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林夜推动教育政策,三坑中学正式落成-《重生95,打造全球第一村》

  两人走到了一处山坡上,代青兰问:

  “小夜,你对县里急需要做的事有什么想法,可以说说。”

  代青兰站在山庄的露台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回过头认真问道。

  林夜沉默片刻,眼前浮现出自己读书时的艰难岁月。

  那些啃着咸菜、穿着破旧衣服上学的日子,那些因凑不齐学费而辗转难眠的夜晚,那些因看不起病而硬扛着的乡亲...

  这件事别人办不成,但是代青兰来了,就好办了。

  “代书记。”

  “最要紧的是教育。我建议全县学生学费全免,从小学到高中,不能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

  代青兰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说道 :

  想法很好,但钱从哪里来?宁县去年的财政收入才八千多万,支撑不起这么大规模的开支。

  你可知道,全县学生的学费全免,一年就要一千多万......

  林夜早有准备。

  “这样……我捐五千万,保证三年不动县府财政。”

  “不用到三年,光是每年丛生集团上缴的税就高达十亿以上,我敢保证,三年后,宁县的税收将达到百亿以上,所以这都是小钱!

  而且,教育免费,会促进消费,反哺市场,变相增加县府收入……”

  代青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钱就好办,随即又提出另一个担忧:

  我担心政策太好会引发人口大量涌入。周边县市的老百姓听说咱们这读书不要钱,怕是都要往宁县挤。

  到时候财政压力更大不说,公共服务也跟不上。

  这正是教育免费的目的之一,城市化离不开大量的人口。

  林夜微微一笑。

  但我们只要高素质人口……可以设置落户门槛:大专以上学历,或在宁县投资创业,或有特殊技能的优先。

  这样一来,既能吸引人才,又不会造成无序涌入。

  代青兰的眼睛亮了。

  她立即意识到,这项政策不仅能惠及民生,更能为她在宁县的执政积累深厚的群众基础。

  作为空降干部,这正是她最需要的政绩。

  而且有林夜的资金支持,风险可控。

  代青兰点头同意。

  我这就安排起草具体方案,下周一就上常委会讨论。

  没几天。

  读书免费的政策很快就下来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宁县。

  在某个村,老支书王福贵正站在村委会的大喇叭前,声音激动得发颤:

  乡亲们!好消息!从下学期开始,娃儿们上学不要钱了!

  村口的老槐树下,纳凉的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

  真的假的?上学不要钱?有这么好的事?

  张大山一把抱起六岁的儿子,似乎不太相信。

  “真的假的,几天后不就知道了吗。”

  是真的,正式文件下来了……!

  李婶子抹着眼泪:这下可好了!我家娃早早就辍学了,要是早有这样的政策......

  傍晚时分,不知谁家先放起了鞭炮。

  紧接着,就像约好了一样,整个宁县都响起了喜庆的鞭炮声。

  在县城中心,一群老人自发地聚集在县府门前。

  领头的赵大爷七十多了,他手中举着一面红底黄字的锦旗,上面绣着心系百姓,造福一方八个大字。

  代书记!感谢代书记!

  老人们齐声喊着,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代青兰听说后从办公室赶下来,看到这场景,眼眶不禁发热。

  她快步走到老人们面前,接过那面沉甸甸的锦旗。

  乡亲们,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

  八月三十日清早,林夜正在吃早饭,手机突然响了。

  来电显示是曾老师。

  小夜,学校全部建成了!今天能来签字交接吗?曾建生的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太好了!我这就过去!

  林夜挂掉电话,三两口喝完碗里的粥,抓起摩托车钥匙就往外走。

  摩托车在乡间公路上疾驰。

  远远地,林夜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气派的校门用花岗岩砌成,

  宁县三坑中学六个鎏金大字在朝阳下发着光。

  校门两侧立着石狮,门前是宽敞的广场,旗杆上的华夏国旗迎风飘扬。

  校门内,五栋崭新的教学楼整齐排列,红白相间的外墙在蓝天映衬下格外醒目。

  宽阔的操场上,红色的塑胶跑道环绕着绿茵场,八个篮球场整齐地排列在一旁。

  校园中央还有一个喷泉水池,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

  曾建生和校长带着十几位老师早已在校门口等候。

  看到林夜,校长激动地上前握住他的手:

  林总,您看看这新学校!比省城的重点中学还要气派!

  林夜在众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

  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崭新的课桌椅摆放整齐;

  实验室里,各种仪器设备闪闪发光;

  阅览室里摆放着舒适桌椅;

  学生宿舍里,每间房都配有独立卫生间。

  一共三个食堂,每个食堂能同时容纳两千人就餐,后厨全部用不锈钢设备。

  来到室内体育馆,里面有一个标准游泳池。

  “林总,这种配置的中学,这在全市都是独一无二的!

  参观结束后,在办公楼的接待室里,校长恭敬地问:

  林总,您对学校还有什么要求吗?

  林夜沉思片刻,郑重地说:

  我只有一个要求:食堂绝对不能外包!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这个要严格执行!

  我先丑话说在前头,我会建议教育部门把食堂质量作为考核校长的重要指标,违反规定的立即撤职。

  校长连连点头:您放心!我们一定把学生的伙食办好!保证让每个孩子都能吃上热乎、营养的饭菜。

  签字仪式简单而庄重。

  当林夜在交接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操场上已经有附近的孩子在崭新的篮球架下打球。

  仪式结束后,林夜在曾老师的陪同下在校园里漫步。

  他走到教学楼前,抚摸着一尘不染的墙壁,眼前浮现出当年在破旧教室里上课的情景:

  漏雨的屋顶、吱呀作响的桌椅、冬天刺骨的寒风......

  林夜。曾建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还记得吗?那年冬天,教室的窗户破了,你用塑料布钉窗户,手指都冻僵了。

  林夜转过身,看着头发已经花白的班主任,苦笑道:

  记得。曾老师,那会儿您还把自己的棉手套给了我。

  现在好了。曾建生望着崭新的校舍,感慨道,

  再也不用受那份罪了。

  夕阳西下,林夜骑着摩托车驶出校门。

  后视镜里,林夜又看了看崭新的三坑中学,重重的呼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