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轰鸣着冲上云霄,将阴雨连绵的省城甩在身后。林杰靠在舷窗旁,看着下方逐渐缩小的城市轮廓,如同棋盘。他的膝盖上放着一个厚重的公文包,里面装着省医团队紧急提炼出的项目核心资料,还有周海峰院长特批的差旅文件。
他的目标是京城,国家慢性病防治研究专项评审委员会顾问,陈继儒院士。
陈院士是国内慢性病领域的泰斗,德高望重,以治学严谨、处事公正着称。林杰在国家卫健委借调期间,因参与制定一项技术规范,与陈院士有过几次接触。他清晰记得,在一次讨论基层医疗数据应用的会议上,陈院士对省医前期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一些探索性工作,曾点头表示过肯定,认为“方向对头,有推广价值”。
这就是他唯一的突破口。
飞机落地京城,已是下午。
北方的干冷空气扑面而来,林杰紧了紧外套,没有丝毫停留,直接在机场联系了之前在国家委工作时认识的一位朋友,辗转拿到了陈院士在医学院办公楼的地址和大概的工作规律。
他没有预约。这种情况下,正常预约大概率会被秘书挡驾。
他只能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偶遇”。
打车来到那所闻名全国的医学院。
古朴的建筑,参天的古木,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学术的气息。
林杰按照打听来的信息,找到陈院士所在的实验楼。
在楼下的门禁处,他就被拦住了。
“找谁?有预约吗?”保安警惕地打量着他。
“您好,我找陈继儒院士。我是他以前的学生,从外地来的,有急事想请教老师。”林杰撒了个半真半假的谎,语气诚恳,带着恰到好处的急切和尊敬。
保安看了看他一身还算得体的西装,以及手里那个鼓鼓囊囊、一看就装着重要文件的公文包,犹豫了一下:“陈院士很忙的,没预约不能进。你打个电话给他秘书问问?”
“师兄的电话我一时找不到了,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我就上去在办公室门口等一会儿,万一陈院士有空呢?”林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工作证和身份证,“我是江东省人民医院的医生,这是我的证件。”
保安看了看他的工作证,又看他态度诚恳,不像是捣乱的人,挥了挥手:“那你登记一下,上去看看吧。不过说好了,陈院士要是不见你,你可不能赖着不走。”
“一定,谢谢您!”林杰连忙道谢,快速登记后,走进了实验楼。
他按照指示牌找到陈院士办公室所在的楼层,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他知道,自己这是在赌。赌陈院士今天在办公室,赌他愿意抽出几分钟时间见一个“不速之客”,赌他依然保持着对学术公平的坚持。
来到办公室门口,深色的木门紧闭着。
旁边秘书间的门开着,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女性正在电脑前忙碌。
林杰深吸一口气,走上前,轻轻敲了敲秘书间的门框。
“您好。”
女秘书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询问:“你好,有什么事?”
“您好,打扰了。我是江东省人民医院的林杰,有非常紧急的事情想向陈院士汇报,是关于我们医院申报的国家慢性病防治研究专项的事情,遇到了些困难,想请陈院士指点迷津。”林杰语速平稳,但眼神里的急切和手中的公文包都暗示着事情的重要性。
女秘书皱了皱眉:“陈院士今天的日程很满,现在正在和人谈话。而且,项目申报的事情,你应该走正常渠道……”
“正常渠道走不通了。”林杰打断她,语气带着一丝无奈,但很快又变得坚定,“就是因为遇到了非学术、非技术的障碍,我们才冒昧前来,希望能向陈院士这样的权威专家反映真实情况。只需要五分钟,不,三分钟就好!请您务必帮忙通报一声,如果陈院士实在没空,我立刻就走,绝不多打扰。”
他态度谦卑,但话语里的坚决和那份“非学术障碍”的暗示,让女秘书犹豫了。她看了看林杰,又看了看他紧紧握着的公文包。
“你等一下。”女秘书站起身,走到里面陈院士的办公室门口,轻轻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进去。
林杰站在外面,能听到里面隐约的谈话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他感觉自己手心里有些冒汗。
会不会被直接拒绝?吃个闭门羹?
如果连陈院士的面都见不到,那他这趟京城之行就彻底失败了。省医那个项目,恐怕就……
就在他心不断下沉时,女秘书走了出来,脸上没什么表情。
“陈院士让你进去。他只有十分钟时间。”
一瞬间,林杰几乎要松一口气,但他立刻稳住心神,郑重地说了声“谢谢”,整理了一下衣领,迈步走进了陈院士的办公室。
办公室很大,但并不奢华,四周都是顶到天花板的书架,堆满了书籍和文献。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书卷气和消毒水味混合的气息。
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戴着老花镜,看着电脑屏幕。他应该就是陈继儒院士。
旁边还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学者,看样子刚才正在和陈院士讨论问题。
“陈院士,您好!冒昧打扰,非常抱歉!”林杰上前几步,微微躬身,态度恭敬。
陈院士抬起头,从老花镜上方打量了他一下,目光锐利:“你就是江东省医的林杰?刚刚小张说你们项目遇到了麻烦?”
“是的,陈院士。”林杰立刻切入正题,他知道时间宝贵,“我们医院申报的‘国家重大慢性病防治研究’专项,前期所有技术评审都已高分通过,但在最后的行政审核环节,被省卫生厅以‘团队构成合理性’和‘区域代表性’存在疑问为由卡住,要求三天内补充论证材料。这个时限根本不可能完成。”
陈院士的眉头微微皱起:“团队和区域问题?前期评审专家没提出异议?”
“没有!我们的团队汇聚了院内相关科室的骨干,区域代表性也完全符合指南要求。”林杰语气肯定,随即话锋一转,带着一丝苦涩,“我们怀疑,这可能与省内一些……非学术因素的人事变动有关,有人想借此打压我们医院。”
他没有点名道姓,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旁边的中年学者闻言,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陈院士沉默了一下,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科研项目,首要的是学术价值和技术可行性。行政流程是为学术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
他看向林杰:“你把你们项目的核心亮点,用最简短的方式跟我说说。我看看值不值得我开这个口。”
机会来了!
林杰精神一振,立刻打开公文包,但他没有拿出厚厚一摞资料,而是抽出了一份只有三页纸的摘要报告和几张关键数据图表。这是他登机前,要求科团队必须提炼出来的精华。
“陈院士,请看。”他将摘要双手递上,“我们项目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一个覆盖全省基层医疗机构的慢性病实时监测与干预数据平台模型。与传统研究不同,我们强调‘防’重于‘治’,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识别高危人群,实现精准健康管理。这是第一页,是我们基于三十万社区人群队列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准确率达到85%以上……”
陈院士接过摘要,戴好老花镜,看得很快。
林杰站在一旁,语速不快,但条理极其清晰,重点突出,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结论都扎实有据。
他没有空泛的吹嘘,只讲最硬核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前景。
“……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基层医生的简易筛查和干预工具,已经在三个试点县推广应用,数据显示,试点区域脑卒中、心梗等急性事件的发生率,在一年内下降了12%。”林杰指着最后一张效果对比图说道。
陈院士放下摘要,抬起头,目光中多了几分认可。
他看向旁边的中年学者:“这个思路,确实有点意思。数据也扎实。”
中年学者也点了点头:“嗯,把大数据和基层预防结合,切入点很巧,成果也看得见。”
陈院士重新看向林杰,语气缓和了不少:“项目本身,是很有价值的。你们前期的工作,也确实做得不错。”
林杰的心提了起来,关键的时刻到了。
“不过,”陈院士话锋一转,“行政上的事情,比较复杂。我作为一个搞研究的,也不便过多干涉具体的行政流程。”
林杰的心微微一沉。
但陈院士接着说道:“但是,对于有价值的科研项目,因为非学术原因被搁置,这是对科研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打击。”
他沉吟了一下,对旁边的中年学者说:“王教授,你回头以我们专家顾问组的名义,给项目评审办公室发个文,就说……我们认为江东省医这个项目,技术路线清晰,前期基础扎实,建议予以重点关注,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措辞你把握一下。”
那位王教授立刻点头:“好的,陈老,我明白了。”
林杰瞬间感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陈院士虽然没有直接施压,但这句“建议予以重点关注,确保评审公平公正”,无疑是在表明他的态度!这对于国家层面的项目评审办公室来说,分量极重!赵凯在省厅搞的那些小动作,在更高层面的关注下,很可能就会失效!
“谢谢陈院士!谢谢您!”林杰激动地连声道谢。
“不用谢我。”陈院士摆了摆手,神色严肃,“我是为了项目本身,为了国家的慢性病防治事业。你们回去后,把该补的材料,尽最大努力补上,程序上不要留人口实。”
“是!我们一定做到!”林杰用力点头。
“好了,你回去吧。我后面还有个会。”陈院士下了逐客令。
林杰再次鞠躬感谢,然后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办公室。
走出实验楼,冰冷的空气吸入肺中,他却感觉浑身发热。
迂回战术,成功了第一步!
他不敢耽搁,立刻拿出手机,准备给周海峰院长汇报这个好消息。
然而,手机屏幕亮起,却先弹出了好几条未读信息和未接来电提醒,都来自何伟和孙萌。
信息的内容,让他的心猛地一紧。
“林主任,检查组今天查得特别细,揪住我们早期两份会议纪要的格式问题不放……”
“赵处长亲自质疑我们青年医生扶持计划的评审标准,说存在‘主观倾向’……”
“他们要求调阅所有扶持项目的经费使用明细……”
林杰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京城的曙光初现,省城的狂风暴雨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周海峰的电话。
他的目标是京城,国家慢性病防治研究专项评审委员会顾问,陈继儒院士。
陈院士是国内慢性病领域的泰斗,德高望重,以治学严谨、处事公正着称。林杰在国家卫健委借调期间,因参与制定一项技术规范,与陈院士有过几次接触。他清晰记得,在一次讨论基层医疗数据应用的会议上,陈院士对省医前期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一些探索性工作,曾点头表示过肯定,认为“方向对头,有推广价值”。
这就是他唯一的突破口。
飞机落地京城,已是下午。
北方的干冷空气扑面而来,林杰紧了紧外套,没有丝毫停留,直接在机场联系了之前在国家委工作时认识的一位朋友,辗转拿到了陈院士在医学院办公楼的地址和大概的工作规律。
他没有预约。这种情况下,正常预约大概率会被秘书挡驾。
他只能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偶遇”。
打车来到那所闻名全国的医学院。
古朴的建筑,参天的古木,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学术的气息。
林杰按照打听来的信息,找到陈院士所在的实验楼。
在楼下的门禁处,他就被拦住了。
“找谁?有预约吗?”保安警惕地打量着他。
“您好,我找陈继儒院士。我是他以前的学生,从外地来的,有急事想请教老师。”林杰撒了个半真半假的谎,语气诚恳,带着恰到好处的急切和尊敬。
保安看了看他一身还算得体的西装,以及手里那个鼓鼓囊囊、一看就装着重要文件的公文包,犹豫了一下:“陈院士很忙的,没预约不能进。你打个电话给他秘书问问?”
“师兄的电话我一时找不到了,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我就上去在办公室门口等一会儿,万一陈院士有空呢?”林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工作证和身份证,“我是江东省人民医院的医生,这是我的证件。”
保安看了看他的工作证,又看他态度诚恳,不像是捣乱的人,挥了挥手:“那你登记一下,上去看看吧。不过说好了,陈院士要是不见你,你可不能赖着不走。”
“一定,谢谢您!”林杰连忙道谢,快速登记后,走进了实验楼。
他按照指示牌找到陈院士办公室所在的楼层,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他知道,自己这是在赌。赌陈院士今天在办公室,赌他愿意抽出几分钟时间见一个“不速之客”,赌他依然保持着对学术公平的坚持。
来到办公室门口,深色的木门紧闭着。
旁边秘书间的门开着,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女性正在电脑前忙碌。
林杰深吸一口气,走上前,轻轻敲了敲秘书间的门框。
“您好。”
女秘书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询问:“你好,有什么事?”
“您好,打扰了。我是江东省人民医院的林杰,有非常紧急的事情想向陈院士汇报,是关于我们医院申报的国家慢性病防治研究专项的事情,遇到了些困难,想请陈院士指点迷津。”林杰语速平稳,但眼神里的急切和手中的公文包都暗示着事情的重要性。
女秘书皱了皱眉:“陈院士今天的日程很满,现在正在和人谈话。而且,项目申报的事情,你应该走正常渠道……”
“正常渠道走不通了。”林杰打断她,语气带着一丝无奈,但很快又变得坚定,“就是因为遇到了非学术、非技术的障碍,我们才冒昧前来,希望能向陈院士这样的权威专家反映真实情况。只需要五分钟,不,三分钟就好!请您务必帮忙通报一声,如果陈院士实在没空,我立刻就走,绝不多打扰。”
他态度谦卑,但话语里的坚决和那份“非学术障碍”的暗示,让女秘书犹豫了。她看了看林杰,又看了看他紧紧握着的公文包。
“你等一下。”女秘书站起身,走到里面陈院士的办公室门口,轻轻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进去。
林杰站在外面,能听到里面隐约的谈话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他感觉自己手心里有些冒汗。
会不会被直接拒绝?吃个闭门羹?
如果连陈院士的面都见不到,那他这趟京城之行就彻底失败了。省医那个项目,恐怕就……
就在他心不断下沉时,女秘书走了出来,脸上没什么表情。
“陈院士让你进去。他只有十分钟时间。”
一瞬间,林杰几乎要松一口气,但他立刻稳住心神,郑重地说了声“谢谢”,整理了一下衣领,迈步走进了陈院士的办公室。
办公室很大,但并不奢华,四周都是顶到天花板的书架,堆满了书籍和文献。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书卷气和消毒水味混合的气息。
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戴着老花镜,看着电脑屏幕。他应该就是陈继儒院士。
旁边还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学者,看样子刚才正在和陈院士讨论问题。
“陈院士,您好!冒昧打扰,非常抱歉!”林杰上前几步,微微躬身,态度恭敬。
陈院士抬起头,从老花镜上方打量了他一下,目光锐利:“你就是江东省医的林杰?刚刚小张说你们项目遇到了麻烦?”
“是的,陈院士。”林杰立刻切入正题,他知道时间宝贵,“我们医院申报的‘国家重大慢性病防治研究’专项,前期所有技术评审都已高分通过,但在最后的行政审核环节,被省卫生厅以‘团队构成合理性’和‘区域代表性’存在疑问为由卡住,要求三天内补充论证材料。这个时限根本不可能完成。”
陈院士的眉头微微皱起:“团队和区域问题?前期评审专家没提出异议?”
“没有!我们的团队汇聚了院内相关科室的骨干,区域代表性也完全符合指南要求。”林杰语气肯定,随即话锋一转,带着一丝苦涩,“我们怀疑,这可能与省内一些……非学术因素的人事变动有关,有人想借此打压我们医院。”
他没有点名道姓,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旁边的中年学者闻言,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陈院士沉默了一下,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科研项目,首要的是学术价值和技术可行性。行政流程是为学术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
他看向林杰:“你把你们项目的核心亮点,用最简短的方式跟我说说。我看看值不值得我开这个口。”
机会来了!
林杰精神一振,立刻打开公文包,但他没有拿出厚厚一摞资料,而是抽出了一份只有三页纸的摘要报告和几张关键数据图表。这是他登机前,要求科团队必须提炼出来的精华。
“陈院士,请看。”他将摘要双手递上,“我们项目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一个覆盖全省基层医疗机构的慢性病实时监测与干预数据平台模型。与传统研究不同,我们强调‘防’重于‘治’,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识别高危人群,实现精准健康管理。这是第一页,是我们基于三十万社区人群队列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准确率达到85%以上……”
陈院士接过摘要,戴好老花镜,看得很快。
林杰站在一旁,语速不快,但条理极其清晰,重点突出,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结论都扎实有据。
他没有空泛的吹嘘,只讲最硬核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前景。
“……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基层医生的简易筛查和干预工具,已经在三个试点县推广应用,数据显示,试点区域脑卒中、心梗等急性事件的发生率,在一年内下降了12%。”林杰指着最后一张效果对比图说道。
陈院士放下摘要,抬起头,目光中多了几分认可。
他看向旁边的中年学者:“这个思路,确实有点意思。数据也扎实。”
中年学者也点了点头:“嗯,把大数据和基层预防结合,切入点很巧,成果也看得见。”
陈院士重新看向林杰,语气缓和了不少:“项目本身,是很有价值的。你们前期的工作,也确实做得不错。”
林杰的心提了起来,关键的时刻到了。
“不过,”陈院士话锋一转,“行政上的事情,比较复杂。我作为一个搞研究的,也不便过多干涉具体的行政流程。”
林杰的心微微一沉。
但陈院士接着说道:“但是,对于有价值的科研项目,因为非学术原因被搁置,这是对科研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打击。”
他沉吟了一下,对旁边的中年学者说:“王教授,你回头以我们专家顾问组的名义,给项目评审办公室发个文,就说……我们认为江东省医这个项目,技术路线清晰,前期基础扎实,建议予以重点关注,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措辞你把握一下。”
那位王教授立刻点头:“好的,陈老,我明白了。”
林杰瞬间感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陈院士虽然没有直接施压,但这句“建议予以重点关注,确保评审公平公正”,无疑是在表明他的态度!这对于国家层面的项目评审办公室来说,分量极重!赵凯在省厅搞的那些小动作,在更高层面的关注下,很可能就会失效!
“谢谢陈院士!谢谢您!”林杰激动地连声道谢。
“不用谢我。”陈院士摆了摆手,神色严肃,“我是为了项目本身,为了国家的慢性病防治事业。你们回去后,把该补的材料,尽最大努力补上,程序上不要留人口实。”
“是!我们一定做到!”林杰用力点头。
“好了,你回去吧。我后面还有个会。”陈院士下了逐客令。
林杰再次鞠躬感谢,然后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办公室。
走出实验楼,冰冷的空气吸入肺中,他却感觉浑身发热。
迂回战术,成功了第一步!
他不敢耽搁,立刻拿出手机,准备给周海峰院长汇报这个好消息。
然而,手机屏幕亮起,却先弹出了好几条未读信息和未接来电提醒,都来自何伟和孙萌。
信息的内容,让他的心猛地一紧。
“林主任,检查组今天查得特别细,揪住我们早期两份会议纪要的格式问题不放……”
“赵处长亲自质疑我们青年医生扶持计划的评审标准,说存在‘主观倾向’……”
“他们要求调阅所有扶持项目的经费使用明细……”
林杰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京城的曙光初现,省城的狂风暴雨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周海峰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