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论军谋韬略,荀攸堪称翘楚;但面对叔侄间的纠葛,他实在束手无策——荀彧虽比他年幼三岁,却是长辈,哪有晚辈教训长辈的道理?

  回府途中,荀攸越想越觉烦闷。

  这都叫什么事!

  他忽然决定不能独自烦恼,得找个人分担才是。

  找谁呢?

  自然是他的得意 曹舒。

  师父都愁得夜不能寐,你这当徒弟的岂能安睡?

  打定主意,荀攸快步来到曹舒在五丁关的住处。

  夜色已深,但曹舒尚未就寝,正在给邓艾、姜维、毋丘俭三人讲授处世之道。

  这是曹舒特意为他们开设的课程,以防这三位年轻将领因骄纵而遭人算计。

  尤其是邓艾——前世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在人际交往方面,他确实需要好好补课。

  曹舒果断行事。

  他索性让三人结为异姓兄弟。

  三人年龄相仿。

  邓艾居长,毋丘俭次之,姜维最幼。

  结拜之后,三人情谊愈加深厚。

  这让曹舒颇为欣慰。

  日后,他麾下人才必将日益增多。

  人多之处,难免纷争。

  派系之争,亦会随之而生。

  邓艾、毋丘俭、姜维原本都是独来独往之人。

  极易遭人构陷。

  曹舒能护得了一时,护不了一世。

  如今结为兄弟,三人便可互托生死,彼此扶持。

  值得一提的是。

  三人的表字皆由曹舒所赐,与史书记载分毫不差。

  此刻。

  结义后的三人正全神贯注听曹舒讲授兵法。

  不时提笔记录。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

  士载、仲恭、伯约,尔等须谨记。

  能用智谋取胜之战,切莫蛮干,避免无谓伤亡。

  譬如此次招降庞羲。

  若无庞羲归顺,纵有十万大军,恐怕半年也难破五丁关与葭萌关。

  故战前务必深思熟虑,权衡各方因素。

  三人连连称是。

  类似要诀,曹舒今夜已讲授十余条。

  邓艾手中纸张早已记满。

  但三人仍不觉疲倦。

  或许正因这般勤学苦练,才使他们在原本历史上皆成一代名将。

  荀攸在外静听。

  本不欲打扰。

  不料脚步声惊动了邓艾等人。

  见是荀攸,三人方才放松戒备。

  老师?

  您这是......?

  见荀攸深夜造访,曹舒亦感诧异。

  唉......

  徒儿,为师遇一难题,苦思不得其解。

  辗转难眠,特来与你商议。

  荀攸神色歉然地说道。

  他心中暗想:

  【既然我睡不着,徒儿你也别想安睡,陪为师一同烦恼吧!】

  曹舒轻轻颔首。

  能让荀攸如此困扰的,必然不是寻常小事。

  荀攸随即将荀彧信中所言尽数告知曹舒。

  横竖明日曹操也会与曹舒商议此事,不如由他先行告知。

  听罢。

  曹舒眉头微皱,起身为荀攸斟茶,轻叹:

  文若先生与家父皆是执拗之人。

  与其担忧他们之间的矛盾会否激化。

  不如思量如何化解这矛盾。

  否则。

  家父可会退让?

  文若先生又岂会妥协?

  最终恐是两不相让。

  纵使家父有心挽留。

  以文若先生所处之位,身不由己之处甚多。

  恐怕......唯有一死方能解脱。

  灯影摇曳。

  窗外忽飘细雨。

  曹舒之言令荀攸面色骤变。

  他欲辩无言,因曹舒句句属实。

  而曹舒接下来的话更令荀攸如坠冰窟:

  师父,非是徒儿危言耸听。

  若文若先生倒下,其身后众人定会推举您接替其位!

  即便是家父,也不会反对此议。

  除文若先生外,唯师父您最适合此位。

  荀攸欲逃......

  却无处可逃。

  多年来,

  本就是荀彧替荀攸扛下了本该属于他的重担。

  史实亦印证此点。

  荀彧离世仅一月,

  曹操便命荀攸接任尚书令之职。

  然而......

  原本康健的荀攸,

  上任不足两年便猝然病逝。

  荀攸听完曹舒的话,整个人如遭雷击,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分明是被活活逼疯的节奏啊!

  待他回过神来,急忙抓住曹舒衣袖:徒儿快帮为师出个主意,如何化解叔父与主公这场恩怨?

  他不敢细想自己会不会发疯,此刻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文若叔父必须撑住!若他倒下,遭殃的就不止荀彧,连他荀攸也要完蛋!

  师父放心。曹舒胸有成竹,解铃还须系铃人,徒儿已有万全之策。

  荀攸长舒一口气,暗自庆幸当初收下这个聪慧过人的徒弟。若非曹舒屡出奇谋,只怕文若叔父倒台之日,就是他荀攸苦难开端!

  ......

  许褚的粗嗓门突然在门外响起:舒公子,主公有请。公达先生若在此,也请同往。

  荀攸闻言苦笑:曹公这是唱的哪出?方才酒宴中途打发他走,转眼又派人来寻。

  可当他随曹舒来到曹操面前,所有怨念顿时烟消云散。只见曹操神色凝重:刚接到急报,刘璋派张任率三万精兵攻打涪城,与刘备激战半月。

  张任不愧是蜀地名将,竟能力压刘备。曹操将竹简重重拍在案上,更在落凤坡射杀了庞士元!

  曹舒瞳孔微缩。张任作为刘璋麾下头号忠臣,这三万大军恐怕已是蜀地最后的精锐。庞统之死,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刘备视庞统为不可或缺的谋士。

  关于庞统之死,外界众说纷纭。

  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刘备在进入落凤坡前与庞统互换了战马。

  张任预判了刘备的行动,提前在落凤坡设伏。

  最终,庞统和的卢马被乱箭射杀,而刘备因换马逃过一劫。

  某部翻拍的三国剧则称,庞统是为成全刘备攻打益州的大义而牺牲。

  这种说法纯属胡编乱造。

  刘备与刘璋开战后,哪还顾得上大义?

  双方既已兵戎相见,谁会用自己的命去成全别人?

  这不是嫌命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