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要下去调研后,林杰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处长赵阳叫到了办公室。
“赵处长,我考虑了一下,准备近期开始对全省各地的医学院校和主要医学科研单位做一次摸底调研。”林杰开门见山,将一份粗略的行程设想推到赵阳面前,“你先看看,主要是了解基层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转化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第一站先去北边的几个市,你看怎么安排比较合适?”
赵阳双手接过那份只有半页纸的设想,扶了扶金丝眼镜,看得格外仔细,仿佛在研读什么重要文件。
过了足足两分钟,他才抬起头,脸上客气的笑了一下。
“林主任深入基层,体察实情,这个想法非常好,我非常赞同!”他先定了调子,然后话锋一转,“不过……这个时间安排,是不是稍微仓促了点?”
“哦?怎么说?”林杰不动声色。
“您看啊,”赵阳指着设想上的时间点,“下周就开始,这准备工作怕是来不及。下去调研,不是小事。首先得给调研单位发正式通知吧?让他们有所准备,安排好汇报和参观点。其次,行程、住宿、车辆,都得提前协调安排好。还有,调研总要有个明确的主题和提纲吧?不然下面的人也不知道该汇报什么,容易流于形式,浪费您的时间。”
他说的条条在理,全是站在为领导考虑的角度。
林杰点点头:“通知可以简单点,说明是初步摸底,不用他们特别准备。住宿车辆从简,调研提纲我晚点给你,主要就是听听他们的真实情况和困难。”
赵阳脸上的笑容不变,心里却在想:到底是年轻啊,不懂规矩。
“林主任,您可能不太了解委里下去的惯例。”赵阳语气依旧恭敬,但话里的意思却带着提醒,“咱们是省直机关,下去代表的是省里的形象。太简单了,下面反而会多想,觉得是不是领导不重视,或者对他们有看法。必要的程序和场面,还是得讲的。这也是对下面同志的尊重嘛。而且,不提前发通知,搞突然袭击……下面可能会有些手忙脚乱,接待不周,反而影响调研效果。有些问题,他们没准备,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林杰看着他,知道这是婉拒。用“惯例”、“规矩”、“下面会多想”这些软钉子,来消解他的意图。
“赵处长的意思是,按部就班发通知,让他们准备好汇报材料,然后我们下去听一遍精心准备的套话?”林杰语气有点强硬的说道。
赵阳连忙摆手:“哎呦,林主任,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必要的程序要走,这样效率更高,也能听到更系统的情况。毕竟您刚来,先有个宏观的了解也好。”
“宏观的了解,我在办公室看报告就行。”林杰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我想看的,是报告上看不到的东西。”
赵阳脸上的笑容稍微僵了一下:“那是,那是。林主任想得周到。不过……”他拖长了语调,显得很为难,“委里车辆调度比较紧张,尤其是下周,几个主任都有重要公务,老张那辆车……车况也一般,跑长途恐怕……”
这是连用车都要卡一下了。
林杰心里明镜似的,赵阳这是打定主意要把他按在办公室里,不让他下去“惹事”。
就算下去,也得按照他赵阳设定的路线和节奏来。
“车的问题我来解决。”林杰不想在细节上跟他纠缠,直接定了调子,“通知可以发,但注明是工作摸底,不需专门准备书面汇报材料,主要安排座谈和实地看一两个有代表性的点。调研提纲我今天下班前给你。你尽快安排,最迟下周二,我要出发。”
赵阳看着林杰,知道这位年轻副主任是铁了心要下去。
他沉默了几秒钟说:“林主任,既然您坚持,那我尽力去协调。不过,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说。”林杰看着他。
“委里工作,尤其是像我们科教处这种业务部门,讲究个按部就班,水到渠成。”赵阳斟酌着词句,说得语重心长,“有些事,急不得。下面情况复杂,盘根错节,有时候看得太细,问得太深,反而容易……惹麻烦。您刚来,是不是先稳一稳,熟悉熟悉环境再说?”
这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几乎等同于当面暗示林杰“不懂规矩”,不要下去瞎折腾,免得引火烧身。
林杰看着赵阳,这位老处长看似关心,实则警告。
他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多年,早已修炼成精,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最怕的就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想要打破平衡的领导。
“谢谢赵处长提醒。”林杰忽然笑了笑,“麻烦,我惹得不少,也不怕再多一点。工作总不能因为怕麻烦就不做了。你去安排吧,按我说的办。”
赵阳定定地看了林杰两秒,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
最终,他点了点头。
“好的,林主任,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准备。”
他拿起那份行程设想,微微躬身,退出了办公室。
门轻轻关上。
林杰靠在椅背上,缓缓吐出一口气。
这第一个下属,果然是个难缠的角色。
阳奉阴违,软硬兼施,用所谓的“规矩”和“惯例”来束缚你,让你寸步难行。
收服他?谈何容易。
这种在机关浸泡多年的老油条,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不会轻易向一个看起来前途未卜、又被架空的年轻领导效忠。
但林杰并不气馁。
赵阳越是抗拒,越说明下去调研这条路走对了。
只有跳出这栋大楼的藩篱,接触到真实的一线,他才能找到打破僵局的机会。
他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委办公室。
“我是林杰,下周我要用车下去调研几天,麻烦你们安排一下司机老张,提前做好车辆检查。”
“赵处长,我考虑了一下,准备近期开始对全省各地的医学院校和主要医学科研单位做一次摸底调研。”林杰开门见山,将一份粗略的行程设想推到赵阳面前,“你先看看,主要是了解基层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转化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第一站先去北边的几个市,你看怎么安排比较合适?”
赵阳双手接过那份只有半页纸的设想,扶了扶金丝眼镜,看得格外仔细,仿佛在研读什么重要文件。
过了足足两分钟,他才抬起头,脸上客气的笑了一下。
“林主任深入基层,体察实情,这个想法非常好,我非常赞同!”他先定了调子,然后话锋一转,“不过……这个时间安排,是不是稍微仓促了点?”
“哦?怎么说?”林杰不动声色。
“您看啊,”赵阳指着设想上的时间点,“下周就开始,这准备工作怕是来不及。下去调研,不是小事。首先得给调研单位发正式通知吧?让他们有所准备,安排好汇报和参观点。其次,行程、住宿、车辆,都得提前协调安排好。还有,调研总要有个明确的主题和提纲吧?不然下面的人也不知道该汇报什么,容易流于形式,浪费您的时间。”
他说的条条在理,全是站在为领导考虑的角度。
林杰点点头:“通知可以简单点,说明是初步摸底,不用他们特别准备。住宿车辆从简,调研提纲我晚点给你,主要就是听听他们的真实情况和困难。”
赵阳脸上的笑容不变,心里却在想:到底是年轻啊,不懂规矩。
“林主任,您可能不太了解委里下去的惯例。”赵阳语气依旧恭敬,但话里的意思却带着提醒,“咱们是省直机关,下去代表的是省里的形象。太简单了,下面反而会多想,觉得是不是领导不重视,或者对他们有看法。必要的程序和场面,还是得讲的。这也是对下面同志的尊重嘛。而且,不提前发通知,搞突然袭击……下面可能会有些手忙脚乱,接待不周,反而影响调研效果。有些问题,他们没准备,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林杰看着他,知道这是婉拒。用“惯例”、“规矩”、“下面会多想”这些软钉子,来消解他的意图。
“赵处长的意思是,按部就班发通知,让他们准备好汇报材料,然后我们下去听一遍精心准备的套话?”林杰语气有点强硬的说道。
赵阳连忙摆手:“哎呦,林主任,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必要的程序要走,这样效率更高,也能听到更系统的情况。毕竟您刚来,先有个宏观的了解也好。”
“宏观的了解,我在办公室看报告就行。”林杰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我想看的,是报告上看不到的东西。”
赵阳脸上的笑容稍微僵了一下:“那是,那是。林主任想得周到。不过……”他拖长了语调,显得很为难,“委里车辆调度比较紧张,尤其是下周,几个主任都有重要公务,老张那辆车……车况也一般,跑长途恐怕……”
这是连用车都要卡一下了。
林杰心里明镜似的,赵阳这是打定主意要把他按在办公室里,不让他下去“惹事”。
就算下去,也得按照他赵阳设定的路线和节奏来。
“车的问题我来解决。”林杰不想在细节上跟他纠缠,直接定了调子,“通知可以发,但注明是工作摸底,不需专门准备书面汇报材料,主要安排座谈和实地看一两个有代表性的点。调研提纲我今天下班前给你。你尽快安排,最迟下周二,我要出发。”
赵阳看着林杰,知道这位年轻副主任是铁了心要下去。
他沉默了几秒钟说:“林主任,既然您坚持,那我尽力去协调。不过,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说。”林杰看着他。
“委里工作,尤其是像我们科教处这种业务部门,讲究个按部就班,水到渠成。”赵阳斟酌着词句,说得语重心长,“有些事,急不得。下面情况复杂,盘根错节,有时候看得太细,问得太深,反而容易……惹麻烦。您刚来,是不是先稳一稳,熟悉熟悉环境再说?”
这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几乎等同于当面暗示林杰“不懂规矩”,不要下去瞎折腾,免得引火烧身。
林杰看着赵阳,这位老处长看似关心,实则警告。
他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多年,早已修炼成精,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最怕的就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想要打破平衡的领导。
“谢谢赵处长提醒。”林杰忽然笑了笑,“麻烦,我惹得不少,也不怕再多一点。工作总不能因为怕麻烦就不做了。你去安排吧,按我说的办。”
赵阳定定地看了林杰两秒,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
最终,他点了点头。
“好的,林主任,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准备。”
他拿起那份行程设想,微微躬身,退出了办公室。
门轻轻关上。
林杰靠在椅背上,缓缓吐出一口气。
这第一个下属,果然是个难缠的角色。
阳奉阴违,软硬兼施,用所谓的“规矩”和“惯例”来束缚你,让你寸步难行。
收服他?谈何容易。
这种在机关浸泡多年的老油条,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不会轻易向一个看起来前途未卜、又被架空的年轻领导效忠。
但林杰并不气馁。
赵阳越是抗拒,越说明下去调研这条路走对了。
只有跳出这栋大楼的藩篱,接触到真实的一线,他才能找到打破僵局的机会。
他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委办公室。
“我是林杰,下周我要用车下去调研几天,麻烦你们安排一下司机老张,提前做好车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