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着沙砾,如泣如诉,狠狠地抽打在雁门关古老的城墙上。
关外,黑压压的契丹铁骑铺满了整个视野,旌旗如林,刀枪似雪,五千先锋在耶律德光的亲自率领下,带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凶悍之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咚——咚——咚——”
沉闷的巨响打破了对峙的死寂。
数十架简易的投石机在辽军阵中缓缓扬起长臂,将磨盘大小的石块呼啸着砸向雁门关。
碎石迸溅,烟尘弥漫,每一次撞击都让坚固的城头微微颤抖,仿佛巨兽在撞门。
然而,这攻势看似猛烈,却雷声大雨点小,石块落点分散,显然并未动用全力。
城楼之上,李昭一身玄甲,身姿挺拔如松。
他手扶冰冷的垛口,目光锐利如鹰,死死盯着远处那个在亲卫簇拥下的华服青年——辽国太子,耶律德光。
狂风将他的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却纹丝不动,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王爷,贼军这是在试探!”身旁的偏将焦急地请示,“末将愿领一队人马,冲出去毁了那些投石机!”
李昭缓缓抬起手,制止了他的冲动。
“不必。传令下去,全军坚守,不得出战。弓弩手上弦,瞄准敌军推拽投石机的辅兵,三轮急射后,立即隐蔽。”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城墙上的守军虽然心有不甘,但军令如山。
只听“嗡”的一声弦响,千百支羽箭如乌云般腾空而起,划过一道精准的弧线,恶狠狠地扎进辽军阵中。
惨叫声此起彼伏,数十名辽军辅兵应声倒地。
契丹人显然没料到还击如此精准狠辣,阵脚出现了一丝微小的混乱。
然而,在短暂的骚动后,辽军的投石机攻击却并未停止,只是频率慢了下来,仿佛在故意消耗时间,也消耗着守军的箭矢与耐心。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阵线前移,一步步逼近那片看似平平无奇的开阔地。
李昭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那片区域,早已被他命人挖设了无数陷阱,浇满了火油,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能让这五千骑兵变成火海中的亡魂。
但他知道,耶律德光不是蠢货,绝不会轻易踏入。
夜幕降临,辽军的骚扰性攻击终于停止,他们在关外五里处安营扎寨,燃起无数篝火,远远望去,如同一片坠落凡间的星海,却充满了致命的威胁。
帅帐内,灯火通明。
李昭正对着沙盘凝神思索,身旁的郭崇韬捋着花白的胡须,沉声道:“王爷,耶律德光此举,大有深意。他以五千骑兵围城,攻势不紧不慢,既不强攻,也不撤退,分明是在拖延。幽州城下,阿保机亲率主力,正与我朝大军决战。耶律德光在等,等幽州战事的结果。一旦幽州失守,我雁门关便成孤城,届时他再全力猛攻,我军士气必将崩溃。”
李昭重重地点了点头,一拳砸在沙盘边缘:“郭公所言极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任由他把节奏拖下去。契丹人远道而来,人吃马嚼,消耗巨大。只要我们能断其粮草,耶律德光这五千骑兵,便是不战自乱的孤魂野鬼!”
他的“传我将令,挑选两千精锐轻骑,人衔枚,马裹蹄,备足火把、硫磺与桐油。今夜三更,本王要亲自带队,给耶律德光送一份大礼!”
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
两千名幽灵般的骑士悄无声息地自雁门关的西侧山道鱼贯而出。
他们绕过辽军戒备森严的正面营地,像一群黑夜中的猎豹,循着山脉的阴影,直扑辽军后方。
空气中弥漫着草料和牲畜的气味,那是辽军粮草大营的方向。
李昭一马当先,他的黑眸在暗夜中亮得惊人。
凭借白日里对地形的精准观察,他轻易地找到了辽军防备最薄弱的补给线路。
“动手!”
一声低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两千骑士瞬间化作两千道死神的影子,从黑暗中猛扑而出。
守卫粮道的辽军哨兵还没来得及发出警报,就被锋利的马刀割断了喉咙。
没有喊杀声,只有利刃入肉的闷响和死前的呜咽。
李昭的目标明确而残酷。
他没有恋战,而是率领主力直冲堆积如山的粮草堆。
骑士们将浸透了桐油的火把奋力掷出,一时间,火光冲天!
干燥的草料遇到烈火,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李昭亲自将一桶硫磺粉末泼洒在最大的一个粮仓上,刺鼻的气味中,火势变得更加凶猛,火龙卷着黑烟直冲云霄,将半个夜空都映成了诡异的橘红色。
“轰!”“轰隆!”
数个储藏火油的木桶被引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爆炸的气浪将周围的帐篷和粮车掀飞,整个辽军后营彻底陷入了一片火海与混乱之中。
无数契丹士兵从睡梦中惊醒,衣衫不整地冲出帐篷,看到的却是让他们肝胆俱裂的末日景象。
“粮仓!粮仓着火了!”
“敌袭!有敌袭!”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李昭见目的已达,毫不犹豫地长枪一挥:“撤!”
两千轻骑来得快,去得更快,在辽军主力反应过来之前,便再次遁入无边的黑暗之中,只留下一片哭嚎与冲天的火光。
次日清晨,当耶律德光赶到后营时,只看到一片焦黑的废墟。
空气中满是烧焦的谷物气味,万余石粮草化为灰烬,足以支撑他大军半月之用的补给,就这么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他的脸色铁青,拳头捏得咯咯作响,英俊的面孔因愤怒而扭曲。
军心动摇得比他想象中更快。
没有了粮草,士兵们脸上写满了惊慌与恐惧。
耶律德光深知,继续围困雁门关已经毫无意义,他不得不立刻写下急报,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幽州,向其父阿保机请示撤军。
就在辽军内部人心惶惶之际,李昭又使出了后招。
他派出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辽军大营,言辞倨傲地宣称:“昨夜天降火雨,焚你粮草,此乃上天示警,助我大唐。天象不利,尔等契丹蛮夷若不速速退去,必遭天谴,全军覆没!”
这番神神叨叨的话语,在迷信鬼神的契丹军中引起了更大的恐慌。
士兵们交头接耳,将昨夜的火光与“天谴”联系起来,士气跌落到了谷底。
然而,真正给予契丹人致命一击的,并非雁门关前的这一场大火。
几乎在李昭夜袭粮道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渤海之上,一支庞大的舰队趁着夜色,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了契丹人的海上防线,在辽东半岛一处守备空虚的海岸成功登陆。
李昪,这位李昭的宗族兄弟,率领着精锐的水师与陆战之士,如一把尖刀直插契丹腹地。
他们行动迅猛,目标明确,在短短三日之内,连续焚毁了契丹设在辽东的三座巨型粮仓!
这三座粮仓,是阿保机发动南侵的根本所在,里面不仅有数十万石的粮食,更有无数攻城器械和军械储备。
消息传回幽州前线,整个契丹大营为之震动。
后方根基被毁,阿保机暴跳如雷。
他再也无法专心于幽州战事,被迫分出大军回援辽东,以稳固后方。
压在整个北境之上的战争阴云,似乎在这一刻,被李氏兄弟联手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雁门关的危机,暂时解除了。
辽军在第三日清晨便开始拔营后撤,来时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只剩下狼狈的背影。
城楼上,李昭远眺着远去的敌军,神情却并未放松。
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
只要契丹的根本未除,战争就远未结束。
夜,再次笼罩了雁门关。
洗刷过血与火的城墙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沧桑。
一名负责夜间巡逻的校尉,正领着一队士兵走在西侧的瓮城内。
突然,他眼角余光瞥见墙角的阴影里似乎动了一下。
“谁在那里!”校尉厉声喝道,手中的横刀瞬间出鞘。
士兵们立刻围了上去,火把的光亮照亮了那个角落。
只见一个穿着破旧皮袄,满脸风霜的汉子从阴影中缓缓走出。
他身材高大,骨节粗壮,眼神却异常沉静,丝毫没有被包围的慌张。
他的汉话带着一丝生硬的口音。
“我并非敌人。”那人声音沙哑地开口,“我奉我们部族首领之命,有万分紧急之事,求见李昭王爷。”
校尉警惕地打量着他:“你是什么人?哪个部族的?”
那汉子抬起头,目光在火光下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芒,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我来自长白山,是女真完颜部派来的使者。我们愿与王爷联手,共抗契丹!”
关外,黑压压的契丹铁骑铺满了整个视野,旌旗如林,刀枪似雪,五千先锋在耶律德光的亲自率领下,带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凶悍之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咚——咚——咚——”
沉闷的巨响打破了对峙的死寂。
数十架简易的投石机在辽军阵中缓缓扬起长臂,将磨盘大小的石块呼啸着砸向雁门关。
碎石迸溅,烟尘弥漫,每一次撞击都让坚固的城头微微颤抖,仿佛巨兽在撞门。
然而,这攻势看似猛烈,却雷声大雨点小,石块落点分散,显然并未动用全力。
城楼之上,李昭一身玄甲,身姿挺拔如松。
他手扶冰冷的垛口,目光锐利如鹰,死死盯着远处那个在亲卫簇拥下的华服青年——辽国太子,耶律德光。
狂风将他的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却纹丝不动,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王爷,贼军这是在试探!”身旁的偏将焦急地请示,“末将愿领一队人马,冲出去毁了那些投石机!”
李昭缓缓抬起手,制止了他的冲动。
“不必。传令下去,全军坚守,不得出战。弓弩手上弦,瞄准敌军推拽投石机的辅兵,三轮急射后,立即隐蔽。”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城墙上的守军虽然心有不甘,但军令如山。
只听“嗡”的一声弦响,千百支羽箭如乌云般腾空而起,划过一道精准的弧线,恶狠狠地扎进辽军阵中。
惨叫声此起彼伏,数十名辽军辅兵应声倒地。
契丹人显然没料到还击如此精准狠辣,阵脚出现了一丝微小的混乱。
然而,在短暂的骚动后,辽军的投石机攻击却并未停止,只是频率慢了下来,仿佛在故意消耗时间,也消耗着守军的箭矢与耐心。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阵线前移,一步步逼近那片看似平平无奇的开阔地。
李昭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那片区域,早已被他命人挖设了无数陷阱,浇满了火油,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能让这五千骑兵变成火海中的亡魂。
但他知道,耶律德光不是蠢货,绝不会轻易踏入。
夜幕降临,辽军的骚扰性攻击终于停止,他们在关外五里处安营扎寨,燃起无数篝火,远远望去,如同一片坠落凡间的星海,却充满了致命的威胁。
帅帐内,灯火通明。
李昭正对着沙盘凝神思索,身旁的郭崇韬捋着花白的胡须,沉声道:“王爷,耶律德光此举,大有深意。他以五千骑兵围城,攻势不紧不慢,既不强攻,也不撤退,分明是在拖延。幽州城下,阿保机亲率主力,正与我朝大军决战。耶律德光在等,等幽州战事的结果。一旦幽州失守,我雁门关便成孤城,届时他再全力猛攻,我军士气必将崩溃。”
李昭重重地点了点头,一拳砸在沙盘边缘:“郭公所言极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任由他把节奏拖下去。契丹人远道而来,人吃马嚼,消耗巨大。只要我们能断其粮草,耶律德光这五千骑兵,便是不战自乱的孤魂野鬼!”
他的“传我将令,挑选两千精锐轻骑,人衔枚,马裹蹄,备足火把、硫磺与桐油。今夜三更,本王要亲自带队,给耶律德光送一份大礼!”
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
两千名幽灵般的骑士悄无声息地自雁门关的西侧山道鱼贯而出。
他们绕过辽军戒备森严的正面营地,像一群黑夜中的猎豹,循着山脉的阴影,直扑辽军后方。
空气中弥漫着草料和牲畜的气味,那是辽军粮草大营的方向。
李昭一马当先,他的黑眸在暗夜中亮得惊人。
凭借白日里对地形的精准观察,他轻易地找到了辽军防备最薄弱的补给线路。
“动手!”
一声低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两千骑士瞬间化作两千道死神的影子,从黑暗中猛扑而出。
守卫粮道的辽军哨兵还没来得及发出警报,就被锋利的马刀割断了喉咙。
没有喊杀声,只有利刃入肉的闷响和死前的呜咽。
李昭的目标明确而残酷。
他没有恋战,而是率领主力直冲堆积如山的粮草堆。
骑士们将浸透了桐油的火把奋力掷出,一时间,火光冲天!
干燥的草料遇到烈火,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李昭亲自将一桶硫磺粉末泼洒在最大的一个粮仓上,刺鼻的气味中,火势变得更加凶猛,火龙卷着黑烟直冲云霄,将半个夜空都映成了诡异的橘红色。
“轰!”“轰隆!”
数个储藏火油的木桶被引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爆炸的气浪将周围的帐篷和粮车掀飞,整个辽军后营彻底陷入了一片火海与混乱之中。
无数契丹士兵从睡梦中惊醒,衣衫不整地冲出帐篷,看到的却是让他们肝胆俱裂的末日景象。
“粮仓!粮仓着火了!”
“敌袭!有敌袭!”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李昭见目的已达,毫不犹豫地长枪一挥:“撤!”
两千轻骑来得快,去得更快,在辽军主力反应过来之前,便再次遁入无边的黑暗之中,只留下一片哭嚎与冲天的火光。
次日清晨,当耶律德光赶到后营时,只看到一片焦黑的废墟。
空气中满是烧焦的谷物气味,万余石粮草化为灰烬,足以支撑他大军半月之用的补给,就这么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他的脸色铁青,拳头捏得咯咯作响,英俊的面孔因愤怒而扭曲。
军心动摇得比他想象中更快。
没有了粮草,士兵们脸上写满了惊慌与恐惧。
耶律德光深知,继续围困雁门关已经毫无意义,他不得不立刻写下急报,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幽州,向其父阿保机请示撤军。
就在辽军内部人心惶惶之际,李昭又使出了后招。
他派出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辽军大营,言辞倨傲地宣称:“昨夜天降火雨,焚你粮草,此乃上天示警,助我大唐。天象不利,尔等契丹蛮夷若不速速退去,必遭天谴,全军覆没!”
这番神神叨叨的话语,在迷信鬼神的契丹军中引起了更大的恐慌。
士兵们交头接耳,将昨夜的火光与“天谴”联系起来,士气跌落到了谷底。
然而,真正给予契丹人致命一击的,并非雁门关前的这一场大火。
几乎在李昭夜袭粮道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渤海之上,一支庞大的舰队趁着夜色,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了契丹人的海上防线,在辽东半岛一处守备空虚的海岸成功登陆。
李昪,这位李昭的宗族兄弟,率领着精锐的水师与陆战之士,如一把尖刀直插契丹腹地。
他们行动迅猛,目标明确,在短短三日之内,连续焚毁了契丹设在辽东的三座巨型粮仓!
这三座粮仓,是阿保机发动南侵的根本所在,里面不仅有数十万石的粮食,更有无数攻城器械和军械储备。
消息传回幽州前线,整个契丹大营为之震动。
后方根基被毁,阿保机暴跳如雷。
他再也无法专心于幽州战事,被迫分出大军回援辽东,以稳固后方。
压在整个北境之上的战争阴云,似乎在这一刻,被李氏兄弟联手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雁门关的危机,暂时解除了。
辽军在第三日清晨便开始拔营后撤,来时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只剩下狼狈的背影。
城楼上,李昭远眺着远去的敌军,神情却并未放松。
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
只要契丹的根本未除,战争就远未结束。
夜,再次笼罩了雁门关。
洗刷过血与火的城墙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沧桑。
一名负责夜间巡逻的校尉,正领着一队士兵走在西侧的瓮城内。
突然,他眼角余光瞥见墙角的阴影里似乎动了一下。
“谁在那里!”校尉厉声喝道,手中的横刀瞬间出鞘。
士兵们立刻围了上去,火把的光亮照亮了那个角落。
只见一个穿着破旧皮袄,满脸风霜的汉子从阴影中缓缓走出。
他身材高大,骨节粗壮,眼神却异常沉静,丝毫没有被包围的慌张。
他的汉话带着一丝生硬的口音。
“我并非敌人。”那人声音沙哑地开口,“我奉我们部族首领之命,有万分紧急之事,求见李昭王爷。”
校尉警惕地打量着他:“你是什么人?哪个部族的?”
那汉子抬起头,目光在火光下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芒,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我来自长白山,是女真完颜部派来的使者。我们愿与王爷联手,共抗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