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新篇?商路寻踪 第二章 砖厂伏影,鼎现商图
渭水西岸的废弃砖厂在夜色中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断壁残垣间缠绕着枯萎的藤蔓,发电机的轰鸣声从砖厂深处的仓库传来,在寂静的旷野中格外刺耳。林晚秋换上了走私团伙此前留下的黑色冲锋衣,将 “玉骨甲骨” 藏在贴身的布袋里,沈青崖则伪装成她的 “同伙”,两人沿着砖厂围墙的阴影,慢慢向仓库靠近。
“按审讯供词,接头人会在仓库门口的大烟囱下等,手里拿着一本旧版《考古图录》。” 沈青崖压低声音,目光警惕地扫过周围的断墙,“警方已经在砖厂外围布控,只要我们发出信号,他们就会立刻行动。”
刚走到烟囱下,一个身材高大的蒙面人就从阴影中走出,手中果然握着一本泛黄的《考古图录》:“甲骨带来了?方鼎和手稿都在里面,进去验货。” 他的声音经过变声器处理,显得沙哑低沉,听不出年龄。
林晚秋故意放慢脚步,用眼角的余光观察仓库周围 —— 三个手持铁棍的守卫分别站在仓库的三个角落,仓库门是厚重的铁皮门,门上挂着一把大锁,显然是走私团伙的临时 “文物库”。“先让我看看方鼎,确认是真的再给甲骨。”
蒙面人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掏出钥匙打开铁皮门。仓库内弥漫着一股铁锈与尘土混合的气味,货架沿着墙壁整齐排列,上面摆满了各种文物:商代的青铜爵、西周的玉璧、战国的陶俑…… 最显眼的是仓库中央的木架,上面放着那件刻有 “玉骨符号” 的商代青铜方鼎,鼎旁还压着一本线装的沈敬之手稿原件。
“果然是真的!” 林晚秋的心跳不由自主加快,目光落在方鼎腹部的 “玉骨符号” 上 —— 符号与金沙 “金玉组合器” 的纹路完全衔接,边缘还刻着细小的 “蜀” 字,进一步印证了古蜀与殷商的交流。她悄悄摸向口袋里的信号器,准备发出行动信号。
就在这时,蒙面人突然按住她的手:“别急着验货,先把甲骨给我。我知道你不是真正的‘同伙’—— 真正的同伙不会盯着方鼎的纹饰看那么久,更不会随身携带信号器。” 他猛地扯下林晚秋的面罩,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你们是文物局的人!”
沈青崖立刻挡在林晚秋身前,伸手去掏藏在腰间的防身棍,却被旁边冲过来的守卫按住。蒙面人冷笑一声,挥手让守卫将两人绑在货架旁的柱子上:“本来想骗到甲骨就走,没想到你们自己送上门来。正好,有了‘玉骨甲骨’,沈敬之当年藏的另一件方鼎也能找到了。”
“另一件方鼎?” 林晚秋心中一惊,想起沈敬之手稿里 “周原祭祀坑,藏青铜方鼎二” 的记载,“你怎么知道还有一件方鼎?”
蒙面人拿起沈敬之手稿,翻到其中一页,上面画着周原祭祀坑的平面图,两个方鼎的位置被分别标注出来:“沈敬之当年只转移了一件,另一件还在祭祀坑的暗格里。只要有‘玉骨甲骨’感应,就能找到暗格的位置。等我拿到两件方鼎,再加上这些文物,足够在暗网卖个好价钱。”
他走到林晚秋面前,伸手去扯她贴身的布袋:“把甲骨交出来,我可以让你们死得痛快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仓库的铁皮门突然被撞开,警方人员手持盾牌冲了进来,大喊:“不许动!放下文物!” 守卫们见状想反抗,却很快被警方制服。蒙面人脸色骤变,抓起青铜方鼎就想从仓库后门逃跑,却被及时赶到的沈青崖绊倒在地,方鼎 “哐当” 一声摔在地上,腹部的 “玉骨符号” 正好与林晚秋掉落的 “玉骨甲骨” 形成共振,一道绿光瞬间照亮了仓库。
绿光中,方鼎底部的一个暗格突然弹开,里面掉出一张泛黄的羊皮卷 —— 竟是沈敬之绘制的 “古蜀商路全图”!地图上用红色线条标注着从金沙遗址出发,经羌地、过渭水、最终抵达殷墟的商路路线,沿途还标注着十余个 “文物藏点”,周原祭祀坑正是其中之一。
“这才是沈敬之的真正遗产!” 林晚秋挣脱绳索,捡起羊皮卷,“他不仅转移了方鼎,还绘制了商路地图,就是为了防止文物被走私者发现。”
蒙面人被警方按在地上,看着羊皮卷,不甘心地嘶吼:“我找这张地图找了十年!为什么你们总能先我一步?”
“因为你只看到了文物的价值,却看不到它们背后的文明意义。” 林晚秋走到他面前,“沈敬之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这些文物,不是为了让它们成为暗网拍卖的商品,而是为了守护中华文明的脉络。你永远不会明白,这些文物承载的,是比金钱更重要的历史与传承。”
警方很快对仓库内的文物进行了清点登记,共查获各类文物 87 件,其中一级文物 12 件,包括那件商代青铜方鼎与沈敬之手稿原件。郑站长也带着考古队赶到,看到 “古蜀商路全图” 时,激动地说:“这张地图填补了古蜀与中原商路研究的空白,按照地图标注,我们还能找到更多像周原祭祀坑这样的遗址,还原完整的商路文明!”
天色渐亮,渭水的晨雾缓缓散去。林晚秋、沈青崖与警方人员站在砖厂外,看着被押运的文物与走私团伙成员,心中充满了欣慰。沈青崖翻开沈敬之手稿的最后一页,上面是沈敬之晚年的手书:“吾毕生寻脉,唯愿文明不灭。后人若能继之,吾愿足矣。”
“我们做到了。” 林晚秋轻声说,将 “玉骨甲骨” 与青铜方鼎的照片并排放在一起,“沈敬之的心愿,我们终于帮他实现了。接下来,我们要按照‘古蜀商路全图’,继续追寻古蜀与中原文明交流的痕迹,让更多人了解这段被遗忘的文明史。”
阳光洒在渭水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属于《玉骨:民国盗墓秘闻》的故事,在渭水西岸的废弃砖厂中,再次书写了文明守护的胜利篇章。而那张 “古蜀商路全图”,则为接下来的探索,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遥远历史的大门。
(未完待续)
渭水西岸的废弃砖厂在夜色中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断壁残垣间缠绕着枯萎的藤蔓,发电机的轰鸣声从砖厂深处的仓库传来,在寂静的旷野中格外刺耳。林晚秋换上了走私团伙此前留下的黑色冲锋衣,将 “玉骨甲骨” 藏在贴身的布袋里,沈青崖则伪装成她的 “同伙”,两人沿着砖厂围墙的阴影,慢慢向仓库靠近。
“按审讯供词,接头人会在仓库门口的大烟囱下等,手里拿着一本旧版《考古图录》。” 沈青崖压低声音,目光警惕地扫过周围的断墙,“警方已经在砖厂外围布控,只要我们发出信号,他们就会立刻行动。”
刚走到烟囱下,一个身材高大的蒙面人就从阴影中走出,手中果然握着一本泛黄的《考古图录》:“甲骨带来了?方鼎和手稿都在里面,进去验货。” 他的声音经过变声器处理,显得沙哑低沉,听不出年龄。
林晚秋故意放慢脚步,用眼角的余光观察仓库周围 —— 三个手持铁棍的守卫分别站在仓库的三个角落,仓库门是厚重的铁皮门,门上挂着一把大锁,显然是走私团伙的临时 “文物库”。“先让我看看方鼎,确认是真的再给甲骨。”
蒙面人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掏出钥匙打开铁皮门。仓库内弥漫着一股铁锈与尘土混合的气味,货架沿着墙壁整齐排列,上面摆满了各种文物:商代的青铜爵、西周的玉璧、战国的陶俑…… 最显眼的是仓库中央的木架,上面放着那件刻有 “玉骨符号” 的商代青铜方鼎,鼎旁还压着一本线装的沈敬之手稿原件。
“果然是真的!” 林晚秋的心跳不由自主加快,目光落在方鼎腹部的 “玉骨符号” 上 —— 符号与金沙 “金玉组合器” 的纹路完全衔接,边缘还刻着细小的 “蜀” 字,进一步印证了古蜀与殷商的交流。她悄悄摸向口袋里的信号器,准备发出行动信号。
就在这时,蒙面人突然按住她的手:“别急着验货,先把甲骨给我。我知道你不是真正的‘同伙’—— 真正的同伙不会盯着方鼎的纹饰看那么久,更不会随身携带信号器。” 他猛地扯下林晚秋的面罩,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你们是文物局的人!”
沈青崖立刻挡在林晚秋身前,伸手去掏藏在腰间的防身棍,却被旁边冲过来的守卫按住。蒙面人冷笑一声,挥手让守卫将两人绑在货架旁的柱子上:“本来想骗到甲骨就走,没想到你们自己送上门来。正好,有了‘玉骨甲骨’,沈敬之当年藏的另一件方鼎也能找到了。”
“另一件方鼎?” 林晚秋心中一惊,想起沈敬之手稿里 “周原祭祀坑,藏青铜方鼎二” 的记载,“你怎么知道还有一件方鼎?”
蒙面人拿起沈敬之手稿,翻到其中一页,上面画着周原祭祀坑的平面图,两个方鼎的位置被分别标注出来:“沈敬之当年只转移了一件,另一件还在祭祀坑的暗格里。只要有‘玉骨甲骨’感应,就能找到暗格的位置。等我拿到两件方鼎,再加上这些文物,足够在暗网卖个好价钱。”
他走到林晚秋面前,伸手去扯她贴身的布袋:“把甲骨交出来,我可以让你们死得痛快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仓库的铁皮门突然被撞开,警方人员手持盾牌冲了进来,大喊:“不许动!放下文物!” 守卫们见状想反抗,却很快被警方制服。蒙面人脸色骤变,抓起青铜方鼎就想从仓库后门逃跑,却被及时赶到的沈青崖绊倒在地,方鼎 “哐当” 一声摔在地上,腹部的 “玉骨符号” 正好与林晚秋掉落的 “玉骨甲骨” 形成共振,一道绿光瞬间照亮了仓库。
绿光中,方鼎底部的一个暗格突然弹开,里面掉出一张泛黄的羊皮卷 —— 竟是沈敬之绘制的 “古蜀商路全图”!地图上用红色线条标注着从金沙遗址出发,经羌地、过渭水、最终抵达殷墟的商路路线,沿途还标注着十余个 “文物藏点”,周原祭祀坑正是其中之一。
“这才是沈敬之的真正遗产!” 林晚秋挣脱绳索,捡起羊皮卷,“他不仅转移了方鼎,还绘制了商路地图,就是为了防止文物被走私者发现。”
蒙面人被警方按在地上,看着羊皮卷,不甘心地嘶吼:“我找这张地图找了十年!为什么你们总能先我一步?”
“因为你只看到了文物的价值,却看不到它们背后的文明意义。” 林晚秋走到他面前,“沈敬之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这些文物,不是为了让它们成为暗网拍卖的商品,而是为了守护中华文明的脉络。你永远不会明白,这些文物承载的,是比金钱更重要的历史与传承。”
警方很快对仓库内的文物进行了清点登记,共查获各类文物 87 件,其中一级文物 12 件,包括那件商代青铜方鼎与沈敬之手稿原件。郑站长也带着考古队赶到,看到 “古蜀商路全图” 时,激动地说:“这张地图填补了古蜀与中原商路研究的空白,按照地图标注,我们还能找到更多像周原祭祀坑这样的遗址,还原完整的商路文明!”
天色渐亮,渭水的晨雾缓缓散去。林晚秋、沈青崖与警方人员站在砖厂外,看着被押运的文物与走私团伙成员,心中充满了欣慰。沈青崖翻开沈敬之手稿的最后一页,上面是沈敬之晚年的手书:“吾毕生寻脉,唯愿文明不灭。后人若能继之,吾愿足矣。”
“我们做到了。” 林晚秋轻声说,将 “玉骨甲骨” 与青铜方鼎的照片并排放在一起,“沈敬之的心愿,我们终于帮他实现了。接下来,我们要按照‘古蜀商路全图’,继续追寻古蜀与中原文明交流的痕迹,让更多人了解这段被遗忘的文明史。”
阳光洒在渭水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属于《玉骨:民国盗墓秘闻》的故事,在渭水西岸的废弃砖厂中,再次书写了文明守护的胜利篇章。而那张 “古蜀商路全图”,则为接下来的探索,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遥远历史的大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