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起死回生?-《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病人被迅速送往手术室,抢救室的紧张气氛却没有立刻散去。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血腥和汗液混合的味道,地上散落着废弃的包装袋、纱布,记录着刚才那场生死时速的混乱。

  几个参与抢救的护士一边收拾着器械,一边忍不住低声议论,目光时不时瞟向站在水池边的林杰。

  “我的天,刚才真是吓死我了……”

  “是啊,赵主任那脸色,我以为林医生真要卷铺盖走人了。”

  “没想到啊,真让他给按回来了?还找到了病因!”

  “不光是把心跳按回来,是诊断对了!腹膜后血肿,这谁能想到?还以为就是心梗呢。”

  “这林医生,看着年轻,手底下真有活儿啊……”

  林杰拧上水龙头,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他走到抢救室角落,拿起一瓶500的生理盐水,拧开盖子,仰头咕咚咕咚灌了好几口。冰凉的水流过喉咙,稍微压下了胸腔里那股因为高度紧张和持续用力而翻腾的热意。

  刘斌走过来,递给他一条干净毛巾:“擦擦吧,后背都湿透了。”

  “谢谢刘哥。”林杰接过毛巾,擦了擦额头和脖子。

  “行啊,小子!”刘斌压低声音,脸上带着笑,“这回可真露脸了。老赵那张嘴,能说出‘判断得不错’四个字,比登天还难。”

  林杰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在赵建明这里,“有点东西”和“判断得不错”,距离真正的认可和信任,还差得远。

  赵建明已经回到了主任办公室,门关着,不知道是在写记录,还是在打电话。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急诊科里那股针对林杰的、无形的压力,似乎减轻了不少。

  接下来的半天,林杰明显感觉到,护士们跟他交接病情时语气更自然了,遇到拿不准的情况,也会主动来问他一句。甚至连那个负责带教他的住院总,分配任务时也不再把他完全排除在危重病人之外。

  这就是实力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

  傍晚交接班后,林杰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走出急诊科大楼。外面的天已经黑了,华灯初上,晚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

  他刚走到医院门口,准备去常去的那家面馆解决晚饭,手机响了。拿出来一看,是个陌生号码。

  “喂,你好。”

  “林医生吗?我是院办的小陈。”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语气很客气,“周主任让我跟您说一声,明天上午九点,请您到他办公室来一趟。”

  周主任?院长办公室主任?

  林杰心里咯噔一下。院长找他?是因为今天抢救的事?消息传得这么快?还是因为别的?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林杰平静地应道。

  挂了电话,他站在原地,看着街上来往的车流,刚才因为成功抢救病人而升起的那点轻松感,瞬间消失无踪。

  院长在这个时候找他,绝不会只是为了表扬他一句。联想到院长之前让他“少说、多看、多做”,以及将他调离监护室的安排,这次会面,恐怕没那么简单。

  他没了去吃面的心情,在路边小店随便买了两个包子,一边啃一边往回走。

  回到租住的单身公寓,屋里冷冷清清。他打开灯,把包子放在桌上,先去冲了个澡。温热的水流冲刷着身体,带走疲惫,却带不走心头的疑虑。

  洗完澡出来,他坐在书桌前,拿出那个小小的U盘,在指尖转动着。

  院长让他保管好,不能再提。但这个东西,就像个定时炸弹。张洪斌知道它的存在吗?如果知道,他会怎么做?院长按兵不动,是在等待什么契机?

  还有苏晓萌的案子。院长说重启调查,这么多天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是遇到了阻力,还是院长改变了主意?

  今天抢救的那个病人,虽然暂时恢复了心跳,但腹膜后血肿清除手术风险极高,后续还可能面临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重关卡,能不能真正活下来,还是未知数。

  起死回生?在医学上,有时候,恢复心跳只是另一场更漫长、更艰难战斗的开始。

  他打开电脑,习惯性地想登录医院系统再看看苏晓萌的电子病历,却发现自己的权限依旧被限制在急诊科范围。院长答应调取的原始纸质档案,更是杳无音信。

  一种无力感悄然蔓延。他好像知道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也做不了。就像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能看到网外的光,却被紧紧缠住,动弹不得。

  第二天早上八点五十,林杰准时出现在行政楼院长办公室门口。

  他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

  “请进。”是院长的声音。

  林杰推门进去。周主任不在,只有院长一个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正在看一份文件。办公室里依旧飘着淡淡的茶香。

  “院长,您找我。”林杰走到办公桌前站定。

  院长抬起头,放下手里的文件,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林杰依言坐下,腰背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

  “昨天在急诊科,表现不错。”院长开口,语气平和,听不出什么波澜,“赵主任给我打电话了,说你临危不乱,诊断思路清晰,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果然是这事。林杰微微欠身:“是赵主任指挥得当,团队配合得好。”

  院长摆了摆手,没接他这个客套话,话锋一转:“叫你来,是有别的事。”

  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一下:“你之前在监护室,和苏晓萌的姐姐苏琳,接触比较多?”

  林杰心里一紧,面上不动声色:“是,她经常来看望妹妹,询问病情。”

  “嗯。”院长点点头,目光变得有些深沉,“最近,她有没有再找过你?或者,跟你提起过什么特别的事情?”

  林杰瞬间想到了那天晚上吃饭,苏琳提到的“张院长”和父母吵架的事情。但他记得院长的警告,关于U盘和苏晓萌案子的细节,不能对任何人说。

  “前几天一起吃了个饭,主要是感谢,也问了问她妹妹案子的进展。”林杰选择性地回答,“别的……没什么特别的。”

  院长盯着他看了几秒钟,那目光似乎能穿透人心。林杰保持着眼神的坦荡,没有躲闪。

  “没有就好。”院长靠回椅背,语气恢复了平淡,“苏晓萌的案子,我正在推动,但需要时间,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你现在在急诊科,离那边远了,就安心工作,不要再主动接触苏琳,以免节外生枝,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明白吗?”

  “明白。”林杰点头。院长这是在提醒他,也是在警告他,不要擅自行动。

  “另外,”院长沉吟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你之前在会上提到,发现苏晓萌对‘肾上腺素’有反应。这个情况,除了你和我,还有谁知道?你有没有跟其他人,包括苏琳,提起过具体的药物名称?”

  “没有。”林杰回答得很肯定,“我只说过病人可能存在药物反应,具体是哪种药,没对任何人提过。”这一点他非常小心。

  “很好。”院长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这个发现很关键,在调查清楚之前,必须严格保密。”

  他又问了问林杰在急诊科适应的情况,叮嘱了几句“好好干,多看多学”之类的话,便让林杰离开了。

  走出行政楼,林杰的心情并没有变得轻松。院长今天找他,看似只是寻常的询问和叮嘱,但他总觉得,背后似乎藏着什么。

  院长特意问起苏琳,问起“肾上腺素”的保密情况,是在担心什么?是调查遇到了阻力,有人开始关注这边了?还是……院长在怀疑什么?

  他想起苏琳提到的“张院长”。如果苏建国三年前真的和张洪斌有过接触,那院长知道这件事吗?如果知道,他重启调查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给老战友一个交代?还是想借此扳倒张洪斌?

  线索像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

  回到急诊科,又是一天的忙碌。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预感,上午十点多,急诊科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一个穿着行政西装、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了急诊科门口。他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目光在忙碌的医护人员中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刚刚处理完一个外伤病人的林杰身上。

  林杰认得这个人,是副院长张洪斌的办公室主任,姓钱。以前在医院大会上见过几次。

  钱主任脸上挂着程式化的笑容,走了过来:“林医生,忙着呢?”

  “钱主任。”林杰停下手中的笔,点了点头。周围的护士也下意识地放慢了动作,偷偷关注着这边。

  “听说林医生昨天大显身手,抢救了一个疑难病例,真是年轻有为啊。”钱主任笑呵呵地说着,眼神却像扫描仪一样打量着林杰。

  “钱主任过奖了,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林杰语气平淡。

  “呵呵,谦虚。”钱主任把手里的文件夹递过来,“张院长一直很关心我们年轻医生的成长,特意让我送来一份学习资料,是一些国内外最新的急救指南和典型病例分析,希望对林医生有帮助。”

  林杰接过文件夹,入手颇沉:“谢谢张院长,谢谢钱主任。”

  “不客气。”钱主任推了推眼镜,笑容不变,“林医生是个人才,院长很看重。在急诊科好好干,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直接向院里反映。”

  这话听起来是关心,但林杰却从中听出了一丝别的意味。有什么想法?是指对工作的想法,还是对某些人、某些事的“想法”?

  “我会的,谢谢领导关心。”林杰不动声色地回答。

  钱主任又客套了两句,便转身离开了。

  林杰拿着那份沉甸甸的“学习资料”,站在原地,看着钱主任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

  张洪斌的人,这么快就找上门了。不是直接的打压,而是这种看似关怀备至的“接触”。送学习资料?示好?还是……试探?

  他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文件夹,封面是普通的牛皮纸,没有任何标识。

  但他知道,这里面装的,恐怕不仅仅是学习资料那么简单。

  赵建明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看了一眼林杰手里的文件夹,又看了看钱主任离开的方向,哼了一声,没说什么,背着手走开了。

  林杰拿着文件夹,走到医生办公室自己的座位前,没有立刻打开。

  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院长的叮嘱言犹在耳,张洪斌的触角却已经悄无声息地伸了过来。

  而那个刚刚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的病人,在手术室里,命运依然未卜。

  起死回生,从来不是终点。

  新的挑战,已经接踵而至。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未打开的文件夹,塞进了抽屉最底层。现在,还不是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