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林夜拿地县里表决一致通过-《重生95,打造全球第一村》

  代青兰说的把木子山村、罗家村、牛角岭、志坑村一百多平方公里划给林夜。

  相关程序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这天上午,林夜还在家里,在几个村的地图上画着,代青兰的电话打过来了。

  “小夜,你现在过来一下,关于批地的事,还要走完最后一步。”

  林夜大喜,放下电话,骑上摩托车前往县府。

  县府小会议室里,代青兰坐在主位,林夜和几位县领导分坐两侧,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宁县地图,上面已经用红笔圈出了几个重点区域。

  大家都看到了,林总提出的这个地球村计划,规模之大,远超我们之前的想象。

  代青兰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看上去很严肃。

  这不是小打小闹,这是要彻底改变宁县面貌的大工程。

  主管城建的副县长擦了擦额角的汗:

  代书记,不是我们不敢干,是这么大规模的投资,全县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够零头,这要是出点岔子......

  所以才要谨慎规划,分步实施。

  林夜接过话茬,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第一期工程主要集中在木子山村周边,这是我们的核心生活区。

  二期往罗家村扩展,三期才是牛角岭和志坑村。

  他拿起激光笔,在地图上画出一个圈:

  这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来会是宁市的中心商务区、高科技产业园和生态居住区。我们要建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生态循环的现代化新城。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空调的嗡嗡声。

  这些在宁县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干部们,从未想过这个小县城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征地拆迁怎么办?终于有人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这么多村子,这么多农户,工作不好做啊。

  代青兰与林夜对视一眼,微微一笑:

  这个问题,让林总来解答。

  林夜不慌不忙地打开文件夹:

  我们初步拟定了几个方案。

  第一,所有被征地农户,都可以用土地入股,享受未来开发收益分红。

  第二,愿意搬迁的,我们在新区提供同等面积的安置房,并优先安排就业。

  第三,还想务农的,专门划一块地给他们种,青山叔的农业公司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帮助发展现代农业。

  他顿了顿,环视一周:

  最重要的是,所有过程公开透明,补偿标准只高不低。我要的不是廉价土地,而是共同富裕。

  会议室里的气氛明显松弛下来。

  几个原本眉头紧锁的干部,也开始认真打量地图上的规划区域。

  还有个问题,交通局局长举手,

  这么大项目,交通配套必须跟上。现有的路网肯定不够用,但修路的钱......

  这个不用担心。林夜接过话,

  我已经联系了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他们下周就会派专家组过来勘察。建设资金由我先垫付,后期再从土地收益中扣除。

  代青兰满意地点点头:

  既然主要问题都有解决方案了,我看可以开始前期工作。成立一个重点项目指挥部,我亲自挂帅,各部门一把手都是成员。每周召开一次协调会,遇到问题当场解决。

  ……

  代青兰见大家不再有问题,说道:“现在举手表决吧,同意的举手。”

  所有常委都举手表示通过……

  ……

  散会后,代青兰特意留下林夜:小夜,陪我走走。

  两人走出县委大院,沿着梅江河岸慢慢散步。夕阳西下,河面泛着金光,对岸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

  多美的景色啊,代青兰感叹道,有时候真怕我们的开发会破坏这份宁静。

  林夜弯腰拾起一块扁石,打了个水漂,石子在水面上跳跃了五六下才沉入水中:

  代教授,您放心。我们要建的不是钢筋水泥的森林,而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所有的开发都会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自然风貌,甚至会比现在更美。

  代青兰侧头看他:你好像已经有了完整规划?

  不止是规划,林夜眼中闪着光,

  我连设计团队都找好了。新加坡的规划大师李文群,美国的生态建筑专家威廉·麦克唐纳,还有日本的庭院设计大师枡野俊明。我要请世界最好的设计师,把宁市打造成一个样板城市。

  代青兰惊讶地停下脚步,笑了起来:这些人可都是世界级的大师,请得动吗?

  林夜微微一笑:只要诚意足够,没有请不动的人,李文群先生最难请,我找是的戴安娜搭的桥,他已经答应下个月来考察。

  “真有你的!感觉就没有你办不成的事。”

  ……

  天色已晚,回去的时候。

  代青兰忽然问:小夜,你投这么多钱,不怕亏本吗?

  林夜笑道:

  代教授,在投资宁县这件事上,如果我算的是生意账,说句实话,投哪里我也不会来这里投,就要在这里投,也不会这么快,账都没有算明白,怎么投?”

  代青兰笑了,说道:“人傻钱多……”

  “很对!我这次就是来做人傻钱多的那个人......不过,你还真别说,几十年后来看,应该还是有的赚。

  “小夜,你是个有大情怀的人……”

  正是有了情怀,才会义无反顾,不然哪有这么快的事?不开个几年会,不会有结果。

  代青兰轻轻点头,没再说话。

  两人默默走回县委大院,各自上车离开。

  回到家中,林夜发现代青山和赖玉英正在客厅等他。

  青山叔,婶子,这么晚还没休息?林夜有些意外。

  代青山激动地站起来:

  小夜,下午立军带我们去看了湖底村那块地!太好了!那么平整的土地,荒着太可惜了!我已经想好怎么规划了!

  林夜笑着给他们倒茶:叔,您慢慢说。

  代青山从包里掏出一叠图纸铺在茶几上:

  你看,这一千三百亩地,我打算分成几个功能区:

  五百亩做高产水稻试验田,三百亩种有机蔬菜,两百亩搞水果采摘,剩下的做农业科技示范园。

  他指着图纸上的标注:

  这里建温室大棚,这里做节水灌溉示范区,这里搞生态养殖......还要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厂,把咱们宁县的特产做成品牌卖到全国去!

  林夜认真看着图纸,不时点头:叔,您这规划比我想的还周全。需要什么设备和技术支持,尽管开口。

  赖玉英插话道:小夜,你青山叔兴奋得一晚上没睡好,光画这些图纸就画到半夜。

  代青山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这不是着急嘛!这么好的机会,得抓紧干起来!」

  林夜拍拍代青山的肩膀:

  叔,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先把土地整理好,水利设施建起来。开生机械厂的第一批农机下周就能到位,都是最先进的设备。

  代青山点头说道:好,我联系了以色列的农业专家,他们答应派一个技术团队过来指导滴灌技术和温室种植。日本的水稻专家也会来交流经验。

  林夜眼睛一亮:太好了!”

  三人聊到深夜,代青山夫妇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送走他们,林夜毫无睡意,独自走上阳台。

  他想起了代悦。

  好久没有联系了,他拿起电话,拨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