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梅摇头:“陈皮有甘味,先不加。”
她把糊糊倒入垫了油纸的小蒸笼里。
锦书也进来关心进度:“蒸多久?”
“两炷香。”冬梅盯着灶火。
时间一到,冬梅揭开盖子。
一股混合着米香和陈皮清香的蒸汽扑面而来。蒸好的糕体呈现出温暖的淡黄色,表面光滑。
冬梅小心地倒扣出来,切成小块。
她先拿了一小块,吹了吹,递给林芷:“姑娘……尝尝?”
林芷接过,咬了一口。
松软细腻,陈皮碎的颗粒感带来独特的香气和微苦回甘,甜度适中。
“好吃!”墨竹迫不及待地自己拿了一块塞进嘴里,“比胡大哥带来的更松软!陈皮味也够!”
锦书也尝了一块,点头:“甜而不腻,香气独特。这味道,在茶棚卖应该受欢迎。”
冬梅小声道:“就是……颜色淡了点。”
林芷道:“可以加点红糖水调色?或者……用咱们药圃的栀子果壳煮水染色?栀子色黄,也有清热之效。”
冬梅眼睛一亮:“好主意!明天试试栀子水!”
锦书立刻道:“那今日这几块,就在茶棚试着搭卖?定价……三文两块?”
林芷同意:“好。墨竹,切好的糕用干净碟子装几块出去,跟熟客们说,芷兰堂新试的陈皮糕,三文两块,尝尝鲜提提意见。”
墨竹端着几碟黄澄澄的陈皮糕出去,立刻引起了还在喝茶的几位熟客注意。
“哟!墨竹姑娘,这又是什么新鲜吃食?”张婆子好奇地问。
“张婆婆,这是我们冬梅姐刚试做的陈皮糕!用上好的陈皮碎做的,理气开胃!三文两块,尝尝不?”墨竹热情推销。
“陈皮做的糕?新鲜!”胡大哥正好来取酱,“给我来一份!尝尝!”
张婆子也掏钱:“也给我一份!”
很快,几份试卖的陈皮糕被一抢而空。
胡大哥嚼着糕,连连点头:“嗯!松软!陈皮味足!带点甘苦,解腻!比光吃酱有意思!”
张婆子也道:“味道是好,就是我这老婆子牙口,觉得糕可以再实一点?”
墨竹认真记下:“好嘞!张婆婆说希望更扎实点!胡大哥说味道好!”
后厨门口,林芷、锦书和冬梅听着前面的反馈。
冬梅小声说:“下次……少放鸡蛋?多揉揉?”
锦书道:“张婆子的意见可以考虑,但胡大哥这类客人可能更喜欢松软口感。或许可以做两种?一种松软,一种扎实?”
林芷赞同:“锦书说得对。冬梅,下次试做调整一下粉和蛋的比例,各做一些试试看。陈皮糕,看来也能成为咱们茶棚的新‘招牌’了。”
冬梅做的陈皮糕在茶棚反响不错,扎实和松软两种口感都找到了各自的拥趸。
锦书精打细算,将库房那些不太入药的陈皮碎片消耗了不少,也算物尽其用。
新药圃里,那三株枳树苗在冬梅的照料下,又长高了一小截,嫩绿的新叶在阳光下舒展。
这天清晨,林芷照例在药圃巡视。
冬梅正在给枳树苗浇水,顺手摘下一片被虫子咬了个小洞的嫩叶。
“虫咬了?”林芷走近问。
冬梅点头:“小虫……不打紧。”她习惯性地将那片嫩叶凑近鼻子闻了闻,眉头微动。
“怎么了?”林芷注意到她的表情。
冬梅将叶子递给林芷:“姑娘……闻闻……像不像……陈皮?”
林芷接过,指尖捻碎一点叶缘,一股清新中带着辛涩的柑橘类香气立刻弥漫开来,确实与陈皮的醇厚基底有几分相似,只是更青涩。
“这是枳叶的气味。”林芷肯定道,“枳实破气消积,枳叶亦有类似功效,只是药力弱些,但气味更清扬。”
冬梅眼睛亮亮地看着林芷:“凉茶……能加枳叶吗?”
林芷立刻明白了冬梅的意思:“你是说,用新鲜的枳叶,代替一部分干陈皮,加入解暑凉茶?”
冬梅用力点头:“嗯!新鲜……香气足,还能省陈皮。”
林芷思索片刻,摘下一片完整的嫩叶,仔细嗅闻、咀嚼品尝。
那清冽微苦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带着醒神的芳香。
“可以!”林芷果断道,“枳叶辛散解表,芳香化湿,正对暑湿之气!而且新鲜枳叶香气独特,能提升凉茶风味。”
“冬梅,这几株枳树新叶长得够快吗?摘些嫩叶会不会影响生长?”
冬梅仔细看了看树苗:“摘顶梢……嫩芽……能发更多侧枝。不伤根。”
“好!”林芷拍板,“从今日起,解暑凉茶里,干陈皮减半,加入适量新鲜嫩枳叶!冬梅,你负责采摘和调配用量,确保风味和效用稳定。”
“嗯!”冬梅立刻拿出小剪子,小心地开始采摘顶梢最嫩的几片枳叶。
上午的免费凉茶摊前。
“咦?今天的凉茶味道有点不一样?”
一位常来的挑夫喝了一口,咂咂嘴,“好像……更清新了?带点橘子叶的香气?”
墨竹立刻解释:“大叔好灵的舌头!这是我们林大夫新改良的方子,加了自家种的新鲜枳叶!”
“更解暑,香气更好!”
“枳叶?新鲜的好啊!”挑夫又喝了一大口,“不错!芷兰堂就是用心!”
其他尝过的行人也纷纷表示味道更好了。
下午,林芷在芷兰堂为一位肝气郁结的病人开方子,方中需用陈皮一钱。
锦书抓药时,看着所剩不多的陈皮库存,提醒道:“林妹妹,库房陈皮只剩半斤多了。周记那边……价格还是没松动。”
林芷提笔的手顿了顿:“知道了。新凉茶方子用枳叶替代部分陈皮,消耗减了多少?”
锦书飞快心算:“干陈皮用量减了五成。加上消耗碎片做糕点,库房这半斤顶用的陈皮,够应付高价方子和紧急所需,撑到李记新货到应该没问题。”
林芷松了口气:“这就好。用枳叶替代陈皮,既利用了新资源,又缓解了燃眉之急。冬梅这发现,又立了大功了。”
正在研磨药粉的冬梅听到夸奖,耳根微红,低头更认真地捣药。
她把糊糊倒入垫了油纸的小蒸笼里。
锦书也进来关心进度:“蒸多久?”
“两炷香。”冬梅盯着灶火。
时间一到,冬梅揭开盖子。
一股混合着米香和陈皮清香的蒸汽扑面而来。蒸好的糕体呈现出温暖的淡黄色,表面光滑。
冬梅小心地倒扣出来,切成小块。
她先拿了一小块,吹了吹,递给林芷:“姑娘……尝尝?”
林芷接过,咬了一口。
松软细腻,陈皮碎的颗粒感带来独特的香气和微苦回甘,甜度适中。
“好吃!”墨竹迫不及待地自己拿了一块塞进嘴里,“比胡大哥带来的更松软!陈皮味也够!”
锦书也尝了一块,点头:“甜而不腻,香气独特。这味道,在茶棚卖应该受欢迎。”
冬梅小声道:“就是……颜色淡了点。”
林芷道:“可以加点红糖水调色?或者……用咱们药圃的栀子果壳煮水染色?栀子色黄,也有清热之效。”
冬梅眼睛一亮:“好主意!明天试试栀子水!”
锦书立刻道:“那今日这几块,就在茶棚试着搭卖?定价……三文两块?”
林芷同意:“好。墨竹,切好的糕用干净碟子装几块出去,跟熟客们说,芷兰堂新试的陈皮糕,三文两块,尝尝鲜提提意见。”
墨竹端着几碟黄澄澄的陈皮糕出去,立刻引起了还在喝茶的几位熟客注意。
“哟!墨竹姑娘,这又是什么新鲜吃食?”张婆子好奇地问。
“张婆婆,这是我们冬梅姐刚试做的陈皮糕!用上好的陈皮碎做的,理气开胃!三文两块,尝尝不?”墨竹热情推销。
“陈皮做的糕?新鲜!”胡大哥正好来取酱,“给我来一份!尝尝!”
张婆子也掏钱:“也给我一份!”
很快,几份试卖的陈皮糕被一抢而空。
胡大哥嚼着糕,连连点头:“嗯!松软!陈皮味足!带点甘苦,解腻!比光吃酱有意思!”
张婆子也道:“味道是好,就是我这老婆子牙口,觉得糕可以再实一点?”
墨竹认真记下:“好嘞!张婆婆说希望更扎实点!胡大哥说味道好!”
后厨门口,林芷、锦书和冬梅听着前面的反馈。
冬梅小声说:“下次……少放鸡蛋?多揉揉?”
锦书道:“张婆子的意见可以考虑,但胡大哥这类客人可能更喜欢松软口感。或许可以做两种?一种松软,一种扎实?”
林芷赞同:“锦书说得对。冬梅,下次试做调整一下粉和蛋的比例,各做一些试试看。陈皮糕,看来也能成为咱们茶棚的新‘招牌’了。”
冬梅做的陈皮糕在茶棚反响不错,扎实和松软两种口感都找到了各自的拥趸。
锦书精打细算,将库房那些不太入药的陈皮碎片消耗了不少,也算物尽其用。
新药圃里,那三株枳树苗在冬梅的照料下,又长高了一小截,嫩绿的新叶在阳光下舒展。
这天清晨,林芷照例在药圃巡视。
冬梅正在给枳树苗浇水,顺手摘下一片被虫子咬了个小洞的嫩叶。
“虫咬了?”林芷走近问。
冬梅点头:“小虫……不打紧。”她习惯性地将那片嫩叶凑近鼻子闻了闻,眉头微动。
“怎么了?”林芷注意到她的表情。
冬梅将叶子递给林芷:“姑娘……闻闻……像不像……陈皮?”
林芷接过,指尖捻碎一点叶缘,一股清新中带着辛涩的柑橘类香气立刻弥漫开来,确实与陈皮的醇厚基底有几分相似,只是更青涩。
“这是枳叶的气味。”林芷肯定道,“枳实破气消积,枳叶亦有类似功效,只是药力弱些,但气味更清扬。”
冬梅眼睛亮亮地看着林芷:“凉茶……能加枳叶吗?”
林芷立刻明白了冬梅的意思:“你是说,用新鲜的枳叶,代替一部分干陈皮,加入解暑凉茶?”
冬梅用力点头:“嗯!新鲜……香气足,还能省陈皮。”
林芷思索片刻,摘下一片完整的嫩叶,仔细嗅闻、咀嚼品尝。
那清冽微苦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带着醒神的芳香。
“可以!”林芷果断道,“枳叶辛散解表,芳香化湿,正对暑湿之气!而且新鲜枳叶香气独特,能提升凉茶风味。”
“冬梅,这几株枳树新叶长得够快吗?摘些嫩叶会不会影响生长?”
冬梅仔细看了看树苗:“摘顶梢……嫩芽……能发更多侧枝。不伤根。”
“好!”林芷拍板,“从今日起,解暑凉茶里,干陈皮减半,加入适量新鲜嫩枳叶!冬梅,你负责采摘和调配用量,确保风味和效用稳定。”
“嗯!”冬梅立刻拿出小剪子,小心地开始采摘顶梢最嫩的几片枳叶。
上午的免费凉茶摊前。
“咦?今天的凉茶味道有点不一样?”
一位常来的挑夫喝了一口,咂咂嘴,“好像……更清新了?带点橘子叶的香气?”
墨竹立刻解释:“大叔好灵的舌头!这是我们林大夫新改良的方子,加了自家种的新鲜枳叶!”
“更解暑,香气更好!”
“枳叶?新鲜的好啊!”挑夫又喝了一大口,“不错!芷兰堂就是用心!”
其他尝过的行人也纷纷表示味道更好了。
下午,林芷在芷兰堂为一位肝气郁结的病人开方子,方中需用陈皮一钱。
锦书抓药时,看着所剩不多的陈皮库存,提醒道:“林妹妹,库房陈皮只剩半斤多了。周记那边……价格还是没松动。”
林芷提笔的手顿了顿:“知道了。新凉茶方子用枳叶替代部分陈皮,消耗减了多少?”
锦书飞快心算:“干陈皮用量减了五成。加上消耗碎片做糕点,库房这半斤顶用的陈皮,够应付高价方子和紧急所需,撑到李记新货到应该没问题。”
林芷松了口气:“这就好。用枳叶替代陈皮,既利用了新资源,又缓解了燃眉之急。冬梅这发现,又立了大功了。”
正在研磨药粉的冬梅听到夸奖,耳根微红,低头更认真地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