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去哪调研我说了算-《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赵阳的动作不算慢,但林杰拿到手里的行程安排,还是透着一股精心修饰过的味道。

  通知果然发了下去,调研点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三四个地市,每个点停留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

  行程单上列明了座谈、参观和用餐时间,精确到半小时。

  参与座谈的人员名单一长串,都是各单位的领导和中层。

  林杰扫了一眼,没说什么。

  他知道,这是赵阳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配合”,也是他能预料到的“标准流程”。

  周二一早,林杰拎着简单的行李下楼。

  司机老张已经把那辆半旧的黑色轿车停在楼前,发动机盖子上还有未擦净的露水。

  “林主任,早。”老张打开后备箱,接过林杰的行李放好,动作麻利。

  “早,张师傅,这几天要辛苦你了。”林杰坐进副驾。

  “工作嘛,应该的。”老张系上安全带,发动车子,平稳地驶出省委大院。

  车子上了高速,车厢里一片沉默。

  老张专注开车,目不斜视。

  林杰也不急着开口,翻看着手里准备好的调研提纲和一些背景资料。

  一个多小时后,进入第一个地市界内。

  林杰放下资料,揉了揉眉心,看似随意地问道:“张师傅,在委里开车有些年头了吧?”

  老张眼睛依旧看着前方:“嗯,二十多年了。伺候过好几任领导。”

  “那对下面这些医学院校和医院,应该挺熟悉?”

  “跑过不少趟。”老张的回答言简意赅,不肯多说一个字。

  林杰笑了笑,不再追问。

  他知道,这种老机关司机,嘴紧,眼毒,心里明白得很。

  想从他嘴里套话,急不来。

  第一站是当地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门挂着欢迎横幅,校长、书记带着一班人马早已等候在行政楼前。

  握手,寒暄,簇拥着进入会议室。

  果然如林杰所料,汇报材料厚厚一沓,校长照本宣科,从办学历史讲到师资力量,从专业设置讲到学生就业,数据详实,成绩斐然,听起来一片欣欣向荣。

  其他分管领导补充发言,也无非是强调困难,希望省里多给项目、多拨经费。

  林杰耐心听着,偶尔插问一两个细节,比如:“刚才提到学生临床技能考核通过率是百分之九十五,这个数据是省里统考还是学校自考?不同专业之间有差异吗?”

  校长愣了一下,看了一眼分管副校长。

  副校长连忙接过话头,解释了一番,话里话外还是突出成绩。

  座谈结束,按照行程参观实训中心。

  崭新的模拟人、先进的设备,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一切井井有条。

  “这是我们重点建设的省级示范实训中心,”校长自豪地介绍,“投入了一千多万……”

  林杰点点头,没说什么。

  他看到那些设备标签都是崭新的,几乎没什么使用痕迹。

  几个正在操作的学生,动作略显僵硬,眼神不时瞟向他们这群“领导”。

  中午在学校食堂包厢用餐,标准不低。

  校领导频频敬酒,言辞恳切。

  林杰以茶代酒,应付了过去。

  下午赶往市人民医院,同样的流程,同样的汇报,同样的参观亮点工程。

  院长着重介绍了新引进的256排CT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国际医疗部。

  一天跑下来,回到预订的市政府招待所,已是华灯初上。

  老张停好车,帮林杰拿下行李。

  “林主任,您休息。我明早七点半在楼下等。”老张说完,就要转身离开。

  “张师傅,”林杰叫住他,“今天辛苦了。这边你熟,附近有什么地道的小馆子?食堂吃腻了,想换个口味。”

  老张脚步顿住,回头看了林杰一眼,昏黄的路灯下,脸色有些模糊。“出门右拐,过两个路口,有个‘老六炖菜’,味道还行,也干净。”

  “谢谢。”林杰点点头。

  他按照老张说的方向,步行找到了那家“老六炖菜”。

  店面不大,但生意不错,烟火气十足。

  他点了个小份炖菜,一碗米饭,独自吃着。

  旁边一桌是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看样子是刚下班的医生护士,边吃边聊。

  “今天省里来领导视察,忙活一天,累死了。”

  “都是走个过场,有什么用?咱们儿科病房漏水打报告打了半年都没人管。”

  “听说来了个新副主任,挺年轻的?”

  “年轻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听听汇报,看看样板间?能解决啥实际问题……”

  几个人声音不大,但抱怨和无奈的情绪清晰可闻。

  林杰默默吃着饭,心里不是滋味。

  这就是他今天调研的“成果”?看到的是一片形势大好,听到的是一线人员的满腹牢骚。

  第二天,行程依旧。另一所医学院,另一家医院。

  汇报,参观,座谈。一切仿佛都是复制粘贴。

  在前往第三座城市的路上,林杰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忽然对老张说:“张师傅,不去原定的市卫校了。去清河医学院。”

  老张握着方向盘的手微微一顿:“清河医学院?林主任,行程上没安排那里。而且……那学校比较偏,条件也一般。”

  “就去那里。”林杰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通知上说了是工作摸底,没必要都看好的。看看一般的,更有代表性。”

  老张从后视镜里看了林杰一眼,没再说什么,在下个路口改变了方向。

  两个小时后,车子驶入一条略显破败的街道,停在挂着“清河医学院”牌子的校门前。

  校门有些年头了,墙皮斑驳。没有欢迎的队伍,只有门卫好奇地打量着这辆挂着省城牌照的轿车。

  林杰自己下车,走到门卫室:“你好,我是省卫健委的林杰,过来看看。”

  门卫是个老大爷,愣了一下,显然没接到通知,有些手足无措:“省……省里领导?您等等,我打电话叫校办……”

  “不用惊动太多人,”林杰摆摆手,“我就随便看看,麻烦您跟校办说一声,找个熟悉情况的同志带我去教学楼、实验室转转就行。”

  十几分钟后,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像是青年教师的中年人匆匆跑来,脸上带着紧张和疑惑:“领导您好,我是教务科的副科长,姓吴……不知道您要来,我们……我们没什么准备。”

  “没关系,吴科长,我就随便看看。”林杰和他握了握手。

  跟着吴科长走在校园里,能明显感觉到与之前参观的那些学校的差距。

  教学楼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实验室的设备明显陈旧,有些甚至蒙着灰尘。

  偶尔遇到的学生,穿着朴素,行色匆匆。

  “学校这几年发展……比较困难,”吴科长介绍着,语气有些苦涩,“生源质量下滑,师资流失也比较严重,好的老师都往大城市、好学校跑。科研项目更难申请,没有项目和经费,留不住人,也买不起好设备……”

  他没有准备华丽的汇报材料,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困境。

  在一间挂着“数字医学实验室”牌子的房间外,林杰停住了脚步。

  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

  “……跟你说了多少次!这套系统不稳定!每次演示到关键时候就掉链子!拿什么去申请项目?拿什么去跟企业谈合作?”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带着怒气。

  “王老师,再给我点时间,算法我已经优化了,主要是硬件跟不上,服务器太老了……”一个年轻的声音争辩着,带着不甘和急切。

  林杰推门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