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会前一天,林杰早早到了办公室,想把方案最后过一遍。
刚坐下,王鑫就拿着平板电脑急匆匆推门进来。
“林哥,出事了!您看这个!”王鑫把平板递过来。
屏幕上显示的是省内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财经科技类网站的头条文章,标题十分醒目:《警惕“伪智慧医疗”!专家指出某省试点方案存在严重技术漏洞与安全风险》。
文章没有直接点名,但字里行间指向性非常明确——“某省卫健委力推的低成本方案”、“基于陈旧开源技术”、“缺乏核心安全架构”、“或致千万患者隐私数据泄露”……
文章引用了几位业内资深专家的观点。
一位是“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特邀顾问”胡教授,他声称:“某些基于开源组件的方案,看似节约成本,实则后患无穷。开源代码公开透明,也意味着漏洞更容易被黑客发现和利用,在医疗这种高敏感领域,贸然使用无异于敞开大门。”
另一位是“智慧医疗产业联盟”的副会长,他则强调:“智慧医院建设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采用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商业解决方案。为了节省短期成本而牺牲系统安全性和先进性,是对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极端不负责任。”
文章写得很有煽动性,将“低成本”直接与“低质量”、“高风险”划上了等号,还隐晦地暗示推动此方案的人可能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林杰快速扫完文章,脸色沉了下来。这顶帽子扣得又大又狠。
“林哥,这明显是冲我们来的!这个胡教授,我查了一下,他那个‘特邀顾问’头衔水分很大,而且他私下跟好几家医疗IT公司都有咨询合作!还有这个产业联盟,智云科技就是他们的理事单位!”王鑫气愤地说。
林杰没说话,拿起座机打给了刘工。
电话刚接通,刘工焦急的声音就传了过来:“林主任,您看到那篇文章了吗?简直是胡说八道!开源系统怎么就一定不安全了?银行、电信很多核心系统都用开源基础,难道都不安全?这是偷换概念!”
“刘工,别激动。”林杰安抚道,“对方这是有备而来,想在论证会前搅浑水,给我们施加压力。”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写文章反驳他们?”刘工问。
“不用。”林杰冷静地说,“现在跟他们打口水仗,正好中了他们的圈套,会把水越搅越浑。我们是政府部门,要注意身份和影响。”
挂了电话,林杰沉吟片刻。
这时,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响了,是冯静云直接打来的。
“林杰同志,网上那篇文章你看到了吗?”冯静云的声音听起来比平时严肃了许多。
“冯书记,我刚看到。”
“影响很不好啊!”冯静云语气带着不满,“论证会还没开,就闹出这种舆论风波。文章里提到的安全风险,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那个方案,到底有没有问题?”
林杰能感觉到冯静云的压力和疑虑,他稳住心神回答:“冯书记,请您放心。我们的方案是基于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成熟稳定的开源技术构建的,其核心组件经过了全球无数开发者和机构的检验,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充分保障。文章中提到的所谓‘风险’,是某些利益相关方故意混淆视听,将技术路线的选择问题偷换成了安全问题。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误导。”
“但是专家的话……”
“专家也分很多种。”林杰打断道,“有的专家立足于技术和事实,有的专家则服务于资本和利益。我们已经核实,文章中引用的几位专家,都与参与竞争的商业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话,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冯静云似乎在权衡。
过了一会儿,她才说:“即便如此,舆论已经造成了。现在很多领导都看到了这篇文章,对你们这个方案产生了疑虑。明天的论证会,你们必须对安全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回应和承诺,否则,我很为难。”
“我明白,冯书记。我们一定准备充分,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林杰保证道。
放下电话,林杰知道,冯静云的态度已经受到了影响。
这场舆论战,对方初步达到了目的——在决策者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王鑫在一旁担心地问:“林哥,冯书记是不是……动摇了?”
“压力肯定有。”林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但她更看重的是稳妥,不想把事情闹大,更不想在她任内出任何纰漏。对方这招,就是精准地利用了这一点。”
他停下脚步,对王鑫说:“你立刻去做几件事。第一,把我们方案中使用的所有核心开源组件的名称、版本、国际安全评级、以及在国内其他重要行业比如金融、政务的应用案例,整理成一份清单,要详细,有出处。第二,联系省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中心,请教他们对于医疗行业使用开源系统的安全建议和最佳实践,看看能否请他们派一位专家明天列席会议,或者出具一个简单的技术意见。第三,让刘工他们准备几个演示案例,展示我们方案在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传输、操作日志审计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和实现方式。”
王鑫一边飞快记录一边点头:“好!我马上去办!”
“还有,”林杰补充道,“留意一下其他媒体有没有跟进报道,特别是本地的权威媒体。如果有,想办法沟通一下,至少确保他们不会偏听偏信。”
王鑫领命而去。
林杰坐回椅子,深吸了一口气。
对手不出所料地祭出了舆论武器,而且非常阴险地选择了“安全”这个医疗信息化的命门进行攻击。
这一招很毒辣,因为安全问题是“疑罪从有”,你很难百分百证明一个系统“绝对”安全,但只要提出质疑,就足以让决策者望而却步。
明天的论证会,不再仅仅是技术方案的比拼,更是一场信任保卫战。
他必须在那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扭转被恶意舆论破坏的氛围,重新建立起领导和专家们对他们方案的信心。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安全回应”几个字,开始梳理反击的思路和要点。
每一个可能的质疑,都需要有扎实的论据和清晰的解释。
刚坐下,王鑫就拿着平板电脑急匆匆推门进来。
“林哥,出事了!您看这个!”王鑫把平板递过来。
屏幕上显示的是省内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财经科技类网站的头条文章,标题十分醒目:《警惕“伪智慧医疗”!专家指出某省试点方案存在严重技术漏洞与安全风险》。
文章没有直接点名,但字里行间指向性非常明确——“某省卫健委力推的低成本方案”、“基于陈旧开源技术”、“缺乏核心安全架构”、“或致千万患者隐私数据泄露”……
文章引用了几位业内资深专家的观点。
一位是“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特邀顾问”胡教授,他声称:“某些基于开源组件的方案,看似节约成本,实则后患无穷。开源代码公开透明,也意味着漏洞更容易被黑客发现和利用,在医疗这种高敏感领域,贸然使用无异于敞开大门。”
另一位是“智慧医疗产业联盟”的副会长,他则强调:“智慧医院建设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采用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商业解决方案。为了节省短期成本而牺牲系统安全性和先进性,是对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极端不负责任。”
文章写得很有煽动性,将“低成本”直接与“低质量”、“高风险”划上了等号,还隐晦地暗示推动此方案的人可能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林杰快速扫完文章,脸色沉了下来。这顶帽子扣得又大又狠。
“林哥,这明显是冲我们来的!这个胡教授,我查了一下,他那个‘特邀顾问’头衔水分很大,而且他私下跟好几家医疗IT公司都有咨询合作!还有这个产业联盟,智云科技就是他们的理事单位!”王鑫气愤地说。
林杰没说话,拿起座机打给了刘工。
电话刚接通,刘工焦急的声音就传了过来:“林主任,您看到那篇文章了吗?简直是胡说八道!开源系统怎么就一定不安全了?银行、电信很多核心系统都用开源基础,难道都不安全?这是偷换概念!”
“刘工,别激动。”林杰安抚道,“对方这是有备而来,想在论证会前搅浑水,给我们施加压力。”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写文章反驳他们?”刘工问。
“不用。”林杰冷静地说,“现在跟他们打口水仗,正好中了他们的圈套,会把水越搅越浑。我们是政府部门,要注意身份和影响。”
挂了电话,林杰沉吟片刻。
这时,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响了,是冯静云直接打来的。
“林杰同志,网上那篇文章你看到了吗?”冯静云的声音听起来比平时严肃了许多。
“冯书记,我刚看到。”
“影响很不好啊!”冯静云语气带着不满,“论证会还没开,就闹出这种舆论风波。文章里提到的安全风险,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那个方案,到底有没有问题?”
林杰能感觉到冯静云的压力和疑虑,他稳住心神回答:“冯书记,请您放心。我们的方案是基于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成熟稳定的开源技术构建的,其核心组件经过了全球无数开发者和机构的检验,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充分保障。文章中提到的所谓‘风险’,是某些利益相关方故意混淆视听,将技术路线的选择问题偷换成了安全问题。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误导。”
“但是专家的话……”
“专家也分很多种。”林杰打断道,“有的专家立足于技术和事实,有的专家则服务于资本和利益。我们已经核实,文章中引用的几位专家,都与参与竞争的商业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话,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冯静云似乎在权衡。
过了一会儿,她才说:“即便如此,舆论已经造成了。现在很多领导都看到了这篇文章,对你们这个方案产生了疑虑。明天的论证会,你们必须对安全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回应和承诺,否则,我很为难。”
“我明白,冯书记。我们一定准备充分,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林杰保证道。
放下电话,林杰知道,冯静云的态度已经受到了影响。
这场舆论战,对方初步达到了目的——在决策者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王鑫在一旁担心地问:“林哥,冯书记是不是……动摇了?”
“压力肯定有。”林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但她更看重的是稳妥,不想把事情闹大,更不想在她任内出任何纰漏。对方这招,就是精准地利用了这一点。”
他停下脚步,对王鑫说:“你立刻去做几件事。第一,把我们方案中使用的所有核心开源组件的名称、版本、国际安全评级、以及在国内其他重要行业比如金融、政务的应用案例,整理成一份清单,要详细,有出处。第二,联系省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中心,请教他们对于医疗行业使用开源系统的安全建议和最佳实践,看看能否请他们派一位专家明天列席会议,或者出具一个简单的技术意见。第三,让刘工他们准备几个演示案例,展示我们方案在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传输、操作日志审计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和实现方式。”
王鑫一边飞快记录一边点头:“好!我马上去办!”
“还有,”林杰补充道,“留意一下其他媒体有没有跟进报道,特别是本地的权威媒体。如果有,想办法沟通一下,至少确保他们不会偏听偏信。”
王鑫领命而去。
林杰坐回椅子,深吸了一口气。
对手不出所料地祭出了舆论武器,而且非常阴险地选择了“安全”这个医疗信息化的命门进行攻击。
这一招很毒辣,因为安全问题是“疑罪从有”,你很难百分百证明一个系统“绝对”安全,但只要提出质疑,就足以让决策者望而却步。
明天的论证会,不再仅仅是技术方案的比拼,更是一场信任保卫战。
他必须在那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扭转被恶意舆论破坏的氛围,重新建立起领导和专家们对他们方案的信心。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安全回应”几个字,开始梳理反击的思路和要点。
每一个可能的质疑,都需要有扎实的论据和清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