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恒只是轻轻一笑,语气里带着几分漫不经心,“试试呗,就算破不了,最多搭上点时间,可万一……运气站在我们这边呢?”
老刘连连摇头。
年轻人到底是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这种积压多年的悬案,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撬动的呢,他打心底里不看好,感觉百分之百,又是白忙一场。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这消息竟像长了脚似的,迅速传遍了青阳分局上下,不知是因为案子当年影响太大,还是背后有人存心推波助澜。
渐渐地,整个局里几乎人人在议论,说什么的都有,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少数人更是话里藏针,句句带刺。
“年轻人真是不知轻重,最近破了两起案子就飘起来了。”
“是啊,脚踏实地不好吗,这案子当年多少老刑侦都破不了,他一个刚冒头的,凭什么呢!”
“他章恒要是能把这案子破了,我名字倒过来写!”
“……”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章恒只当是耳旁风,一点没往心里去,他的全部心神,早已扑在了案子上,直觉告诉他,这个案子,他应该能破。
既然直觉这么强烈,那就放手一试,万一,真的成了呢?
邓飞亮却远没有他这般镇定,听见那些闲言碎语,他气得脸色发青,甚至为此和几个人大吵了一架。
他怒气冲冲地闯进三中队办公室,声音之中饱含不满和愤怒:“恒哥!外面都传成什么样了,你怎么还坐得住,有些人说话阴阳怪气,简直难听死了!”
章恒神色平静,连眼皮都没抬,“随他们说去,我们又不会少块肉。”
邓飞亮更急了,声音又扬高一度:“我看这事不简单!背后肯定有人搞鬼,故意抹黑你,我怀疑就是许忠义!”
许忠义!
听到这个名字,章恒眼中寒光一闪,其实不必邓飞亮提醒,他早就猜到是许忠义在背后操纵,因为那几个说得最毒、最刺耳的,从前都是许忠义的铁杆心腹。
呵呵,都被一撸到底、变成普通民警了,还不老实。
既然你们都不信我能破案,既然许忠义非要借题发挥,那好,我就偏要破了这案子,狠狠打你们的脸。
“邓哥,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案子我一定要试,凶手太狠,一家六口,三代同堂,全被虐杀,让这样的人一直逍遥法外,那是我们所有刑侦人的耻辱。”
这番话像火种,瞬间点燃了邓飞亮胸中的斗志,“恒哥,你说怎么干,我跟你!”
“好,算你一个。”章恒斩钉截铁。
市局,局长办公室。
黄建喜坐在宽大的办公椅上,指间夹着烟,静静听着支队长王广浩的汇报。
烟雾缭绕中,他忽然开口,语气似是不经意:“广浩,你听说了吗,章恒想碰那桩积案。”
王广浩一愣,他没料到领导会突然提起这事,还以为要继续谈手头的工作。
怔了片刻,他才点头,“听说了,青阳分局那边传得沸沸扬扬,普遍……不太看好。”
黄建喜深深吸了一口烟,眼中像是被火星点亮,升起了希望,试探着又问,“那你觉得……章恒能破吗?”
王广浩沉吟半晌,还是决定实话实说:“领导,我觉得……希望不大,当年投入了多少力量,省厅专家都来了几轮,忙活了几个月,一点头绪都没有。后来两次重启侦破工作,也都是无功而返,章恒估计也就是试一试,等真正感觉到难度,自然会知难而退。”
黄建喜眼中的那点光,一点点暗了下去。
他重重叹了口气,嗓音低沉,“是啊……这案子,太难了。”
当年,他不仅是专案组骨干,更是亲眼目睹现场的人,十二年过去,那一幕幕画面仍像烙印,刻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尤其是那炼狱般的现场。
这桩案子,早已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多少次,他梦见案子破了,凶手伏法,可醒来,现实依旧冰冷,希望渺茫。
他无数次幻想,能在他的职业生涯之中侦破此案该多好,可是12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也已经年过五旬。
听说章恒要试,他心头那簇火苗曾悄悄燃起;而现在,又一点点熄灭,只剩一声沉重的叹息。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省最大、最残忍的一桩杀人抢劫案!
一家三代,六口人,无一幸免,就连两岁的孩子,都没被放过。
那个漆黑的冬夜,这家人经历了囚禁、殴打、折磨、凌辱……暴行轮番上演,最终,六人身上共计两百多处刀伤,现场血流成河。
讽刺的是,全家唯一的活口,竟是一只老母鸡。
凶手的残忍,激起了全民公愤,也惊动了省厅高层。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十二年前——那时,他还是市局的刑侦副支队长。
案发那天,是1990年12月22日,青阳分局接到报警,辖区内一户人家,可能出事了。
青石镇木材厂老板丁某,原本约好当天和员工出差,却迟迟不见人影,去家里敲门,也无人应答。
丁某和父母、妻子、两个孩子同住,一家六口,竟没一个人应门。
员工怀疑是煤气中毒,赶紧报了警。
警察赶到,强行撬开门,可门内的景象,让所有在场的人,连呼吸都为之一滞。
一楼的房间里,躺着一对老年夫妻,已经断气。二楼主卧,是丁某和妻子的尸体,也早已冰冷,每个人,都倒在血泊中。
地上、墙上、家具上……到处是喷溅、涂抹的血迹。
而更让人心惊的是,在一楼卫生间的洗手池下方,蜷着一个孩子的尸体;厨房角落里,还有一个更小的。
一个五岁,一个两岁——是丁某的一双儿女。
法医现场初步清点:六具尸体,加起来,总共两百多刀。
从现场的痕迹来看,凶手根本不是为财,而是为了一场发泄式的、彻底的虐杀。
这起案件,也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省最严重的刑事案件,省厅高度重视,省领导亲自过问。
省厅的刑侦专家第一时间组成专案指挥部,迅速展开侦破工作,在案发现场提取到了大量指纹、掌纹、脚印等痕迹物证。
从而分析,一共有四名嫌疑人进入案发现场,被害人家中被大量翻动,部分财物被盗走。
一方面怀疑是图财杀人,可被害人身上到处都是刀伤,又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仇杀。
老刘连连摇头。
年轻人到底是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这种积压多年的悬案,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撬动的呢,他打心底里不看好,感觉百分之百,又是白忙一场。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这消息竟像长了脚似的,迅速传遍了青阳分局上下,不知是因为案子当年影响太大,还是背后有人存心推波助澜。
渐渐地,整个局里几乎人人在议论,说什么的都有,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少数人更是话里藏针,句句带刺。
“年轻人真是不知轻重,最近破了两起案子就飘起来了。”
“是啊,脚踏实地不好吗,这案子当年多少老刑侦都破不了,他一个刚冒头的,凭什么呢!”
“他章恒要是能把这案子破了,我名字倒过来写!”
“……”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章恒只当是耳旁风,一点没往心里去,他的全部心神,早已扑在了案子上,直觉告诉他,这个案子,他应该能破。
既然直觉这么强烈,那就放手一试,万一,真的成了呢?
邓飞亮却远没有他这般镇定,听见那些闲言碎语,他气得脸色发青,甚至为此和几个人大吵了一架。
他怒气冲冲地闯进三中队办公室,声音之中饱含不满和愤怒:“恒哥!外面都传成什么样了,你怎么还坐得住,有些人说话阴阳怪气,简直难听死了!”
章恒神色平静,连眼皮都没抬,“随他们说去,我们又不会少块肉。”
邓飞亮更急了,声音又扬高一度:“我看这事不简单!背后肯定有人搞鬼,故意抹黑你,我怀疑就是许忠义!”
许忠义!
听到这个名字,章恒眼中寒光一闪,其实不必邓飞亮提醒,他早就猜到是许忠义在背后操纵,因为那几个说得最毒、最刺耳的,从前都是许忠义的铁杆心腹。
呵呵,都被一撸到底、变成普通民警了,还不老实。
既然你们都不信我能破案,既然许忠义非要借题发挥,那好,我就偏要破了这案子,狠狠打你们的脸。
“邓哥,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案子我一定要试,凶手太狠,一家六口,三代同堂,全被虐杀,让这样的人一直逍遥法外,那是我们所有刑侦人的耻辱。”
这番话像火种,瞬间点燃了邓飞亮胸中的斗志,“恒哥,你说怎么干,我跟你!”
“好,算你一个。”章恒斩钉截铁。
市局,局长办公室。
黄建喜坐在宽大的办公椅上,指间夹着烟,静静听着支队长王广浩的汇报。
烟雾缭绕中,他忽然开口,语气似是不经意:“广浩,你听说了吗,章恒想碰那桩积案。”
王广浩一愣,他没料到领导会突然提起这事,还以为要继续谈手头的工作。
怔了片刻,他才点头,“听说了,青阳分局那边传得沸沸扬扬,普遍……不太看好。”
黄建喜深深吸了一口烟,眼中像是被火星点亮,升起了希望,试探着又问,“那你觉得……章恒能破吗?”
王广浩沉吟半晌,还是决定实话实说:“领导,我觉得……希望不大,当年投入了多少力量,省厅专家都来了几轮,忙活了几个月,一点头绪都没有。后来两次重启侦破工作,也都是无功而返,章恒估计也就是试一试,等真正感觉到难度,自然会知难而退。”
黄建喜眼中的那点光,一点点暗了下去。
他重重叹了口气,嗓音低沉,“是啊……这案子,太难了。”
当年,他不仅是专案组骨干,更是亲眼目睹现场的人,十二年过去,那一幕幕画面仍像烙印,刻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尤其是那炼狱般的现场。
这桩案子,早已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多少次,他梦见案子破了,凶手伏法,可醒来,现实依旧冰冷,希望渺茫。
他无数次幻想,能在他的职业生涯之中侦破此案该多好,可是12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也已经年过五旬。
听说章恒要试,他心头那簇火苗曾悄悄燃起;而现在,又一点点熄灭,只剩一声沉重的叹息。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省最大、最残忍的一桩杀人抢劫案!
一家三代,六口人,无一幸免,就连两岁的孩子,都没被放过。
那个漆黑的冬夜,这家人经历了囚禁、殴打、折磨、凌辱……暴行轮番上演,最终,六人身上共计两百多处刀伤,现场血流成河。
讽刺的是,全家唯一的活口,竟是一只老母鸡。
凶手的残忍,激起了全民公愤,也惊动了省厅高层。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十二年前——那时,他还是市局的刑侦副支队长。
案发那天,是1990年12月22日,青阳分局接到报警,辖区内一户人家,可能出事了。
青石镇木材厂老板丁某,原本约好当天和员工出差,却迟迟不见人影,去家里敲门,也无人应答。
丁某和父母、妻子、两个孩子同住,一家六口,竟没一个人应门。
员工怀疑是煤气中毒,赶紧报了警。
警察赶到,强行撬开门,可门内的景象,让所有在场的人,连呼吸都为之一滞。
一楼的房间里,躺着一对老年夫妻,已经断气。二楼主卧,是丁某和妻子的尸体,也早已冰冷,每个人,都倒在血泊中。
地上、墙上、家具上……到处是喷溅、涂抹的血迹。
而更让人心惊的是,在一楼卫生间的洗手池下方,蜷着一个孩子的尸体;厨房角落里,还有一个更小的。
一个五岁,一个两岁——是丁某的一双儿女。
法医现场初步清点:六具尸体,加起来,总共两百多刀。
从现场的痕迹来看,凶手根本不是为财,而是为了一场发泄式的、彻底的虐杀。
这起案件,也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省最严重的刑事案件,省厅高度重视,省领导亲自过问。
省厅的刑侦专家第一时间组成专案指挥部,迅速展开侦破工作,在案发现场提取到了大量指纹、掌纹、脚印等痕迹物证。
从而分析,一共有四名嫌疑人进入案发现场,被害人家中被大量翻动,部分财物被盗走。
一方面怀疑是图财杀人,可被害人身上到处都是刀伤,又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仇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