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仲康,何事如此惊慌?

  曹操并未斥责许褚。

  反而心头一紧。

  以许褚之沉稳,若非惊天变故,断不会如此失态!

  主......主公。

  荀令君从许昌送来书信,另有口信转达。

  荀令君言道......妙才将军已助主公达成夙愿。

  况且,周公也不过位居丞相。

  主公为何仍不肯止步?

  话音未落。

  许褚已跪伏于地,不再作声。

  那封书信从他手中滑落,静静躺在地上。

  窗外月色清冷,不见乌鹊踪影。

  帐内荀攸默然不语。

  眉宇间尽是对叔父荀彧的困惑与不解。

  曹操呆坐原地,欲言又止。

  最终由荀攸拾起那封书信。

  信中荀彧言辞恭谨。

  然而字里行间。

  荀攸分明感受到叔父对主公的疏离!

  或许,该说是志不同道不合。

  这一日终究还是来了。

  或许自赤壁战后,曹操进位丞相之时,便已埋下祸根。

  荀彧与曹操之争,非止于皇权,更在于理念相左。

  荀彧推崇周公姬旦,期盼曹操效仿先贤,而非步伊尹、霍光、董卓后尘。

  遥想当年。

  荀彧初投曹营,与曹操 言志的场景犹在眼前。

  曹操抚胸对荀彧坦言,他毕生夙愿便是当上大汉的征西将军。

  如今时过境迁。

  征西将军之位已由夏侯渊担任。

  虽只是行征西将军之职,却恰恰圆了曹操当年的梦想。

  正因如此,荀彧才会说夏侯渊已替曹操实现了抱负。

  但显然!

  曹操的野心远不止于征西将军,不满足于司空之位,更不甘心仅做丞相!

  早前他便放出风声,有意更进一步晋封公爵。

  天下尚未一统,就已图谋公爵之位。

  待天下一统之日,他又将如何?

  称魏王?

  抑或是......?

  而在荀彧的来信中。

  除了与曹操的激烈交锋外。

  还提及两桩令曹操怒发冲冠,险些再掀桌案之事!

  ......

  宛城发生叛乱。

  洛阳发生叛乱。

  呵,幕后主使,是伏完与天子吧?

  曹操冷笑连连。

  信中透露出荀彧极其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荀彧对曹操的某些作为已忍无可忍。

  他不奢望曹操能还政天子。

  但至少,不该踏上称公称王之路吧?

  昔日刘邦立下白马之盟,明令非刘氏不得封王。

  两汉四百年来,唯王莽曾僭越称王,最终篡汉自立。

  难道你曹孟德也要步王莽后尘?

  甚或,比王莽更甚?

  此乃荀彧与曹操的第一重矛盾。

  然而另一方面。

  荀彧仍在尽心维持曹营运转,履行大总管之责。

  譬如伏完与刘协暗中策划的叛乱,种种阴谋诡计。

  荀彧不仅未曾参与。

  反而主动协助曹操平定叛乱。

  可见。

  荀彧不屑与伏完之流为伍,仍对曹操抱有期待。

  盼能以己之力,化解刘协与曹操的冲突。

  对此。

  荀攸唯有叹息。

  他深知曹操与荀彧二人的性情。

  这两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主儿。

  在原则问题上,谁都不会轻易退让。

  两头倔驴碰一块儿,这下可热闹了。

  至于荀彧信中提到的第二件事——

  荆州和江东最近动静不小。

  荆州那边,关羽接连出兵袭扰樊城、襄阳一带。

  乐进、文聘、满宠几位守将头疼的是——

  关羽的兵力,竟然越打越多!

  荀彧的信里透露,关羽兵力激增的原因,是诸葛亮成功说服了庐江一带的雷家、梅家投奔。

  这雷家、梅家什么来头?

  当年,他们跟着袁术混饭吃。

  家主分别是袁术麾下大将雷薄和梅成。

  袁术败亡后,两家表面上归顺曹操,实际上仍在庐江割据一方。

  当时曹操忙着应付官渡之战,没空搭理他们。

  这一拖,就是七年。

  赤壁之战前,雷家、梅家送了人质到许昌,算是向曹操表忠心。

  可谁能想到——

  赤壁之战后,这两家竟不顾人质安危,带着全部私兵投奔了关羽!

  别小看这两家——

  他们的私兵加起来,足足有三万人!

  虽然战力参差不齐,但三万人可是实打实的。

  ((后来才明白,为何关羽被刘备抽调大量兵力入川后,仍有能力北伐。除了荆州世家的支持,雷、梅两家的鼎力相助也功不可没。)

  雷薄和梅成为何被诸葛亮说服?

  这已经不重要了。

  但关羽频繁北上,曹操怀疑他另有所图——

  比如……是否在掩护部分荆州兵入川支援刘备?

  与此同时——

  江东的孙十万也不安分。

  自从第一次合肥之战被蒋济一封信吓退后——

  孙十万最近全力向南扩张,拿下了岭南一带。

  据说,交州的士燮已派使者与孙十万接触,似乎有意归顺。

  开疆拓土的野心驱使下——

  江东兵力迅速膨胀。

  赤壁之战前,江东满打满算也就六七万兵力。

  如今形势已然不同。

  孙权在不动摇各地驻防的前提下,至少能调集十万大军,甚至可能更多。

  正所谓静极思动。

  风雨暂歇之际,孙十万又按捺不住了。

  趁着曹操将重心放在凉州与汉中之时,孙十万不断向濡须口增派兵力。

  看这架势,似乎有意渡江北上,再掀合淝之战!

  ......

  荀彧的质问、各地叛乱的消息、荆州与江东的军事动向,这三件事瞬间冲散了曹操的好心情。

  曹操强撑着挤出一丝笑意,对荀攸道:公达,老夫有些乏了,你先回去歇息吧。明日再议。

  荀攸只得叹息告退。

  他心知叔父与主公之间的矛盾,拖得越久越难化解。可在这件事上,饶是身为曹营谋主的他也无计可施。

  说来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