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贷审风云-《重生逆袭:黄金1988》

  那张来自深圳的匿名警告信,像一块冰冷的铁,沉甸甸地压在林卫东的心头。信纸上那行冰冷的打印字——“小心华创。梁哲与福满香郑,关系匪浅。”——在他脑海中反复盘旋。

  华创资本,福满香,胡主任……这几个原本看似独立的点,被这条线索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张若隐若现的阴谋之网。梁哲当初的接触,是真心投资,还是替福满香试探虚实,甚至是为后续的金融狙击铺路?胡主任在贷款审批上的刁难和拖延,是否也与此有关?

  “东哥,这信……能信吗?”赵大海看着那张纸条,眉头拧成了疙瘩,“谁寄来的?会不会是挑拨离间?”

  李秀兰则更加担忧:“卫东,如果华创真的和福满香是一伙的,那他们之前想投资我们,岂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现在贷款又卡在胡主任那里……他们这是想把我们往死里逼啊!”

  孙维民捻着下巴,沉吟道:“无风不起浪。这封信的出现,本身就说明问题不简单。卫东,贷审会召开在即,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但也要争取最好的结果。”

  林卫东将纸条缓缓折好,放进内衣口袋,仿佛要将那股寒意也一并压下。他的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冷静。

  “不管这封信是谁寄的,它提醒了我们,对手比我们想象的更狡猾,手段也更卑劣。但越是这样,我们越不能自乱阵脚。”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贷审会,我们必须去,而且要堂堂正正地去!不仅要争取贷款,还要在贷审会上,把我们的实力和决心,清清楚楚地摆出来!”

  他立刻做出部署:

  “秀兰,你和大海,再把我们准备的所有答辩材料,尤其是应对可能刁难的问题,反复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孙工,技术优势和未来规划这部分,您是权威,到时候需要您来镇场。”

  “另外,”林卫东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我们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胡主任的‘秉公办理’上。大海,你再去想办法,看能不能在贷审会召开前,接触到信用社的其他关键人物,比如风控部门的负责人,或者别的副主任,哪怕只是混个脸熟,递份材料也好!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万家香’的价值!”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贷审会召开前,已经悄然打响。

  省城信用合作社的贷审会议室,气氛庄重而压抑。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信用社的主任、几位副主任、信贷部、风控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胡主任赫然在列。林卫东、孙维民作为申请方代表,坐在一侧的汇报席上。

  会议由信用社的刘主任主持。他简单开场后,便由信贷员汇报对“万家香”的实地考察情况。信贷员的报告客观正面,详细列举了工厂的生产状况、管理水平、市场前景和财务数据,为贷款申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轮到林卫东进行陈述。他摒弃了所有的花哨言辞,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结合精心准备的图表和数据,清晰地阐述了“万家香”的发展历程、城东新区项目的规划、资金用途以及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测。他的陈述逻辑严密,数据扎实,充满了对实业的热爱和自信。

  孙维民工程师的补充发言更是分量十足。他以行业专家的身份,论证了新生产线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强调了“万家香”在产品质量控制上的严格标准和技术壁垒,极大地增强了项目的技术可信度。

  几位副主任和风控部长相继提问,问题都集中在市场风险、抵押物价值和还款保障上,林卫东和孙维民一一从容作答,滴水不漏。

  会场的气氛逐渐向有利于“万家香”的方向倾斜。刘主任不时点头,显然对林卫东这个年轻实业家的扎实和远见颇为欣赏。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贷款将通过已成定局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胡主任,终于开口了。他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一种看似忧心忡忡的表情。

  “林老板和孙工的介绍很精彩,听起来前景一片大好。”胡主任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但是,作为信贷部门负责人,我必须对资金安全负责,有些风险,我们不能不充分考虑。”

  他拿起面前的一份文件(并非信贷员提交的考察报告),目光扫过与会众人:“我这里,最近收到一些……来自市场上的反馈。反映‘万家香’食品厂,近期在一些渠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库存积压,销售回款速度明显放缓。甚至,有合作经销商反映,其产品口味存在不稳定的问题,消费者投诉有所增加。”

  他顿了顿,抛出了更具杀伤力的质疑:“更重要的是,有消息显示,南方一些大型食品企业,正在计划进军本省市场,他们的资本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远非本地小厂可比。‘万家香’能否在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这个时候,投入巨资扩建厂房、引进昂贵设备,是否过于激进?风险是否可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番话,如同几支毒箭,射向林卫东!库存积压?口味不稳定?南方巨头入侵?这些半真半假、夸大其词的信息,经过胡主任以“风险提示”的名义在如此正式的场合抛出,极具迷惑性和破坏力!

  会场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几位原本倾向于批准的委员,脸上也露出了犹豫的神色。

  林卫东心中怒火升腾,但他知道,此刻愤怒毫无用处。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胡主任这一手,虽然阴险,但并非无懈可击。

  “胡主任提出的这些‘市场反馈’,我非常重视。”林卫东的声音平稳而有力,瞬间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但我想说明的是,这些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甚至可能存在误导。”

  他首先针对“库存积压”和“回款放缓”:“这是我们去年的销售数据汇总表,以及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复印件,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产销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应收账款周期稳定且处于行业优秀水平。胡主任提到的‘积压’和‘回款慢’,不知数据来源是哪里?能否出示一下具体的渠道名单和数据对比?”

  他目光坦然地看着胡主任,将问题抛了回去。胡主任脸色微变,他手里的所谓“反馈”根本拿不出具体证据,只是些模糊的传言和刻意夸大的信息。

  接着,林卫东应对“口味不稳定”的指控:“关于产品质量,我想请各位领导回忆一下,不久前省报对我们厂的正面报道,以及省工业大学实验室为我们出具的权威鉴定报告。我们的每批产品都有严格的质检流程,孙工加盟后,更是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口味不稳定’的说法,是对我们全体工人和孙工心血的无端指责!如果胡主任有确凿证据证明哪一批次产品存在问题,我们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孙维民也适时补充,从技术角度再次强调了质量控制的严谨性。

  最后,面对“南方巨头入侵”这个无法证伪的宏观风险,林卫东没有回避,而是将其转化为展示自身优势的机会!

  “至于市场竞争,我从来不怕竞争!‘万家香’的优势在于接地气,了解本地市场,在于我们扎扎实实做产品的匠心,在于我们有一个团结拼搏的团队!南方企业资本再雄厚,品牌再响亮,要想在本地市场站稳脚跟,也绝非易事!而且,我们此次申请贷款,就是为了抢在竞争对手大规模进入之前,提升自身实力,加固护城河!如果因为害怕竞争就畏缩不前,那才是最大的风险!”

  他的反击,有理有据,有节有度,既驳斥了不实指控,又展现了应对竞争的自信和魄力。会场内的风向,再次悄然转变。

  就在这时,风控部的部长,一位戴着老花镜、神情严肃的老先生,忽然开口了:“林厂长,你刚才提到城东新区项目的标杆意义,我很有兴趣。你能不能具体谈谈,这个项目如果能成功,对本地民营经济的发展,能起到什么样的示范作用?”

  这个问题,看似超出了纯粹的信贷风险评估范畴,却暗合了更高层面的政策导向。

  林卫东精神一振,他知道,这是另一个突破口!他立刻结合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精神,畅谈了“万家香”新厂区建成后,在吸纳就业、带动配套产业、增加地方税收、提升江城工业形象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将企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的阐述,格局宏大,立意高远,深深打动了与会的不少委员。

  激烈的辩论和质询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最终,在刘主任的主持下,贷审会进入了投票环节。

  投票过程是紧张而沉默的。赞成,反对,弃权……一个个委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当刘主任宣布最终结果——“‘万家香’食品厂贷款申请,原则通过!”时,林卫东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背后已被冷汗浸湿。孙维民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虽然通过了,但贷款额度比最初申请的略有削减,放款条件也更加严格,要求林卫东个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担保,并且抵押了食品厂现有的全部资产和即将竞标的土地权益。

  代价不小,但终究是赢了这一局!

  散会后,胡主任面无表情地第一个离开了会议室,没有看林卫东一眼。

  刘主任特意走过来,和林卫东握了握手,意味深长地说:“林厂长,年轻有为,不错!好好干!别辜负了这份支持和信任。”

  带着贷审会通过的初步胜利,林卫东和孙维民返回江城。虽然过程曲折,但资金问题总算看到了解决的曙光,城东新区的宏伟蓝图似乎触手可及。

  然而,就在他们回到厂里,还没来得及庆祝时,赵大海脸色难看地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东哥,刚得到的信儿!城东新区那块我们看中的最好的工业用地,下个星期就要正式挂牌出让了!”

  “这是好事啊!”林卫东有些不解。

  “好什么呀!”赵大海急得一跺脚,“报名参与竞标的企业名单里,除了我们,还有一家!就是省城的——‘福满香’食品公司!而且,我听说,他们准备的资金,比我们充足得多!”

  林卫东的心猛地一沉!

  刚刚在金融战场上击退了一次狙击,对手立刻又在土地市场上拉开了新的战线!福满香这次明目张胆地参与竞标,显然是志在必得,要掐断“万家香”扩张的咽喉!

  信用社的贷款即便顺利到位,也需要时间。而土地竞标,近在眼前!

  资金不足,对手强势,“万家香”的城东新区之梦,难道要倒在最后一步?这块决定未来的土地,最终将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