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急诊科来了个狠人-《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在监护室待了不到一周,调令就下来了。

  电话是院长亲自打来的,言简意赅:“林杰,准备一下,明天去急诊科报到。”

  林杰握着手机,愣了一下。不是说好先在监护室待着,避避风头吗?怎么突然又调去急诊科了?

  “院长,这……”

  “急诊科缺人,忙起来脚不沾地,能学到东西。”院长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听不出什么情绪,“赵建明主任是院里老人,业务能力强,作风硬朗,你跟着他,好好干。”

  赵建明?林杰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个身材高大、嗓门洪亮、眉头总是拧着个疙瘩的身影。急诊科的“赵大炮”,全院闻名,脾气火爆,训起人来不分场合,连副院长面子都敢驳。但他也确实有资本,一手急救技术出神入化,是省内急诊医学的权威之一。

  院长把他塞到赵建明手底下,是什么意思?是真让他去学东西,还是觉得监护室还不够“安全”,急诊科那种混乱繁忙的环境更能让他“隐形”?或者,是想借赵建明这块磨刀石,再磨磨他这把刚刚见了点锋刃的刀?

  “我服从安排。”林杰没多问,干脆地应道。

  “嗯。”院长顿了顿,加了一句,“急诊科情况复杂,少说,多看,多做。”

  电话挂断了。

  林杰放下手机,看着窗外。天色灰蒙蒙的,像要下雨。从监护室调到急诊科,看似平级调动,甚至对很多规培医生来说,急诊科是更累、更不讨好的地方。但林杰隐隐觉得,这步棋,没那么简单。

  也好。监护室虽然暂时安全,但太过闭塞,消息不灵。急诊科是医院的前哨,三教九流,信息汇聚,或许能听到、看到一些在高层办公室里听不到看不到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林杰收拾好自己的听诊器、叩诊锤等寥寥几件个人物品,装进那个半旧的帆布包,去了急诊科。

  急诊科永远处于一种高速运转的嘈杂状态。救护车的鸣笛声、病人的呻吟声、家属的哭喊声、医护人员的脚步声和指令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

  空气里混杂着消毒水、血腥味、汗味和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

  林杰穿过拥挤的候诊区,按照指示牌找到主任办公室。门虚掩着,他敲了敲。

  “进。”一个粗犷的声音传来。

  林杰推门进去。办公室不大,陈设简单,一张办公桌,一个书柜,两张椅子。赵建明坐在桌子后面,正低头看着一份病历,眉头习惯性地锁着。他看起来五十多岁,寸头,头发根根直立,夹杂着不少白发,脸庞黝黑,穿着白大褂也能看出肩膀宽阔,体格结实。

  “赵主任,您好,我是林杰,今天来报到。”林杰站在办公桌前,语气不卑不亢。

  赵建明头也没抬,只是从鼻子里“嗯”了一声,继续看手里的病历,仿佛那几张纸比眼前这个大活人重要得多。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哗哗声,和外面隐约传来的嘈杂。

  林杰也不催促,就那么站着,目光平静地打量着这间办公室。书柜里塞满了专业书籍和文件夹,有些凌乱。墙上挂着一面锦旗,写着“妙手仁心,救死扶伤”,落款是几年前了。办公桌一角放着一个泡着浓茶的搪瓷缸子,上面印着红色的“先进工作者”字样,漆都磨掉了不少。

  足有三四分钟,赵建明才把手里的病历往旁边一丢,抬起头,那双锐利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林杰。

  “林杰?”他声音洪亮,带着点审视的味道,“心胸外科那个?把李为民搞去学习班的?”

  这话问得直接,甚至有点刺人。

  “李主任是参加干部研修班。”林杰纠正道,语气依旧平稳,“我只是按程序反映了些情况。”

  赵建明嗤笑一声,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肚子上:“行了,在我这儿就别来这套虚的。李为民是个什么货色,我比你清楚。你小子有点胆色,但也够能惹事。”

  他拿起搪瓷缸子,吹开浮沫,喝了一大口茶,然后重重放下,发出“哐”一声响。

  “我不管院长为什么把你塞到我这儿,也不管你之前有什么丰功伟绩。”赵建明盯着林杰,眼神不善,“到了急诊科,就得守我急诊科的规矩。我这里,不养闲人,不养少爷,更不养光会耍嘴皮子、搞斗争的关系户!”

  “是,主任。”林杰点头。

  “急诊科的活儿,又脏又累,压力大,风险高。病人情况瞬息万变,没时间给你慢慢琢磨,更没那么多弯弯绕。”赵建明语气加重,“我要的是能干活、肯干活、眼里有活的医生!听明白了?”

  “明白。”林杰回答得干脆。

  赵建明似乎对他这副宠辱不惊的样子有点意外,又打量了他几眼,才朝门外喊了一嗓子:“小刘!”

  一个三十岁左右、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医生应声推门进来:“主任,您找我?”

  “这是新来的林医生,规培的。”赵建明用下巴指了指林杰,“你带带他,熟悉下环境流程。重病人、疑难病人先别让他碰,从分诊、清创缝合这些基础的开始。”

  叫小刘的医生看了林杰一眼,眼神里带着点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好的主任。林医生,跟我来吧。”

  林杰对赵建明说了声“主任我先去了”,跟着小刘走出办公室。

  门一关上,赵建明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拨了个号码。

  “老周,人我收下了。”他对着话筒,语气没什么起伏,“性子看起来还挺稳,不像是个炸刺的。……你放心,在我这儿,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行了,我知道轻重,先看看成色再说。”

  放下电话,他拿起那个旧搪瓷缸,又喝了一口浓茶,目光落在窗外淅淅沥沥开始下雨的天空,眉头依旧锁着。

  另一边,小刘医生带着林杰在急诊科里转悠。

  “我是刘斌,来急诊科五年了。”刘斌一边走一边介绍,语速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那边是分诊台,所有病人来了先过那里,评估危急程度,分级处理。绿色是轻症,黄色是急症,红色是危重症,直接进抢救室。”

  “这边是清创缝合室,那边是留观病房。抢救室在最里面,设备最全,赵主任一般都在那边盯着。”刘斌指了指方向,“急诊科就这样,永远忙,永远乱。家属情绪容易激动,说话小心点,遇到处理不了的,及时喊人,别硬扛。”

  “谢谢刘老师。”林杰道谢。

  刘斌摆摆手:“别客气,叫我刘哥就行。咱们科,赵主任是老大,他说啥是啥。他脾气是爆了点,但人正派,业务没得说,跟着他能学到真东西。”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就是……特别讨厌那种托关系进来、光占位置不干活的。”

  林杰点点头,表示理解。看来赵建明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已经定位在了“关系户”和“惹事精”上。

  “你先在分诊台帮帮忙,熟悉下常见病症的初步判断。”刘斌把他带到分诊台,跟当班的护士长打了个招呼,就匆匆去处理病人了。

  分诊台是急诊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考验眼力和经验的地方。几个护士忙得脚不沾地,不断有病人和家属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描述病情。

  林杰穿上护士递过来的白大褂,立刻投入了工作。

  “哪里不舒服?”

  “发烧几天了?最高多少度?”

  “胸口疼?怎么个疼法?像石头压着还是针扎一样?”

  “外伤?怎么伤的?伤到哪里了?”

  他问诊条理清晰,重点明确,快速地进行着初步评估和分级。一开始,护士们对这个空降来的年轻医生还带着点观望,但很快发现他基础扎实,判断准确,处理利落,不像是个生手,更不像来混日子的,态度也就渐渐缓和了。

  一个上午就在这种高强度的忙碌中过去。中午匆匆扒了几口盒饭,下午继续。

  快到傍晚的时候,雨下得更大了。救护车的声音由远及近,格外刺耳。

  “红色警报!多发伤!准备抢救!”分诊台的广播里传来急促的喊声。

  整个急诊科瞬间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快速运转起来。抢救室的门大开,赵建明高大的身影已经站在门口,脸色凝重。

  平车被医护人员飞快地推了进来,上面躺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年轻男子,满身的酒气和血腥味混合在一起。跟在后面的几个年轻人也都浑身湿透,带着酒气,情绪激动。

  “让开!都让开!医生!快救救我兄弟!”一个黄毛青年嘶吼着,试图往抢救室里冲。

  “家属外面等!”赵建明一声低吼,如同炸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那几个躁动的年轻人被镇住了一瞬,护士和保安趁机将他们拦在了抢救室外。

  林杰站在分诊台,能看到抢救室里的一部分情况。伤员意识模糊,多处外伤,最严重的是腹部,衣服被血浸透了一片。

  “血压测不出!”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补液!”

  “准备输血!”

  “联系普外科、骨科急会诊!”

  赵建明的指令清晰、迅速、果断。他亲自上手检查伤员腹部,眉头拧成了疙瘩。“怀疑肝脾破裂,腹腔内大出血,必须马上手术!麻醉科准备好了没有?”

  就在这时,那个黄毛青年不知怎么挣脱了阻拦,猛地冲进了抢救室,红着眼睛喊道:“医生!你们必须救活他!他要是死了,我跟你们没完!”

  他这一冲,差点撞到一个正在给伤员建立静脉通道的护士。

  “把他弄出去!”赵建明头都没回,声音冰冷。

  保安赶紧上来拉人。那黄毛却像是失去了理智,一把甩开保安,指着赵建明:“你什么态度!信不信我投诉你!”

  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林杰见状,立刻从分诊台后面快步走了过去。他没有去拉那个黄毛,而是挡在了他和抢救区域之间,面向那个黄毛,语气冷静而快速:“先生,冷静点!你朋友现在情况非常危险,每一秒都很宝贵!医生正在全力抢救,你在这里吵闹,干扰治疗,是在害他!”

  他的声音不高,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目光直视着黄毛。

  黄毛被他看得一愣,气势一滞。

  林杰趁机继续说道:“你想救你朋友,就配合医生,立刻到外面去等!把空间留给专业人员!这才是真正帮他!”

  也许是林杰的冷静感染了他,也许是“害他”两个字起了作用,黄毛张了张嘴,没再吼叫,被保安半请半拉地带出了抢救室。

  这个小插曲前后不过十几秒。赵建明自始至终没有回头,仿佛根本没注意到身后的混乱,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伤员身上。直到黄毛被带出去,伤员被快速送往手术室,他才直起身,摘掉沾血的手套,目光扫过刚刚转身准备离开的林杰。

  那目光,依旧没什么温度,但之前那种毫不掩饰的冷淡和审视,似乎淡了一点点。

  “林杰。”赵建明开口。

  林杰停步转身:“主任。”

  “清创室那边有个头皮撕裂伤,家属嫌住院总缝合慢,吵吵半天了,你去处理一下。”赵建明语气平淡地吩咐,“动作快点,后面还有病人等着。”

  “是。”林杰应了一声,转身朝清创室走去。

  这不是什么有技术含量的活儿,甚至有点像是打发他去干杂活。但林杰没有任何犹豫。

  看着林杰离开的背影,赵建明对旁边的刘斌说了一句:“脑子还算清醒,没往上凑着瞎表现,也没怂。”

  刘斌笑了笑:“看着是挺稳当的。”

  赵建明没再说什么,拿起他的搪瓷缸子,灌了一大口茶,又投入到了下一个病人的救治中。

  清创室里,一个中年男人捂着血糊糊的脑袋,旁边是他焦急的妻子,正对着一个年轻的住院总医师抱怨。

  “怎么这么慢啊!这都流多少血了!会不会缝啊?留疤了怎么办?”

  住院总一脸无奈,耐着性子解释。

  林杰走进来,洗手上台。“我来吧。”

  他检查了一下伤口,额部一道长约五厘米的不规则裂伤,不算太深,但污染较重。他动作麻利地开始清创,冲洗,消毒,麻醉。

  他的动作很快,但异常稳定、精准。器械在他手里像是被赋予了生命,每一次夹取、缝合都恰到好处。比起刚才住院总稍显稚嫩的手法,他的操作透着一股老练和自信。

  原本还在抱怨的家属,看着他一气呵成的动作,渐渐安静了下来。

  缝合结束,贴上敷料。整个过程不到二十分钟。

  “好了。伤口不要沾水,定期来换药。饮食清淡。”林杰交代着注意事项,语气平和。

  “谢谢医生,谢谢医生!”家属连声道谢,态度和刚才判若两人。

  住院总也松了口气,看向林杰的眼神里多了几分佩服。

  走出清创室,外面的雨还在下。急诊科的喧嚣依旧,仿佛永无止境。

  林杰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第一天,算是过去了。赵建明这座火山暂时没有爆发,但距离被他认可,还差得远。

  在这个新的战场上,他依然是个需要证明自己的“新人”。而急诊科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不知道接下来还会遇到什么,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在这里站稳脚跟。

  不仅仅是为了院长的安排,为了暂时的安全。

  更因为,这里或许有他需要的,打破僵局的机会。他抬眼望向抢救室的方向,那里,赵建明洪亮的声音再次响起,指挥着又一场生命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