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新篇?商路寻踪 第一章 青铜遗脉,暗网惊波
“中华文明文脉延绵展” 闭幕后的第三个月,林晚秋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里,对着那套 “金玉组合器” 已停留了整整一周。此前清理金饰内侧丝织品残片时,她发现残片边缘有细微的压痕,像是被折叠时包裹过硬物 —— 当她用特殊光源照射金饰背面时,一道隐藏的刻痕在光影中显现:“商路通殷,青铜承玉,藏于渭水之滨。”
“渭水之滨?” 沈青崖接到电话立刻赶来,手中拿着刚整理出的沈敬之手稿复印件,“你看这份 1937 年的未公开手稿,里面提到‘金沙之后,古蜀商路西连羌地,东接殷都,以青铜为信,续玉骨之脉’。结合金饰的刻痕,应该是指古蜀文明通过商路,将金玉文化融入商周青铜文明,而渭水流域很可能有当时的青铜交易遗址。”
周教授此时也带着检测报告走进来:“对‘金玉组合器’的玉牌进行成分分析时,发现玉料中混入了微量的锡青铜粉末,成分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鼎完全一致。这说明古蜀与殷商不仅有文化交流,还有直接的物质交换,商路线索绝非虚言。”
就在三人讨论下一步计划时,文物局的紧急电话突然打来:“国际刑警传来消息,暗网出现一条关于‘商代青铜方鼎’的拍卖信息,鼎身描述中提到‘嵌玉骨纹,源自蜀地’,怀疑与你们正在追查的古蜀商路有关,走私团伙可能已盯上相关遗址。”
林晚秋立刻打开国际刑警发来的资料,拍卖信息附带的模糊照片中,青铜方鼎的腹部果然刻着简化的 “玉骨符号”,符号边缘的纹饰与金沙 “鱼鸟纹” 一脉相承。更令人心惊的是,拍卖页面的备注栏写着 “民国敬之旧藏”—— 显然,走私团伙在冒用沈敬之的名义,混淆文物来源。
“必须立刻赶往渭水流域!” 沈青崖调出渭水周边的考古遗址分布图,“宝鸡周原遗址、西安老牛坡遗址都曾出土过带有古蜀纹饰的商代青铜器,走私团伙很可能想在这些遗址周边盗掘,补充拍卖品。”
团队连夜出发,抵达宝鸡周原遗址时,考古工作站的郑站长已在等候:“我们上周在遗址东区发现了一处商代晚期的祭祀坑,坑内有被扰动的痕迹,还残留着现代洛阳铲的划痕。更奇怪的是,祭祀坑旁的土层里,发现了一块刻有‘玉骨符号’的青铜残片,与你们发来的方鼎照片纹饰一致。”
在祭祀坑的保护棚内,林晚秋捡起青铜残片,残片边缘的切割痕迹新鲜得像是刚被掰断:“走私团伙应该已经来过这里,但没找到完整器物,所以留下残片作为标记,准备后续再来。” 她突然注意到残片背面有一串数字 ——“1937.11.25”,这正是沈敬之手稿中记录 “抵达渭水,发现商路遗址” 的日期。
“沈敬之当年也来过这里!” 沈青崖翻出手稿,“手稿里写着‘周原祭祀坑,藏青铜方鼎二,其一嵌玉骨纹,为蜀殷交易之证。吾将鼎转移至安全处,留残片为记,待后人寻之’。看来走私团伙是根据手稿线索找到这里的,他们想要的不只是暗网拍卖的方鼎,还有沈敬之当年隐藏的文物。”
就在这时,林晚秋的手机收到一条匿名短信,附带一张照片 —— 照片中是一间昏暗的仓库,货架上摆满了青铜器物,最显眼的正是那件商代青铜方鼎,鼎旁站着一个戴着黑色面罩的人,手中举着沈敬之的手稿复印件。短信内容只有一句话:“想要方鼎和手稿,带‘玉骨甲骨’来换,地点在渭水古渡口,明日子时。”
“是调虎离山计!” 周教授立刻反应过来,“他们知道‘玉骨甲骨’能感应文物能量,想骗我们带着甲骨去交易,趁机抢夺,同时让同伙去其他遗址盗掘。”
林晚秋却另有想法:“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带上甲骨去交易,趁机定位他们的仓库位置;同时联系警方,在古渡口周边设伏,一举端掉走私团伙。至于其他遗址,让郑站长联系当地文物局加强巡逻,防止他们趁机盗掘。”
次日深夜,渭水古渡口寒风凛冽,林晚秋背着装有 “玉骨甲骨” 的背包,独自站在渡口的老槐树下。子时一到,一辆黑色面包车缓缓驶来,车门打开,下来两个蒙面人,为首的人盯着林晚秋的背包:“甲骨带来了?先拿过来看看。”
林晚秋慢慢取下背包,故意将背包带扯得很长,拖延时间 —— 她知道,沈青崖和警方已在周边的芦苇丛中埋伏,只要她发出信号,就能立刻行动。就在蒙面人伸手去抢背包时,林晚秋突然将背包扔向空中,大喊:“动手!”
芦苇丛中瞬间亮起强光,警方人员迅速冲出,蒙面人见状想开车逃跑,却发现车轮已被提前破坏。经过一番搏斗,两名蒙面人被制服,但在审讯中,他们只承认是受雇于人,不知道仓库的具体位置,只知道交易成功后会在渭水西岸的废弃砖厂接头。
“看来走私团伙的核心还没露面。” 沈青崖看着审讯记录,“他们提到的废弃砖厂,距离周原遗址不到十公里,很可能是他们的临时据点。我们可以假装交易成员,去砖厂接头,找到他们的核心成员和仓库位置。”
林晚秋点头,将 “玉骨甲骨” 重新收好:“沈敬之当年隐藏的青铜方鼎,不仅是古蜀与殷商交流的证据,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实物。我们绝不能让它落入走私团伙手中,必须尽快找到仓库,将文物全部追回。”
夜色中的渭水静静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蜀商路的千年故事。林晚秋、沈青崖与警方人员悄悄向废弃砖厂靠近,砖厂内隐约传来发电机的轰鸣声,一场关于青铜遗脉与文明守护的较量,即将在黎明前展开。
(未完待续)
“中华文明文脉延绵展” 闭幕后的第三个月,林晚秋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里,对着那套 “金玉组合器” 已停留了整整一周。此前清理金饰内侧丝织品残片时,她发现残片边缘有细微的压痕,像是被折叠时包裹过硬物 —— 当她用特殊光源照射金饰背面时,一道隐藏的刻痕在光影中显现:“商路通殷,青铜承玉,藏于渭水之滨。”
“渭水之滨?” 沈青崖接到电话立刻赶来,手中拿着刚整理出的沈敬之手稿复印件,“你看这份 1937 年的未公开手稿,里面提到‘金沙之后,古蜀商路西连羌地,东接殷都,以青铜为信,续玉骨之脉’。结合金饰的刻痕,应该是指古蜀文明通过商路,将金玉文化融入商周青铜文明,而渭水流域很可能有当时的青铜交易遗址。”
周教授此时也带着检测报告走进来:“对‘金玉组合器’的玉牌进行成分分析时,发现玉料中混入了微量的锡青铜粉末,成分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鼎完全一致。这说明古蜀与殷商不仅有文化交流,还有直接的物质交换,商路线索绝非虚言。”
就在三人讨论下一步计划时,文物局的紧急电话突然打来:“国际刑警传来消息,暗网出现一条关于‘商代青铜方鼎’的拍卖信息,鼎身描述中提到‘嵌玉骨纹,源自蜀地’,怀疑与你们正在追查的古蜀商路有关,走私团伙可能已盯上相关遗址。”
林晚秋立刻打开国际刑警发来的资料,拍卖信息附带的模糊照片中,青铜方鼎的腹部果然刻着简化的 “玉骨符号”,符号边缘的纹饰与金沙 “鱼鸟纹” 一脉相承。更令人心惊的是,拍卖页面的备注栏写着 “民国敬之旧藏”—— 显然,走私团伙在冒用沈敬之的名义,混淆文物来源。
“必须立刻赶往渭水流域!” 沈青崖调出渭水周边的考古遗址分布图,“宝鸡周原遗址、西安老牛坡遗址都曾出土过带有古蜀纹饰的商代青铜器,走私团伙很可能想在这些遗址周边盗掘,补充拍卖品。”
团队连夜出发,抵达宝鸡周原遗址时,考古工作站的郑站长已在等候:“我们上周在遗址东区发现了一处商代晚期的祭祀坑,坑内有被扰动的痕迹,还残留着现代洛阳铲的划痕。更奇怪的是,祭祀坑旁的土层里,发现了一块刻有‘玉骨符号’的青铜残片,与你们发来的方鼎照片纹饰一致。”
在祭祀坑的保护棚内,林晚秋捡起青铜残片,残片边缘的切割痕迹新鲜得像是刚被掰断:“走私团伙应该已经来过这里,但没找到完整器物,所以留下残片作为标记,准备后续再来。” 她突然注意到残片背面有一串数字 ——“1937.11.25”,这正是沈敬之手稿中记录 “抵达渭水,发现商路遗址” 的日期。
“沈敬之当年也来过这里!” 沈青崖翻出手稿,“手稿里写着‘周原祭祀坑,藏青铜方鼎二,其一嵌玉骨纹,为蜀殷交易之证。吾将鼎转移至安全处,留残片为记,待后人寻之’。看来走私团伙是根据手稿线索找到这里的,他们想要的不只是暗网拍卖的方鼎,还有沈敬之当年隐藏的文物。”
就在这时,林晚秋的手机收到一条匿名短信,附带一张照片 —— 照片中是一间昏暗的仓库,货架上摆满了青铜器物,最显眼的正是那件商代青铜方鼎,鼎旁站着一个戴着黑色面罩的人,手中举着沈敬之的手稿复印件。短信内容只有一句话:“想要方鼎和手稿,带‘玉骨甲骨’来换,地点在渭水古渡口,明日子时。”
“是调虎离山计!” 周教授立刻反应过来,“他们知道‘玉骨甲骨’能感应文物能量,想骗我们带着甲骨去交易,趁机抢夺,同时让同伙去其他遗址盗掘。”
林晚秋却另有想法:“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带上甲骨去交易,趁机定位他们的仓库位置;同时联系警方,在古渡口周边设伏,一举端掉走私团伙。至于其他遗址,让郑站长联系当地文物局加强巡逻,防止他们趁机盗掘。”
次日深夜,渭水古渡口寒风凛冽,林晚秋背着装有 “玉骨甲骨” 的背包,独自站在渡口的老槐树下。子时一到,一辆黑色面包车缓缓驶来,车门打开,下来两个蒙面人,为首的人盯着林晚秋的背包:“甲骨带来了?先拿过来看看。”
林晚秋慢慢取下背包,故意将背包带扯得很长,拖延时间 —— 她知道,沈青崖和警方已在周边的芦苇丛中埋伏,只要她发出信号,就能立刻行动。就在蒙面人伸手去抢背包时,林晚秋突然将背包扔向空中,大喊:“动手!”
芦苇丛中瞬间亮起强光,警方人员迅速冲出,蒙面人见状想开车逃跑,却发现车轮已被提前破坏。经过一番搏斗,两名蒙面人被制服,但在审讯中,他们只承认是受雇于人,不知道仓库的具体位置,只知道交易成功后会在渭水西岸的废弃砖厂接头。
“看来走私团伙的核心还没露面。” 沈青崖看着审讯记录,“他们提到的废弃砖厂,距离周原遗址不到十公里,很可能是他们的临时据点。我们可以假装交易成员,去砖厂接头,找到他们的核心成员和仓库位置。”
林晚秋点头,将 “玉骨甲骨” 重新收好:“沈敬之当年隐藏的青铜方鼎,不仅是古蜀与殷商交流的证据,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实物。我们绝不能让它落入走私团伙手中,必须尽快找到仓库,将文物全部追回。”
夜色中的渭水静静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蜀商路的千年故事。林晚秋、沈青崖与警方人员悄悄向废弃砖厂靠近,砖厂内隐约传来发电机的轰鸣声,一场关于青铜遗脉与文明守护的较量,即将在黎明前展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