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拨通了周海峰的电话。
“院长,我见到陈院士了。”林杰言简意赅,“他对我们项目的学术价值给予了肯定,同意以专家顾问组的名义,建议评审办公室予以重点关注,确保公平。”
电话那头,周海峰明显松了一口气,声音都带着一丝激动:“好!太好了!林杰,你这趟京城没白跑!立了大功了!”
“院长,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时候。”林杰语气凝重,“陈院士也提醒我们,程序上不要留人口实。厅里给的三天期限,现在只剩下两天不到,补充材料必须尽快、尽善尽美地提交上去。另外……”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何伟他们那边,情况似乎不太妙。”
周海峰的心情也沉了下来:“我知道。赵凯这次是铁了心要找麻烦,检查组吹毛求疵,抓着一些细枝末节不放。不过你放心,这边有我盯着,他们翻不了天!你那边,务必确保材料万无一失!”
“明白!我马上联系科,盯着他们把材料弄好。”林杰挂了电话,立刻又拨通了科主任的号码,将陈院士的意见和紧迫的时间要求传达过去,语气不容置疑。
做完这一切,他才稍微松了口气,但心头那块石头并未完全落下。
他知道,京城这边只是撬动了一个支点,真正的较量,还在省城。他必须尽快回去。
就在他准备查询返程航班时,手机又响了,是一个陌生的京城号码。
“喂,您好。”
“是林杰医生吗?”电话那头是一个略显严肃的男声,“我是陈院士项目组的王教授。”
林杰心中一凛,是刚才在陈院士办公室见到的那位中年学者。“王教授您好!我是林杰。”
“林医生,是这样的。”王教授的语气听不出喜怒,“陈院士回去后,又仔细看了一下你们项目的摘要,他对你们提出的那个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算法构架,以及如何与基层医疗机构的HIS系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对接,还有些技术细节上的疑问。你知道,陈老对技术问题一向严谨。”
林杰的心提了起来。难道陈院士改变了主意?或者这只是委婉拒绝的另一种说法?
“陈院士的意思是,”王教授继续说道,“如果你方便的话,现在可以再来一趟他办公室,他想当面再和你探讨一下这几个技术关键点。当然,如果你已经订了返程机票,或者有其他安排,那就算了。”
机会!这是另一个机会!一个用硬核技术实力,彻底打消权威专家最后疑虑的机会!
虽然这意味着他可能要改签航班,甚至今晚滞留京城,但比起项目的生死,这根本不值一提。
“方便!我非常方便!”林杰立刻回答,“王教授,我马上过去!感谢陈院士和王教授能再给我这个机会!”
“好,那你过来吧。”王教授说完便挂了电话。
林杰收起手机,立刻拦下一辆出租车,再次赶往医学院。
一路上,他大脑飞速运转,将项目中关于算法模型和系统对接的所有技术细节、可能遇到的质疑点、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在脑海里过电影般梳理了一遍。
再次走进陈院士的办公室,气氛比上次更加凝重。
陈院士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项目摘要和几张他刚才随手记下的笔记。王教授坐在一旁。
“陈院士,王教授。”林杰恭敬地问好。
陈院士抬起头,指了指办公桌对面椅子:“坐。别紧张,就是几个技术问题,我们探讨一下。”
话虽如此,但林杰能感觉到,这次“探讨”的结果,将直接影响陈院士最终的态度和力度。
陈院士拿起摘要,直接指向风险预测模型的部分:“你这个模型,核心变量选取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确保在基层医疗机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预测的稳定性?”
问题非常专业,直指核心。
林杰没有拿出任何准备好的文稿,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一侧的白板前,拿起记号笔。
“陈院士,王教授,请允许我在白板上演示一下。”他征得同意后,转身,笔尖落在白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直接开始推演。
“我们模型的核心变量,主要基于国内外大规模流行病学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结合我们本省超过三十万人的社区体检数据和五年随访数据,进行本土化验证和权重调整。”他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快速列出几个关键变量及其权重系数,“比如,这个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我们发现其在预测本省人群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时,权重比传统模型高出0.15,这与本地区的饮食结构特点高度相关……”
他逻辑清晰,数据信手拈来,每一个结论背后都有扎实的数据支撑。
白板上很快布满了公式、数据和箭头。
陈院士和王教授都认真地听着,没有打断。
“……关于数据质量问题,这正是我们模型设计的巧妙之处。”林杰换了一种颜色的笔,开始画系统架构图,“我们设计了一套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前置模块,内嵌在基层医院的HIS系统里,可以自动识别和修正常见的录入错误和逻辑矛盾。同时,模型本身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对于缺失数据,我们采用多重插补算法进行估算,确保在数据不完美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85%以上的预测准确率……”
他讲得投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紧张,完全沉浸在技术的世界里。
从算法构架到临床路径,从数据采集到效果评估,他层层剖析,将项目的核心技术优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他讲到如何将模型结果转化为基层医生可操作的干预建议,并通过手机APP推送给高危患者时,陈院士微微颔首,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表示赞同时的习惯动作。
“……所以,我们这个项目,不仅仅是发几篇论文,更重要的是打造一个真正能在基层落地、产生实效的慢性病防控工具。”林杰最后总结道,放下记号笔,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陈院士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却条理分明的推演,看了足有半分钟,然后缓缓摘下老花镜。
“后生可畏啊。”他轻轻说了一句,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思路清晰,基础扎实,更重要的是,心里装着基层,装着患者。很好。”
他转向王教授:“王教授,你觉得呢?”
王教授也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容:“林医生确实把问题讲透了。这个项目,有价值,也有可行的路径。之前那些所谓的‘团队’、‘区域’问题,现在看来,确实不值一提。”
陈院士重新看向林杰,目光变得坚定:“林杰,你回去告诉周院长,这个项目,我们专家顾问组会持续关注。让你们的人,抓紧把材料补充好,按程序报上去。其他的,不用担心。”
“谢谢陈院士!谢谢王教授!”林杰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他知道,这一次,他是真正用无可挑剔的专业实力,敲开了这扇至关重要的大门。
从陈院士办公室出来,京城的夜色已然降临。华灯初上,寒风依旧,但林杰却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立刻订了最近一班返回省城的机票。京城的大门已经敲开,接下来,该回去面对省城的疾风骤雨了。
飞机起飞,舷窗外是璀璨的京城夜景。林杰闭上眼睛,养精蓄锐。
他知道,回去之后,等待他的,将是赵凯检查组更加疯狂的反扑。
“院长,我见到陈院士了。”林杰言简意赅,“他对我们项目的学术价值给予了肯定,同意以专家顾问组的名义,建议评审办公室予以重点关注,确保公平。”
电话那头,周海峰明显松了一口气,声音都带着一丝激动:“好!太好了!林杰,你这趟京城没白跑!立了大功了!”
“院长,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时候。”林杰语气凝重,“陈院士也提醒我们,程序上不要留人口实。厅里给的三天期限,现在只剩下两天不到,补充材料必须尽快、尽善尽美地提交上去。另外……”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何伟他们那边,情况似乎不太妙。”
周海峰的心情也沉了下来:“我知道。赵凯这次是铁了心要找麻烦,检查组吹毛求疵,抓着一些细枝末节不放。不过你放心,这边有我盯着,他们翻不了天!你那边,务必确保材料万无一失!”
“明白!我马上联系科,盯着他们把材料弄好。”林杰挂了电话,立刻又拨通了科主任的号码,将陈院士的意见和紧迫的时间要求传达过去,语气不容置疑。
做完这一切,他才稍微松了口气,但心头那块石头并未完全落下。
他知道,京城这边只是撬动了一个支点,真正的较量,还在省城。他必须尽快回去。
就在他准备查询返程航班时,手机又响了,是一个陌生的京城号码。
“喂,您好。”
“是林杰医生吗?”电话那头是一个略显严肃的男声,“我是陈院士项目组的王教授。”
林杰心中一凛,是刚才在陈院士办公室见到的那位中年学者。“王教授您好!我是林杰。”
“林医生,是这样的。”王教授的语气听不出喜怒,“陈院士回去后,又仔细看了一下你们项目的摘要,他对你们提出的那个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算法构架,以及如何与基层医疗机构的HIS系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对接,还有些技术细节上的疑问。你知道,陈老对技术问题一向严谨。”
林杰的心提了起来。难道陈院士改变了主意?或者这只是委婉拒绝的另一种说法?
“陈院士的意思是,”王教授继续说道,“如果你方便的话,现在可以再来一趟他办公室,他想当面再和你探讨一下这几个技术关键点。当然,如果你已经订了返程机票,或者有其他安排,那就算了。”
机会!这是另一个机会!一个用硬核技术实力,彻底打消权威专家最后疑虑的机会!
虽然这意味着他可能要改签航班,甚至今晚滞留京城,但比起项目的生死,这根本不值一提。
“方便!我非常方便!”林杰立刻回答,“王教授,我马上过去!感谢陈院士和王教授能再给我这个机会!”
“好,那你过来吧。”王教授说完便挂了电话。
林杰收起手机,立刻拦下一辆出租车,再次赶往医学院。
一路上,他大脑飞速运转,将项目中关于算法模型和系统对接的所有技术细节、可能遇到的质疑点、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在脑海里过电影般梳理了一遍。
再次走进陈院士的办公室,气氛比上次更加凝重。
陈院士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项目摘要和几张他刚才随手记下的笔记。王教授坐在一旁。
“陈院士,王教授。”林杰恭敬地问好。
陈院士抬起头,指了指办公桌对面椅子:“坐。别紧张,就是几个技术问题,我们探讨一下。”
话虽如此,但林杰能感觉到,这次“探讨”的结果,将直接影响陈院士最终的态度和力度。
陈院士拿起摘要,直接指向风险预测模型的部分:“你这个模型,核心变量选取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确保在基层医疗机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预测的稳定性?”
问题非常专业,直指核心。
林杰没有拿出任何准备好的文稿,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一侧的白板前,拿起记号笔。
“陈院士,王教授,请允许我在白板上演示一下。”他征得同意后,转身,笔尖落在白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直接开始推演。
“我们模型的核心变量,主要基于国内外大规模流行病学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结合我们本省超过三十万人的社区体检数据和五年随访数据,进行本土化验证和权重调整。”他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快速列出几个关键变量及其权重系数,“比如,这个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我们发现其在预测本省人群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时,权重比传统模型高出0.15,这与本地区的饮食结构特点高度相关……”
他逻辑清晰,数据信手拈来,每一个结论背后都有扎实的数据支撑。
白板上很快布满了公式、数据和箭头。
陈院士和王教授都认真地听着,没有打断。
“……关于数据质量问题,这正是我们模型设计的巧妙之处。”林杰换了一种颜色的笔,开始画系统架构图,“我们设计了一套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前置模块,内嵌在基层医院的HIS系统里,可以自动识别和修正常见的录入错误和逻辑矛盾。同时,模型本身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对于缺失数据,我们采用多重插补算法进行估算,确保在数据不完美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85%以上的预测准确率……”
他讲得投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紧张,完全沉浸在技术的世界里。
从算法构架到临床路径,从数据采集到效果评估,他层层剖析,将项目的核心技术优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他讲到如何将模型结果转化为基层医生可操作的干预建议,并通过手机APP推送给高危患者时,陈院士微微颔首,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表示赞同时的习惯动作。
“……所以,我们这个项目,不仅仅是发几篇论文,更重要的是打造一个真正能在基层落地、产生实效的慢性病防控工具。”林杰最后总结道,放下记号笔,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陈院士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却条理分明的推演,看了足有半分钟,然后缓缓摘下老花镜。
“后生可畏啊。”他轻轻说了一句,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思路清晰,基础扎实,更重要的是,心里装着基层,装着患者。很好。”
他转向王教授:“王教授,你觉得呢?”
王教授也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容:“林医生确实把问题讲透了。这个项目,有价值,也有可行的路径。之前那些所谓的‘团队’、‘区域’问题,现在看来,确实不值一提。”
陈院士重新看向林杰,目光变得坚定:“林杰,你回去告诉周院长,这个项目,我们专家顾问组会持续关注。让你们的人,抓紧把材料补充好,按程序报上去。其他的,不用担心。”
“谢谢陈院士!谢谢王教授!”林杰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他知道,这一次,他是真正用无可挑剔的专业实力,敲开了这扇至关重要的大门。
从陈院士办公室出来,京城的夜色已然降临。华灯初上,寒风依旧,但林杰却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立刻订了最近一班返回省城的机票。京城的大门已经敲开,接下来,该回去面对省城的疾风骤雨了。
飞机起飞,舷窗外是璀璨的京城夜景。林杰闭上眼睛,养精蓄锐。
他知道,回去之后,等待他的,将是赵凯检查组更加疯狂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