俊勾结贼寇,擅杀县尉,霸占县衙,下官冒死前来求援!

  张咨慢悠悠地踱到主位坐下,随手端起茶盏:

  哦?连县尉都折在他手里?倒是个狠角色。此人什么来头?

  回太守,

  袁福擦了擦额头的汗,

  此人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花钱捐了个县令,行事却嚣张至极,完全不把太守府放在眼里!

  张咨眼神突然一滞,手中茶盏停在半空:

  刘俊?三国里哪有这号人物?莫非......

  其实张咨原是现代一名包工头。

  十年前,意外坠楼后穿越到三国,附身在南阳太守身上。

  他自幼痴迷《三国演义》,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

  收敛心神,张咨沉声道:把经过细细道来。

  袁福立即添油加醋地描述起来。

  当说到那个红脸长须、持青龙刀的大汉,一人独战数十县兵,如入无人之境。

  张咨原本懒散的眼神骤然一凝,手中茶盏微微一顿:

  红脸长须?使青龙刀?此人姓甚名谁?

  袁福一愣,支吾道:

  衙役们喊他关都尉……具体名讳,下官倒是不知。

  关都尉?

  张咨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案几,他使的刀,可是刀身狭长,刀背雕龙?

  袁福回忆片刻,点头道:

  正是!那刀锋寒光凛冽,一刀下去,精铁铠甲都能劈开!

  张咨心头一震,暗忖:

  关二爷?!不对啊,183年关羽应该在涿郡卖枣,怎么会跑到南阳当都尉?

  若能把关羽招揽过来,何愁大业不成!

  可一想到关羽竟被眼前之人下毒,张咨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厉声问道:

  那关都尉现在如何?还能活吗?

  袁福面露得色,捻须笑道:

  回禀大人,那厮中了卑职特制的五步蛇毒箭,绝无生还可能!

  混账!

  张咨猛然拍案,震得案上文书哗啦作响。

  袁福吓得一个激灵,险些跌坐在地。

  只见太守面色铁青,额头青筋暴起:

  你可知那红脸汉...

  话到一半突然顿住——

  此时的关羽不过是个无名小卒,说出来反倒显得古怪。

  袁福战战兢兢地抬头:大人?

  张咨深吸一口气,强压怒意,冷声道:

  汝先下去吧,此事本太守自有安排。

  袁福不甘心,继续恳求道:

  大人,那刘俊嚣张跋扈,若不尽快发兵,只怕……

  张咨厉喝一声,聒噪!再敢多言,本官先取汝项上人头!

  袁福脸色一白,只得悻悻退下。

  张咨转身凝视地图上的鲁阳标记,突然向身侧白袍青年沉声:

  “此事,浩儿以为如何?”

  年轻将领略一沉吟,回道:

  “叔父,袁福此人品行一向不端,其言不可尽信。或可再探甘将军见解?”

  张咨眼中精光一闪,豁然击案:

  “善!速召甘兴霸来见!”

  不多时,一名魁梧将领大步踏入厅内,腰悬铜铃,步伐铿锵——

  …………

  鲁阳县衙·厢房内

  关羽半倚在榻上,面色已恢复几分血色。

  刘俊替他掖了掖被角:二弟且安心静养,练兵之事暂时交由王猛便是。

  区区小伤...

  关羽刚要起身,便被刘俊按回榻上。

  窗外传来整齐的呼喝声,一百多名精壮县兵正在校场操练。

  王猛粗犷的嗓门格外响亮:都给老子把腰板挺直了!好好练!

  刘俊微微一笑,转身穿过回廊,来到西厢一间飘着药香的屋子。

  华佗正在整理药囊,见刘俊进来,拱手道:一夜时间,关将军脉象已稳,比寻常人恢复的快多了,再服数日药剂便可痊愈。

  说着从陶罐中舀出晒干的草药,动作精准得像在称量黄金。

  先生且慢。

  刘俊整了整衣冠,郑重作揖:俊有一事相求。

  华佗花白的眉毛一挑:大人但说无妨。

  恳请先生留在鲁阳,助某培养医者。

  刘俊目光灼灼,如今乱世将至,伤兵若得良医...

  华佗摇头打断:老朽志在悬壶济世,岂可困于一隅?

  刘俊不急不恼,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先生请看。

  展开竟是鲁阳县的户籍册,去岁大疫,鲁阳县死者逾千。若有一支医队...

  大人可知学医要多少年?

  华佗冷笑,三年识药性,五年辨脉象。”

  刘俊目光灼灼:十年磨一剑,鲁阳县等得起。

  华佗手中药碾重重一顿,苍眉紧蹙:

  大人此言差矣!纵使老朽倾囊相授,寒门子需耕作糊口,世家郎耻执贱役,何人愿习此道?

  铜杵与石臼相击的脆响让刘俊心头一震。

  华佗这番话犹如一盆冷水,将他浇了个透心凉——

  在这人命如草的世道,寒门子弟要为一口饭折腰,世家子弟又怎会屈尊学这伺候人的手艺?

  “该死!那些穿越小说果然都是骗人的!”

  刘俊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什么建医学院、培养军医,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根本是痴人说梦!

  可今日若放走华佗,来日沙场之上,又要有多少儿郎因无医可治而枉送性命?

  刘俊深吸一口气,转头望向窗外。

  一百二十名县兵正在烈日下操练,汗水浸透了粗布衣衫。

  他忽然提高声量:先生走遍天下,一年能救几人?

  手指猛地指向校场,他日这些儿郎血染沙场时,先生远在千里之外,可听得见哀嚎声?

  华佗银须微颤,药囊地掉在地上。

  刘俊上前一步,衣袖带起案上药香:

  若先生愿留下授徒,县学东厢可辟为医馆,一应钱粮皆由县衙支应。

  华佗双眼一亮,但很快就摇头道:

  大人且看这县衙府库,可有余粮支应?纵使勉强筹措,朝廷岂会认这无名之费?

  若朝廷不认这账,凭大人那几百石的俸禄能撑多久?

  待俸禄耗尽,届时寒士学未成而粮断,岂非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