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沉浮于无光无声的绝对虚无,仿佛过去了万古,又似仅一瞬。司契维持着那玄妙的“寂灭假死”之态,心神依附着那缕微不可察的异样暗流,如一枚顺应潮汐的枯叶,向着归墟漩涡的更深处飘荡。
周身是化不开的极致黑暗,连“空”与“无”的概念都近乎湮灭。唯有一股永恒不变、指向万物终末的“归寂”道韵,如冰冷的水银,无孔不入地渗透一切。在此地,任何形式的“生”与“动”,皆是大逆不道,会立刻引来整个海眼力量的排斥与抹杀。司契能存续至今,全赖于对“枯莲吞墟”道境的初步领悟,使自身气息无限趋近于此地本源的死寂,如同水滴融入大海。
不知飘荡了多久,那缕引导他的暗流渐渐变得清晰、稳定。周遭绝对的虚无感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具体、更为古老的“沉淀”之感。仿佛从狂暴的漩涡中心,坠入了一片相对“平静”的深海之底。这里依旧没有光,没有声音,但那种撕裂一切的狂暴吸力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能将万物凝固、封印的极致寒意与沉重。
司契的“寂照”之心微微一动,感知到了一些“存在”的轮廓。并非生灵,而是……残骸。巨大到难以想象的星辰核心碎片,如同熄灭的焦炭,悬浮在黑暗中;断裂的山脉般的规则锁链,蜿蜒伸展,直至虚无深处;甚至有一些保存相对完整、却彻底失去所有能量波动的远古建筑残垣,如同墓碑,静默地诉说着曾经辉煌的文明。
这里,是比星辰墓园、道陨星墟更为终极的归宿。是连“衰败”过程都已完结,只剩下永恒“寂灭”结果的最终坟场。归墟海眼,吞噬万古,其底部沉淀的,便是无数纪元、无数宇宙残骸的最终凝结。
就在这片死寂的沉淀之物中,司契的心神骤然被前方一处异常所吸引。那里,并非巨大的星辰残骸或建筑遗迹,而是一艘船。一艘通体由某种暗沉木质与不明金属锻造而成的古舟,长约百丈,形制古朴奇拙,船身布满斑驳蚀痕,却奇迹般地保持着大致的完整。它静静地悬浮在黑暗中,如同一位沉睡的巨人,散发着一种历经无穷岁月洗礼后的苍凉与坚固。
更令司契心神震动的是,他从这艘古舟之上,感受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与此地死寂格格不入的“守护”道韵!这道韵,与他所得的“玄一令”以及金丝帛书上的气息,隐隐同源!虽已淡薄如风中残烛,却顽强地抵抗着海眼力量的侵蚀,在古舟周围形成了一层几乎难以察觉的微弱屏障。
“玄一道盟的遗舟?!”司契心中剧震。禹疆遗刻提及盟主携镇运鼎遁入归墟海眼,难道……这便是他们当年所使用的法器?竟能在此等绝地保存下来?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自身假死之躯,向那古舟靠近。越是接近,那丝守护道韵便越是清晰,带着一股宁折不弯、虽死犹存的悲壮意志。古舟的船首,隐约可见一个模糊的徽记,正是玄一道盟的象征——交织的星辰与守护之剑,虽已黯淡,却未曾磨灭。
司契尝试将一缕蕴含“枯莲道韵”的神念,如蛛丝般轻柔地探向古舟。神念触及那层微弱屏障时,并未引发排斥,反而如同游子归家,被其悄然接纳。刹那间,一段破碎、模糊的画面涌入司契心间:
无尽黑暗的海眼中,庞大古舟绽放最后的光华,抵御着四面八方涌来的归墟潮汐。舟首,一名身影模糊、却气度恢弘的男子,手持一尊散发朦胧光晕的小鼎,面对吞噬一切的黑暗,毅然将小鼎掷向海眼更深处……随后,古舟光华彻底黯淡,守护道韵收缩,将自身彻底封印,如磐石沉入海底……
画面破碎。司契心神激荡。那掷鼎的男子,想必就是玄一道盟盟主!他将镇运鼎送入了海眼更深处?为何如此?是寻求一线生机,还是……某种不得已的封印?
这艘古舟,是盟主留下的最后遗迹,也是寻找镇运鼎的关键线索!舟内,或许还保留着更多关于那场最终之战、关于“万劫归一”邪法、乃至关于归墟海眼本身的信息!
然而,古舟虽在,其守护屏障已微弱至极,且与整个海眼的死寂之力形成了一种脆弱的平衡。任何外力的剧烈干扰,都可能打破这平衡,导致古舟瞬间崩解,或被海眼彻底吞噬。司契自身状态亦极差,重伤假死,贸然行动,无异于自取灭亡。
他需要时间。需要在此地,借助这古舟残存的守护道韵与海眼的死寂环境,进一步巩固刚刚领悟的“枯莲吞墟”之境,修复部分伤势,方能尝试与古舟建立更深联系,探寻其中秘密。
司契静下心来,于古舟旁寻得一块相对稳定的巨大规则碎片,如寄生之苔,将自身假死之躯依附其上。他运转玄功,不再抗拒海眼之力,反而以“枯莲道韵”为引,极其缓慢地引导一丝丝精纯的死寂之气,淬炼几乎崩碎的道体,同时以那古舟散发的微弱守护道韵为灯,稳固心神中那一点不灭灵光。
归墟海眼,万寂终结之地。一艘尘封的古舟,一个重伤的悟道者,于绝对黑暗中,开始了与时间和寂灭的漫长博弈。希望的火星,在这终极坟场深处,微弱而顽强地闪烁着。
周身是化不开的极致黑暗,连“空”与“无”的概念都近乎湮灭。唯有一股永恒不变、指向万物终末的“归寂”道韵,如冰冷的水银,无孔不入地渗透一切。在此地,任何形式的“生”与“动”,皆是大逆不道,会立刻引来整个海眼力量的排斥与抹杀。司契能存续至今,全赖于对“枯莲吞墟”道境的初步领悟,使自身气息无限趋近于此地本源的死寂,如同水滴融入大海。
不知飘荡了多久,那缕引导他的暗流渐渐变得清晰、稳定。周遭绝对的虚无感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具体、更为古老的“沉淀”之感。仿佛从狂暴的漩涡中心,坠入了一片相对“平静”的深海之底。这里依旧没有光,没有声音,但那种撕裂一切的狂暴吸力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能将万物凝固、封印的极致寒意与沉重。
司契的“寂照”之心微微一动,感知到了一些“存在”的轮廓。并非生灵,而是……残骸。巨大到难以想象的星辰核心碎片,如同熄灭的焦炭,悬浮在黑暗中;断裂的山脉般的规则锁链,蜿蜒伸展,直至虚无深处;甚至有一些保存相对完整、却彻底失去所有能量波动的远古建筑残垣,如同墓碑,静默地诉说着曾经辉煌的文明。
这里,是比星辰墓园、道陨星墟更为终极的归宿。是连“衰败”过程都已完结,只剩下永恒“寂灭”结果的最终坟场。归墟海眼,吞噬万古,其底部沉淀的,便是无数纪元、无数宇宙残骸的最终凝结。
就在这片死寂的沉淀之物中,司契的心神骤然被前方一处异常所吸引。那里,并非巨大的星辰残骸或建筑遗迹,而是一艘船。一艘通体由某种暗沉木质与不明金属锻造而成的古舟,长约百丈,形制古朴奇拙,船身布满斑驳蚀痕,却奇迹般地保持着大致的完整。它静静地悬浮在黑暗中,如同一位沉睡的巨人,散发着一种历经无穷岁月洗礼后的苍凉与坚固。
更令司契心神震动的是,他从这艘古舟之上,感受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与此地死寂格格不入的“守护”道韵!这道韵,与他所得的“玄一令”以及金丝帛书上的气息,隐隐同源!虽已淡薄如风中残烛,却顽强地抵抗着海眼力量的侵蚀,在古舟周围形成了一层几乎难以察觉的微弱屏障。
“玄一道盟的遗舟?!”司契心中剧震。禹疆遗刻提及盟主携镇运鼎遁入归墟海眼,难道……这便是他们当年所使用的法器?竟能在此等绝地保存下来?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自身假死之躯,向那古舟靠近。越是接近,那丝守护道韵便越是清晰,带着一股宁折不弯、虽死犹存的悲壮意志。古舟的船首,隐约可见一个模糊的徽记,正是玄一道盟的象征——交织的星辰与守护之剑,虽已黯淡,却未曾磨灭。
司契尝试将一缕蕴含“枯莲道韵”的神念,如蛛丝般轻柔地探向古舟。神念触及那层微弱屏障时,并未引发排斥,反而如同游子归家,被其悄然接纳。刹那间,一段破碎、模糊的画面涌入司契心间:
无尽黑暗的海眼中,庞大古舟绽放最后的光华,抵御着四面八方涌来的归墟潮汐。舟首,一名身影模糊、却气度恢弘的男子,手持一尊散发朦胧光晕的小鼎,面对吞噬一切的黑暗,毅然将小鼎掷向海眼更深处……随后,古舟光华彻底黯淡,守护道韵收缩,将自身彻底封印,如磐石沉入海底……
画面破碎。司契心神激荡。那掷鼎的男子,想必就是玄一道盟盟主!他将镇运鼎送入了海眼更深处?为何如此?是寻求一线生机,还是……某种不得已的封印?
这艘古舟,是盟主留下的最后遗迹,也是寻找镇运鼎的关键线索!舟内,或许还保留着更多关于那场最终之战、关于“万劫归一”邪法、乃至关于归墟海眼本身的信息!
然而,古舟虽在,其守护屏障已微弱至极,且与整个海眼的死寂之力形成了一种脆弱的平衡。任何外力的剧烈干扰,都可能打破这平衡,导致古舟瞬间崩解,或被海眼彻底吞噬。司契自身状态亦极差,重伤假死,贸然行动,无异于自取灭亡。
他需要时间。需要在此地,借助这古舟残存的守护道韵与海眼的死寂环境,进一步巩固刚刚领悟的“枯莲吞墟”之境,修复部分伤势,方能尝试与古舟建立更深联系,探寻其中秘密。
司契静下心来,于古舟旁寻得一块相对稳定的巨大规则碎片,如寄生之苔,将自身假死之躯依附其上。他运转玄功,不再抗拒海眼之力,反而以“枯莲道韵”为引,极其缓慢地引导一丝丝精纯的死寂之气,淬炼几乎崩碎的道体,同时以那古舟散发的微弱守护道韵为灯,稳固心神中那一点不灭灵光。
归墟海眼,万寂终结之地。一艘尘封的古舟,一个重伤的悟道者,于绝对黑暗中,开始了与时间和寂灭的漫长博弈。希望的火星,在这终极坟场深处,微弱而顽强地闪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