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加赛辩论?到底谁会赢-《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因此,经组委会临时决议,请北大、清华两支队伍各派一名代表,进行一场十分钟的加赛辩论。

  辩题即为——对方方案中,你认为最大的潜在风险或不足之处是什么?

  要求论点清晰,论据扎实。

  由评委会现场裁定胜负,决定最终代表资格!”

  加赛辩论!指名道姓攻击对方方案的弱点!

  这下,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再次绷紧,甚至比之前更加剑拔弩张!

  这已不仅是学术之争,更是荣誉之战!

  清华队伍那边,秦屿脸上依旧保持着完美的微笑,似乎对这个安排毫不意外。

  他甚至主动上前一步,从容道:

  “清华大学由我出战。”

  他的目光看似平和地扫过北大四人,最终却落在了苏想身上,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挑衅。

  北大这边瞬间陷入短暂犹豫。

  按常理,该由陈知行出战。

  周炽急道:“老陈,你上!怼死他!”

  李泽川也看向陈知行。

  陈知行却微微摇头,目光沉静地看向苏想,语出惊人:

  “苏想,你去。”

  “什么?”

  周炽和李泽川都愣住了。

  苏想更是惊得瞪大了眼睛:

  “我?我不行的!我……”

  她怎么敢和秦屿正面辩论?

  “你可以。”

  陈知行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

  “刚才的数据疑点是你发现的。

  而且,你的思维角度,或许能跳出常规框架,打乱他的节奏。

  这是我们的机会。”

  他的眼神里是绝对的信任和冷静的判断。

  “对啊!”

  周炽猛地反应过来,“苏想,你上!就用你那个探照灯打鱼的劲儿!他肯定料不到!”

  李泽川也眯起眼,难得地表示赞同:

  “嗯,奇兵或许有奇效。

  去吧,别怕,我们在下面。”

  苏想看着队友们信任的目光,尤其是陈知行那双沉静却充满力量的眼睛,她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慌乱和胆怯强行压了下去。

  野草般的韧性再次占据上风。

  她重重点头,眼神变得坚定:“好,我去!”

  想一步步走上台,与秦屿相对而立。

  舞台灯光打在两人身上,台下是黑压压的观众和目光如炬的评委。

  秦屿看着她,笑容温和依旧,却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道:

  “小学妹,勇气可嘉。可惜,自取其辱。”

  苏想的心脏猛地一缩,但背脊挺得笔直,毫不退缩地迎上他的目光。

  加赛辩论采用交替发言制,由秦屿先开始。

  秦屿不愧是清华的招牌!

  他面向评委和观众,姿态从容不迫,语气温和却极具攻击性。

  他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精准地抓住了北大方案中最冒险的“双通道”架构开火。

  “北大团队的方案创新性值得肯定,但其核心的动态双通道结构,存在一个致命的隐患——决策器的可靠性。”

  他语速平稳,引经据典,

  “根据经典控制理论,在这种高频切换且依赖近似结果的模式下,决策器本身极易成为新的故障点。

  一旦粗筛模块出现非常规误判,而决策器未能及时纠正,整个系统将会陷入错误循环,甚至导致崩溃。

  请问北大同学,你们如何证明你们那看似聪明的渔夫(决策器),不会在某次风浪中自己晕了船,甚至把船带向礁石呢?”

  问题极其尖锐,直指要害,而且用苏想自己的比喻进行了反击,堪称漂亮。

  台下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不少评委也微微颔首,显然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

  周炽和李泽川在下面气得直瞪眼,陈知行则面色凝重。

  压力再次全部压到了苏想身上。

  苏想的心跳得飞快,手心冰凉。

  她知道秦屿说的有道理,这是他们方案无法完全回避的风险。

  按照常规思路,她应该尽力解释他们采用的各种容错机制和冗余设计。

  但就在那一刻,她看着秦屿那完美自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

  脑海里闪过的是他那过于平滑的数据曲线,是他那句阴冷的警告!

  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猛地冲了上来!

  她上前一步,拿起话筒,没有直接回答秦屿的问题,反而抬起了头,目光清澈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望向评委席:

  “谢谢清华同学对我们方案的深刻剖析。

  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教评委老师一个问题,也请教清华的秦屿同学一个问题。”

  众人都是一愣,没想到她会不按常理出牌。

  秦屿微微挑眉,依旧笑着,但眼底闪过一丝警惕。

  苏想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地说道:

  “学术研究,尤其是工程实践,尊重原始数据、呈现真实结果,应该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对吗?”

  那位白发老教授目光微凝,点了点头:

  “这是自然。

  真实性是一切的基础。”

  “好。”

  苏想的目光猛地转向秦屿,如同出鞘的利剑,

  “那么请问秦屿同学,在你们方案的风险控制模块中,引用的基于凯勒曼教授错误率衰减模型所验证的数据图表,为何与原始论文《IEEE实时系统汇刊》给出的基准数据存在显着差异?”

  她竟然在辩论台上,直接质疑对方数据的真实性!

  全场瞬间哗然!

  “什么?数据有问题?”

  “不可能吧?清华怎么会?”

  “这指控太严重了!”

  秦屿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了一瞬,虽然极快地恢复,但那一瞬间的变色没有逃过紧盯着他的苏想和台下陈知行的眼睛。

  “苏想同学,”

  秦屿的声音依旧温和,却带上了几分冷意,

  “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我们的数据经过严格验证,完全符合模型预测。

  你是否理解有误,或者看错了论文版本?”

  他试图轻描淡写地化解,并反向质疑苏想的专业能力。

  “我没有看错!”

  苏想豁出去了,她看向评委席,语气急切但条理清晰,

  “凯勒曼教授的原始论文中,明确指出了该模型在极高负载下存在理论极限,并且他们实验获得的衰减曲线存在正常的数据波动区间。

  但是,清华团队展示的图表,曲线平滑完美,数据结果甚至优于论文给出的理论最优值!

  这不符合学术常理!

  请问,这是如何做到的?是你们的优化超越了理论极限,还是……数据经过了某种处理?”

  她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