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急症-《咸鱼医妃她只想躺赢》

  晨光里,草堂刚开门不久,前厅就弥漫着新当归的辛香和淡淡的艾草烟气。

  锦书坐在柜台后,算盘搁在手边,正仔细核对着昨日的流水账,指尖在纸页上滑动,眉头微蹙,似乎在确认什么数字。

  林芷坐在窗边的诊案后,刚送走一个复诊咳嗽的老太太,正用湿布巾擦拭脉枕。

  这时,一个身形微胖、穿着体面绸衫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位面色苍白、捂着胸口直喘气的老妇人,脚步虚浮地走了进来。

  “林大夫!林大夫救命!”男人声音急切,带着慌,“我娘…我娘从昨儿半夜就憋气,胸口疼得厉害,躺不下也坐不住!”

  林芷立刻起身:“快扶老人家坐下。”

  她示意男人将老妇人扶到诊案前的椅子上。老妇人呼吸急促,嘴唇有些发绀,额上全是冷汗。

  “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怎么个疼法?”

  林芷一边轻声问,一边稳稳搭上老妇人微微颤抖的腕脉。指下的脉象沉弦而紧涩,跳动急促不匀。

  “就…就昨儿晚饭后,”男人抢着说,

  “说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闷得慌,一阵阵扯着疼,直不起腰!后来越来越厉害,出气儿都费劲!”

  “我们请了街口的胡郎中看了,喝了副顺气的药,一点不见好,反倒更重了!”

  林芷凝神诊脉,又仔细看了看老妇人的面色和舌苔。

  她示意老妇人解开一点衣襟,手指轻轻按压她心口周围的几个位置。老妇人立刻痛苦地呻吟起来。

  “这不是简单的气滞胸痛。”

  林芷收回手,语气凝重,“脉象沉弦紧涩,舌黯苔腻,痛处拒按……怕是水湿内停,阻遏心阳,有胸痹水饮之象。”

  她看向男人,“胡郎中开的什么药?”

  男人忙从怀里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这个方子!”

  林芷接过一看,眉头微蹙:

  “行气止痛为主,用了不少香燥之品。老人家体虚湿重,再用香燥,耗气伤阴,反会加重水湿阻滞。”

  她转向锦书,语速略快:

  “锦书,炒白术三钱,茯苓五钱,干姜二钱,制附子一钱半,厚朴二钱,木香钱半,草果仁一钱,大腹皮三钱,葶苈子三钱,大枣五枚。”

  这方子复杂,药味多,分量也讲究。

  锦书立刻应声:“好!”

  她放下账册,起身走向药柜,她的注意力全在抓药上。

  拉开一个个药斗,动作麻利却极其精准:白术、茯苓、干姜、厚朴、木香、草果仁、大腹皮……

  最后小心地称量出关键的附子片和葶苈子,又拿了五颗饱满的红枣。

  她的动作有条不紊,显然对药斗位置和药性的极度熟悉。

  林芷这边快速在脉案簿上记录着,同时对男人详细交代:

  “此药需急煎。附子先下锅,单独煎煮小半个时辰,去其麻味毒性。再将其他药材和大枣放入同煎。”

  “煎成一碗半,放温了分两次服下。服药后注意观察,若出汗、胸痛稍缓便是见效。”

  “切记,饮食务必清淡,忌油腻生冷,让老人家静养,莫要动气。”

  男人听得连连点头,又有些不安:“林大夫,这……这药能管用吗?我娘这看着太吓人了……”

  “尽力而为。”林芷语气沉稳,

  “此方温阳健脾,泻肺行水。若药对症,当有缓解。服药后一个时辰若仍无改善或更重,速来寻我,或另请高明。”

  “哎!哎!多谢林大夫!”男人千恩万谢,扶着依旧喘促的母亲去柜台。

  锦书已将十几味药仔细包好,分成两包,用草绳扎紧。

  她拿起算盘,噼里啪啦一阵脆响,报出价钱:“药钱一共一百八十文。”

  男人付了钱,锦书利索地记入账册。

  看着男人小心地扶着老妇人、提着药包蹒跚离去,锦书才轻轻舒了口气。

  “这方子不便宜。”锦书低声对走过来的林芷说,“附子、葶苈子都是价高的主药。”

  “救命要紧。”林芷语气救命要紧。”

  林芷语气平淡,目光还看着门口,“胡郎中那方子,是治标不治本,反而添乱。”

  锦书拿起算盘,指尖习惯性地拨弄着珠子,发出轻微的“嗒、嗒”声,像是在平复刚才那阵紧张的节奏。

  “林妹妹,刚才抓药时我看了一眼,葶苈子斗里剩的也不多了。这味药用的少,平时备货不多。”

  林芷走到药柜前,拉开葶苈子斗,果然只剩小半斗。

  “嗯,记下来,下次进货时多备些。”她合上药斗,又拉开旁边的甘草斗看了看,

  “甘草也快见底了。锦书姐,下午把常用药材里存量不足三成的都列个单子给我。”