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风波平息后,省医内部暗流涌动的局面似乎暂时稳定了下来。
林杰抓住这个窗口期,开始稳步推进他筹划已久的改革。
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在经过充分测算和宣传后,正式在全院推行。
虽然医院账面收入短期内有所下降,但患者负担切实减轻,社会反响普遍正面,来自老百姓的赞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内部的杂音。
与此同时,与华东制药等企业的直接合作逐步深入,联合市一院等几家兄弟医院组建采购联盟的构想,也开始进入实质性的调研和磋商阶段。
林杰很清楚,这些动作每一步都踩在原有利益格局的痛点上,他必须如履薄冰,但又不能停滞不前。
就在他全力投入工作时,一个好消息传来:苏琳在清源市妇幼保健院的挂职锻炼期结束,即将调回省城。
回来的那天,林杰推掉了一个不太重要的应酬,亲自开车去火车站接她。
当看到苏琳提着简单的行李,随着人流走出出站口时,林杰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她瘦了些,也黑了些,但眼神更加沉静明亮,褪去了些许以往的清冷,多了几分基层历练后的坚韧与从容。
“辛苦了。”林杰接过她的行李,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只化成这三个字。
苏琳看着他,微微一笑说:“还好。你这边……风波不小,我都听说了。”
“都过去了。”林杰拉开车门,“先回家,给你接风。”
车上,两人没有过多谈论工作。
苏琳看着窗外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街景,轻声说着在清源挂职的见闻,那些基层医院的困境,那些朴实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还有挂职期间遇到的一些啼笑皆非又发人深省的事情。
林杰安静地听着,偶尔插问一两句,他能感觉到,这段经历让苏琳成长了很多。
回到家,久违的温馨气氛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饭后,两人才终于坐下来,谈起正事。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林杰问,“厅里那边,苏伯伯有没有安排?”
苏琳摇摇头:“我爸说了,我的路自己走。他不想过多干涉。我想回临床,毕竟专业不能丢。”
林杰沉吟了一下:“回临床当然好。不过,我这边现在确实缺人手,尤其缺信得过、能力又强的人。”他看向苏琳,语气认真,“我想成立一个院长办公室,设一个院长助理的岗位,主要负责国际交流、高端人才引进和一些重要的对外联络工作。这块工作专业性要求高,又需要绝对可靠的人来把握方向。我觉得,你很合适。”
苏琳愣了一下,微微蹙眉:“院长助理?这……会不会不太好?别人会说闲话的。”
“闲话什么时候都会有的。我们行得正坐得端,怕什么闲话?这个岗位不是虚职,是要做实事的。省医要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打开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顶尖人才。你在国外留学过,语言好,视野开阔,又有基层管理经验,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既是工作需要,也是为你将来更大的发展平台打基础。”
他看着苏琳的眼睛:“当然,如果你觉得不方便,或者一心想回临床,我尊重你的选择。”
苏琳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
她知道林杰说的是实情,省医确实需要加强对外联络,这个岗位能发挥她的长处。
但她也清楚,一旦接下这个位置,她和林杰的关系就将彻底公开化,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下,未来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用放大镜审视。
最终,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好,我接受。不过,我们有言在先,工作上,你是院长,我是助理,公私分明。该怎么要求就怎么要求,我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关系而有任何特殊。”
林杰笑了:“一言为定。”
苏琳担任院长助理的任命,很快在省医内部传开。果然如他们所料,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有人羡慕:“看看人家,郎才女貌,事业爱情双丰收。”
有人嫉妒:“还不是靠关系?有个好爹,还有个当院长的男朋友,平步青云啊。”
也有人客观评价:“苏医生本身能力就很强,国外名校回来的,又在基层锻炼过,当这个院长助理绰绰有余。”
王鑫私下里跟林杰开玩笑:“老大,这下好了,夫妻店开张了!”
林杰瞪了他一眼:“胡说八道什么!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陈明则比较谨慎:“林院,苏助理刚上任,肯定会有很多人盯着。一些敏感的工作,初期是不是先让她回避一下?”
林杰摇头:“既然用了,就要信任,也要给她锻炼的机会。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苏琳上任后,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她雷厉风行,将院长办公室原本有些杂乱无章的国际往来函电、合作项目梳理得井井有条。
她利用自己的海外人脉,主动联系了几家国际知名的医学中心和科研机构,初步达成了几个交流合作的意向。
她负责起草的《省医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草案,思路清晰,措施具体,连一向挑剔的陈明看了都暗自点头。
工作中,她严格恪守着“上下级”的界限,当着外人的面,永远恭敬地称呼“林院长”,汇报工作条理清晰,绝不拖泥带水。
林杰交代的任务,她总能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
她的专业能力和敬业态度,逐渐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尊重,那些关于“关系户”的议论也渐渐平息下去。
只有下班回到他们共同的小家,卸下工作的面具,两人才是亲密无间的恋人。
他们会一起做饭,分享工作中的趣事和烦恼,也会像普通情侣一样依偎在沙发上看电影。
这种忙碌充实又充满温情的生活,让两人都倍感珍惜。
这天晚上,苏琳靠在林杰肩上,翻看着一份国外发来的会议通知。
“林杰,”她轻声说,“你看这个,‘全球医院管理与创新峰会’,下个月在德国柏林召开。他们在邀请函里特别提到了你,希望你能去做个发言,分享省医在药价改革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
林杰接过邀请函看了看,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主办的一个高水平会议,与会者都是各国医院管理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官员。
“这是个好机会。”林杰点点头,“可以让世界听到中国医改的声音,也能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你跟进一下,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苏琳抬起头,眼中有些期待:“如果能成,我跟你一起去?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实地考察几家他们提到的合作医院。”
“当然。”林杰握住她的手,“你可是我的‘国际事务特别助理’。”
两人相视而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林杰抓住这个窗口期,开始稳步推进他筹划已久的改革。
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在经过充分测算和宣传后,正式在全院推行。
虽然医院账面收入短期内有所下降,但患者负担切实减轻,社会反响普遍正面,来自老百姓的赞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内部的杂音。
与此同时,与华东制药等企业的直接合作逐步深入,联合市一院等几家兄弟医院组建采购联盟的构想,也开始进入实质性的调研和磋商阶段。
林杰很清楚,这些动作每一步都踩在原有利益格局的痛点上,他必须如履薄冰,但又不能停滞不前。
就在他全力投入工作时,一个好消息传来:苏琳在清源市妇幼保健院的挂职锻炼期结束,即将调回省城。
回来的那天,林杰推掉了一个不太重要的应酬,亲自开车去火车站接她。
当看到苏琳提着简单的行李,随着人流走出出站口时,林杰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她瘦了些,也黑了些,但眼神更加沉静明亮,褪去了些许以往的清冷,多了几分基层历练后的坚韧与从容。
“辛苦了。”林杰接过她的行李,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只化成这三个字。
苏琳看着他,微微一笑说:“还好。你这边……风波不小,我都听说了。”
“都过去了。”林杰拉开车门,“先回家,给你接风。”
车上,两人没有过多谈论工作。
苏琳看着窗外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街景,轻声说着在清源挂职的见闻,那些基层医院的困境,那些朴实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还有挂职期间遇到的一些啼笑皆非又发人深省的事情。
林杰安静地听着,偶尔插问一两句,他能感觉到,这段经历让苏琳成长了很多。
回到家,久违的温馨气氛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饭后,两人才终于坐下来,谈起正事。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林杰问,“厅里那边,苏伯伯有没有安排?”
苏琳摇摇头:“我爸说了,我的路自己走。他不想过多干涉。我想回临床,毕竟专业不能丢。”
林杰沉吟了一下:“回临床当然好。不过,我这边现在确实缺人手,尤其缺信得过、能力又强的人。”他看向苏琳,语气认真,“我想成立一个院长办公室,设一个院长助理的岗位,主要负责国际交流、高端人才引进和一些重要的对外联络工作。这块工作专业性要求高,又需要绝对可靠的人来把握方向。我觉得,你很合适。”
苏琳愣了一下,微微蹙眉:“院长助理?这……会不会不太好?别人会说闲话的。”
“闲话什么时候都会有的。我们行得正坐得端,怕什么闲话?这个岗位不是虚职,是要做实事的。省医要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打开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顶尖人才。你在国外留学过,语言好,视野开阔,又有基层管理经验,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既是工作需要,也是为你将来更大的发展平台打基础。”
他看着苏琳的眼睛:“当然,如果你觉得不方便,或者一心想回临床,我尊重你的选择。”
苏琳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
她知道林杰说的是实情,省医确实需要加强对外联络,这个岗位能发挥她的长处。
但她也清楚,一旦接下这个位置,她和林杰的关系就将彻底公开化,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下,未来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用放大镜审视。
最终,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好,我接受。不过,我们有言在先,工作上,你是院长,我是助理,公私分明。该怎么要求就怎么要求,我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关系而有任何特殊。”
林杰笑了:“一言为定。”
苏琳担任院长助理的任命,很快在省医内部传开。果然如他们所料,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有人羡慕:“看看人家,郎才女貌,事业爱情双丰收。”
有人嫉妒:“还不是靠关系?有个好爹,还有个当院长的男朋友,平步青云啊。”
也有人客观评价:“苏医生本身能力就很强,国外名校回来的,又在基层锻炼过,当这个院长助理绰绰有余。”
王鑫私下里跟林杰开玩笑:“老大,这下好了,夫妻店开张了!”
林杰瞪了他一眼:“胡说八道什么!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陈明则比较谨慎:“林院,苏助理刚上任,肯定会有很多人盯着。一些敏感的工作,初期是不是先让她回避一下?”
林杰摇头:“既然用了,就要信任,也要给她锻炼的机会。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苏琳上任后,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她雷厉风行,将院长办公室原本有些杂乱无章的国际往来函电、合作项目梳理得井井有条。
她利用自己的海外人脉,主动联系了几家国际知名的医学中心和科研机构,初步达成了几个交流合作的意向。
她负责起草的《省医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草案,思路清晰,措施具体,连一向挑剔的陈明看了都暗自点头。
工作中,她严格恪守着“上下级”的界限,当着外人的面,永远恭敬地称呼“林院长”,汇报工作条理清晰,绝不拖泥带水。
林杰交代的任务,她总能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
她的专业能力和敬业态度,逐渐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尊重,那些关于“关系户”的议论也渐渐平息下去。
只有下班回到他们共同的小家,卸下工作的面具,两人才是亲密无间的恋人。
他们会一起做饭,分享工作中的趣事和烦恼,也会像普通情侣一样依偎在沙发上看电影。
这种忙碌充实又充满温情的生活,让两人都倍感珍惜。
这天晚上,苏琳靠在林杰肩上,翻看着一份国外发来的会议通知。
“林杰,”她轻声说,“你看这个,‘全球医院管理与创新峰会’,下个月在德国柏林召开。他们在邀请函里特别提到了你,希望你能去做个发言,分享省医在药价改革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
林杰接过邀请函看了看,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主办的一个高水平会议,与会者都是各国医院管理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官员。
“这是个好机会。”林杰点点头,“可以让世界听到中国医改的声音,也能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你跟进一下,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苏琳抬起头,眼中有些期待:“如果能成,我跟你一起去?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实地考察几家他们提到的合作医院。”
“当然。”林杰握住她的手,“你可是我的‘国际事务特别助理’。”
两人相视而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